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美國經濟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7      字數:3906
  “我看美國經濟很危險。”

  “哦?”

  禹之謨和李燮和都愣住了。

  目前來說,誰不知道世界經濟形勢很不錯,而美國經濟更是一片大好。美國就是目前世界經濟的發動機。美國的那些資本在世界各地選擇投資的行業。

  而且美國目前每年的順差都是十億美元以上。這麽海量的資金進入美國,讓美國的資本越來越多。美國又用這筆錢開始在全世界投資。

  這簡直是一個經濟模範的國家。

  禹之謨和李燮和根本就沒有看出美國經濟有什麽問題。

  “你們應該讀讀德國人馬克思寫的《資本論》。”

  張學文笑了笑。

  然後道:“經濟危機,這是無法避免的,一定會出現的。而美國現在的繁榮就是經濟危機前的征兆。我最近也在研究美國的經濟數據,越看越是如此的判斷。”

  “先看看美國目前的汽車產量。美國的汽車產量從1920年的兩百萬輛,到今年已經是四百萬輛。美國發展汽車工業之後,到現在已經是生產了超過兩千萬輛的汽車,估計很快就會是三千萬輛的汽車。可是美國人口才多少?他們的人口也不過一億而已,也就是說目前美國幾乎是五個人就擁有一台車,很快就是三四個人就是一台車。這是什麽概念,這表明美國一個家庭就有一輛車。你們想想,他們是怎麽消化這麽多汽車的。美國百姓難道已經如此富裕,幾乎每個家庭都有能力購買汽車,使用汽車?”

  作為目前世界上經濟最強大的國家,禹之謨和李燮和兩個人都是研究過美國經濟。

  對於美國經濟的一些數字,美國經濟的一些事情都比較了解。

  因此當張學文說出這個問題的時候,禹之謨立馬道:“美國人的消費和我們不同。他們目前有大量的分期付款的形勢。美國用銀行信貸和分期付款的形勢來刺激消費,也帶動美國工業的發展。美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和這個有密切關係。目前美國大部分的汽車並不是全款購買的,很多美國家庭購買汽車都是分期付款,是用銀行的貸款買車的。”

  “對,就是如此。”

  禹之謨果然是了解過美國經濟。

  美國是目前世界上經濟最好的國家,但其實美國經濟並沒有真的發達到,每個家庭都有實力購買汽車的地步。

  美國工人的工資也並不高。

  而且美國農民破產的不少,還有美國的其他膚色民族,他們的生活也並不富裕。這群人占美國總人口的比例不小。

  可是為什麽美國的汽車工業如此發達,美國家庭憑什麽都有能力購買汽車。而且現在美國的汽車年產量還在不停增長當中。如果按照現在的情況發展,兩三年之後美國每年的汽車產量會超過五百萬台。

  這是什麽樣的天文數字。

  美國自己怎麽可能有能力消化這麽多的汽車。

  “汽車隻是我舉得一個例子。美國為了刺激消費,很多行業都是如此。銀行信貸,分期付款成為目前美國消費市場的主流。短期來看,這的確是極大地刺激了美國的消費,帶動了美國經濟的發展。但正是因為消費市場的繁榮,讓美國的那些公司拚命地生產。他們完全不顧慮美國消費市場的潛力,隻是在拚命地增加產量。他們完全不去考慮一旦市場無法消化這些產品,到時候會怎麽樣。”

  “兩位想過沒有。現在大家利用銀行的信貸讓消費市場繁榮,但這隻是一時的繁榮,不可能繼續持久。而一旦消費市場有風吹草動,那些公司大規模生產的東西就會積壓賣不出去。而這些公司能夠擴大生產,其實靠的也是銀行的信貸。也就是說目前美國經濟的繁榮更多的是靠著銀行信貸。可是一旦這些公司產品賣不出去,到時候就會影響他們還貸款。銀行一旦出現大規模的壞賬,到時候銀行就會倒閉。銀行一旦出現問題,整個金融都會出現問題。這就會導致美國的經濟危機。”

  聽著張學文的話,禹之謨和李燮和沒有立即說話,而是在思考張學文的話。

  “這隻是一個方麵。美國證券市場比美國經濟還要繁榮,這就是投機活動越來越猖狂的表現。因此現在美國經濟看起來越繁榮,反而埋藏著更深的危機。”

  危機。

  其實美國出現經濟危機,隻要仔細分析是能夠分析出來的。張學文是知道曆史,所以知道。不過現在這個時候也有一些人是看到了美國經濟當中的危機。

  隻不過美國經濟太強勢,美國經濟目前發展太好。所以所有的主流經濟學家都在高唱美國經濟,因此有一些不同的聲音,也被大家忽略。

  因此當張學文點出來之後,禹之謨和李燮和都在考慮。

  兩個人不是什麽經濟學家,也不是什麽普通的商人。他們是設計一個國家經濟體係的官員。兩個人合作設計了中國十幾年的經濟發展模型。

  因此他們比那些經濟學家更有經驗,比那些商人更有大局觀。

  聽到張學文的話之後,他們立馬也在考慮。考慮是不是美國真的會出現危機。

  “一旦美國經濟不好,影響他們收入的時候,分期付款的貸款他們就還不上。到時候美國的銀行就會大批量的倒閉,就會加重美國經濟的危機。”

