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泰戈爾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6      字數:5247
  “泰戈爾?抱歉,我們北大不會邀請他的。”

  馬君武直接拒絕。

  蔡元培對於馬君武的拒絕非常不滿意,因此道:“厚山,你要知道。泰戈爾是我們亞洲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詩人,文學家。他訪問中國,北大作為中國最高學府,當然應該是要邀請他。”

  “沒這個必要。”

  麵對蔡元培這位學界前輩,馬君武我行我素。

  其實蔡元培和馬君武的私交不差,當年還一起鼓吹過革命。可是兩個人的治學理念越來越不同,導致兩個人的觀點也越來越不同。

  “鶴卿兄,他泰戈爾到處演講所謂的東方精神文化,優於西方物質文明。這種觀點我們是萬萬不會接受的。早在兩千年前,管子就說過‘倉稟實而知禮儀,衣食足而知榮辱’。沒有物質文明的精神文化,他是萬萬要不得的。泰戈爾一個亡國奴,因為獻媚西方而拿到一個諾貝爾獎,他的祖國百姓就真的幸福?不去拯救自己亡國的國民,卻到處大談什麽精神,反對暴力。我們北京大學是立足於科學,是培養有科學精神的學生,不會去邀請這樣一個所謂的詩人,所謂的文學大師來毒害我們北大的學生。”

  馬君武說話相當刻薄。

  當然這就是馬君武的風格。

  其實泰戈爾沒有馬君武說的那麽差,也沒有馬君武說的那樣獻媚西方。隻不過泰戈爾訪問中國的時機非常不對,甚至應該說是撞在了槍口上。

  泰戈爾是世界著名詩人。

  在全世界都名氣很大。早在十年前就拿到了諾貝爾獎。

  可是馬君武卻不歡迎。

  因為邀請泰戈爾的是梁啟超、蔡元培、徐誌摩這些人。他們都是認為中國應該改變目前推崇西方科技的行為,改變目前教育界重理輕文的現象。

  而泰戈爾正適合。

  別看反對聲音很大,但泰戈爾畢竟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在中國青年心目中還是地位非常高的。梁啟超、蔡元培他們邀請泰戈爾訪華的目的就不單純。

  泰戈爾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梁啟超他們正是希望用泰戈爾表示,亞洲傳統文化是優秀的。特別是中國傳統文化是很優秀的,反對現在政府推行的教育改革,認為是盲目的崇洋媚外。

  而目前正在大力推進各種教育改革的中國教育界來說,當然是不歡迎泰戈爾。同樣馬君武也不喜歡泰戈爾過來。

  “厚山,你這是走極端。”

  蔡元培看到馬君武這個態度皺了皺眉。

  如果泰戈爾來到中國,連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都沒有演講,那麽真的非常不完美。所以蔡元培今天才來找馬君武,希望北大發出邀請。

  “泰戈爾先生以亞洲人身份獲得諾貝爾獎,表示他的思想有了一定的高度。我們的學生有權利,也應該聽聽這樣世界大師的演講。應該和他有麵對麵的交流,這對於我們的學生很有好處的。你雖然是北大校長,但沒有權力阻止他們見麵。”

  馬君武聽到蔡元培的話,竟然是笑了出來。

  “鶴卿兄,你們口口聲聲的要發揚我們的傳統文化。但骨子裏卻對於西方文化獻媚,對於西方權威獻媚。他諾貝爾文學獎算個什麽東西。中國的唐詩宋詞,唐宋八大家的文章,紅樓夢這些書籍翻譯過去,那群洋鬼子聽得懂裏麵說的是什麽。都翻譯不過去,他們知道我們中國的文化有多好。他們都看不明白我們寫的是什麽,他們還一副上帝的樣子來決定諾貝爾文學獎。這樣的一個文學獎,有什麽值得你們這麽盲目崇拜的。”

  “你……”

