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章 大唐軍隊
作者:壞血      更新:2022-06-08 09:23      字數:2818
  計劃趕不上變化,李壽回到驛館,真貴賢幾人又到來。

  這次他們沒了撐控一切的麵孔,一來真貴賢就進入正題:

  “李大人,條件談不攏,想必你回去也不好交差吧?在這裏耗時間,對你們更不利。我們不要再談那些不切實際的條件,你到底要些什麽?說點現實的出來,我們好好談談。”

  如此急?李壽猜到一些:

  “先談你們的條件,要我們做些什麽。”

  木勉說出他們的條件:“給你們三千匹戰馬,三十兩萬銀。你們戰鬥中所獲得的任何東西,都歸你們。軍糧軍資由我們負責。你們去速合城,不用進攻,隻需助守,阻擋一切來犯之敵。”

  李壽都知道李勣那邊的消息,這些人自然也知道。

  去幫忙守速合城,李壽他們居然沒想到?

  這種引狼入室的機會,李壽想了又想,沒有放過。

  “好,今天已晚,明日我就派他們去。給他們幾千套你們的軍服,我不想讓唐國那邊,知道我們派了這麽多人。”

  “多謝李大人,”眾人大喜,真貴賢說:

  “我們給大人準備了一份禮物,還請大人收下。”

  吃回扣很正常,但有件禮物,令李壽太為難。

  一件是匹純黑色的駿馬,雖不是很高,長得十分精神。全身沒一點雜毛。

  另一件禮物是個人,一個長發齊腰、玉臉豐潤、雙眼大如明珠的美人。

  還是個才女,真貴賢說:

  “她叫餘香,精通扶桑、唐國語言。能詩會畫,絕不在那些大家閨秀之下。”

  以前餘蘭國送的兩個美人,李壽不敢惹,讓她們在長安翻譯書籍。

  很不錯,現在已成了他越王府的白領,各自還找了兩個丫鬟,常和綠姬混。

  “多謝百濟這兩件禮物,我很滿意。”

  真貴賢幾人離開,李壽好奇問:

  “餘姑娘以前在哪裏?他們怎麽會當成禮物相贈?”

  李壽和百濟官員說的扶桑語,現在說的是唐話。餘香也用唐語回話:

  “奴婢以前在宮中藏花閣,那裏專門培養我們這樣的人。在有需要時,送給其它國家的君王或大臣。”

  李壽想到宮裏的一些百濟幾國美人,不奇怪這幾國有專門培養美女的機構。

  又問了一些問題,覺得這個餘香心性還是不錯,比較單純:

  “你下去吧!端茶送水這些,你沒必要做。沒有我的命令,不得出府。”

  ……

  第二天大清早,李壽來到城外軍營,和劉仁軌等人一番商量後,進入皇宮。

  “鄭大夫真是神人,咱家現在感覺太好了。排便也通暢,肝髒這些也不痛了。才吃兩天的藥,比咱家以前吃十多年的藥還有效。”

  王厚義像托似的,一來就開始匯報。李壽笑著點點頭:

  “不是以前的藥不好,是他們沒找到方法。藥隻占三分,另七分是因為將你的血煞之去除,要不然,再好的藥也沒用。”

  有如此好的效果,李壽說得天花亂墜,這群太監也深信不疑。

  終於,李壽想要的機會等到。

  “鄭大夫,咱家今早已向大王推薦你,你快給咱家一起去麵見大王。隻要治好大王,你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王厚義住的這裏並不是後宮,李壽跟著王厚義來到後宮。

  這裏每隔一米就有一個侍衛,還有一群巡邏的人,安保工作做得令人發指。

  來到一座大氣豪華的宮殿,見到躺在病床上的扶餘璋。

  “大王,奴才將鄭大夫帶來了。”

  現在的扶餘璋沒有化妝,雙眼內陷、臉色灰暗、一頭白發亂糟糟,看起來更令人恐怖。

  扶餘璋打量了一眼李壽:“聽厚義說你是個巫師,還是個全巫?”

