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高句麗王子
作者:壞血      更新:2022-06-02 12:13      字數:2707
  李壽隻說服五個商人,有些他們沒把握的,提都沒提那些事。

  這幾個商人,已先李壽一步,回去準備。

  李壽離開還有三天,糧食和船隻,正源源不斷運到廣州碼頭。

  廣州也有廟,眾公主到來,還沒去拜過。在李麗質的建議下,拉著李壽來到一座規模不小的廟。

  廟就在廣州城外幾裏遠,香客不少。

  來到廟門前,一個和尚將跑得快的李明玉吸引住:

  “快看,那個和尚好像不是我大唐人。”

  大家放眼看去,武媚娘說:

  “卷發大鼻,像是西域那邊的人。”

  大家說的和尚是個中年男,看長相就知道不是大唐人。

  拿著一個頭大的缽盂,逢人就念阿彌陀佛。雖沒說其它,大家知道什麽意思。

  李明玉很好奇,和李明雪跑到中年和尚麵前:

  “你這和尚,怎麽在人家廟門口化緣?化緣也不說清楚,說不定,有些人還以為你發銀子給大家呢?”

  李明玉這一說,將她自己都逗笑了。

  中年和尚笑著說:“貧僧普靜,來自摩揭陀,蒙這裏主持了善大師同意,在此求十天善銀。這些本就要布施給需要的人,要是大家需要,盡管拿去便是。”

  李明雪很文靜,不愛說多,不像李明玉姐妹倆。李明達看了眼缽盂裏的碗:

  “和尚化緣都會得到不少錢,你們明明如此有錢,怎麽喜歡自稱為貧僧?”

  李壽也忍不住笑起來,這話問得很不錯。

  普靜呆住,硬是沒有回答出來,向李明達一禮:

  “和尚並沒有錢,這些錢是為那爛陀寺,五年一度的無遮大會作準備。小施主這問題貧僧回答不出來,怕是隻有玄奘大師才能回答。”

  李壽聽到一個熟悉的名字,興趣來了:

  “你說的玄奘大師是誰?哪裏人?”

  普靜說:“貧僧隻知道他曾在長安弘福寺修行,是大唐人。現在摩揭陀那爛陀寺修行。他精通佛法,諸國之人無不佩服。下一屆的無遮大會,也是由他主持。”

  李壽已肯定,一定是唐僧那位大神,他再次打量普靜。

  從那邊來,相當於玄奘從這邊去。這位普靜和尚,太值得佩服了。

  “給這位大師三百兩銀子。”

  眾女呆住,柳圓圓不敢相信:

  “殿下,三百兩?”

  李壽點點頭:“普靜大師不遠萬裏而來,就衝這一點,就值得敬佩。我想寫封信,讓大師給玄奘大師帶去,不知大師能不能辦到?”

  普靜也被李壽的大手筆驚到:

  “多謝施主,貧僧修行之地,離爛陀寺不遠。如果貧僧不在途中去西方見我佛,一定能辦到。”

  李壽在寺中找了個廂房寫信,一群女人興趣大起。高陽問:

  “五哥,那個玄奘是不是很利害?”

  “要不就是會做了不得的暗器。”李明達一句接過去。

  李壽笑道:“那個玄奘大師我聽說過,隻身一人,不遠萬裏去西方拜佛求取佛經。途中所受的苦,你們無法想象。我雖不怎麽相信這些,對他非常佩服。希望他能早點回來,少在外麵受些苦。”

  李壽沒說謊,傳言玄奘回國後,得了一身的病,過得也十分淒苦。

  要是能早點回來,李壽還有把握治。

  玄奘沒有什麽李壽可以利用的,他純粹是因為敬佩而多事。

  柳風鈴想得很好:“這樣的大師,的確令人敬佩。我們一來就碰到這些事,相公這次去百濟,一定能比在扶桑更順利。”

  一群跟風好聽的聲音傳出,很快大家就得到第一個好消息。

  李壽將信交給普靜沒多久,一個侍衛帶著兩個禁衛來:

  “殿下,皇上有旨交給你。”

  聖旨沒有宣讀,李壽接過來一看,有人比他更先驚喜:

  “父皇封相公為平北大元帥,率八萬大軍攻高句麗和百濟。”

  李壽也沒想到,李世民會做出這個決定。

  他以為李世民會如曆史那樣親征,在奏折上,隻是將他的初步計劃說出,好配合大軍。

  大家過完眼癮,李明玉說:

  “我們快趕回無相寺,剛才隻是五哥給了普靜大師銀子,我們還沒給。”

  ……

  捐了三百兩銀子,李壽仿佛轉運。

  在離開的前一天,他認識的高句麗商人崔正賢,帶來一人拜訪。

  “聽說殿下明天要去京城,有一事想求殿下幫幫忙。”

  這兩人,差點被眾女趕出去。明天李壽就要離開,大家不想他做任何事。

  柳風鈴一臉不悅:“相公奉命去京城,幫不了你們什麽忙。”

  “就是,五哥去京城辦正事,能幫你什麽忙?”

  眾女點頭附合,七嘴八舌說了一通。崔正賢紅著臉說:

  “大王一直和大唐交好,還歸還了以前俘虜的唐人。現在大王和太子被淵蓋蘇文那奸賊害死,大唐素來仁義,新羅被攻尚且要管,不能不管這事啊?”

  大家不趕人了,李壽問:

  “崔先生的意思,讓我們怎麽管?”

  崔正賢帶來的年青人說:

  “帶兵討伐,除掉所有奸賊。現在的高藏隻是大王侄兒,得位不正。應讓他退位,還位於大王一脈。”

  這聲音,大家能聽出恨意和悲憤。高陽好奇問:

  “你不會是榮留王的什麽人嗎?”

  “他是我高句麗二皇子、諱名高桓文。”

  一群人互望,許多人並不知道這身份有什麽用。武媚娘大喜:

  “他真是高句麗二皇子?”

  高桓文從包裹中拿出一物,遞給李壽。

  是一塊金燦燦的令牌,李壽看不懂上麵的字。

  柳風鈴和翟青鸞臉色一紅,她們也不認識。

  還好李麗質學過高句麗的文字,接過來一看:

  “這是高句麗鄭王的官牌,上麵有高桓文的名字。”

  基本證實,李壽一臉同情:“鄭王殿下怎麽來到這裏?”

  高桓文很幸運,他老爹出事時,他在自己的封地。

  聽到噩耗,高桓文還準備用他那兩千人,去以卵擊石。

  聽人勸說,讓兩千人隱藏起來。他帶著一些侍衛,逃到大唐來。

  找到和他關係不錯的崔正賢,崔正賢以前來過都督府,那時李壽還未回來。

  他們知道李壽的份量,決定等李壽回來。隻要擺平李壽,大唐出兵有望。

  故事說完,李壽更加同情。

  “大唐派兵去征討高句麗,鏟除奸臣、立鄭王為帝。隋朝征高句麗,犧牲了那麽多人。導致國力衰弱,才被滅亡。我大唐雖遠強於隋,征高句麗也非易事。不知要犧牲多少人?你們認為,朝廷會同意?”

  兩人呆住,崔正賢說:

  “要是大唐能幫此忙,高句麗上下一定感恩不盡,奉唐帝為天可汗。”

  武媚娘冷笑:“不知要犧牲多少人,隻為了你們一句天可汗?崔先生也是做買賣的,哪裏有這麽好的買賣?”

  麵對這群不談仁義的家夥,崔正賢啞聲了。高桓文問:

  “隻要能達成此願,殿下有什麽條件,隻管提出來。”

  李壽暫時沒說條件:“聽說高藏才十來歲,淵蓋蘇文明擺著,想挾天子令諸侯,培養自己的黨羽。要不了多久,就會讓高藏寫下禪位詔書,兵不血刃當上高句麗大王。剩下的皇族,會被他斬盡殺絕。到時國沒了,家也沒了。”

  “逃到外麵來的也不保險,”武媚娘接道:

  “以後淵蓋蘇文為大王,生米已煮成熟飯。他要是請求大唐,捉拿逃來大唐的叛臣。為了兩國關係,隻怕大唐會答應。”

  師徒倆一唱一合,說得兩人臉色大變。崔正賢向李壽跪下:

  “還請殿下幫幫忙。”

  李壽沒理會崔正賢:“鄭王,我們可以出兵高句麗,處死一幹奸臣,並保你高家萬世無憂,隻需你答應一事。”

  高桓文沒聽太懂,大喜:

  “什麽事?”

  李壽說出他的目的:“你上奏我大唐,願成為我大唐之臣。並獻上高句麗,為我大唐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