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劃時代發明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8      字數:4887
  “滇緬鐵路?”

  因為印度的混亂,所以愛德華多·伍德臨時接任印度總督的位置。其實愛德華多·伍德這一次不僅僅是臨時擔任印度總督的職務,其實他是總管英國在整個遠東的事情,絕對是大權在握。不過他的心情一點都不好,因為他這一次重返印度,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而且情況非常不好。現在的英國在東南亞岌岌可危,為了擋住日本,英國已經組建遠東艦隊要來到東南亞。

  海軍還沒來,陸軍在東南亞戰場已經是節節敗退。短時間之內已經有幾萬人的傷亡,以及幾萬人投降。可以說和日本交手,英法兩國在東南亞是一敗塗地。

  所以對於現在的愛德華多·伍德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住印度。絕對不能讓日本軍隊吞完印尼、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老撾這些國家之後,再吞並緬甸以及威脅印度。

  這是英國的底線。

  所以愛德華多·伍德和國大黨和解之後,很快就和國大黨簽訂了一份“印度獨立協議”。在協議當中保證印度大部分省份兩年之內獲得自治權利,五年之內就讓印度人自己組建政府。當然前提是國大黨必須要配合英國,做好英國軍隊的後勤基地,以及動員印度人參加英軍。

  國大黨和英國政府簽訂合約之後,他們還是非常積極的。甚至他們動員國大黨黨員直接參軍,直接組織軍隊,跟隨英軍參戰。

  所以愛德華多·伍德現在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著手開始裝備印度軍隊,幾個月之內已經是武裝了近十萬軍隊。訓練不足,但英國已經沒有時間考慮哪些。因為隨著前線的節節敗退,馬來西亞已經被日本占據,緬甸也開始變得非常危險。

  因此英國現在必須要快速擴大軍隊規模。

  如果緬甸被日本拿下,那麽日本就會打開進入印度的道路。現在的印度還真不一定能夠抵擋住瘋狂的日本人。所以愛德華多·伍德在快速的武裝印度部隊。

  這個時候中國的代表找到了愛德華多·伍德。

  “中國是什麽意思?”

  “他們希望我們把滇緬鐵路全線的運營權交給他們。允許他們的鐵道部門來管理這條鐵路。”

  “想的真好。”

  饒是愛德華多·伍德有足夠的涵養,聽到這句話也是非常生氣。中國這很明顯就是落井下石,看到英國在東南亞戰場節節敗退,能不能保住緬甸都是一個問題,所以想要拿下滇緬鐵路的控製權。

  這是最典型的落井下石。

  不過生氣歸生氣,愛德華多·伍德還是冷靜下來。如果是以前他真想好好教訓中國,可惜現在的中國已經是龐然大物,根本不是英國在遠東可以匹敵的。

  “他們想怎麽接手滇緬鐵路全線的運營權?不會是想要用軍隊直接拿下我們的鐵路。”

  愛德華多·伍德冷笑道。

  “他們願意出一百萬英鎊。”

  “該死。”

  一百萬英鎊?

  建設滇緬鐵路花了多少錢。這個鐵路當年還是愛德華多·伍德擔任印度總督的時候拍板的。因為滇緬鐵路經過的地方交通環境不好,當初可是花了不少錢。

  而且更重要的是,滇緬鐵路是目前緬甸最重要的鐵路。從中國的雲南昆明開始,幾乎囊括了緬甸大部分的重要城市。而且他一直延伸到緬甸最大的港口。

  可以說這條鐵路就是緬甸的動脈。不管是經濟方麵、政治方麵、軍事方麵,這條鐵路都是緬甸最重要的東西。可是中國現在僅僅用一百萬英鎊就想要拿走運營權。

  實在是欺人太甚。

  一百萬英鎊,連當初英國為了這條鐵路投入的建設資金都遠遠超過一百萬英鎊。

  無恥。

  愛德華多·伍德在心中把能夠罵人的話都想了一遍,但感覺也沒有一個詞匯可以描述中國的無恥。

  “除了運營權,他們怎麽保護這條鐵路?是我們保護,還是他們自己保護?”

  “他們希望自己派遣警察部隊。”

  “警察部隊?”