  蔡元培沒有想到馬君武很不客氣的批評。

  甚至帶有人身攻擊。蔡元培是搞教育的,搞文化的,因此就算生氣也說不出什麽罵人的話。可是馬君武卻一點不客氣,繼續道:“說來說去,你們這群人不還是搞崇洋媚外。嘴裏說是繼承、發揚傳統文化,最終還是需要西方肯定,最好是西方那些人說好。西方有什麽文化。不就是因為這幾百年西方國家強大,他們的槍炮銳利,滅掉了無數擁有輝煌曆史文化的國家,所以他們的文化才會流行。”

  “你們總是批評我們的年輕人,認為他們拋棄傳統文化。但我們的讀書人,我們的年輕人為什麽去學習西方。其實原因很簡單。我們落後了,我們挨打了,屈辱了半個世紀。所以我們的讀書人隻能是去西方看看他們為什麽發達,去學習他們的長處。這並沒有什麽不對,因為我們中國的文化就是這樣發展的。中國文化就不是保守的,他是包容各種文化的長處發展的。”

  “至於傳統文化,也真不用你們擔心。等到我們國家有了足夠的發展,我們能夠和歐美強國平起平坐,甚至超過他們的時候,不用我們自己推廣我們的傳統文化。會有一大堆的西方讀書人,他們就會過來研究我們的傳統文化。然後從中找到一大堆的東西來證明,為什麽中國會這麽強大。這就是所有的文化影響力。”

  “鶴卿兄,明白我說的是什麽意思嗎?”

  馬君武冷笑。

  看蔡元培在那裏不說話,因此道:“其實很簡單。文化是伴隨著國家的實力發展的。國家實力強大,文化也會強大。國家實力弱小,那麽文化就沒有影響力。甭管曆史上有過多麽輝煌的曆史和文化,當他們的國家、民族被人奴役,成為亡國奴的時候,所有的曆史、文化都會被人批得一文不值。他們會從傳統文化當中找出無數的理由來證明,這個國家為什麽被滅,這個民族為什麽沉淪。”

  “但當一個國家強大的時候,全世界的讀書人都會學習。我們中國現在需要的不是你們這種高談闊論的書生,需要的是實實在在提高國家實力的人才。也不要談什麽精神世界,印度正是因為有泰戈爾這樣的讀書人,才會被英國殖民這麽多年,也沒有任何的反抗。看不出有任何的未來。”

  “這是吳稚暉寫的文章,你看看。”

  蔡元培接過一份報紙,看日期就是今天的。蔡元培為了過來見馬君武,並沒有留意今天的報紙。

  看了一點之後,蔡元培就立馬皺眉。

  吳稚暉是比馬君武更加激進,或者說根本就不在意外界的人。嬉笑怒罵,裏麵摻雜各種謾罵。吳稚暉直接挖苦泰戈爾,寫上:“太先生(指泰戈爾)心知帝國主義的暴秦的可恨,卻不給國人一些能力,隻想叫老石器人民(指印度人),抱無抵抗主義,候使用鐵器的客帝(指英人)自己惡貫滿盈,那就正如我們鄉裏有句俗話:‘把自己作爛菜葉,臥在地上,希望叫強盜滑倒’,同一滑稽呀!”

  真正的嬉笑怒罵。

  接下來就開始真正挖苦泰戈爾。

  “太先生既然吟風弄月,盡有喜馬拉亞山前的節音可譜,何苦說寫得流利的仇國語文,去博斯坎狄內維亞(今譯斯堪的那維亞)富人的獎金,榮比博學鴻詞科呢?難道不像滿清的所謂諸詞臣,忘了亡國恨,故意吊詭的自晦起來,並不是真正的苛全性命於亂世麽?”

