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二章 大王的葬禮
作者:壞血      更新:2022-06-08 09:23      字數:2818
  百濟京城四周的城池,已盡入唐軍之手。

  可能有些人退無可退,京城的人又漸漸多起來。

  這天清晨,從百濟皇宮方向,傳來九聲幽長的鍾聲。

  很快京城各處的廟觀,紛紛附合。

  一時鍾聲回蕩在京城各處,眾鳥驚飛,禽獸哀鳴。

  大街上的人,紛紛停止腳步。一個七八歲的男童,看著一臉震驚的壯年男:

  “父親,怎麽會有這麽多的鍾聲?”

  壯年男收回遠眺的目光,長歎一聲:

  “大王駕崩了。”

  古代君王駕崩,無論皇宮還是寺觀,都要敲鍾表示一下。

  李壽安排有些問題,鍾聲剛響完,一群群身穿孝服的太監禁衛,衝出皇宮,還好這些細節沒人注意。

  安排太快太周到,一群太監,在大家小巷敲鑼打鼓。用悲傷的聲音重複喊話:

  “大王駕崩了。”

  很快京城大街上,掛滿白綾。

  皇宮一片白色,在皇宮大門口,還掛了兩個大大的白燈籠,上麵寫著一個醒目的“奠”字。

  此時的李壽,正在真維婭的宮殿。

  “王後,父皇已來聖旨,大王的葬禮,用最高規格的帝葬。長安已派出欽差,這邊由我代勞。你們看還有什麽需要,都可以提出來。”

  李壽沒吹牛,有些事他沒想到,朝廷幫他想好。

  要不是太遠,李世民還準備親自來。

  原本李泰想來表示,李壽就在百濟,李世民沒讓他去添亂。

  這次真維婭沒發火,李壽的討好政策,已見成效。

  除限製自由,李壽從未為難過她們,還親自幫她們看病。

  前幾天扶餘義慈的兒子病得利害,也是李壽幫忙治好的。

  李壽雖未安葬扶餘璋,放在地窖,搞了不少硝石來製冰,身體保存得很不錯。

  這次用帝葬之禮,安葬扶餘璋,了卻她們之願。對李壽的看法,再一次改觀。

  “哀家隻有一個要求,不許任何降官參加大王的葬禮。”

  這事簡單,李壽問:“王大人他們可不可以參加?”

  “王大人他們當然要參加,”扶餘仁恩一句說出,被真維婭瞪了一眼。

  李壽假裝不知道內情:“那好,我去安排一下。”

  ……

  扶餘璋當了百濟四十年的皇帝,群眾基礎還是不錯。

  許多百姓,自發來到皇宮門口。不少人,還穿著孝衣。

  當一群披麻戴孝的人,將一口龍棺抬出來,眾人紛紛跪下。

  “恭送大王升天。”

  後麵跟著的皇氏成員很感動,真維婭哭喊道:

  “大王,你都看見了吧?我百濟的百姓,還是向著你,他們都感你的恩。”

  還好她們對李壽的看法已改觀,要不然,一定會在這時候告李壽的狀。

  再後麵是一大群俘將,他們的家人還未脫險,更不敢說這些事。

  扶餘家的皇陵隔這裏不近,走了半天才走到。

  一座巨大的陵墓氣派不凡,讓李壽暗自吐槽。

  這些不是他們搞的,扶餘璋生前就已建好。

  連前方的巨碑都是扶餘璋自己弄出,隻有上麵的字,才是新刻上去的。

  來到這裏,李壽的事來了。他穿著一套孝服,拿著一卷聖旨來到墓前。

  聖旨很長,怕有些字不認識,李壽專門補習過。

  李壽準備表示幾串眼淚,沒諸葛亮的本事,實在流不出來。

  隻好用悲傷的口氣,念出聖旨。

  聖旨上細數扶餘璋光輝的一生,以及對大唐關係的卓越貢獻。

  李世民很大方,封扶餘璋為親善詔文皇帝。

  長長的聖旨念完,一道不和諧的聲音傳出:

  “你唐國要是尊重大王,為我百濟百姓著想,為何不退兵?你們之所以攻我百濟,不過是我們攻打新羅。現在我們已退兵,你們還有什麽理由留在這裏?”

  說話的是個頭係文士巾、一臉悲憤的年青人。

  年青人說完,一下子冒出幾十道聲音力挺。

  李壽掃了眼,皇家的人和那些俘官也在蠢蠢欲動。他不得不站出來:

  “你是誰,代表自己還是百濟所有人?”

