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高考改革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6      字數:5290
  “日本軍艦目前在渤海灣停留。”

  “不管他。”

  張學文搖搖頭。

  日本人的野心不小,他們早在1906年的時候就公開討論,日本未來的第一敵人是俄羅斯還是美國。陸軍當然說是俄羅斯,海軍則認為是美國。

  陸海軍為了這件事情鬧的不可開交,都想要多一點的軍費。

  後來雙方妥協之後,他們製訂了一個陸海軍的計劃。

  陸軍平時二十五個師團,戰時可以擴充到五十個師團。而海軍目標就是曆史上所謂的“八八艦隊”計劃,也就是要打造八艘戰列艦和八艘巡洋艦。當時日本軍部還是陸軍占據上風,所以第一假想敵人是俄羅斯,第二就是美國。

  這就是日本。

  十年前就開始以俄羅斯和美國為對手發展。

  這一次朝鮮半島和東北的事情,讓日本國內也是非常憤怒。已經準備再次派遣六個步兵聯隊來到朝鮮半島和關東州,來處理事態。

  他們的軍艦更是來到渤海灣,在天津、青島附近遊弋,來警告中國。用這種方法讓中國不要插手朝鮮半島的事情。

  嚇唬?

  其實就是嚇唬。

  張學文還真不怕日本海軍的嚇唬。天津不用說,那裏有很多西方國家的利益,日本不會在那裏開戰。如果是攻擊青島,那麽青島有非常完善的工事,有德國人還有中國購買的強大重炮放在海岸。

  而且中國的空軍一個團在那裏,就幾個軍艦轟死他們。

  日本真以為現在是滿清時候,隨便嚇唬一下,張學文就害怕。因此笑著道:“日軍現在應該考慮的不是我們這裏,是遠東地區。他留在貝爾加湖的七萬人,能不能順利回國,他應該考慮這個。”

  1919年,日本可謂是多災多難。

  首先歐戰結束,日本的出口暴跌,而且今年出口暴跌百分之四十多。加上在中國市場受到重挫,經濟比1918年下挫百分之三十以上。這樣的情況之下日本還出動十萬人進入俄羅斯遠東。野心超過日本自己的實力很多。

  可是沒想到朝鮮半島這邊出了大事情,接連派兵都沒有壓住,現在反而是處於僵持的階段。日本在朝鮮半島的兵力有限,隻要他們調動兵力,某個地方兵力少了,就立馬會出現反抗的現象。真可謂是撲都撲不滅。加上背後有中國不停的給朝鮮半島撒武器,弄的朝鮮半島現在最常見的就是武器。日本軍隊稍微不注意,就會有小規模的獨立軍出現。都讓日本非常頭疼。

  更不用說東北這邊也發生了讓他們難以接受的事情。馮德麟部隊突然接受中國政府的整編,讓關東州的壓力陡然增加。因為馮德麟的部隊直接把關東州和其他中國地區的聯係完全給掐斷。

  不過相比起中國東北、朝鮮半島來說,現在日本問題最大的反而是貝爾加湖地區。

  高爾察克真是爛泥扶不上牆。

  那麽大的優勢,他指揮的跟狗屎一樣。四十五萬的部隊,加上其他方麵的白俄軍隊,加起來超過一百多萬。而整個蘇俄紅軍才六十來萬。

  而且白俄軍隊是四麵八方進攻蘇俄,可謂是占盡優勢。隻要任何一個方麵攻破蘇俄的防守,整個蘇俄防守都會崩潰。

  可惜這樣大好的形勢之下,高爾察克竟然連番的敗給蘇俄紅軍。

  特別是蘇俄紅軍的天才指揮家伏龍芝,在伏爾加河突然過河,襲擊高爾察克的側翼。高爾察克部隊整個側翼崩潰,而圖哈切夫斯基更是把高爾察克最精銳的幾個軍官團一舉殲滅。

  弄的高爾察克狼狽潰逃。

  今年四月初的時候,高爾察克還是自信滿滿。因為他已經是看到了莫斯科向自己招手。可惜他的指揮能力太差,戰線拉的太長,占領的地方太多,兵力太過分散。

  如果高爾察克能夠帶領大部隊直撲蘇俄防線,蘇俄說不定真頂不住。可惜高爾察克太貪,占領了太多的城市,兵力一下就分散。給了蘇俄紅軍一個機會。

  蘇俄紅軍一下抓住了他的弱點。

  1919年5月1日,被蘇俄軍隊連番打擊之下,高爾察克軍隊被迫轉入防禦,隨後就開始退卻。截止6月中旬,高爾察克軍隊已被打退到350公裏以外,南方軍隊集群從開始進攻起,用不到2個月的時間,就把卡馬河、伏爾加河、契卡洛夫、烏拉爾山脈之間廣闊地區的白匪軍隊全部肅清。

  此時蘇俄中央有人就認為,既然高爾察克的部隊已經潰退,是不是把東方麵軍調到南方擊潰鄧尼金。因為南方麵軍現在阻擋鄧尼金比較困難。

  可是列寧斷然否定。

  認為應該把高爾察克徹底擊敗,不能給高爾察克任何喘息的機會。

  因此東方麵軍對高爾察克是猛打猛衝,幾下之間高爾察克的部隊接連敗退。其實就算是敗退,高爾察克的軍隊規模還是比東方麵軍強大,依舊擁有三十多萬軍隊。如果加上留在鄂木斯克的軍隊,高爾察克依舊擁有四十萬軍隊。數量上遠遠超過目前追擊他的蘇俄軍隊。可惜高爾察克的部隊經過幾次敗仗,整個軍隊已經是軍心渙散。

