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扶桑
作者:烤鹿      更新:2022-03-25 20:39      字數:3177
  “你可知衝蠅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請叫我的乳名,叫我一聲扶桑.....”

  沒有人知道是從什麽時候開始,衝蠅的大街小巷子裏,突然流傳起這麽一首華語歌曲,而且越傳越廣,不但是在一些中小學校裏的學生在唱著,在明星間,也有著各種版本的翻唱。

  這個時代的明星和後世可是不一樣的,她們都有著自己的背景,而且對自身形象和負麵影響也很在意,畢竟不像後世那樣通訊發達,隨便弄個看得過眼的作品,再由娛樂公司捧一捧就是一個明星。

  這個時代的明星,無論是見光率還是知名度都無法與後世相比,隻能靠自己的口碑緩慢的積累粉絲,所以大部分人都非常愛惜羽毛。

  在小鬼子剛剛戰敗,無條件投降的時候,即便整個小鬼子都低下了頭,但是那點可憐的民族自尊也還在某些人的心中燃燒著,甚至期望著東山再起——畢竟日爾曼國一戰大敗之後,比現在的小鬼子也好不了多少,沒多久也就恢複了元氣,而且現在還是列強之一。

  這也是小鬼子此時普遍的信心之一,敗軍雖然要有敗軍的模樣,但是,但凡有一日鹹魚翻身,定能再.....

  但是,這種情感,在小鬼子的第四島,也就是扶桑,此時是沒有這樣的共鳴。

  早在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便派出了使臣楊載,帶著他的命令出使扶桑,當時,扶桑的統治者使已經向神州稱臣,而後,扶桑開打迷你型三國演義,也被明太祖派人過來製止了,給了三大勢力的頭頭都封了個王,於是戰爭暫時停了下來。

  最後,等山王統一了扶桑,明朝政,府更是派出了使者,下旨冊封扶桑王,也就在那個時候起,扶桑一直自以為神州的屬國,數百年來一直沒有斷過進貢。

  無論是在明朝還是清朝的外藩名單上,扶桑一直是僅次於高麗位於第二位,而以奉父的恭謹態度對待原神州王朝的小國,與神州的關係也是所有藩屬是最為親近的。

  這個親近,怎麽說呢,上到君臣,下到百姓,都是以神州為首,哪怕是每位新繼位的扶桑國王,必須在得到神州國皇帝的冊封後,才能被扶桑國人所認可,否則就是名不正言不順。

  而扶桑國主尚氏明初就世襲大明扶桑衛指揮使,以一個外藩的身份世襲這個職位,縱觀神州上下五千年的曆史,也就僅此一例,沒有因為朝代的變更,皇帝的更替而有任何變化!

  而扶桑國的王室,也以此為祖訓,甚至連其王宮都是望西而建,取歸化國之意!可謂歸順神州大道之心無比堅定。

  不得不提的一點是,這種歸順,不以武力,沒有強迫,而是以國力與禮儀,贏得了一個藩屬國家的信任,僅止是扶桑人民長期願意使用神州的姓氏便是一大佐證。

  隔歲一貢,已經成了扶桑的習慣,或者說是傳統,即便是外交,也是一直沿用的神州的年號,明朝的時候,用的是明的年號,清的時候,同樣沿用的清朝的年號,即便是在18世紀的時候,與西方列強通商,外交,也是使用著清朝的年號作史記和對外的年號。

  總而言之,除了這個年代出生的扶桑青年,哪怕是老一點的人,都知道神州在扶桑人心目中的地位,那,就是祖國!

  而1875年開始,小鬼子開始入侵扶桑,實施殖民統治,正值光緒帝登基之時,當時扶桑政,府一再向清庭求援....

  眾所周之,當時的光緒是沒什麽話事權的,什麽事情都是慈禧老妖婆說了算。

  於是老妖婆給出了個說法,“扶桑朝貢,本無大利,若以威力相角,爭小國區區之貢,務虛名而勤遠略,非惟不暇,亦且無謂。”

  簡單的意思就是:扶桑那隻是個小小的小國,每次進貢也不過那麽點東西,要是讓大清為那小小的貢品與小鬼子打起仗,無非隻是圖個虛名,我們現在自顧還有點不暇,所以,無所謂了,那個小鬼子就給小鬼子吧....

