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打風車
作者:壞血      更新:2022-04-12 09:44      字數:2898
  扶桑獻給李世民的姐妹花,被李世民封為才人。

  雖沒聽說有什麽才藝,頗受李世民寵愛,李壽十分羨慕。

  現在揭開麵紗的姐妹花,讓李壽的羨慕瞬間化為烏有。

  戴娜細長瓜子臉,秀美冷然,有點像中外混血兒。皮膚白如玉,臉上找不到任何瑕疵。

  戴麗圓有點圓,比戴娜更豐滿。雙眼含情,一頭卷黑發如浪。

  沒有任何人吩咐,兩姐妹跳起舞來。

  不愧是姐妹,兩女配合得十分有默契。

  一個冷如冰雪,一個熱情如火。冰火兩重天,李壽直直的眼睛突然一花,武媚娘站在他前麵:

  “你們找錯人了,我越王府從不養歌舞妓,隻有女下人。先生更是如柳下君子,不好酒色。你將她們賣到青樓,可得不少銀子,再將那些銀子給我們即可。”

  李壽懷疑武媚娘是不是來報仇的?連看都不準他看。

  斯婭看向戴娜兩姐妹,一臉不舍:

  “她們是我侄女,放在越王府這樣的人家,我欣然接受。賣去青樓,我不舍。”

  武媚娘的魔聲再起:“我大唐的青樓,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同樣可以住大院、吃山珍海味,不比大戶人家差。我家先生就快成婚,哪會在婚前答應你這事?”

  斯婭看向武媚娘後麵的李壽:

  “殿下,你要願意,讓她們為你府上的下人也可。”

  李壽很慚愧,有必要教教武媚娘什麽是仁德慈善,特別是尊師重教。

  “她們除了跳舞,還會什麽?”

  “她們很有才,會突厥語和波斯語,大食語也會不少。”

  “還是個外語係的?”李壽對武媚娘說:

  “正好,府上沒這樣的人才。留下她們,還可教教你們的外語。”

  還好武媚娘的智商高,能聽懂:

  “平時還要讓她們做些事,柳師母說過,府上不養閑人,尤其是閑女人。”

  ……

  第二天上朝,李壽遞上奏折,請封鄭尚和武小七的官職,李世民欣然允許。

  長孫無忌上奏:“中牧監杜大人才德兼備,可為太子府左庶子,以輔之。”

  “準奏,”李世民又下了一道命令:

  “杜荷調任工部郎中,不再擔任太子府事務。”

  將杜荷調出來這些小事,許多官員都沒關注。

  李世民受了李壽的影響,逐漸將那些功臣的後代,調出皇子府。

  李承乾並未鬱悶,杜荷已是他的鐵杆手下,現在調走也沒用。

  下朝後,李承乾的鬱悶來了。

  長孫皇後,將幾個皇子叫去,對李壽一陣猛誇。

  說李壽顧惜手足之情,顧全大局,品德高大尚,是李家好兒郎。

  李承乾則被狠狠批評一頓,還讓這事上無辜的李泰,也要跟李壽學習。

  兩弟兄同鬱悶,待長孫皇後教訓夠,轉身就逃出皇宮。

  李壽將調整自己的婚宴之事說出,長孫皇後沒有反對。

  ……

  通知得晚,幾個在封地的皇子回來得也晚。最先回來的是李恪。

  “兒臣拜見父皇。”

  “長康平身,”李世民看上去很滿意:

  “唐奉義已依律斬首,長康辛苦了。聽說你在安州做得不錯,受到那裏的百姓稱讚。”

  李恪去廣州查唐奉義,查到李壽的食戶宋定康,是唐奉義派人所殺,唐奉義被判了個斬刑。

  李恪辦完唐奉義的案子,從潭州都督調任安州刺史,都督安隨溫沔複五州諸軍事。

  這大半年來,李恪不止做這一件事:

  “兒臣新調去安州,還是做得不夠。幸有上天佑護,今年那幾州糧食豐收,百姓安居樂業,皆是他們之幸。”

  李壽暗自稱讚,李恪這次回來,鋒芒收斂不少。

  第二天,李恪來到李壽府,又給李壽帶了不少藥,談到一事。

  “外婆居興道裏,現在大姨也去了那裏。有大姨相陪,外婆倒也過得開心。隻是她們一直住在興道裏,不得出來。五弟能不能幫幫忙,給父皇說說,讓她們可以到處散散心。”

  這事李壽還不知道,心想難怪沒見過蕭太後。

  “這事是父皇的主意?”

