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吃飽肚子
作者:烤鹿      更新:2022-03-25 20:38      字數:2338
  毛熊在蘇陽看來,確實是個軟柿子,捏了也是白捏,毛熊又能拿抵抗聯軍怎麽樣?

  當然毛熊的中東鐵路被切斷過不來的話,他們可以從歐洲那邊過去,甚至可以派遣很多兵力到東三省,畢竟現在列強都在對抵抗聯軍出兵幹預,船票是肯定不缺的,但那是給蘇陽送積分。

  不過當前,重點還是要解決人口轉移到根據地的安置問題。

  所以蘇陽立即忙碌了起來,繼續在根據地規劃工業建設、道路修建、礦山開采。

  重點還有農業。

  抵抗軍瘋狂向北擴張,很快就擴張到了黑省,大量工程機械都在往北抽調,在四通八達的河穀挖出一條條土路,確保各種汽車、農機的通行。

  此時吉木省的土地剛剛解凍,播種還來得及,春小麥是來不及了,但是土豆、玉米、大豆卻還是可以種植的。

  黑省三江平原現在土地還沒解凍,大概還有半個月的時間才會解凍,現在要開發三江平原,唯一的辦法就是用機械化的手段迅速開荒。

  抵抗聯軍在鬆嫩平原、鬆遼平原北部大量遷移人口,遷移的人口越來越多,最起碼能遷移上千萬人口到根據地,雖然這個轉移活動過程中也會得到不少儲備的糧食,但是並不足以支撐一年的消耗。

  所以開墾吉木省東部山區的耕地,還有三江平原上的耕地就非常重要了,上千萬人口所需的糧食,用運輸機是運不過來的。

  抵抗聯軍一推進到三江平原,蘇陽就立即購買了大批的農業開荒機械,立即組織大批勞動力,對三江平原展開開荒運動。

  計劃開荒的麵積為1000萬畝,隻要開出1000萬畝左右的耕地,今年的入冬之後糧食就夠吃了。因為遼東省、吉木省東南的耕地麵積也有將近3000萬畝,加起來一共有4000萬畝的耕種麵積。

  都用上高產種子,產量不會太差。

  養活一千多萬人口問題不是太大。

  三江平原地區,能開墾的耕地麵積達到5000萬畝以上,不過那就得破壞大量濕地了。

  所以蘇陽計劃開墾3000萬畝,剩下的濕地用來成立生態保護區,畢竟這年代神州人口沒那麽多。

  而且蘇陽是盯著外北軍的,隻要收複外北軍,又可以獲得大量耕地資源,到時候在兼顧環境保護的同時,能夠開墾的耕地麵積絕對超過5000萬畝。

  先粗暴開墾1000萬畝耕地,剩下的2000萬畝耕地的開發慢慢來,可以精細開發,年底之前完成就可以了。

  既然隻要開墾1000萬畝耕地,那麽在七抬河、雞茜這兩個地方的小平原上就可以達到目標,北邊的穆棱平原,山南的興凱平原暫時不用開荒。

  相當於這1000萬畝開荒的耕地,是在山區環繞的平原裏進行,也不怕毛熊過來搞破壞,等這裏穩定下來,再向穆棱平原、興凱平原開荒。

  計劃好之後,粗暴式的開墾隨即在七抬河、雞茜兩地展開。

  挖掘機直接開挖,然後鏟車鏟過去,快速完成農改活動,最後耕耘機上陣完成鬆土工作。

  這種粗暴式開荒,就是先把種子播下去,然後再修水利。

  蘇陽動用了大量的工程機械、農機,現場忙碌的熱火朝天,甚至是爭分奪秒、日夜趕工,爭取在半個月內完成開荒,並將種子播種下去。

  這1000萬畝耕地,蘇陽規劃為100萬畝大豆、500萬畝玉米,400萬畝水稻。

  北軍地區夏溫較高,熱量與水分配合協調,可滿足水稻生長的熱量,就是水稻品種需要耐寒一些的。

  後世三江平原年產糧食1500萬噸,耕地麵積5300萬畝,平均下來畝產不高,主要是大量種植大豆的原因。

  大豆畝產是不高的,蘇陽此時卻不需要在這裏種植太多的大豆,因為根據地沒有全國農業分工的需要,都被鬼子封鎖了,糧食都運不出去,不可能發展全國區域的分工型農業。

  所以新開墾的這1000萬畝耕地,大豆隻種了100萬畝,滿足根據地需求即可,其他的耕地用來種植玉米、水稻。

  玉米可以產糧,也可以當做飼料作物用。水稻則是為了提高根據地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可以豐富主糧品種,而且北軍地區的水稻生產出的大米,都是優質大米。

  在蘇陽的規劃下,吉木省、黑省東部,都在緊張的進行開荒、春播。

  那些開荒之後已經錯過春播時間的耕地,則用來種植土豆,土豆生長周期更短,而且蘇陽購買了不少土豆品種,既有晚熟的品種,也有早熟的品種,早熟的品種生長周期隻要兩個月左右。

  土豆的水分含量是其他糧食的四倍,不是太好儲存,但卻是備荒的神器。

  北大荒的開荒活動,接下來開荒的2000萬畝,時間來得及的土地也將用來種植土豆、牧草,特別是牧草。

  反正今年根據地的目標,就是土豆管飽,另外再多種植牧草,大力發展養殖業,爭取讓老百姓有肉吃。

  土豆管飽、小麥大米限量、肉類確保充足,外加上打打獵、捕點魚,不僅能吃飽,營養也能保障好。

  歸化已經實施了下去,蘇陽頓時就放心了。

  作為一個領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想辦法養活老百姓,否則就是無能。

  很多民族者,並不關心國家走什麽路線繁榮強大起來,實際上這是不可取的。

  時代的潮流,是在往人民徹底當家做主的方向發展的。

  從陳勝吳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開始,神州人民的力量就開始活躍了起來,劉邦是第一個平民出身的皇帝,但漢代迅速變質,很快出身平民階級的漢王朝皇帝,就開始代表權貴地主階級的利益。

  第二次進步是明代,朱元璋可謂是神州開國皇帝當中起步條件最差的,而明太祖朱元璋也願意代表人民的利益,但是明代權貴地主階級還是非常強大,後麵也慢慢變質了,但前中期還是不錯的。

  第三次人民浪潮就在滿清滅亡之後,萬事萬物都有兩麵性,滿清入關雖然摧毀了神州的生產型帝國體係,並且讓神州變成了奴隸製模式。但同時滿清的奴化也把神州的精英階級的底蘊摧毀了,人民當家做主有了更加廣闊的天地。

  滿清入關實際上代表的是神州精英模式的徹底滅亡,精英階級已經沒有足夠的底蘊和力量繼續壓製。

  蘇陽此時作為一名領導,他需要帶領大夥創造出生存、獨立、繁榮、集體自尊。

  如今抵抗聯軍與小鬼子作戰,甚至接下來要與國際聯軍作戰,就是在爭取生存。

  隻不過蘇陽擁有係統,還可以兼顧繁榮富足的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