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戴高樂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9      字數:4288
  “戴高樂將軍,久仰大名。”

  “北京會議”在北京足足開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確定了一大堆的東西。包括對德國的作戰,聯合國的成立問題,戰後處理戰敗國的問題,以及關於東南亞的一些問題。

  結束會議之後,中國繼續加大對於蘇聯的支持。

  而且比以前更積極,更多。因為張學文明白美國很快就要出兵。隻要美國出兵,那麽北非地區、中東地區的德國軍隊必然要失敗。

  德國軍隊目前在這一地區雖然強勢,但並沒有完全戰勝英國軍隊。相反英國軍隊的韌勁很強。這個時候如果有美國軍隊加入,立馬就能夠改變這一地區的平衡。

  美國的動員能力很強。

  短時間之內動員幾百萬軍隊都是輕鬆的。一戰的時候,美國就動員了幾百萬軍隊。到了現在美國比一戰的時候強大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和日本開戰之後,美國早就進行了戰爭動員。目前美國陸軍早就有三百多萬人。而且美國的運輸能力也是驚人。

  隻要美國開始派兵,那麽肯定是幾十萬、幾十萬的派兵。一年之內往歐洲派遣三四百萬,甚至四五百萬軍隊都不是不可能的。

  張學文不希望美國獨占歐洲。因為歐洲這幾百年都是世界中心。別看受到了戰爭的創傷,但他們的科技實力、人才儲備都遠遠超過任何一個地方。

  恢複起來,在世界上是最容易的地區。

  因此美國才會對歐洲虎視眈眈。拿下歐洲,美國就能夠徹底成為世界老大。但正是因為歐洲如此的重要,張學文才不希望美國獨霸歐洲。

  所以張學文才會大力支援蘇聯。就是希望蘇聯盡快的擊敗德國,和美國在歐洲分庭抗禮。為了這個目標,中國對於蘇聯的援助那真是一車皮一車皮,整個西伯利亞大鐵路就沒有休息的時候。

  飛機、坦克、大炮、炮彈、石油、橡膠,大批大批的軍事裝備和物資運送到蘇聯。

  不過美國的動作也很快。

  “北京會議”結束僅僅一個半月,羅斯福還沒有回國,美國第一批部隊就已經出發。萬船齊發,第一批就有三十萬人的規模,要在北非登陸。和英國軍隊合作抗擊德國軍隊。

  而且美國第二批的部隊已經準備,繼續支援北非地區。

  速度很快。

  羅斯福答應的一年之內動員百萬以上部隊進入歐洲,絕對不是空口白牙。是真正有實力,而且有計劃的。

  美國這種速度,讓英國很高興,但讓蘇聯非常不滿。

  也讓一些歐洲國家有其他想法。

  其中就有歐洲大陸曾經的霸主法國。當然法國政府已經投降,但並不代表法國就沒有抵抗力量。法國有各種各樣的反抗勢力,不僅在國內也在國外。其中比較著名的一個就是戴高樂。戴高樂跑到英國之後,在英國的支持之下舉起了反抗德國的大旗。

  手中還是有點實力。

  當年跟著英國一起後撤的法國軍隊接受他的領導,包括北非地區,以及東南亞地區的法國軍隊和殖民地軍隊都接受他的領導。

  能夠調動的部隊有十幾萬人。

  不過戴高樂雖然有點實力,但他成立的政府機構並不受世界大國的承認。而且才十幾萬的部隊,在目前二戰當中根本就不夠看的。

  看看蘇德戰場。

  一次戰役就是幾百萬部隊的大混戰。就算是在東方,中國也是調動幾千架的轟炸機,參戰的陸軍部隊超過兩百多萬。

  戴高樂手上那點兵力根本不算什麽。

  但戴高樂畢竟目前代表法國。可是這一次“北京會議”卻沒有戴高樂的份,法國也沒有份。這就讓戴高樂很是失落。

  戴高樂無奈。

  英國已經邀請美國,而且兩國關係密切。美國現在也沒空搭理戴高樂這麽一個小小的勢力,蘇聯則是自顧不暇,哪有空管戴高樂的事情。

  在美國、蘇聯眼中戴高樂就是一個小小的,對於目前世界局勢根本無足輕重的人物。所以根本就不搭理他。

  因此戴高樂想了很久之後,想到了世界上還有一個大國。

  “總統先生,祝賀中國打敗了日本法西斯。”