  李恪苦笑:“父皇並未如此,那些官員進言:說外婆影響太大,怕受隋朝舊臣蠱惑。讓她禁足興道裏,反而是為她好。就連我們也不能隨意去見她,每年隻能去一次。隻有母妃,才能常去看她。”

  李壽懷疑,李世民可能也有那些顧慮。無論如何,都不應該這樣待一個老人,何況還是他的嶽母。

  “就這樣說,怕那些官員又阻止,得有個由頭才成。”

  ……

  第二天一早,李壽在家待客,沒去早朝。中午,他來到禦書房。

  這裏有好幾人,李承乾和李恪也在。見他到來,一個官員匆匆說完,李世民問:

  “天賜有事?”

  “隻是有關婚事方麵的小事,待大家奏完再說也不盡。”

  這個小小的虛偽,也得到李世民稱讚,一旁的李承乾滿臉不是滋味。

  過了一會,又來一個皇子、李佑回來了。

  李佑拜完禮,興奮看著禦桌上的東西。

  李世民的禦桌已換,被李治設計成一個凹字形,下麵還做了幾個抽屜。

  李治抄襲李壽的設計,得到李世民一陣猛誇。

  在禦桌左右,各放了兩個電話。其中一個,是通往後宮長孫皇宮那裏的。

  “五哥,這就是電話?”

  李壽點點頭:“宮裏到處都是,兕子她們也裝上了。你要想試,等會可去她們那裏。”

  眾公主的電話已裝上,現在她們沒時間玩。多數時間,都在李壽府上幫些小忙。

  李佑不敢用李世民的電話,隻好忍住。

  “我也發明了一個東西,請五哥指點一下。”

  李壽有些頭痛,他來這裏有目的。李佑讓人抬來一物,他和大家都懵住。

  這是一個有四腳的木架,木架很龐大,有近一個成人高。上麵有個大的方形漏鬥,中間是個長方形,一頭敞開。中間有個鐵軸杆,下麵是空的,還有一個傾斜的木鬥。

  見李壽一臉懵,李佑重重鬆了口氣,指著介紹:

  “這東西主要是用來篩穀物,穀物從這個漏鬥倒下去,搖動這個鐵軸。裏麵扇出的風,就會將輕的假穀、穀殼等一些東西,從這頭扇出。有用的穀物,就會從這下麵的木鬥中落出。”

  李壽恍然大悟,他家雖住在城市,小時候也常去農村,見過這東西。形狀雖不很像,這東西叫打風車。

  “現在農家沒有此物?”

  李壽連打風車的曆史都不知道,李佑搖搖頭:

  “沒有,現在大家篩穀用鏟子,扇風將不要的吹走。這東西很實用的,我帶來一些穀物,大家試試就知道了。”

  李佑什麽都準備好了,讓人將一些混了料的穀物,倒在上麵的漏鬥中。

  搖動鐵軸杆,從一頭吹出不少無用之物。一顆顆穀子,從下麵的木鬥中澆出。

  “好好,此物大有用。”這下不用李壽說,李世民大喜:

  “有了此物,以後百姓不用如此麻煩,為輔有心了。此物叫什麽名字?”

  李佑很有心:“還未取名,請父皇賜名。”

  李世民沒有客氣,想了片刻:“就叫打風車如何?”

  李壽再次被震呆,他沒想到,曆史如此驚人相似,連名字都一樣?

  見李壽沒開口,李佑小心翼翼問:

  “五哥,你看此物如何?”

  “比電話好,”李壽說了句真話:

  “是件利國利民之物,定能傳上千年。”

  李佑大喜,為了能在李壽麵前出彩,他連政事也不愛管,交給手下。

  挖空心思,提前一千年將打風車做出來。李佑認為,李壽的評價,比李世民的更重要。

  “哪有電話好,電話才是神物。開始我聽到,簡直不敢相信。”

  李壽雖不知道,打風車提前了千年。李佑能想出來,不比後世那些科學家差。

  “真比電話好,電話連半桶水都算不上。成本太高,不實用。六弟此物,普通的木工也能做出來。父皇,應該大獎六弟。”

  李恪點頭附合:“東西雖普通,憑現在的用處,的確要大過電話。六弟之才,遠勝於我。”

  李世民比誇自己更高興,非常欣慰:

  “你們兄弟能這樣,朕無憂矣。為輔造此物有大功,食戶增兩百。”

  “多謝父皇,多謝五哥。”

  一旁的李承乾不得不出來大讚幾句,但心裏非常恨。

  他要是能早李壽一步稱讚,李世民誇的就不是李壽了。

  一群人大讚完,李壽要等的人,終於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