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重生
作者:岸上釣魚      更新:2020-03-29 17:05      字數:2412
  晨霧早已飄散,紅日高掛。

  遠處,巍峨壯闊的泰山若隱若現,一片空蒙;近處沂水波濤洶湧,咆哮著奔流西去。兩岸農田鬱鬱蔥蔥,生機盎然,辛勤的農夫扛著鋤頭在麥田中除草。

  麥田旁邊的桑樹上,不少女子已開始晨出采摘桑葉,有些小童跟著母親幫忙,不過若無意中踩倒青苗,則會惹來一頓責罵。

  現在這時辰正適合采摘桑葉,太早了不行,桑葉上有露水,蠶蟲吃了會生病。

  孫霸在此地已呆了差不多一個時辰,也就是將近兩個小時。

  望著眼前春色,他心中暗道:若得幾頃薄田、幾間瓦屋、一房賢妻,常居在這兩千多年以前的沂水河畔,也未必不是一件美事。

  隨後他又長歎一聲,哎!自己現在寄人籬下,不知道何時才能有房有地呢!

  前世的孫霸出身良好,父親為國企中層、高工,母親是中學高級教師。

  因此,他自幼受過良好教育,中學畢業之後,他考上了國內一所知名大學的科技史專業,一直讀到碩士即將畢業,現在正在完成畢業論文二稿。

  他畢業論文研究的方向有些特別,題目是:西漢末五十年間日食對政局影響管窺。

  因為古人十分迷信,當發生日食就會撤換大批高級官吏,而這一段時間日食偏多,對漢朝政局影響非常巨大,很有研究的必要。

  現在是西漢永始二年(西元前15年),這裏是東海郡郯縣,東海郡歸徐州刺史部監察。

  他附身的這人姓孫名霸,字孝卿,剛過二十歲(及冠)沒幾日,嚴格說應是剛滿十九歲,古人論虛歲。

  其亡父之所以給他取名“霸”,是為了讓他學習前輩黃霸,此人是大漢第一太守、廉吏,官吏之楷模。

  這個孫霸父母早亡,兄弟姊妹皆無,族人嫌棄,被姑母收養。

  姑母家也頗窮困,姑父薛澤在東海郡學當文學佐,教授生徒五經。

  漢代,佐史屬於最低級少吏,月穀八斛,錢穀各半,這點糧食僅夠三人勉強糊口。(少吏:漢代秩一百石以下為少吏)

  姑姑有二子:長子薛豐十四歲,次子薛安十歲,一家五口人中,有三人要讀書,艱難的日子可以想象。

  盡管姑母每日田間勞作,辛苦持家,可家中依舊時有青黃不接,需借貸度日。

  令他有些驚訝的是,此孫霸居然就是尹灣漢墓六號墓中《賻贈名籍》上那位少吏孫孝卿。

  他曾經幫導師整理過數篇關於尹灣漢墓的論文,因此對有關知識頗熟悉。

  此孫孝卿書讀得極不錯,通過“史試”當上少吏沒問題,不過職位好壞是由史試成績優劣決定。

  若成績太差,起步職位自然不會理想,大多數人一輩子就隻能在鬥食、佐史小吏中徘徊。

  嗯,自己必須在明日“史試”中取得佳績,謀一個上等吏職才行。

  想到這裏,他趕緊站起身,跑過去幫姑母采桑葉。

  今日郡吏休沐,全體學生自然也放假休息,明日史試。

  ……

  “姑母,侄兒來幫忙。”孫霸熱情地奔過去。

  “霸兒,你不在家複習五經準備應試,一大早跑出來做甚?”姑姑臉有慍色。

  “姑母,侄兒這幾月在學室苦背五經,整日裏頭昏腦脹,今早想出來透透氣,現在回去就接著複習。”他一邊說著,一邊爬到桑樹上。

  “此次史試你有幾分勝算?”

  “承蒙姑父、姑母教誨,侄兒六七分把握還是有的。”

  一聽這話,姑母神色好了許多:“這就好,也不枉你姑父教導一番,對了,我聽你姑父言,此次胡太守準備直接從生徒中選拔幾名門下吏,你須得盡力爭取。”

  “這……侄兒自當盡力。”

  孫霸倒有幾分意外,原本聽說此次史試隻選拔東海郡、郯縣正員少吏,沒想到胡太守還要親擇門下吏。

  門下吏,又稱為“閤下”吏,這些人是由先秦時期太守、縣令的私人幕僚轉變而來。

  如今他們已享受國家的正式俸祿待遇,而且因為與長官的關係更密切,所以權勢要大許多。

  “你若能通過史試,我馬上與你姑父一道重新給你說一房婚事,免得張家人小看了,上次張家人退婚,另擇陳家,真氣煞人也!”姑姑臉上充滿怨恨。

  張家與孫家的婚事原本是十年前確定的,後來孫家發生變故,兩家關係自然就淡了。

  後來張家女子長大,很有幾分姿色,惹得不少富家子弟產生了覬覦之心,再加上孫霸前兩次史試不第,於是張家就上門退婚。

  姑父與姑母經不住張家百般糾纏與羞辱,最後隻好同意,畢竟張、陳二家在此地的勢力並非姑父可以匹敵。

  “多謝姑母,不過姑母,侄兒認為成婚可並非小事,家族背景很重要,張家女子也不過爾爾。”

  “嗯,你這話有誌氣,今後擇女當然要勝過張家,走,桑葉已足夠,進城回家!”

  “諾!”

  孫霸立刻背起了大竹筐。

  姑姑家住在城中,平時出城在田地中耕作,晚間入城休息。

  田地附近也有田舍,農忙時節,許多人晚間就在田舍中暫住,有時長達一兩個月。

  ……

  郯縣是東海郡郡治。

  東海郡在全國也數大郡,人口一百五十餘萬,因此郯縣城(郭)牆高大雄偉,很有氣勢。

  先秦,城郭大致是“回”字形,即“築城衛君、造郭守民”,官署都是在圍牆更堅固的“城”中,百姓則在“郭”中,郭牆不如城牆堅固。

  不過現在已經曆二百多年變遷,內地十分安定,因此內地城郭的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早已城郭合一,唯有邊境的郡縣依舊城、郭分離,呈“回”字形,注重防禦。

  當然,官署與附屬機構依然有垣牆隔開與城中其他區域隔離,也相當於一座獨立的小城,隻不過垣牆非常低矮,並不具備戰爭狀態下的防禦功能。

  二人入城,沿城中十幾步寬的街道行走,步向姑姑家所居的仁德裏。

  街道兩邊都是八尺餘高的“裏”牆,將城分割成若幹方塊,每一個“裏”相當於一座小城。

  一般的裏有兩道裏門,不過通常隻開一道,裏中所有人都由此門進出,有一名“裏監門”負責把守,外人不得隨意進出。

  晚上到點就關門(大致在後世的九點),如果有人膽敢翻越裏、市、官寺之牆,這可是重罪,一斤黃金才可贖罪。

  有幾個百姓能拿出一斤黃金?

  因此,男人隻有先“髡鉗”(剃發後,脖子上再套一個鐵圈),然後去當幾年“城旦”修城;

  女人則是髡鉗後為“舂”舂米,這些都是非常重的苦力,年死亡率接近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