  這是直接諷刺泰戈爾用英語寫《吉檀迦利》,獲得了諾貝爾獎。

  甚至下麵直接表示,泰戈爾在英國殖民統治之下,不去注意同胞的悲慘命運,而去宣揚遠離現實的老古董,博取白種有錢人的獎金,這無異是在亡國奴的鼻涕眼淚中“求來生福,作涸轍中互相噓濡的安慰物”。

  吳稚暉的文章有些地方是偏頗的,不過誰讓泰戈爾來到中國撞槍口上。

  泰戈爾在上海演講有一段話是這麽說的:“餘這次來中國,大旨在提倡東洋思想……亞洲之一部分青年有抹煞亞洲古來之文明、專追隨於泰西文化之思想,努力吸收之者,是實大誤。……泰西之文化單趨於物質,而於心靈一方缺陷殊多,此觀於西洋文化因歐戰而破產一事,已甚顯明。……因是西洋人士已承認東洋文化之真價值,而著手研究。”

  對於這句話吳稚暉也是進行了諷刺。

  “太先生把已經藥死了印度的方子,還來作驗方新編,連同他的詩集分送給中國的年輕人。太先生融合了大小乘佛教的詩篇,貼在城牆上抵禦機關槍。多麽美好的想法。”

  “太先生不去喚醒已經淪為亡國奴的自己同袍,去抵禦可惡的侵略者,反而以所謂東方文明的陳詞濫調,口口聲聲反對物質文明。如果這樣的話,印度人隻能是繼續做他的亡國奴。印度想要獨立,就如同耐心地等候月亮裏產生空氣一樣遙遠漫長。”

  看完之後蔡元培也是有一些悲哀。

  當年蔡元培和熊希齡、李石曾、吳玉章,還有眼前的馬君武,還有報紙上的吳稚暉關係都是相當好的。一起合作成立留法儉學會,還有其他方麵。

  可是現在大家都是越走越遠。

  吳玉章已經是投入到外交當中,李石曾一直負責留學生,熊希齡在政府是越來越如意。馬君武當北大校長,目前在學界呼風喚雨。

  而吳稚暉則是自由自在,高興了就罵人,不高興也罵人,反正是無拘無束。

  “鶴卿兄,別跟著任公還有徐誌摩他們胡鬧了。任公是因為他必須要如此,這是他的政治觀點。徐誌摩他們就是一群吃飽了撐的,蒙騙一些小姑娘的浪蕩子而已,你怎麽就跟他們混在一起,自貶身份。子清是一個強勢的人,人民黨也是強勢的黨派。當他們決定教育改革之後,不是你們幾個人呼籲幾下就能夠改變中國教育的走向的。重理輕文的情況,在未來二三十年是不會有任何的改變。泰戈爾,就是泰戈爾他爺爺來也沒用啊。”

  馬君武說的斬釘截鐵。

  蔡元培臉色難看。

  如果中國的學界都用這種態度對待泰戈爾,那自己和梁啟超這些邀請泰戈爾中國行的這些人,就太丟麵子。

  “厚山,你們這樣是不對的。”

  蔡元培說完離開。

  …………

  “這些人,真是……”

  張學文這些天最關注的還是東北的問題。

  1923年。

  隨著政府機構的完善,各管一攤。張學文作為大總統,現在又沒有出國訪問的任務,因此並不像幾年前那樣忙碌。相反有更多的精力關注主要的問題。

  對於中國來說最主要的事情是什麽。

  就是明年收回關東州和海參崴、庫頁島的事情。

  如果明年失敗了,那麽中國就有可能停止目前上升的勢頭,還要沉淪一段時間。但一旦明年獲得勝利,那麽中國的發展就會是一馬平川。從此遠東地區,就要進入中國的時代。

  因此目前張學文所有的精力都在東北。

  今天突然看了報紙,張學文忍不住笑了出來。

  “這些人怎麽也應該發泄一下。”

  禹之謨看了之後也是笑了笑。

  “可惜了,泰戈爾成了大家的炮灰。”

  張學文點點頭。

  泰戈爾一代大師來中國,被中國學界的不少大佬猛烈抨擊,諷刺。幸虧泰戈爾不懂中文,給他當翻譯的那些人估計也不會隨意的給他翻譯這些東西。

  “也不怪他成為炮灰。泰戈爾說什麽西方物質文明已經破產,還講什麽東方精神。又是被梁啟超他們借助,想要和現在的教育發展抗衡。這當然是會受到雙方的爭議。”