  年青人毫不畏懼:“我叫國有為,雖隻是一介文人,所說皆是我百濟百姓的心聲,自然代表百濟所有人。”

  國姓中百濟九大姓氏之一,李壽一聽是國氏,心中已有計較:

  “國公子對打土豪、分田地有何看法?”

  “野蠻之法,許多人還以為得到便宜。再這樣下去,我百濟不用外人攻,也會被弄得四分五裂。”

  國有為的口才不錯:

  “勤則富、惰則窮。許多人家之所以富裕,並不是剝削任何人。是祖上勤奮,一點點積累下來。大家辛辛苦苦買的田地,就這樣被人搶去,這和強盜有什麽區別?”

  李壽也認為國有為說得有些道理,這時候他絕不承認:

  “土地是百姓賴以生存根本,按國公子的說話,富人就可以蠶食盡窮人的土地。以後的窮人,隻能給富人當傭奴?富人永遠富,窮人永遠窮,世世代代這樣下去?”

  國有為呆了片刻:“天下這麽大,土地豈能被富人占盡?”

  “國公子是睜著眼睛說瞎話,百濟的現狀,已如我所言。”

  李壽懶得再耽擱時間:

  “你問問眾人,要是過半人不支持此事,我們可以放手不管,從百濟撤軍。讓你們這些大戶大族,秋後找他們算帳。”

  王植等大臣,陷入深層次發呆。

  他們沒想得如此深,隻想到以後李壽的分田地,會搞亂百濟。

  萬沒想到,李壽已綁架所有平民。

  就算為自身的安全,這些平民也不同意唐軍撤軍。

  再有本事的人,也很難再讓百濟翻身。

  國有為可能沒想那麽深,看上去很高興,他的辦法很不錯:

  “支持讓唐軍離開的人請舉手。”

  在場起碼有兩三千個百姓,僅有幾百人舉手。

  李壽和眾人返回京城,國有為還在原地呆呆自問:

  “為何會如此?”

  ……

  李壽在百濟找了兩個商人當內應,仁佑銘現在混得不錯。他的土地一點沒動。

  有和李壽這層關係,不少商人還找他幫忙。現在已成為,京城商人的頭。

  還有一個叫木治興的商人,沒在京城。

  這天,李壽正在跟著餘香幾個美女學百濟語,木治興和一群商人來訪。

  “殿下,你可得為我們作主啊!”

  眾商一來就開始哭喪,幾個美女也十分不爽,遲遲不去端茶倒水。

  李壽將大家揮起:“有什麽事起來再說。”

  木治興說:“我們是太桑城的商人,前些天那裏搞打土豪、分田地。我們都很配合,隻說將今年的收成過後,就將多餘的田地交出去。可沒想到,那些暴民衝到我們商鋪、家中強搶一空。上報官府,他們也不理會。”

  李壽有些驚訝,這是快失控的節奏。

  “官府怎麽說?”

  木治興哭訴:“他們說官府也沒辦法,現在那些平民都成了暴民,總不可能將所有平民都抓起來。我們沒辦法,才來找殿下。”

  唐軍占領的地方,都有負責人。

  因為人手不夠,有些地方管軍政的都是一人,難免忙不過來。

  “這事我會通知當地官府,讓他們查查,盡量將你們的東西追回來。”

  一個聰明的中年商人問:

  “我們的東西,全被那些暴民瓜分。隻怕他們也不知道,誰拿了些什麽東西?官府如何幫我們找回?”

  李壽原本想忽悠,沒想到這些人不傻?一旁的紅綾看不慣:

  “你們的東西被搶,應該去找那些搶東西的人,找殿下幹什麽?”

  這些美女,現在已將李壽當成主人看待。為了李壽,她們可能死也願意。

  中年商人以為李壽和她們有那種關係,暗自罵了幾句說:

  “殿下自己也算商人,應該知道,有商國才能富。照他們這樣做法,隻怕我百濟要不了多久,就會商人盡失。”

  中年商人的話有道理,李壽想了一會說:

  “大家的東西,能找到一點是一點。以後,我會給大家一些補償。至於暴民之事,我一定會管。”

  眾商被李壽打發走,李壽覺得事情麻煩了。

  京城有李壽坐鎮,搞得很溫和,一切都按他說的在做。

  其它地方不一定了,李壽想了想,決定下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