  於是,扶桑王室苦苦抗爭了三四年,然後終於是搞不過了,被小鬼子強行吞並,把扶桑王關到東都,然後殖民扶桑,全麵軍事統治,教育全麵日化,總之,就是消除神州在扶桑的影響。

  但是,扶桑人所繼承的傳統是非常混雜的,即便是被小鬼子占領後的洗腦教育後,多數年輕的扶桑人開始認為自己是小鬼子,與小鬼子的四大列島的居民一樣,想著要效忠那個被神化的天皇。

  但是數百年來扶桑人的漢化之深,卻早已遠超過了小鬼子統治者的想象,哪怕是他們確實經曆了數十年的“天皇子民改造”活動。

  但是近千年所積累下來的文華,早已經是根深蒂固。他們使用與小鬼子完全不同的漢語方言,哪怕是風俗民情,文化教育依然傾向於儒家,口音更是偏向閩南語和灣島語係。

  重要的一點是,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曆史,采用的是神州國的農曆年號,節日喜慶也與神州大同小異。

  哪怕是侵華戰爭發起前,全衝蠅教師要求衝蠅教師用汙辱的手段懲罰在學校說扶桑語的學生,但是這種與國的東南方言近的扶桑語,依然是扶桑人的日常用語。

  而最大的區別是,小鬼子,但凡有點錢或者地位的,喜歡在家裏擺上些刀劍什麽的,特別是武士刀,而扶桑人,卻喜歡在家裏掛上些書畫,甚至擺上些古琴等樂器,與附庸隨雅無關,隻是表明扶桑人的愛好和平,同時心屬神州。

  當從神州來的抵抗聯軍來到了衝蠅,端著槍支四處抓捕還在頑抗的小鬼子軍人的時候,有些扶桑老人卻已經在自家門口擺出了香案,對著那些軍姿齊整,紀律嚴明的神州軍人下跪磕頭,淚流滿麵,嘴裏念叨著:“吾生無憾!天朝大軍終於來解放我們了...”

  文化的傳承,不是一兩代人就可以抹滅的,禮儀,仁義,尊師,敬道,友愛,孝順,這些都是儒家最為核心的思想,而它們,影響了這個小島上的人民幾百上千年...

  也是會有些被小鬼子的軍國教育洗了腦的人,一心覺得自己的勇武就可以戰勝一切,妄想著蛇吞象,幹掉神州的人,即便是失敗了也還不死心的...

  對於這種有些不聽話的孩子,很多老人都選擇了大義滅親,於是各個神州部隊的軍營門口,總是能接待到不少前來勞軍或者直接就是舉報自己孩子的老人....

  這樣的行為也就導致了,抵抗聯軍的官兵在小鬼子本土上,犯下戰場紀律的比例,以扶桑島為最低,駐軍甚至一度受到表彰,被列為文明之師的典範一再在軍隊中,甚至是國內作為典形宣傳....

  但是,那些官兵是自己知道自家事,這哪裏是什麽士兵的素質高嘛!首先出來的時候,領導蘇陽就交待了,對扶桑百姓要以禮相待,以前,因為老妖婆慈禧的原因,讓他們受了苦,但是,他們中的很多人還是心向神州的,他們以前是神州的屬國,將來也會是...

  有了領導蘇陽的這個交待,指揮官自然不敢太過縱容手下,而與此同時,他們自登陸之時起,便是受到了極度的禮遇。

  哪怕是在神州國本土上收複失土也沒有過的禮遇。

  常春收複時,這片土地在張小六手裏扔掉,也被鬼子折騰了數年之久,但是自己的隊伍過去的時候,充其量也就是路邊一些大娘送點饅頭,包子,或者是熱水,最多的無非就是雞蛋,當時可謂是興,奮了良久,畢竟百姓在鬼子的鐵蹄下卑微地活著,日子也是過得緊巴,能活著就不錯了,還能拿這些東西出來勞軍,可謂是有心了。

  但是,到了這個被小鬼子稱為衝蠅,但是在領導口中,一口一個扶桑的地方,那種熱情卻已經遠超國內,以致於很多人都在懷疑,這是在國外作戰嗎?

  當一名白發蒼蒼的老人滿臉淚痕,跪在擺著豬頭和白水煮的雞供著的香案前,對著自己坐著的吉普車一再拜倒,身為駐扶桑軍軍長的李傑忍不住下了車,在警衛的警惕中上前扶起那位老人....

  “上蒼有眼,天朝終未忘我邊外陲遺民!扶桑遺民尚天泛恭迎王師.....”

  “我們來晚了,我們來晚了啊~~對不起扶桑的父老鄉親啊~~”李傑邊扶邊說道。

  “不晚,不晚,有生之年能見神州天軍威嚴,此生足矣.....”

  老淚垂橫....

  李傑望著天,半晌未有言語,說不出心中的感受....隻是離開之後,他下了道命令:此地多乃神州子民,會漢語者不可為害....

  而駐守別的地方的抵抗聯軍指揮官就苦逼了,在神州犯下了那麽多罪過,這時候還要裝逼?就算是士兵不想去搞事情,自己都想親自上!天知道扶桑那裏的部隊抽了什麽風?在國內打鬼子,他們也都是一個俘虜都沒留的狠角色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