  “是啊。”

  對於泰戈爾,張學文沒有什麽想法。

  而且張學文本身對於泰戈爾的東西也沒有看過。倒是目前中國的年青詩人,都喜歡泰戈爾的詩。也就是一個詩人、文學家要到中國講課而已,卻被中國讀書人賦予了太多額外的東西。

  諷刺挖苦泰戈爾的印度,其實也是有些過分。

  人家印度的情況,豈是泰戈爾一個讀書人能夠改變的。

  “算了,讓他們胡鬧去吧。”

  張學文搖搖頭。

  一些激進的年輕學者竟然給政府上書,認為應該禁止泰戈爾講課,簡直是亂彈琴。政府哪裏有空管這些事情,而且也不應該如此。

  哪一個大學願意邀請他是大學的權力。

  “不過你應該知道梁啟超、蔡元培他們的目的。”

  “一群書生而已。”

  書生造反,十年不成。

  對於梁啟超、蔡元培他們,在學界影響力不小。如果是七八年前,張學文還會在意他們的影響力。到了現在人民黨政權穩固,教育改革也是穩步進行,因此並不在意梁啟超、蔡元培他們。

  “明年的高考一旦完成,教育改革的第一步也完成。”

  兩個人看報紙心情也不錯。

  特別是這些書生互相罵人,除了吳稚暉之外,其他人都是罵人不帶髒字的。看文人罵,才最好笑,最顯功夫。雖然圍繞著泰戈爾爭議很大,但隻要不影響正常的教育改革,政府是不應該出麵的。

  “好。”

  “稽亭兄,提拔李燮和擔任常務副總理之後,建設發展委員會應該讓誰負責?”

  “最合適的有兩個人。”

  “誰?”

  “熊希齡,或者譚延闓。”

  禹之謨說出了兩個名字。

  但聽到名字之後,張學文立馬是搖搖頭。直接道:“不行。熊希齡和譚延闓兩個人都是湖南人,現在已經有不少人說我們政府是湖南人的政府。如果讓他們負責建設發展委員會,那閑話就更多。有些時候我們還是要避嫌。”

  湖南人。

  因為同盟會西南支部主力幹將都是湖南人,後來人民黨更是以同盟會西南支部為主,因此高層湖南人太多。現在的政府當中,張學文、禹之謨、李燮和,以及仇亮、寧調元、熊希齡、譚延闓都是湖南人。

  李燮和之後,張學文希望下一個接任總理位置的是非湖南人。

  這是為了穩定。

  “可是,他們是最適合的。”

  “我知道。”

  論資曆、論能力、論現在的地位,他們的確是最適合。但他們湖南人的身份,讓張學文隻能是否定他們。因為現在年輕幹部當中,也有劉複基、蔣翊武他們也在成長。

  湖南人太強勢,對於政治的穩定也有很多不好的因素。畢竟大家都會考慮,是不是因為張學文和禹之謨是湖南人,所以大力提拔湖南官員。

  “在找一個。一定不能是湖南人。如果實在不行,就讓李燮和兼任建設發展委員會的主任,找一個副主任。可以是一個年輕人。”

  禹之謨想了想。

  年輕幹部不少,如果排除湖南人,那麽選擇餘地就少了很多。

  “顏惠慶,或者是蔡濟民。”

  張學文點點頭。

  顏惠慶四十五歲,蔡濟民就更年輕,才三十六歲。

  “蔡濟民太年輕。顏惠慶很適合。”

  雖然這需要在會議上討論,但是張學文需要和禹之謨通氣。隻要兩個人通氣,那麽這些人事問題基本上就不會出現其他問題。

  蔡濟民雖然很出色,但張學文認為他太年輕。

  需要更多的鍛煉。

  兩年之後的政府選舉,顏惠慶正好四十七歲。正好可以順勢成為建設發展委員會的主任。顏惠慶此人能力不錯,而且在外交上也頗有建樹。

  讓他先幹幹副主任,如果不合適還可以調整。

  “好。我同意。”

  禹之謨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