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工會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6      字數:4174
  “工人應該爭取屬於自己的權利,國家也有義務保障工人的權益。”

  現在禹之謨和陸征祥全權負責外交突破的事情。和法國簽訂的合約,在世界上掀起了大風浪。之前還準備給中國施加壓力的美國和英國都紛紛要跟中國談判。

  因為他們都需要一個穩定的市場。

  不過這個事情是陸征祥的工作範圍,禹之謨之所以參加是希望在談判當中,增加對於中國經濟有利的部分。張學文隻是關注事情的發展,具體的事情是不會參與的。

  而且張學文最關注的還是國內的一些改革問題。這個時候張學文也在接見一些工人代表。隨著中國工業的發展,中國的工人隊伍也是急劇擴大。辛亥革命的時候,全國真正屬於工人的沒有多少人。

  但是現在中國工人超過百萬,已經有幾百萬。

  畢竟目前來說,鐵路建設、道路建設,都是需要龐大的工人隊伍。鋼鐵工業、煤炭工業以及采礦工業,需要的也是海量的工人。兵工廠、機械製造,甚至是麵粉廠、榨油廠、製糖廠、造紙廠這些輕工業需要的工人也是非常多。

  細數起來,目前中國的工人隊伍,如果從廣義上的工人隊伍來數已經超過千萬人。因為很多勞動密集型產業,目前也在蓬勃發展。

  因此一些人希望國家製定保障工人權利的法律出來。

  特別是十月革命,也影響了現在的中國。因此這方麵的事情政府也在考慮。切格瓦拉有句話,叫:“我們走後。他們會給你們修學校和醫院,會提高你們的工資,這不是因為他們良心發現,也不是因為他們變成了好人。而是因為我們來過。”

  其實這句話很對。

  曆史上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福利的提升,就是蘇聯成立開始。因為蘇聯的輸出革命,讓世界工人運動越發高漲,這才讓歐美國家隻能是采取這種妥協的辦法。後來他們積極的吸收了社會主義理論當中對他們有用的部分。

  中國也是如此。

  中國和俄羅斯接壤,當然也會受到俄羅斯十月革命的影響。

  目前報紙上介紹各種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文章很多。

  “政府同意成立全國總工會。任何的政策不能拍腦袋就想出來,我希望總工會成立之後,能夠深入的進入中國的各個工廠進行調研,拿出一份最詳細的調查報告。然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政策建議,給政府的政策提供根據。”

  成立總工會勢在必行。

  如何根據中國自己的情況,製定自己的政策才是最重要的。如何找到目前工業發展和工人權益的平衡點,就是考驗政府能力的地方。

  “伯夔,任重道遠。”

  “是。”

  蔣翊武點點頭。

  本來工會這樣的組織應該是從下到上的組織,但是目前中國還沒有這樣的條件。因為中國目前的工人大都集中在國家控製的重工業行業。如煤炭工業、鋼鐵工業、兵工廠、造船工業、機械製造工業等等。

  這些國家控製的行業當中,工人待遇算是全國工人當中最好的一個。因此還沒有萌生出自己的工會組織。所以總工會的成立,反而是政府來指定。

  張學文最後是挑選蔣翊武,讓蔣翊武擔任總工會書記。不僅要在全國範圍之內組織工會組織,也要徹底摸清楚目前中國工人當中存在的問題。

  蔣翊武這樣英雄氣十足,而且經過這些年的宣傳工作和黨務工作,蔣翊武也成熟很多。

  非常適合做工人工作。

  “總統,我認為有些條款是不需要調查,政府應該出台規則。”

  “說。”

  “第一,不許雇傭童工。按照現實情況,不允許工廠雇傭十六歲以下的孩子。第二,在工廠做工時候受傷的工人,工廠必須要負責醫療費。”

