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引進人才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7      字數:5536
  “你認為我如何?你們需要我嗎?”

  “你是麻省理工航空工程專業的碩士學位?”

  “是。”

  張孝若看著眼前的年輕人,再看看這個學曆證書,發現不是偽造的。因此疑惑的道:“麥克唐納先生,恕我冒昧。你是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專業的碩士,以你的學曆,我想找工作應該並不困難。為什麽會來到我這裏?”

  搶。

  就是搶。

  自從美國經濟危機爆發之後,世界上隻有兩個國家受到的影響最低。一個是一直被西方國家包圍,被西方國家製裁,遠離世界主流社會的蘇聯。一個是和世界經濟並沒有太大關聯,而且國內市場蓬勃發展的中國。加上中國發展本來就是靠著國家投資加上民間投資補充的形式。

  因此這一次雖然受到一點影響,但並沒有太大的問題。

  相反因為中國早在幾年前開始進行經濟調整,開始防範這一次的經濟危機,所以經濟並沒有問題。而且中國在1929年還連續投資好幾條鐵路,加上目前進行的主要城市公路的建設工程,都讓中國目前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非常不錯。

  世界各國的重工業都受到巨大打擊。隻有中國的重工業發展非常不錯。鐵路建設、公路建設、城市建設、水利建設、電廠建設、北邊城市的供暖建設等等。

  還有唯一逆勢發展的軍事工業。

  都是需要大量的資源,需要大量的機械設備。以中國現在的體量來說,這種發展模式還可以發展幾十年時間。

  現在經濟形勢穩定的蘇聯和中國,都把目光放在這一次世界性的經濟危機。

  進入1930年之後,世界經濟是一片哀嚎。銀行、工廠接連破產,失業人數是繼續增長。美國現在的失業人數已經是超過千萬,按照美國自己的統計,目前美國沒有絲毫收入的人口超過兩千萬。而美國這個時候的人口才一億上下。

  英國也是如此。英國的失業人口已經是突破六百萬人,剛剛複蘇的經濟再次遭受重大打擊。

  這樣的情況之下,西方強國根本就沒有精力去封鎖蘇聯、製裁蘇聯。蘇聯開始大手筆,大筆的黃金儲備進入世界市場。英美各國都恨不得把自己的機器設備全都賣給蘇聯。反正目前世界上出口的機械設備的一半都是被蘇聯買走。

  在錢的麵前,所謂的對立都是扯淡。

  中國也是如此。

  中國從1929年開始,就在歐洲和美國設立各種辦公室。目的隻有一個,從歐美各國買各種技術,特別是那些前沿技術。

  以及購買一些技術含量很高的機器設備,然後就是引進人才。

  大蕭條的時候,無數的中產階級破產。這些中產階級當中,有很多各領域的專家學者,還有很多醫生、技術人員這些掌握技術的人。

  這些人中國是不嫌多的。

  當然普通的農民、工人這些人,中國是不會接收的。中國又不是開善堂的,沒有多餘的錢救濟他們。中國隻要那些掌握技術的人才。

  蘇聯和中國都在美國搶奪這些人才。

  畢竟美國工業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技術能力也是相當出色的。能夠從美國引進那些技術人才,是最便宜、最劃算的。

  張孝若目前就開始做引進人才的工作。

  真的不少。

  各行各業很多專家這個時候都破產,隻能是淪為貧民。隻要能夠吃飯,那麽他們是願意離開美國的。並不在意去中國,還是去蘇聯,隻要中國願意給他們發工資。

  可是航空專業的人才卻不多。

  因為雖然大蕭條,美國整個經濟都受到打擊。但是美國的幾個巨頭航空公司卻發展的非常不錯,飛機市場並沒有受到很大的衝擊。相反飛機市場的發展非常不錯。

  學習航空工程的隻要是人才,技術能力出色,都能夠在飛機製造公司找到工作。

  當然小的飛機製造公司倒是破產很多。可就算如此,這些破產小公司的人才,也都能夠去大公司繼續工作。隻不過工資下降而已。

  所以張孝若才會疑惑。

  “是。我畢業麻省理工之後在格倫·l·馬丁公司擔任工程師,不過我想要製造合適家用的私人飛機,以及民用運輸飛機。因此28年的時候創辦了自己的飛機製造公司。不過你也知道,一場經濟危機讓我的公司資金鏈中斷,所以我的公司破產。”