  戴高樂態度很誠懇。

  法國想當年也是世界霸主之一,一戰之後更是達到了巔峰狀態。擁有大片大片的殖民地,把在歐洲大陸最大的對手德國弄趴下,圍攻歐洲大陸又一個大國俄羅斯。

  當時的法國是名副其實的歐洲大陸第一霸主。

  可惜沒落。

  或者說戰敗的速度太快,整個法國都陷落,整個法國投降。投降的速度快的全世界都目瞪口呆。作為曾經的歐洲大陸霸主,竟然被德國輕鬆拿下。因此法國地位可謂是一落千丈。

  戴高樂隻是法國反抗勢力當中的一個,更是沒有什麽地位。

  戴高樂也明白。

  自從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成立開始,國際上開了好幾次重要會議。每次根本就沒有戴高樂的份,或者說根本就沒有法國的份。

  就如這一次的“北京會議”,就連東南亞一幫之前是日本狗腿子的政府都派代表或者是政府首腦親自參加。

  但法國卻沒有任何的代表。

  世界各大國對於法國的輕視可見一斑。

  但戴高樂不甘心。

  戴高樂擔心法國未來的命運。如果真的被世界大國所輕視,所排斥,那麽戰後法國地位會受到嚴重的影響。這是戴高樂絕對不能允許的。

  所以他需要能夠支持他的力量。現在來說能夠支持他的隻能是大國,而且必須是世界強國。也隻有世界強國才能夠支持他。

  這中間他考慮來考慮去中國最適合。

  因此才會專門來到中國,尋求中國的幫助。

  “謝謝。我也祝願法國人民盡早的戰勝德國法西斯。”

  “那還需要中國人民的支持。”

  “一定一定。”

  兩個人坐下來,張學文問了問戴高樂的一些情況。當然對於戴高樂的情況張學文也知道很多,畢竟現在的中國也有資格在世界各地留下情報機構。世界各地的情報都會源源不斷的來到中國。

  戴高樂現在的情況很差。

  本來丘吉爾還支持戴高樂,因為戴高樂畢竟代表當時法國的反抗力量。幾年前戴高樂手中還是有點實力,或者說當時的反抗德國的法國勢力還是比較強大。丘吉爾希望戴高樂成為法國反抗力量的中心,希望戴高樂重振法國反抗勢力。

  但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丘吉爾終於發現了。

  戴高樂就是一個法國中級軍官而已,號召力實在是有限。在這之前法國大部分人都不認識戴高樂這個人。

  法國的反抗勢力也沒有把戴高樂當成是他們的領袖。

  目前戴高樂能夠直接控製的武裝也就是十幾萬人,加上法國的一些殖民地聽從戴高樂的命令。但那些殖民地很多主要是配合英國軍隊作戰。並沒有戴高樂什麽事情。

  因此丘吉爾是越來越看不起戴高樂。

  丘吉爾這些人看重的隻有一個,那就是你手上的實力。戴高樂目前實力不夠,對於戰局沒有絲毫的作用,他們當然是看不起戴高樂。

  丘吉爾如此,羅斯福更是如此。羅斯福壓根就沒把戴高樂當成是一個國家的代表,畢竟法國二戰投降太快,羅斯福是非常瞧不起的。不要說戴高樂還不是法國領袖,就算是法國真正的代表出現,羅斯福也是瞧不起的。

  因此戴高樂現在是真沒有什麽辦法。

  他要為法國爭取地位。

  戴高樂很明白一點。德國肯定是要戰敗的。本來打的順風順水的德國,自從進入蘇聯之後進攻步伐已經停止。雙方的戰線開始僵持。

  目前打的非常激烈的斯大林格勒,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德國已經失去了最重要的時間。而且在蘇聯德國也是傷亡巨大。