  聽著蔣翊武的話,張學文點點頭。

  是這個意思。

  有些東西該製止就要製止。如果是二十一世紀,童工範圍就廣了。但在目前中國的現實情況來說,如果禁止十八歲以下,那麽就完全亂套。

  因為很多貧窮的家庭,十六歲上下出來當工人的不是小數目。如果硬性規定十八歲以下不能進入工廠工作,反而是一個拍腦袋做出的決定。

  那就是不顧現實。

  包括五天工作製、八小時工作製,都是美好的願望,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中國推行這個,中國的工業就不要想發展。因為這根本就不可能。

  所謂的政策都是要跟著現實情況走。

  “下一次政治協商會議的時候,你們總工會派代表參與。之前政府會以公告的形式製定這些,但真正的勞動法律還是要在政治協商會議通過。”

  “是。”

  蔣翊武點頭。

  不過很快道:“總統,最近香港那邊的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想要組織罷工。希望國內支持。”

  “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

  張學文皺了皺眉。

  香港。

  已經被英國占據八十年時間。目前張學文還沒有考慮過收回香港的問題,香港的問題並不在目前張學文和政府的工作計劃當中。張學文首先要做的就是擊退日本,然後再考慮其他方麵的問題。甚至和日本交鋒,也是先考慮東北、關東州、朝鮮半島,以及烏蘇裏江以東廣大的地區。

  連台灣都要靠後,更何況是被英國占據的香港。

  政府對於香港並沒有太早的準備。私底下討論的時候,大家的想法也是十年為單位解決這個問題。幾年之內是不會觸碰香港問題。

  “是。成立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的是老同盟會會員,後來還加入了國民黨。此人多年當海員,總理當年在南洋籌募資金、運送軍火的時候,此人在香港幫忙非常多。他不僅僅是在香港,在廣東地區、南洋地區的海員當中都是聲望很高。幾乎沒有人不認識他。”

  “哦?”

  張學文相當感興趣。

  這麽說來這位就是最典型的工人領袖人物。

  “他為什麽要組織罷工。”

  “歧視。英國的航運公司大部分都把香港當作是中轉站,這裏的航運公司也大多是英國公司。在這裏他們幹同樣的活,白人的工資是華人的五倍以上。而且還常遭受淩辱、打罵及克扣工資。甚至中國員工他們是想開除就開除,沒有絲毫的保障。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向英國老板提出增加工資的提議,被他們拒絕。因此他們才會準備發動罷工,以此來讓英國老板屈服。”

  然後蔣翊武仔細的給張學文介紹。

  很多東西張學文一聽就明白。就如會黨控製碼頭一樣,那些海員想要工作,也要受到那些碼頭老大的剝削。而那些碼頭介紹工作的,基本上都和航運公司的老板勾結,本來就都是一夥的。工資本來就低,還要把工資的一部分上交。

  白人海員住的是兩人一間的房子,中國海員隻能住五六人的小房間,甚至有些人隻能是在倉庫睡覺。

  工資低、受欺負、工作還不穩定,所以才會讓他們萌生罷工的想法。

  “香港那邊的海員多嗎?”

  “多。如果把那些已經失業的海員全算上,香港有好幾萬的海員。香港的海運非常發達。”

  張學文點頭。

  香港這個港口的確是非常好的一個中轉站。要不是如此,英國也不會看上香港。英國很多運輸船都會停靠在香港接受補給。

  “領導人是誰?”

  “蘇兆征,林偉民。”

  “蘇兆征?林偉民?”

  張學文想了想,蘇兆征此人有些印象。貌似是曆史上著名的省港大罷工就是這位領導的。省港大罷工可是當年轟動一時,差一點讓香港變成臭港。

  要不是後來廣州國民政府權力爭奪太厲害,影響了省港大罷工。不然香港當時就要徹底沒落。

  蘇兆征。

  “是。本來海員很多都是廣東人,不過同樣是廣東人也是按照地域分派的。”

  “這是一個陋習。你看看我們湖南,就說說我的老家湘潭。那麽點地方,也是分湘鄉、湘潭、韶山,各看各不順眼。到了長沙之後,都是各玩各的。出現衝突,就以地域為劃分,互相打仗。而且越是老鄉,反而打的越凶。官場上也是以此為劃分,分自己人還是外人。”