  從此,巫師這個行業,多了一種叫全巫的職業。

  “回大王,在下正是全巫。巫和僧道一樣,皆是方外之人,禮節不同凡人,還請大王見諒。”

  就算演戲李壽也不願給這些人跪,找了個借口。

  現在沒人考慮這些,扶餘璋話也懶得回:

  “給寡人看看吧!隻要能治好寡人的病,寡人封你為國師。”

  “多謝大王,”李壽號完脈,心裏已宣判扶餘璋死刑。

  又檢查了好一會,李壽已證實他的判斷:

  “大王病在肺,初期隻是咳嗽帶痰,現在已出現咳血、胸痛,導致吞咽困難,氣不接力。”

  扶餘璋看了王厚義一眼,王厚義跪下:

  “大王,奴才發誓,絕對沒有給鄭大夫說大王的症狀。要是大王不相信,可讓人找幾個病人來,一試便知。”

  扶餘璋興趣大起,讓侍衛找了一男一女來。

  結果不用說,李壽說得分毫不差。

  得到證實,扶餘璋直接坐起來:

  “真乃神醫,鄭大夫,快救救寡人。寡人太難受了,隻要再活十年,寡人也願意。”

  扶餘璋得的是肺癌,李壽暫時還沒達到能治療的水平,但讓對方暫時好受的水平不缺。

  “大王放心,我先弄些藥你吃,看看效果再說。”

  李壽說完,幾個大臣進來。真貴賢說:

  “大王,那些扶桑軍已出發,隻是不知何故,李大葉還未離開,他在驛館的那些侍衛還在。”

  王厚義很理解人:“這有什麽?怕是他不想去前線受苦。一個文人哪會打仗,他不去指手畫腳更好。”

  扶餘璋點點頭:“厚義說得是,讓他在這裏吧!前方戰事如何?”

  沙千萬說:“太子那邊很順利,正在分兵攻擊一些小城。東麵的唐軍速度很快,已占領邊界幾座城池。他們下一步,可能會去攻速合城。”

  李壽已有計劃,並將計劃,快馬送到李勣那裏。

  兩天後,李壽的扶桑大軍來到一個小鎮。

  同去領路的百濟官兵也看傻了。

  劉仁軌和何宗憲,因為吃飯的事,兩人拔刀相向。

  大吵一頓後,劉仁軌帶著一萬兵馬,向速合城方向走去。

  何宗憲帶著剩下的人,返回居拔城。

  ……

  一座邊關大城,兩萬百濟兵將,在城中瑟瑟發抖。

  東城外,五萬唐軍兵臨城下,他們並沒有一來就開幹。

  一部分人安營紮寨,一部分人伐木壘石。還有一部分人,在城門外結陣嚇人。

  李勣帶著一群將領,騎馬在城周圍走了一圈,回到城東。

  “這個劦受真是個不錯的將領,城上的石木,都壘出城跺了,看來會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守城的將,誰都會利用石木。

  速合城的守將叫劦受真,早就在準備。

  四城樓上的石頭,冒出城跺一截,在城外也能看到。

  這次來的將領,李壽有不少熟人。尉遲恭的大子尉遲寶琳問:

  “他們再有準備,這兩萬兵能頂什麽用?國公何不一來就攻?耽擱會影響我們的士氣。”

  現在的戰鬥,多數將領認為,一來就要開幹,越等士氣越差。

  這種雖有一定道理,對李勣這樣的軍事家來說,沒什麽用。

  “不要急,特別是攻這樣的大城,一定要謀定而動。士兵這東西,不是攻出來的。要是傷亡過大,更會影響士氣。”

  程處亮說:“也不知殿下那邊如何了?他的膽太大,居然敢深入人家的京城去,還帶著一大幫扶桑兵將?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

  提到李壽,李勣的興趣也大起:

  “去京城隻是一步妙棋,殿下處理扶桑之事,才是真正的高人,我們皆不及矣!扶桑被他這一鬧,至少一百年之內,不用再擔心沿海那邊了。”

  “要是我,我會讓扶桑那些人自相殘殺,兩敗俱傷不更好嗎?”

  說話的年青人叫長孫渙,是長孫無忌的二子。

  李勣搖搖頭:“兩敗俱傷,就算將扶桑占了又如何?隔著大海,許多事都不方便。扶桑一旦亂,沿海那邊更不得安寧。我們現在在大力發展沿海,不能做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

  長孫渙這些人,都是子侄輩,李勣帶著他們打仗,還得邊打邊教。

  後麵的主營已搭建好,一群人來到主營,從外麵進來一人。

  “英國公,殿下那邊有緊急情況。”

  侍衛說的話,將大家嚇了一跳。李勣看完信,發出一陣爽快大笑:

  “好計,傳令,撤回另三麵的人,隻守城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