  德國在北非也是非常強勢,但英國軍隊也沒有完全潰敗。德國對於英國本土狂轟濫炸,但德國始終是無法戰勝英國海軍,也並沒有讓英國屈服。

  德國目前兩線作戰,已經不是那麽容易。

  現在中國、美國都已經對德國宣戰,美國軍隊開始奔赴北非。這麽多大國圍著德國,德國肯定無法戰勝他們。

  畢竟中國、美國任何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都遠遠超過德國。

  因此聰明的戴高樂雖然現在手上隻有十幾萬部隊,但已經開始考慮戰後的事情。

  傲慢的丘吉爾,戴高樂已經猜測出他的想法。丘吉爾要利用這次戰爭的機會,會把法國也打入德國的陣營。一旦此次戰爭擊敗德國,到時候德國、法國都會被英國打成是戰敗國。

  到時候德國、法國都會受到戰勝國的壓製。

  英國會利用這個機會,徹底壓製老對手法國和德國。甚至對於美國、蘇聯這樣對於歐洲虎視眈眈的大國來說,把法國和德國都打下去,對他們都有利。

  這不是戴高樂杞人憂天,而是目前羅斯福、丘吉爾他們真實的想法。

  可這是戴高樂無法忍受的。

  法國畢竟曾經是歐洲大陸的霸主,怎麽可能忍受這樣的情況。他要恢複法國往日的輝煌,但想要恢複往日的輝煌,必須要得到一個世界大國的支持。

  戴高樂認為和歐洲沒有多少利益關係的中國是最適合的。

  “戴高樂將軍,法國是一個有輝煌曆史的國家,法國人民也是偉大的人民。我們中國願意盡我們所有的力量幫助法國。”

  “感謝,總統先生。”

  戴高樂心中大喜。

  這一次來中國來對了。以中國的工業實力,養活上千萬軍隊都沒有問題。隻要中國願意,有中國的支持,戴高樂完全可以在北非法國殖民地弄出幾十萬部隊出來。而且憑借著手上擁有的資源,可以支持法國國內的抵抗力量。

  隻要有足夠的錢,戴高樂就有底氣整合目前法國反抗力量。而且有資格和英國談判,讓丘吉爾繼續支持戴高樂。

  戴高樂是完全相信中國有這樣的實力支持自己。

  看看中國目前支持蘇聯的力度就知道。

  蘇聯開戰一年多時間,中國光是支援蘇聯的飛機就有上萬架,上萬輛的坦克裝甲車。這樣的工業實力世界上哪一個國家能夠比擬。

  戴高樂高興,張學文也高興。

  張學文最擔心的隻有一個,那就是美國發力,獨占歐洲。所以才會更加大力的支持蘇聯,讓蘇聯趕緊擊敗德國。

  但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蘇聯想要擊敗德國,或者說把德國趕出蘇聯境內最少也需要一年以上。目前在蘇聯境內的德國軍隊還有四五百萬。這麽多軍隊想要真正擊敗,沒有兩年估計很難。

  而且未來就算蘇聯擊敗德國,但蘇聯肯定要在歐洲扶植一大批的社會主義國家,然後和美國對峙。可是說起來歐洲的美國陣營都是曆史上的強國,和蘇聯小弟估計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上。

  加上蘇聯畢竟戰爭創傷太大,二戰結束之後,蘇聯和美國對峙,蘇聯肯定是處於下風的。美國完全可以憑借著強大的工業實力,資金實力,讓歐洲短時間之內恢複強大。

  這不是張學文希望看到的。

  因此張學文準備在美國陣營當中扶植一個大國。德國和意大利的戰敗國,葡萄牙、西班牙都是小國,英國是一個攪屎棍。

  因此對象隻有一個,那就是法國。

  特別是戴高樂。

  曆史上戴高樂就是一個比較強硬的人。戴高樂在的時候,法國一直都是一枝獨秀,不當美國的跟班。

  所以當戴高樂發電報,想要和張學文見麵的時候,張學文才會同意。

  “戴高樂將軍,在‘北京會議’當中大家決定,根據戰局的變化一年之後會重新開一次會議。到時候我代表中國邀請戴高樂將軍的到來。”

  “謝謝。”

  聽到張學文的話,戴高樂狂喜。

  因為張學文這句話是直接承認法國大國的地位,更是承認戴高樂的地位。如果戴高樂真的能夠代表法國參加會議,那麽法國就成為反法西斯聯盟的一個國家,戰後不會當做是戰敗國。

  同樣後來的會議,不可能有太多的國家參加。都是世界大國參加,討論世界秩序。戴高樂能夠參加,就表明法國也被承認是反法西斯聯盟的大國。

  對於戰後法國的定位有非常大的好處。

  “應該的。中法兩國的友誼源遠流長。當年法國第一個取消不平等條約,這一點我感激在心。”

  “是,我們兩國是傳統友好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