第三百零三章 難以談攏的條件
作者:壞血      更新:2022-06-18 14:51      字數:2602
  劉儒費盡心思,將解重嶺忽悠來。

  他們一路上,做著打敗唐軍、活捉李壽的美夢。

  還未到益山城,見燕歸來一群人,像叫花似的,所有人的心都落空。

  “燕將軍,你們怎麽?”

  “敗了,我們敗了。”

  燕歸來嘶聲將他們的故事說出,全驚呆。解重嶺恨鐵不成鋼:

  “兩萬多大軍,被一萬幾千唐軍打敗?還敗得如此慘?你們簡直、簡直不配為我百濟軍人。”

  一個年青將領說:“他們有一種暗器,威力非常大。我軍根本就近不了身,許多弟兄,都死在他們那種暗器下。”

  大軍停止,解重嶺避開燕歸來等人商量:

  “唐軍的實力如此強,現在他們已滅掉苩則於,下一步一定會來攻我們。大家說說,我們怎麽辦?”

  苩則於的兵馬敗得如此慘,解重嶺怕了。解授業很勇敢:

  “苩則於兵敗,那是他們指揮無方,我軍未必會輸給唐軍。前方就是益山城,我們將益山城占了,在那裏等他們。”

  “不可,”國太然說:

  “益山城對我們沒什麽用,我們先退去泗沘城。可派人與李壽說和,隻要他同意將北方的地盤讓於我們,我們可以永不相犯。”

  解重嶺的意思也是如此:

  “國大人親自走一趟,我們可以答應,奉唐為主,永為他們鎮守百濟。”

  ……

  解重嶺沒去益山城,有人去了。

  現在的益山城,已沒有一個兵馬。城中百姓沒能過上兩天安穩生活,又來五千兵馬。

  “父親,”王容的春天來了。她的老爹王信,帶著大軍趕到。

  王信見女兒毫發無損,有些不敢相信。

  “容兒,不是說唐軍來過嗎?他們沒抓你?”

  “沒有,越王殿下還為女兒治病。”王容將李壽待她們的事說出:

  “爹爹,唐軍並不壞。他們進城,並沒有騷擾百姓,比百濟軍還要守規矩。越王殿下更是個好人,我們不要再打了。殿下說了,父親為官為民可以自己決定。所有將士,每人可發些路費回家,也可以繼續從軍。”

  王信呆住,以前李壽打土豪太利害。在大家的心裏,都將唐軍當成了洪水猛獸。

  “我們解散,大王他們怎麽辦?”

  王容摸了摸肚子:“唐軍並未傷害大王,大王現在已回京。殿下說,會將他們送到長安,大王以後會在長安為官。我已有大王的骨肉,也會陪著大王,一起到長安去。”

  ……

  苩則於兵敗的消息,暫時還未傳開。

  扶餘義慈投降的事,已傳得很遠。

  一條曲折大道,行來一大群兵馬。

  隊伍中間,扶餘義慈的手下孫應章,正在和一個身材高大、大眼鷹鼻的壯年將領交談。

  “淵大帥放心,唐軍不過幾萬兵馬,一直龜縮在京城。貴軍一到,我們就能合攻他們。打敗他們,我軍定助高句麗占領新羅。”

  這個壯年將領叫淵士奇,是淵蓋蘇文的堂弟。

  孫應章在高句麗忙活這麽久,終於說動淵蓋蘇文,率五萬大軍來助百濟攻唐,淵士奇是主帥。

  “拿下唐軍,我們可以不要你們的錢糧。一定要活捉李壽,將他交給我們。”

  孫應章能說服高句麗,有李壽不少功勞:

  “一定將李壽交給你們,以後高句麗得到酒精配方,希望能將配方告訴我們。”

  “隻要得到李壽,到時一定將酒精配方給你們。”

  一群YY的人一陣大笑,仿佛已將李壽逮到。

  沒一會,從前方奔來幾騎。

  “三弟,”孫應章問到來的年青人:

  “你們怎麽來了?”

