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第101章 洛陽有她
作者:晏閑      更新:2022-03-30 12:32      字數:4544
  紫帷輦車去往護國寺的中途,宣明珠在車中思量著一事。

  當日得知梅鶴庭在雪山遇險,薑瑾來向她吐訴,他曾兩次刺心取血。當時,宣明珠在震驚之餘,回憶起那第二碗藥,是在菊花宴那日,由皇叔引她手臂澆在了海棠花土中。

  九皇叔當時說了一句話:可知此棠為何叫一尺雪?此藥最為滋養此花。

  她當時覺得有些莫名,卻也隻當是僧人打機鋒,未曾多在意。至聽了薑瑾的話後,宣明珠才又重新想起這件事。

  隱隱覺得古怪。

  從臘月到元旦,她這一月以來一直等待著梅鶴庭的音訊,無心其他。直到前幾日閑了,她令雪堂去崇文閣查閱花譜上關於這“一尺雪”的來曆。

  古籍上記載:“一尺雪原名一尺血,南詔國移栽之海棠異種,以畜血澆灌,妖豔冶麗不同凡品。”

  也就是說,九叔當時之所以會說那番話,興許是知道,那藥裏有梅鶴庭的血。

  宣明珠又想起當日在護國寺,時隔十年餘再次見到九叔的場景。

  他當時為她號過脈後,便為她換了藥方,自從那以後,她便不再吐血了。

  有些事不串起來想時,見不到因果。 首發網址https://m.vipkanshu.vip

  ——九叔的方子如果不是對症,怎會立竿見影。

  告知她是誤診那一日,九叔曾說,他之前大略懷有這個猜測,隻是拿不準。可如果真的拿不準,怎會立時改換藥方?

  會不會其實自那時起,九叔已經確知,她並不曾患病。

  那麽,若九叔知道梅鶴庭為她取血入藥,便是眼睜睜地看著梅鶴庭為一場本來烏有的誤會,而以命涉險嗎?

  這個疑問在宣明珠心頭蹦出的一瞬間,讓她茫然失措。隨後,她讓自己冷靜下思緒,又想著縱使真相是如此,也許九叔隻是單純地不喜歡梅鶴庭,是為她的緣故,他要以這種方式訓誡梅鶴庭。

  以她立場,得知梅鶴庭為自己所做的這些毀身徹骨之事後,自是感到氣憤並痛切,但在九叔的立場,便是長輩是替晚輩出頭。

  雖然她不能認同,但也能夠理解。

  她也知,這種感情的偏愛,對梅鶴庭來說有些殘忍。

  可秤杆的一端,卻是九叔啊。

  自小信賴到大的九叔,她由來不曾疑過。所以她想親耳從九叔口中聽到這件事的前因後果。

  輦車一時到達,迎宵在外輕敲廂壁道:“殿下,到了。”

  宣明珠手捏絲帕輕吐一口氣,下車入寺。

  竹林精舍外,法染國師身邊的侍者卻出來報:“請殿下恕罪,尊師正在會客,今日不見旁人。”

  宣明珠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發覺眼生,問了句:“尉遲呢?”

  那侍者搖頭。宣明珠又問客是何人,侍者還是一問三不知地搖頭。

  宣明珠咬著下唇思量一許,輕攏身上的羽緞鬥篷,神色沉靜:“無妨,本宮在這裏等著。待皇叔有暇了,請小師父知會他,本宮今日有要事欲當麵同他詳談。”

  那年輕侍者初時麵色似有為難,見大長公主殿下神情堅決,隻得合掌領命,轉回精舍中。

  宣明珠並不知道,此時法染的禪房之中,他對麵正坐著一位來大晉朝貢的東胡使者。

  元旦大朝會之後,各路使節得了大晉天子的賞賚之物,文牒加印後,便都陸續返回到本國。而這位留了兩抹卷翹山羊胡的東胡使者,卻延宕了離開洛陽的日期,易服來到護國寺。

  “貧僧記得,”法染徐撚佛珠,目光平靜地注視這不速之客,“東胡人崇信薩滿,尊使怕是拜錯了廟門。”

  “沒有錯。”東胡使者兩隻綠豆大小的眼睛放光地盯在法染臉上,望著這張纖塵不染的如玉麵龐,連聲稱奇道:

  “像,真是像啊!國師您可知,您與瑰麗黛聖女的麵貌十分肖像。不不,您不是晉國的國師,您是我們東胡的聖子!您應該離開中原回歸故土,部落裏還有聖子忠實的信眾!”

  東胡使者越說越激動,法染那雙深湖一樣湛藍的眸子卻宛如結了一層冰,“誰和你說的這些話?”

