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換屆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9      字數:3162
  “印度那邊的事情還很複雜,收尾沒有處理幹淨。”

  很快就是換屆會議。

  印度問題比較複雜,仇亮也沒有完全完成。但仇亮是中國政壇的重要人物,這樣的會議必須要參加。畢竟這是一次重要的換屆會議,仇亮不能不參加。就算仇亮馬上就要退休,但會議也要參加。所以才會從印度趕了回來。

  “還剩下什麽問題。”

  “印度這個國家,不去深入了解,完全不會明白他們國家問題的複雜性。他們和我們國家完全不同,宗教勢力很大,地方勢力很強大。不僅僅是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矛盾,還有一些其他地方也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有獨立的傾向。我正在那裏操作這些事情。印度分裂成的國家越多,對我們越有利。”

  張學文點頭。

  本來中國和印度的國大黨之間關係不錯,一直以來都有很多的聯係。他們希望中國能夠說服伊斯蘭教和地方實力派聽從國大黨的指揮。

  但這不符合中國的利益。

  一個強大的印度在南亞的崛起,對於中國控製的東南亞,以及對於中亞甚至是對於中東地區都是不好的事情。

  因此仇亮去了印度之後,表麵上並沒有多少動作,而且高度評價甘地以及國大黨在印度獨立過程當中的功勞。但仇亮卻一直是利用宗教自由、民族自決等等口號來阻撓印度的統一。

  “印度的民族也多。上百個民族,好幾百種語言。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印度想要在短時間之內發展,是非常困難的。可是印度的地方勢力又非常強大,想要成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非常困難。這是我在印度這段時間的一些想法,供中央參考。”

  仇亮很仔細。

  在中國是缺少關於印度的情報。畢竟開始的時候中國的目標一直是日本,後來則是其他的強國。對印度的研究少了很多。之前研究印度都是研究國大黨和英國,研究怎麽支持國大黨,來驅逐英國。對於印度本身的社會、文化、曆史卻沒有多少關注。

  所以仇亮這一次去印度,可是收集了很多關於印度的情報。

  不僅僅是印度高層的情報,還有印度各地的情報。印度和中國完全不同,是完全不同的曆史。中國一直是信奉分久必合,一直都有大一統的王朝。

  但印度不同。

  別看現在國大黨實力強大,但印度各個地方有各個地方的實力派。印度國大黨並不能控製這些地方,反而是要和當地的實力派合作才可以。甚至到了下麵的縣鎮,地方實力派可以控製土地、控製經濟、控製政治,甚至可以控製軍事。幾乎就是地方小軍閥。

  可以說印度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想法。

  每個地方的曆史、風俗都不一樣,中央想要控製他們非常難。因此仇亮這段時間除了和印度高層接觸,其他時間都在收集印度情報。然後根據自己的想法,寫了這份關於印度的報告。

  可以說是目前中國對於印度最全麵、最直接的報告。

  “好。我會交給楊維。”

  “馬上就要退了,是不是有很多擔心。”

  公事說完,仇亮就笑著問道。

  張學文點頭,苦笑道:“雖然說得很好,要瀟灑的退下去。但心中的確是有很多擔心。畢竟下一任他們要解決的事情也很多,留給他們的問題不少。我要是心中一點都不擔心,那是不可能的。”

  楊維接任總統之後要做的事情很多。

  軍隊的整編工作、如何在美蘇冷戰當中找到適合中國的道路、如何真正的把東亞和東南亞納入中國的勢力範圍、張學文他們退休之後如何穩定中國的政局。

  都是楊維要處理的事情。

  當然還有一大堆的問題。

  如早期製定的不少法律條文,到了這個時候需要改變。如當初製定的“婚姻法”、“勞動法”、“教育法”,隨著時間的流逝情況都出現變化,已經是落後於現實情況。

  在楊維當總統的時候,都需要進行一些改變。

  可是這些法律條文的改動,不是那麽容易的。甚至張學文當年製定的一些政策,包括“公務員條例”、民族政策也都到了該改變的時候。可是張學文還在,有些東西不好隨意的改動。

  雖然張學文告訴楊維,自己不會插手一線領導的工作。

  但張學文本身,就是一種威懾。不要說張學文隻是退休,就算張學文死了,想要改變張學文製定過的政策,也是會有一番風波的。因為張學文代表的不是張學文一個人,而是一個龐大的政治集團。