  “那你這是……”

  公司破產,並不是大問題。特別是如眼前這樣有學曆、有工作能力的工程師。還可以回到大公司繼續當他的工程師,在美國依舊是中產階級。

  “我想問你們中國政府。如果我要是去中國,想要繼續發展民用飛機,你們的銀行能不能支持我資金,你們的政府能不能支持我的研究。”

  張孝若這才明白。

  原來這是一個有野心的家夥。並不想繼續給別的飛機製造公司打工。張孝若立馬變得很認真,因為眼前這個年輕人如此的渴望得到投資,肯定是能力不差,而且心裏有不少想法。

  因此立馬道:“麥克唐納先生,我們國家並不禁止民間資本進入飛機製造領域。但是卻不允許出現完全私人飛機製造廠,你要是真的想要得到銀行的投資,得到政府機構的批準。那麽你隻能是和中國的飛機製造廠合作,如果你的想法得到中國飛機製造廠的肯定,那麽他們會投入一筆資金,來對於這家公司進行投資。你可以用你的技術、你的想法入股,這樣你就可以得到政府的批文,以及銀行的貸款。甚至還會有很多方方麵麵的好處。”

  “原來是這樣。”

  詹姆斯·麥克唐納。

  他皺了皺眉。

  如果自己不能控股,那麽這個公司依舊不是自己的。這是麥克唐納比較遲疑的。

  張孝若笑著道:“其實你也不用很為難。如果有中國飛機製造廠的投資,那麽以後你的工廠生產的飛機很容易得到政府的訂購。因為目前中國是不允許私人擁有飛機,因此飛機隻能是賣給中國政府。當然中國是一個擁有六億多人口的大國,所需要的飛機也是非常龐大。而且就算他們投資,也隻會對於公司的發展大方向、財政方麵進行監督,如何發展公司、如何運營公司,他們是不會介入的。福特汽車公司、新澤西標準石油他們進入中國,都是這個模式。這一次的經濟危機,福特汽車公司肯定能夠挺過去的。”

  “恩。”

  麥克唐納點點頭。

  其他的不說,福特汽車公司的事情麥克唐納也知道。這一次的經濟危機,對於汽車公司的打擊非常大。因為破產的中產階級太多,汽車根本就賣不出去。

  1929年的時候通用公司一家就生產了五百五十萬輛汽車,可是根本就賣不出去。今年他們的產量繼續下降,隻有原來的一半。

  隻有福特目前反而最好。

  因為他們進入中國市場。雖然中國市場的銷售和美國市場無法相比,但是在目前美國市場大受打擊的時刻,中國市場就變得非常重要。中國市場目前一年銷售量隻有幾十萬輛,但卻是正在增長的市場。而且增長速度很快。

  據很多人的分析,幾年之內中國的汽車銷量就能夠突破百萬輛。畢竟中國人口龐大,估計再有幾年有可能突破七億人口。

  因此目前美國很多汽車製造公司都在羨慕福特。

  麥克唐納想了想,問道:“那麽我最多能夠拿到多少股份。”

  “那就要看麥克唐納先生帶來的技術。如果你帶來的技術很出色,那麽你的股份自然會高。當然你的股份是不會超過百分之四十九,這在中國是有法律規定。”

  “我要是帶著我的飛機研發團隊呢?”

  “哦?”