  東胡使者轉了轉眼珠,揉著鼻尖避過這個問題,殷切地向前傾了傾身:

  “聖子,您必也知曉,當年東胡貧弱受匈奴欺壓,瑰麗黛聖女被敬獻給匈奴王,卻在中途與婢女芮麗掉換,逃出送親隊。

  “芮夫人到了匈奴汗王的大帳後,身份被發現,汗王將怒火遷罪於咱們的部落,梟首三百餘青壯兒郎,芮夫人這些年亦是受盡了非人的待遇。”

  說到這裏,東胡使者神情中的恭敬,變成了一種嘲諷的表情:“而聖女呢,卻搖身一變成了天.朝的寵妃,並誕下您這位尊貴的‘九皇子’。聖子您不覺得,您對東胡的興衰是負有責任的嗎?

  見法染的神情始終冰冷,不接他的話,東胡使者向門窗處謹慎地瞥了一眼,壓低聲音再接再厲道:

  “小臣此來除了朝賀,也有芮夫人的請托在其中——聖子您久居中原繁華之都,可知,我東胡雖與匈奴皆為大晉附屬,然而在東境,匈奴對東胡的欺掠從未停止過!

  “可現在不同了,現在我們找回了聖子,您如今的身份又是□□國師。小臣代東胡十三部請求聖子——請您向陛下請旨,到東胡傳播佛法,您是陛下的皇叔祖,身份尊崇不言而喻,這樣一來,陛下必會愛烏及屋恩恤東胡,有了這層保障,匈奴人至少便不敢肆無忌憚地欺淩我部了。”

  這便是他易裝而來真正的目的。

  而這位東胡使者心裏也不得不讚歎,教給他這個主意之人當真高明。

  “離中原,去東胡。原來是為這個。”

  法染徐徐出聲,腦海浮現出一個人的麵孔,閉了下眼,“如果我說不去,必然也有個說頭吧。”

  “聖子見諒,小臣原是不願拿這個說事的。”東胡使者輕覷他一眼,撚須道,“小臣還打探到,聖女在入晉宮之前已然有孕,而此事,貌似大晉王朝還無人知曉。聖子,您不屬於皇宮,也不屬於這佛門,您天生屬於我們東胡薩滿!您也不想鬧到最後,我將您的真實身份在洛陽城公諸於眾,逼得您半生身名盡毀地回到東胡吧。”

  法染聽到此處低低笑了。

  這等手段,果然是他梅長生。

  如若無人泄露,給這小小外使一輩子光陰,他又豈有本事打探到這等機密。

  好個先動之以情、曉之以大義,再不成,便屈之以威脅。

  那人心裏知道,他宣靈鷫是飲漢家水讀漢人詩長大的,他從骨子裏,隻認定自己是漢人。

  故土?洛陽才是他的故土,這裏有他年少留跡的深宮玉闕、走馬章台,有他浮浪半生的梨園樂坊,有絡繹繁華的東廛西市,有洛水河桃花陌。

  有她。

  梅長生知他不會甘心屈辱地就此東去,便故意以部族興衰的希望引誘使者,讓這人如此來惡心自己,再拿他這輩子最深的齬齟——他的身世,來堵住他的後路。

  進,進不得。退,退無路。

  這左右為難的局,是他曾經設給梅長生的,如今,他盡數還了回來。

  “聖子為何不語?”

  東胡使者等了半晌等不到他答複,微轉眼珠,又換了個懇切的聲口:

  “方才聖子問小臣由何得知這些事,小臣坦誠相告也沒什麽。日前,小臣與他國使節共同拜見以鴻臚寺為首的三寺三卿,便是大理寺的一名官吏以眼神暗示小臣,入夜後,他至驛館來找小臣商談此事。

  “小臣不蠢,知道此人未必好心,但他提出的方略,卻恰可解東胡燃眉之急。聖子您還不知覺麽,在這晉朝中,有人視您為眼中釘,千方百計地想令您離開洛陽啊!您何不就勢離了這虎狼地,乞一紙聖詔,封一個傳法禪師的名號,體體麵麵地與臣歸鄉呢?”

  能夠出使的旌節吏,口才自然不弱,法染卻不為所動。

  他寶相莊嚴,曼婉如樂的嗓音,似喃與自己聽:“體體麵麵,脫下這身佛袍,換上左衽褐裳的體體麵麵麽?宣九郎是漢人,不是胡人。”

  東胡使臣急了,為了鮮卑與貉貊,為了不再年年敬奉族中少女給那貪暴的匈奴王,他必得請這個有力的援手回去,起身道:

  “難不成聖子說不是便不是?到時小臣將聖子並非皇家後裔的秘密公諸於世,中原人又會如何看待妙法蓮台上的法染國師?”

  法染微笑:“滾出去。”

  東胡使者愣了一下。望向蒲團上那人一雙凜凜生寒的藍眸,他內心竟不由戰栗。

  他猶疑刹那,屈臂以胡禮拜辭,臨走前留下話道:“小臣本意不願迫聖子,然此心不改,過兩日小臣再來拜訪。”

  法染麵平如水,桌下如玉的手指捏緊。

  他不在意天下人如何看待他,他在意的,從來都隻是她對他的看法。

  如果能坦白父不祥的此身,他十年前便不會避入空門。

  他還想聽她叫自己一聲九叔,不想她看待自己的眼神發生變化。

  一個梅鶴庭而已。

  他需設法破局。

  “尊師。”這時侍者入室輕道,“公主殿下還在等著。”

  法染睜目,向窗外看一眼,已是晌午過,她還在等著。

  她向來不會與他拘禮,今日如此執著等候,該是有話與他說吧——梅鶴庭已經回到了她身邊,上回他說,他在自己這裏的把柄已沒了,那麽,昭樂是不是已經知道了一些事,又知道到什麽地步?