  “是。他們表示願意派遣兩個師的警察部隊,維持鐵路沿線的安全。”

  “兩個師?兩萬人?真敢開口。”

  愛德華多·伍德是一個很成熟、很出色的政治人物。

  一下就想到中國的意思。

  中國這是看上了緬甸。因為一旦中國控製滇緬鐵路,那麽中國就控製了緬甸一半的地方。而這一半地方,就是緬甸最重要的一些交通城市。

  港口。

  愛德華多·伍德明白,中國是看上了緬甸的港口。緬甸的地理位置太好,特別是緬甸的港口直接控製馬六甲海峽,甚至直接威脅印度。

  一旦中國控製這裏,那麽東南亞所有國家都要看中國的臉色,包括印度都直接在中國的威懾當中。

  好算計。

  不過越是生氣,愛德華多·伍德就變得越冷靜。作為英國多年的殖民地官員,作為目前英國內閣的大佬人物,他經曆過很多的事情。因為雖然生氣,但不會影響他的判斷。按照現在的情況,緬甸很快就會成為戰場。到時候英國能否保住滇緬鐵路是一個問題。

  對於保住緬甸,愛德華多·伍德其實並沒有多少信心。

  因為隨著日軍在東南亞戰場節節勝利,他們繼續增加他們的陸軍人數。剛剛日本又是從本土調來了三個師團的陸軍,參加對於英法軍隊的進攻。到現在日軍在東南亞已經是布置了四十萬陸軍,整個東南亞地區都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和日本相抗衡。

  要不是英法之前在越南等地修築了不少防禦工事,這些地方早就被日本輕易攻下來。現在麵對日本幾十萬的軍隊,愛德華多·伍德真是沒有信心。

  而且作為英國政客,愛德華多·伍德也深受均衡外交的影響。

  目前在東南亞有能力改變狀況,有能力幫助英法兩國的隻有兩個國家。一個是中國,另外一個就是美國。不過美國畢竟離亞洲有些遠,在東南亞的實力也不算很強。

  而且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還是很盛,不然美國是很難直接參加東南亞的戰爭。

  因此可以說在東南亞,隻有中國有實力改變目前的狀況。

  引入中國的勢力?

  到時候日本會怎麽弄?他會讓中國控製滇緬鐵路?

  愛德華多·伍德要考慮很多,甚至要考慮一旦丟失緬甸之後的事情。雖然他在努力,想要保住緬甸。但什麽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愛德華多·伍德需要考慮最壞的情況。

  一旦真的丟失了緬甸,英國怎麽重新贏回來。

  想要靠著英國一個國家的力量真的非常困難。現在就算是英國本土想要派遣正規軍,也不可能派出超過十萬人的部隊。能夠派出五六萬人已經是英國的極限。

  可是還有五六萬人,根本就不可能扭轉戰局。

  因此英國一直在積極地尋找合作對象。

  中國?

  這個大國的態度,英國尤其重視。如果把滇緬鐵路這個緬甸最重要的鐵路交給中國,那麽日本和中國會不會出現矛盾。而且中國還要往滇緬鐵路派遣警察部隊。開口就是兩個師的部隊。

  那麽到時候中國就會控製滇緬鐵路一線的周圍地方。

  甚至可以隔斷緬甸和印度的通道。日本會忍受緬甸出現這樣的勢力?

  “談。”

  愛德華多·伍德最後是下了決心。

  反正現在東南亞局勢混亂,把中國的勢力引入到緬甸,說不定有更大的好處。最好讓中國和日本發生衝突,這樣可以減輕英國的壓力。

  “滇緬鐵路運營權可以交給他們,包括鐵路沿線的保護,也可以交給他們的警察部隊。不過我們不需要錢,讓他們用軍火來換。”

  現在英國人要大規模武裝緬甸、印度地區的軍隊。

  可是軍火問題需要解決。

  中國很不錯。

  …………

  “錢恩教授,你的這項偉大發明一定會名留青史。會有千千萬萬的人因為你而痊愈。”

  東南亞局勢繼續糜爛。

  不過對於中國來說,世界形勢的變化還沒有太多的影響。中國依舊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的發展,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東南亞打仗,對於中國經濟沒有多少破壞。相反因為戰爭日本對於原材料的需求增加一倍以上,英法兩國為了武裝殖民地軍隊,也是大量從中國引進各種武器。

  戰爭沒有影響中國的出口,反而是讓中國的出口大大增加。這段時間中國的外匯也是越來越多。

  而中國國內的工業繼續發展。

  目前中國很多方麵,特別是采礦方麵的數據有很多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包括這個時代衡量一個工業國實力的鋼產量也已經是順利的突破了四千萬噸,1936年的時候已經是達到了四千三百萬噸,超過了目前還沒有完全擺脫經濟危機的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鋼產量的突飛猛進,和中國目前對於鋼鐵的需求猛增有很大的關係。

  造船工業、汽車工業、城市建設、鐵路建設、軍工產業、機械製造,這些行業對於鋼鐵的需求是非常大的。特別是這些年中國基礎建設速度越來越快,對於鋼鐵的需求簡直是驚人。

  別看目前鋼產量超過四千萬噸,但中國國內都能夠輕鬆消化這一批鋼鐵。

  看看這幾年發展迅猛的汽車產業就知道,中國對於鋼鐵會有多大的需求。目前中國大卡車的年產量超過兩百萬輛,個人轎車的產量也是超過三百萬輛,拖拉機的產量也超過三百萬台。中國的汽車產業目前在世界上是僅次於美國。而且按照現在的發展,幾年之後超過美國也不是不可能。