  禹之謨順著張學文的話說了出來。

  分期付款。

  銀行信貸。

  這就是一個鏈條。當中有任何一個方麵出現問題,到時候就會影響整個經濟的走勢。美國經濟的繁榮,讓張學文說起來,那就是裏麵的泡沫太大。

  信貸危機非常嚴重。

  是銀行的信貸,才造成了目前美國消費的繁榮。並不是美國經濟真的那麽好,有如此的消費能力。

  “如果美國的經濟出現危機,會影響整個世界。特別是南美國家經濟靠的就是出口原材料,都是出口到美國的。美國經濟不行,南美經濟會直接受到影響。而且一旦美國發生危機,美國一定會從全世界把資本調回去。到時候目前利用美國資本發展的國家,都會遇到大危機。同樣很多國家說不定沒錢還美國貸款,那樣也會極大的打擊美國資本。”

  李燮和也是順著說了出來。

  說完之後,禹之謨和李燮和兩個人都變得駭然。

  美國經濟實在是太強,對於世界經濟的影響太大。一旦美國經濟出現問題,整個世界都會跟著出現問題。從美國的經濟危機,會波及到全世界,成為世界性的經濟危機。

  “真的會如此嗎?”

  李燮和都忍不住問了問。

  也不知道是問張學文,還是問自己。反正一向非常穩重的李燮和,這個時候甚至都感覺有些局促。因為一旦真的出現這樣的危機,那麽就會改變世界形勢。

  “會。”

  張學文點點頭,道:“當美國各大工廠繼續擴大他們產量的時候,危機已經是悄悄地來到了身邊。除非美國政府現在開始做一些防範措施,不然美國經濟一定會出現危機。美國政府是推崇自由經濟的,絕對不會插手美國經濟。因此經濟危機根本就躲不開。現在的美國並沒有足夠的市場可以消費他們生產的這些東西。一旦美國工廠的產品開始積壓,那麽就是美國經濟危機的開始。”

  其實美國的經濟危機是有機會可以推遲。

  那就是美國打開中國市場。

  中國是窮,但中國市場大,而且不是一般的大。畢竟中國是一個六億人口的市場,人口是美國的六倍。就算中國經濟差,也能夠消化很大一部分的東西。

  可是中國一直保護國內市場。

  就算是打開中國市場,美國目前的產量依舊太多。更何況沒有打開中國市場,美國經濟出現危機是一個必然。

  “什麽時候會爆發?”

  “現在的繁榮最多能夠維持四年時間,不會超過五年。我估計1929年或者是1930年的時候經濟危機一定會爆發。”

  禹之謨和李燮和沉默。

  他們不是不願意相信張學文,而且因為這個事情實在是太大,他們需要仔細的思量。一旦美國出現經濟危機,世界經濟會怎麽樣,誰也說不好。

  更重要的是,中國要怎麽辦?中國要怎麽應對。

  “內需,也就是說我們未來幾年要大力開發國內市場。這樣就算是世界經濟出現問題,我們國內受到的影響也會有限。”

  “恩,對。”

  禹之謨點點頭。

  “不管世界經濟怎麽發展,我們國內的基礎打好了,就什麽都不會害怕。”

  “對,就是這個。”

  張學文高興。

  目前的世界經濟是有關聯,但因為沒有一個統一的國際貿易標準,所以有些國家都是隨意的決定關稅。目前英國、法國他們的關稅都是動不動就提高。

  中國也是如此。

  當然那些殖民地,那些弱國,他們是沒有能力自己決定關稅。他們的關稅完全掌握在世界強國的手中。

  中國經濟目前和世界經濟沒有多少聯係。正好利用這個機會,好好地發展國內經濟,打好國內的經濟基礎。特別是發展國內的消費市場,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隻要中國有足夠堅強的消費市場,就算全世界的經濟都暴跌,對於中國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因為中國和其他不少國家不同。

  中國是一個可以自己內部循環的經濟。中國自己有足夠的原材料,自己有自己的工業體係,自己有自己可以消化的國內大市場。

  隻要控製好了,是不怕世界經濟的衝擊。

  “而且經濟危機對於我們並不是很差的事情。我們經過這幾年的時間,已經把歐戰之後從歐洲引進的技術消化和利用。如果美國發生經濟危機,倒閉一大批的工廠。到時候我們還可以從美國引進技術,然後進行消化。對於我們的工業發展會有很大的提升。”

  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對於中國又是一個機會。

  中國利用一戰結束之後,從歐洲引進的大批機器設備和技術,讓中國的工業水平是大大增加。特別是中國涉足非常晚的化工產業。

  包括硫酸工業、製堿工業、化肥工業、煤化工業等等。

  中國在這方麵的技術發展迅猛,已經開始形成屬於自己的這方麵工業產業。成立了不少相應的工廠,就是靠著消化當初從歐洲買進的技術。

  如果美國出現危機,從美國引進一些技術,就夠中國再消化幾年的。對於中國工業技術進一步發展,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嗬嗬。”

  說完之後,張學文、禹之謨、李燮和幾個人都是笑了笑。人家美國現在的經濟好得很,但這幾個人卻在考慮一旦美國經濟出現危機,應該怎麽去趁火打劫的事情。

  “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們回去會組織人仔細研究一下美國經濟。一旦美國經濟真的有大的危機,到時候我們當然要引進好東西。”

  禹之謨最後點頭。

  他明白張學文今天跟他們兩個人說話的意思。張學文一般很少管具體的事情,很多事情張學文隻是下決心。具體的事情,都是各自負責人管理。

  張學文現在給禹之謨和李燮和一個判斷。

  具體的情況還是要禹之謨和李燮和兩個人過去討論,判斷,最後做出反應。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