  張孝若表麵上沒什麽表情,但心中卻是大喜。自從飛機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全世界對於飛機研究最積極的就是中國和美國,飛機技術發展最快的也是中國和美國。

  不過中國畢竟基礎薄弱,在很多方麵的技術上不如美國。

  特別是基礎科學方麵。

  美國的飛機發展是非常快的。主要是因為美國大筆資金進入到了飛機行業。前幾年美國經濟的繁榮,飛機行業是最繁榮的。

  眼前這個是麻省理工的航空專業碩士,他的飛機研發團隊估計也都是和他差不多的學曆。這樣一批人才去中國,肯定能夠對於中國的飛機製造行業帶來很大的發展。

  畢竟美國現在都已經開始發展客機,但中國目前主要還是研製轟炸機和戰鬥機,主要都是為了作戰。在飛機發展領域已經有些落後美國。美國目前發展的飛機類型非常多。

  “不知道有多少人?”

  “三十來人的飛機研發團隊,有些是我的同學,有些是我原來飛機公司的研發團隊。除了他們我還有一些出色的飛機製造技術員以及試駕員,加起來有七十人。”

  七十人

  而且還是他飛機公司的研發團隊,以及飛機製造的技術員和試駕員。雖然他的公司破產,但張孝若卻明白,這不是他們的錯。是大環境的錯。多少有潛力的中小公司在這一次的經濟危機當中破產。

  此人帶來的是一個比較完整的飛機製造人員。

  因此張孝若道:“如果你們來到中國,那麽我們會給你們分配房子,在談判期間你們所有的食宿費用我們全權負責。包括你們去中國的費用,以及談判破裂之後回國的費用我們也都負責。而且隻要你們的技術力量足夠,那麽我們政府一定會投資。當然到時候你們的飛機製造公司會有一些限製,那就是你們隻能是負責製造民用飛機。想要生產軍用飛機,在中國是有很多條件的。”

  “好的。我明白你的意思,我要回去和他們商量。”

  “麥克唐納先生,希望你能夠到我們中國。我們中國絕對歡迎你們的到來。”

  …………

  移民申請人數很多。

  短短三個月之內,申請去中國的有七萬份。

  非常驚人。

  而且已經批準去中國,已經出發的就有三千多人。後續安排離開美國去中國的就有六千多人。都是各行各業出色的技術員。

  實在是因為目前美國經濟出現大問題,各地的流浪漢已經是超過兩百萬人。千萬不要認為流浪漢都是乞丐。當中說不定某個人在幾年前就是某個公司的老板,或者是某個項目的負責人,甚至是某個領域的專家。

  除了流浪漢,一堆領取國家輔助才勉強活著的人當中,也有很多高技術人才。

  那些本來就是社會底層的,他們雖然生活惡化,但還能夠忍受。但是那些以前衣冠楚楚的中產階級,他們是最不能忍受現在的生活。

  畢竟他們以前生活很優越,社會地位也高。現在淪落為社會底層,這種落差讓他們根本無法接受。

  所以當中國、蘇聯過來搶奪人才的時候,不少人立馬就申請離開美國。

  “學法律的?沒什麽用。”

  “學經濟的?不要。”

  “學文學的?扔了。”

  中國可不是垃圾接收國家,隻要是申請就會同意。伍朝樞作為中國駐美大使,已經接受國內的指令,開始篩選這些人選。

  國內的指令非常簡單。

  目前中國隻需要工業化需要的人才,隻需要能夠幫助中國可惜發展的人才。

  所以這些曾經活躍在美國各個地方的律師,在華爾街叱吒風雲的大人物,但中國是統統拒絕。在目前中國政府的眼中,他們還沒有美國某些公司的技術員有價值。所以這些人的資料,伍朝樞直接扔進了垃圾桶。

  “念慈,有沒有跟美國的大學教授們接觸。”

  “已經接觸了。”

  唐榴點頭。作為駐美領事館第一秘書,唐榴這段時間也是非常繁忙。

  “效果如何?”