  畢竟目前中國政壇還留有大批張學文親手提拔起來的幹部,這些人的影響力和實力可不容小覷。楊維想要改變一下一些政策,這些人說不定認為是楊維要推翻張學文以往的東西。

  肯定會有所不滿,到時候會給楊維不少阻礙。

  這些東西楊維都要考慮。

  可以說楊維未來十年要做的事情太多。

  “放鬆一點。廖仲愷、劉複基、譚延闓他們都有豐富的經驗,不會出現什麽事情的。”

  仇亮笑了笑。

  黨內高層對於此次的換屆非常謹慎,畢竟是張學文要退休。而且一大批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人都要退休,大家也都是擔心政治圈的動蕩。

  所以大家早早地對於新一屆的黨內高層的組成達成了一致。

  留下一些人,既是平衡楊維,也是為了政權平穩的交接。

  “是啊。”

  張學文點頭。

  現在考慮太多也沒什麽用處,既然已經決定要退,那麽隻能是相信楊維他們。

  …………

  1945年3月2日,人民黨全國代表大會率先召開。

  會議討論內容不能說很多。因為整個會議才短短十二天的時間,不可能有太多的內容。

  主要是討論人民黨黨章的問題,然後就是回顧過去五年人民黨的發展,以及出現的一些問題。然後是最重要的議題,那就是選舉人民黨中央委員會,以及選舉人民黨中央紀律委員會。

  這一次會議可謂是全世界矚目。

  因為這一次會議會誕生,中國這個世界大國未來的掌舵人。新的掌舵人上去,會有新的政策。中國這樣大國的政策,隻要稍微有點變化,就能夠影響整個世界。因此整個世界都在關注這一次的中國人民黨會議。

  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懸念。

  這樣的換屆會議,黨內其實已經有了共識。會議進行的非常順利,楊維順利的成為了新一屆的人民黨總書記。

  也是人民黨成立之後,第二位的總書記。

  人民黨中央常委九人,楊維、廖仲愷、劉複基、譚延闓、蔡濟民、何成浚、張作相、唐繼堯、王正廷。唐繼堯當選為人民黨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書記。

  能夠進入人民黨中央常委的這些人,除了張作相之外,也都是當初辛亥革命的功勳人物。不過按照他們的年齡,不少人都是隻能任這一屆。

  人民黨全國代表大會結束之後,緊接著就召開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945年3月21日,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會議正式召開。

  楊維在這一屆的人民代表大會當中成為中華民國新一屆的總統,同時當選為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的主席。成為繼張學文之後,第二位的中國總統,第二位黨政軍的一把手。

  廖仲愷連任總理,劉複基擔任全國人大代表委員會的委員長,譚延闓擔任全國政協的委員長,蔡濟民擔任常務副總理。

  何成浚擔任副總統,兼管宣傳部門。王正廷繼續擔任副總統,負責外交和統戰部們。張作相當選為副總理。

  至此中央最高層的選舉結束。

  並沒有出現大動蕩。

  緊接著選舉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的委員。楊宇霆上將和楊傑上將兩個人被當選為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的副主席,楊宇霆上將擔任第一副主席。張鈁上將、郭鬆齡上將、陳紹寬上將、鄧漢祥上將、胡景翼上將、鄧演達上將、何應欽上將、孫傳芳上將擔任新一屆的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的委員。

  鄧漢祥上將擔任軍委秘書長,張鈁上將擔任陸軍總司令,郭鬆齡上將擔任空軍總司令,陳紹寬上將擔任海軍總司令,孫傳芳上將擔任武警總部司令員,鄧演達上將擔任總裝備部部長,胡景翼上將擔任總後勤部部長,何應欽上將擔任國防部長。

  一個月的時間。

  中國的政治出現巨大的變化。

  這一次的會議,和曆史上有很大的不同。因為這一次的會議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公開直播的會議。當然不是電視信號的直播,電視信號還無法進行直播。

  是廣播的直播信號。

  隨著這一次的會議,大批的政壇高層、軍隊高層退出一線。

  當然這些人的退休,加起來都沒有張學文退休影響力大。誰也沒有想過張學文會選擇退休,雖然有小道消息,但很多人還是不願意相信。

  畢竟張學文擔任中國總統三十多年時間,在中國的影響力不是任何人能夠比擬的。

  但隨著這一次會議的結束,大家都接受了這一點。

  張學文的時代真的要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