  年青人悲聲說:“完了,全完了。大王已被唐軍抓住,落日城的軍隊,大半被俘,隻有苩將軍他們帶出來一些人。”

  聽完年青人的介紹,全驚呆。

  沒過多久,這支高句麗的兵馬,朝原路返回。

  ……

  李壽帶著大軍,再次來到益山城。城樓上已掛上百濟軍旗,王信父女在城樓中間,帶著幾分驚奇看著他們。

  苩則於兵敗的消息,王信已從逃來的兵將那裏知道。

  前不久解重嶺派人來,勸說他們投到泗沘城,被王信拒絕。

  這些事李壽不知道,見王信居然帶著這點兵守益山城,有些驚訝。

  “王將軍,苩則於兵敗的消息,想必將軍已知道。現在百濟軍,除解重嶺外,就剩將軍了。希望將軍能認清形勢,不要再做無謂的抵抗。”

  李壽以為要費一番口舌,王信說:

  “我已聽容兒說過,想在殿下這裏證實一下。大王如今在何處?你們要如何安排大王?”

  李壽鬆了口氣,他相信王容勸過王信。

  “扶餘義慈現在京城,平定百濟後,我們會將他們送到長安。以後他們會在長安為官,絕對讓他們生活無憂,更不可能加害他們。將軍想必知道,隋朝皇氏現在在我大唐的情況。他們早已是自由人,生活過得不比以前差。”

  得到證實,王信轉身對眾兵將說:

  “事已至此,大家沒必要再做無謂的犧牲。都回家吧!我送容兒去京城後,也回家生活。以後眾弟兄有任何困難,可以去找我。”

  “將軍,”眾兵將全跪下。一個年青將領說:

  “我們聽將軍的,將軍保重。”

  很快城門打開,五千百濟兵從這裏散去,各奔東西。

  王信帶著十多騎,護著一輛馬車出來,李壽勸道:

  “將軍是個仁義之人,不打仗,還可為官,為百濟的百姓蒙福。”

  李壽很欣賞王信,想留用對方。王信歎聲說:

  “國已亡,還有何麵目為官?今日此去,再不過問政事。”

  ……

  李壽來到城中,正和眾將商量對付解重嶺,國太然到來。

  國太然仿佛知道他們的商量,一來就問:

  “越王殿下準備如何對付我們?”

  李壽猜到一些,對國太然頗為客氣:

  “戰鬥非我軍本意,要是能和平解決,我們一定會爭取。國老來此,可有和平解決之法?”

  國太然臉色一喜,沒再耽擱:

  “我奉解大帥之令,前來與殿下說此事。現在百濟已名存實亡,我們也不想與唐軍交戰。要是殿下能答應我們一些要求,我們願與唐軍和談。”

  李壽很高興,看完國太然遞來的信後,高興勁沒了。

  與苩則於一戰,李壽犧牲兩千人。這樣的大勝,也讓他高興不起來。

  解重嶺的要求太過分,竟要百濟整個北方地區。

  還要大唐承認他們建國?並且永遠不侵犯他們。

  國太然很會說:“我們知道,唐軍下一步會攻高句麗。高句麗的實力,遠強於我們。如今我泗沘城尚有數萬大軍,就算你們能攻下,兵力隻怕也所剩無幾。答應我們的條件,我們一定替大唐守好百濟,讓你們能安心去攻高句麗。”

  李壽將信放下,忍著罵人的衝動,國老也不稱呼了:

  “國大人,我們要是答應你們的條件,何須來此討伐百濟?百濟注定會成為大唐的領土,這是誰也改不了之事。休說北方諸城,就算隻一座城,我們也不答應。”

  國太然沉著臉:“我軍可非苩則於可比,有禰植、沙桑等那樣的神將。解家世居泗沘城,深得民心。你們若與之一戰,定會傷亡慘重。唐國已有那麽大的地盤,何必還要為那點地方大動幹戈?”

  李壽不想再和國太然廢話:

  “解大帥若能投過來,我大唐絕不會虧待他。但要想割地稱王,萬萬辦不到。你去回解大帥,我給他七天時間考慮。七天後,我會親自帶兵去和他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