  不對,她而今已不是昭樂了。

  法染纖柔的眼睫垂落,他發現,自己此時的心境正同十年前別無不同——

  是不敢見她。

  “醋醋。”法染低念這兩個酸澀的字音,很快地,重新收斂起藍瞳中無邊的情緒,拂動雪白袈裟,“請她回,我不能見。”

  “不見麽……”聽到侍者的話,宣明珠神色有一瞬沉鬱。

  九叔明知她來,避而不見,問緣由,侍者又說不出個所以然。

  她原本隻有一分疑惑不安,九叔如此反常,她心中的疑慮反而更加重了。

  她原可以拿著九叔改換的那張藥方,去太醫署問個明白,又或者直接問梅鶴庭,他知道些什麽內情。

  可她還是出於信任先至這裏。

  可皇叔不見。

  宣明珠心緒悶悶的,在毗盧閣的觀音窯邊,遙遙向那朱牆券門望了一眼。

  他不出來,她自然也不能硬闖進去。駐了一忽兒,宣明珠眼裏的溫度漸漸淡下來,轉身對隨扈道回。

  才轉過殿,卻見送儺迎著走過來。

  她此日穿了一身舊紅色的夾棉裙,而非平常的窄袖勁服,緊綰的發籫也從頭頂放下來,鬆鬆垂在鬢旁,看上去別有一種澗花開且落的寂靜樣子。

  宣明珠快行兩步過去,“送儺,你怎的過來了,可是四哥有事?”

  送儺道,“四爺想請殿下過去說話。”

  眼下宣明珠心裏不上不下的,她對九叔的觀感變得模糊起來,總覺有種潛藏的不吉要破石而出,又何來閑情敘話。

  問了四哥的人身安危沒有不妥,便道:“今日且不見了,改日我再來。”

  說罷,見送儺衣著單薄,她解了鬥篷給她披上身,一渥她的手,又是冰涼,皺眉道:“才下過幾場雪,怎不多穿些,內務司對這裏的衣食有苛刻不成?你短什麽直接告訴我。”

  因為將送儺派給了四哥那混世魔王,宣明珠對這姑娘一直有份憐惜與愧疚,對待她便與迎宵那三人更不同些。

  送儺謝恩搖頭,她是個很容易滿足的姑娘,說一切都好。

  又將披風推辭了回去,怕公主著風寒,細心地為公主係好緞帶。

  而後她輕聲地請求:“殿下,屬下可以隨您回去嗎?”

  這句話突如其來,宣明珠聽後,意外地怔住。

  下一刻她反應過來,咬牙道:“我那混賬哥哥給你委屈受了是不是?”

  此前四哥被囚在隆安寺,她幾次令人遞話讓送儺回來,她都未應。

  如今到了護國寺,環境變得好了,一切都在向有利的方向轉變,送儺卻要離開。

  送儺的神情還是那麽安和,說不是,“屬下始終是殿下的人,當初在四爺身邊,是為保四爺安全,如今不必擔心於此了,屬下功成身退,還回到殿下身邊伺候著,才是本分。”

  傻姑娘,什麽本分,她沒名沒分地跟在四哥身邊五年,五年來不吭一聲苦,可在那荒台廢寺裏過得是日子,想一想都心疼。

  宣明珠寧願稱她一聲嫂子,那才叫本分。現在共苦過了,眼看著可以同甘,不知四哥又胡作些什麽,竟令送儺如此灰心。

  見她主意已定,宣明珠也不慣著宣燾,當即道:“成,你今日就同我回府。”

  頓了頓,她柔望送儺,放輕語氣問,“出來時同他說清了嗎,要不要去道聲別?”

  送儺低睫搖頭說不必。

  於是宣明珠便帶了送儺,同乘一車回公主府。一徑將至黃昏,宣燾在禪室卻等得不耐煩了,翹起二郎腿勾著一縷發嘖嘖:

  “如今眼裏越發沒我了,爺這在這裏被圈得煩悶,她倒出去鬆散老半天——誒,你,去找找我那小悶葫蘆上哪兒隨喜去了!”

  被點到的那個侍衛一時無語,這個落魄的四王爺,說招人煩是真招人煩呐,被看禁還不老實,想起一出是一出。

  可誰讓他與大長公主關係匪淺呢,侍衛不敢無視,隻得踅身去了。

  過一時,侍衛回來,語氣有幾分不待見地道:“四爺不知道嗎,送儺姑娘午後便隨大長公主殿下走了。”

  宣燾沒聽明白,那張俊美的臉上罕見露出茫然之色。

  “走?她能走去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