  到了1936年年產量超過百萬噸的全國重點鋼鐵企業已經有二十七家。而按照目前第五個五年計劃來說,1940年的時候中國的鋼產量要超過五千萬噸。這隻是最初步的目標。

  這樣的鋼產量已經是超過了英法德三國的鋼產量之和。

  還有發電量。

  中國已經是緊追美國,離美國隻有那麽一點點的差距。幾年之後中國的發電量一定會順利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發電量最大的國家。

  而中國發電量百分之九十都是來自火力發電,火力發電的原料就是煤炭。目前中國煤炭產量已經連美國都拉下上億噸。

  正是有足夠的煤炭供應,所以中國的發電廠才不會缺少原料。

  這就是目前中國的工業實力。可以說隻要中國完成第五個五年計劃,那麽工業總量上已經可以和美國平起平坐。甚至總量超過美國也是輕鬆的。

  當然這一點張學文雖然高興,但並沒有興奮。

  因為這是必須的。

  畢竟中國是一個擁有一千二百萬平方公裏的國家,目前人口快要突破八個億。中國最近再次啟動第二次人口普查。大家目前初步估計中國人口應該有快八億。

  而美國人口才一個億。

  七倍的差距。

  因此中國很多工業數據,總量超過美國也就在幾年之內。不值得太過興奮。以中國的體量隻要速度上去,未來工業數據超過美國兩倍、三倍也不是不可能。

  因此現在一般的大型工廠的成立,已經不夠資格張學文關注。

  可是今天張學文卻親自來到了石家莊。

  這裏是三步一崗。

  不僅僅是因為張學文的到來,更是因為這裏擁有中國重要科技研究基地,是國家級醫藥研究機構。和張學文談話的人就是世界知名的生物化學家。

  本來他是德國的生物化學家。

  不過他因為擁有猶太血統,也被納粹政策排斥,因此離開了德國。廖仲愷親自出麵說服了這位出色的生物化學家。他來到中國之後,國家專門給他成立一個研究所,不僅他的助手、學生都安排妥當。甚至中國本土的出色醫學專家、生物化學專家也加入他的科研團隊。

  這裏麵有獲美國康乃狄克州醫學院醫學博士學位,美國霍布金斯大學醫學院研究內科學,在英國倫敦熱帶醫學和衛生學學院攻讀熱帶病學的應元嶽。

  還有在耶魯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細菌學係深造並工作歸國的湯飛凡。

  他們在中國醫學界都是鼎鼎大名,都是各個醫學大學的教授,中國重量級醫院的負責人。但卻安排進入這個科研團隊。因為這個來自德國的生物化學家厄恩斯特·錢恩,來到中國之後申請研究的科目就是抗生素的研究。

  其實是盤尼西林的研究,也就是青黴素的研究。

  他的這個申請得到了政府最大的支持。可謂是要錢有錢,要人有人。連中國醫學教授都給他打下手,以及分配了很多這方麵出色的研究生。

  錢恩在中國政府如此的支持之下,終於成功分離,而且成功弄出了青黴素。而且還解決了工業化生產的方向問題。

  這才讓張學文放下其他工作,親自來到了石家莊。

  “辛苦,辛苦。”

  中國從德國引進的各類科學家當中,醫學家是僅次於自然科學家。不過如果單單拿出來,研究醫學科技的專家,是超過數學家、物理學家的。他們不少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機構,是中國政府直接支持的。

  當中有三分之一都是研究醫藥開發的。對於中國來說是非常需要的。

  現在終於是要開花結果。

  青黴素。

  四年多不停地研究之後,終於有了青黴素的出現。當然錢恩研究青黴素並不是盲目的,他是根據當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的論文研究的。

  “錢恩教授,盤尼西林可否大規模生產?”

  “能。”

  錢恩點頭。

  “隻要解決幾個小問題,大規模生產是可能的。不過就算是大規模生產,短時間之內產量還是會受到很大的限製。”

  “不著急。”

  現在才是1937年,隻要二戰開始青黴素的價格就和黃金一樣。甚至不需要二戰,目前東南亞的戰爭也需要大量的抗生素。

  而青黴素毫無疑問是最有效的抗生素。

  一旦青黴素出現在世界上,那麽就表明帶來的會是滾滾黃金。

  “錢恩教授,這是一項劃時代的發明。但他也是一個事關人命的東西,一定要謹慎謹慎。”

  “總統先生,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