  張學文無奈。

  明明都是湘潭人,還非要分很多老家。本來大家應該合作起來,沒想到在外地湘鄉、湘潭自己先打起來。

  “是,香港的海員也是如此。正是因為這種地域組織太多,本來蘇兆征的工會並沒有什麽權力。但是蘇兆征先是從白人毆打中國海員的事情開始抗議和交涉。幾次的抗議和交涉都取得勝利。讓工會慢慢的成為大家信賴的組織,現在已經是工人的核心。”

  “好。蘇兆征此人不錯。能力很強。”

  這不就是最出色的工人運動。

  蘇兆征本人就是海員出身,從最小的事情做起,讓海員信任他。慢慢的成為海員擁戴的領袖。曆史上tg很多工人領袖,發動工人運動的時候,都是直接加入工廠,從普通工人幹起。如當年安源煤礦大罷工的時候,那些人直接就去當礦工。一個知識分子去當礦工,一下就得到很多礦工的信任。

  得到了他們信任之後,才開始對他們宣傳,最後組織罷工。

  “伯夔,這樣的人我們人民黨也缺少。應該吸收進來,好好的培養。未來定是一員大將。你是做宣傳、做黨務工作出身,這樣出色的人才可不能放過。”

  “是。”

  蔣翊武點頭。

  “總統,你看這個事情……”

  “支持,當然要支持。他們這是在爭取自己的權利。不過他們有可能會激怒港英當局,現在的港英當局總督司徒拔可是一個強硬的人。要注意安全。”

  “我會轉達的。”

  張學文想了想,道:“你們總工會也派出一個人,去參加這次罷工。讓他及時的溝通國內和香港的情況。罷工需要的資金,政府會安排的。也跟著學習學習。”

  英國。

  最近中國和英國談判,中國想讓英國撤銷租界、撤銷《庚子賠款》,都不是很順利。英國還想做最後的努力,畢竟英國在遠東的實力不是法國能夠比的。

  最好香港亂一亂,也是不錯的事情。

  至於罷工,張學文並不是很放在心上。隻是海員為了薪水、待遇我替和資方有衝突,進行一次抗爭而已。這樣的罷工在歐洲已經太普遍。

  而且隻是一個香港而已。

  “我已經有一個人選。”

  “你們總工會這麽快就有了人才儲備。”

  “是。”

  “說說是誰?”

  “鄧康,鄧中夏。”

  張學文聳聳肩,進入了二十年代曾經叱吒風雲的年輕人也開始冒出頭。這個名字對於張學文來說實在是太熟悉。

  “他是……”

  “此子可了不得。今年二十七歲,在湖南念完湖南師範大學,又在北大念了兩年,前幾年剛剛從北大畢業。本來他成績不錯,是可以進入其他大學當老師的,也可以進入政府部門。因為他之前是北京各大學學生聯合會的主席,所以宣傳部都已經給他預定一個名額。不過他卻拒絕這些,參與教育部的掃盲計劃當中,去了武昌。在武昌組織掃盲工作,也給那些工人講課。此人口若懸河,還親自下工廠做工。在武昌工人那裏聲望很高。武昌可是中國目前工人最多的城市之一,我去那裏調研的時候,就發現了此人。口才好、演講出色、組織能力驚人。甚至前段時間李副總理的建設發展委員會都把他調過去,擔任一段時間組織工人的工作。”

  還真是很出色。

  學生年代是學生領袖,本來大好的前途等著他,但還能夠俯下身去搞掃盲運動。重要的是不擺姿態,反而能夠和工人打成一片。這樣的人才的確是國家最需要的。

  經過一定鍛煉之後,未來絕對能夠大用。

  “年輕人應該要接受一些鍛煉。香港的事情你來負責,讓廣東省配合你們。你們總工會也能夠增加一些經驗,想想我們國家怎麽避免這樣的事情。”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