  “並不算很差。我通過美國致公堂那邊,調查這些美國大學的教授,調查他們現在的情況。當中有一些教授的生活也陷入困境。一些教授的經濟破產,或者是他們的家人破產,導致生活開始困苦。我就專門針對這些人進行了工作,目前已經有近二十位美國大學的教授已經同意去中國大學教書。隻要我們拿到國內大學的聘書,他們就能夠簽字同意。”

  “好,太好了。”

  伍朝樞大喜。

  目前來說,中國各個行業的技術領軍人物,大部分都是畢業歐美大學的。目前中國的大學教育雖然開始發展,但中國每年還是會派遣大量的大學生到歐美留學。

  因為歐美教育遠遠超過國內的大學教育。而且中國最高的學曆也隻有本科,那些想要獲得碩士、博士學位的必須要留學。

  可中國是一個大國。

  未來總不能所有的大學生都需要留學歐美。因此中國教育部也準備開始打造研究生製度,在中國培養自己的碩士研究生。未來還會增加博士。

  可是這就需要中國大學的實力進一步增加。

  從美國這樣的工業強國,教育強國,引進一些大學教授到中國當老師,對於中國教育的發展絕對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念慈,範圍要擴大。跟致公堂的人好好談談,讓他們把範圍擴大的全北美。不僅僅是美國這邊的大學教授,包括加拿大那邊的大學教授也是如此。隻要他們願意,我們國內的大學是不會嫌少的。還有不要隻關注那些大學教授,一些研究院的教授也可以接觸。國家這一次的計劃是,五年之內從歐美各國最少引進一萬名以上的專家教授。所以你還要受累。”

  “是。”

  唐榴接受任務。

  世界經濟一片哀嚎,中國政府是最高興的。目前教育部計劃在五年之內增加教育部直屬大學四十所,省屬大專一百所,全國中專四百所。

  中專的發展可以依靠目前的工廠,主要是為國內的各大工廠培養技術工人,培養技術員。而大專的發展可以依靠大學的支持,掛靠在大學,利用大學的資源發展大專。但教育部直屬大學的增加,那就不能馬虎。因為這是中國教育最高機構。

  需要很多重量級的教授。

  新成立的大學,都是需要之前的大學支援。而中國大學要繼續發展,就需要更多更出色的人才,需要更多高水平的大學教授。能夠從歐美引進各類專家教授萬人,對於中國大學的發展會有巨大的好處。

  當然工業各行各業也會有巨大好處。畢竟這些專家教授,除了在大學教書,大部分人還是會成為各行各業的專家人物。

  甚至中國可以打造更多的研究院。彌補中國基礎科學的不足。讓基礎科學可以趕上工業的發展。

  “張部長。”

  “是。”

  伍朝樞雖然隻是駐美大使,但也不是泛泛之輩。他老爸是大名鼎鼎的伍廷芳,當然人民黨和伍廷芳之間關係不怎麽樣。

  但伍朝樞和孫中山的關係很好,和國民黨高層關係不錯。

  後來重新出山,開始擔任駐美大使。別看隻是一個駐美大使,但他不管是資曆、年齡,還是其他方麵,都比張孝若厲害很多。因此這一次伍朝樞全權負責從美國引進人才的事情。

  “現在每時每刻美國都有破產的公司。而且有些公司別看隻是中小企業,但都有自己獨到的技術。這方麵方廠長應該明白。所以你要整理這些公司的技術能力。那些手握重要技術,但已經破產或者馬上就要破產的公司,你們都要出擊。要麽買下技術,要麽挖走他們的研發團隊。讓這些技術成為我們國家的技術。”

  “是。”

  現在中國需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工業技術能力。

  其實目前中國工業還是比較全麵,該有的基本上都有,產量也非常大。但最大的問題是技術積累不足,很多產業相比起工業強國落後。

  所以現在中國需要的就是提升自己的技術。

  因此這些歐美國家擁有的,而且積累很多年的技術,就是中國虎視眈眈的。

  “好了。這一次我們的任務還是比較重,大家受累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