  高爾察克的部隊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逃兵。

  而蘇俄的遊擊隊開始在貝爾加湖地區是越來越活躍,攻擊高爾察克的部隊、攻擊謝苗諾夫的軍隊,包括攻擊日本軍隊。

  “那我們……”

  “告訴廖仲愷,讓我們的部隊駐紮在琿春丹東一線。給朝鮮的日本軍隊施加壓力,讓那裏的日本軍隊無法動彈,給朝鮮半島的朝鮮獨立軍支援。”

  來幾個軍艦就想要嚇唬我,我在琿春丹東一線擺上幾萬人,看看是誰更加著急。

  而且隨著高爾察克部隊的潰敗,蘇俄紅軍目前是繼續推進。幾個月之後就有可能推進到貝爾加湖地區,到時候日本人就尷尬很多。

  是和蘇俄紅軍交手?

  如果直接退出來,那麽他們費心費力打造的幾個采礦場不是便宜了蘇俄。而且他們投入那麽多錢重建礦場,不從那裏運回一些東西,那不是賠大發了。

  但不退出來?

  那就和蘇俄紅軍交手。更讓他們難受的是,他們的後勤都要仰仗中國的鐵路。一旦中國把鐵路關閉,日軍的後勤都成大問題。

  反正在貝爾加湖地區的日軍是變得進退維穀。現在隨著蘇俄紅軍在東線戰場節節勝利,蘇俄遊擊隊是越來越活躍,頻頻的襲擊日軍。目前在貝爾加湖地區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已經是不想打仗,隻想快點回到祖國,因此開始和中國這邊聯係。

  看看能不能通過蒙古,坐火車來到察哈爾,進入天津。最後坐船離開中國,返回捷克斯洛伐克。

  張學文當然同意。

  不過不是現在。目前顏惠慶目前和捷克斯洛伐克談判,雙方談的非常好。捷克斯洛伐克那邊希望中國可以提供糧食,以及提供原材料,幫助他們的工廠快速恢複。

  而且也希望中國能夠幫助捷克斯洛伐克軍團順利回國。

  中國則是希望捷克斯洛伐克幫助中國工業的發展。張學文也不貪,不會要求捷克斯洛伐克給中國建造一個工業體係。那是不可能的。捷克斯洛伐克也沒有那樣的能力,他們國家自己都沒有一個完整的工業體係。

  張學文隻是希望在捷克斯洛伐克強大的一些方麵,特別是他們的機械製造方麵,給中國輸出一些技術。

  其實捷克斯洛伐克最強大的是軍工企業。

  但這種事情隻能是暗地裏看看有沒有機會。畢竟軍工技術有些敏感。相比起來一旦得到捷克斯洛伐克機械製造方麵的技術支持,對於中國機械製造來說是一次非常大的機遇。

  所以這幾萬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就是一個好的籌碼。

  等他捷克斯洛伐克的部隊後撤,到時候日本軍隊的處境就會更加尷尬。而日本軍隊想要後撤,也隻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從中國的蒙古離開,另外一個就是用中國的中東鐵路離開。

  都需要中國的幫助。

  沒有中國的幫助,日本軍隊在貝爾加湖連吃的喝的都成問題。

  “會不會搞大事情。”

  “那就要看日本的選擇。如果他願意搞大事情,那麽貝爾加湖的七萬人就不用回來。困死在那裏,關東州我們也提前拿下。”

  1914年的時候,都沒有畏懼過日本。

  更何況是1919年的中國。五年的發展不是開玩笑的。

  “先不管他們。歐戰結束,因為戰爭發展的工業,會收到巨大的打擊。美國和日本在歐戰期間產量大增,但是等到缺少訂單,缺少出口,到時候他們的工廠會死一大片。包括美國農產量這幾年達到一個巔峰,隻要出口下跌,這些東西一定會價格掃地。美國農民也會大量破產,進而影響到美國的工業。而歐洲想要恢複原來的經濟,更加不是一年兩年能夠成功的。因此未來的幾年,估計全世界的經濟都不會好過。到時候一旦他們經濟出現問題,為了解決多出來的產量,他們很有可能逼迫我們開放市場。”

  目前全世界都亂套。

  說起來中國國內算是最穩定的。而且自從人民黨在1913年入主中央之後,這已經是六年時間。經過了歐戰的刺激,中國的發展還是蠻快的。

  可以說中國市場是最為穩定,發展也最好。

  曆史上中國軍閥混戰,但那些歐美列強都虎視眈眈中國市場。就是因為中國人口多,是超過四億人口的大市場。當然按照目前人口普查的情況來分析,此時中國人口估計已經突破了五億人口。

  這樣的大市場,加上經濟穩定發展的國家市場,當然是消化他們產量的好地方。

  所以那些國家瞄準中國市場是肯定的。想要把他們多出來的東西,賣給中國。甚至有可能是聯合起來給中國壓力。

  “我們絕對不接受他們集體給我們的壓力,我們的關稅從現在開始要保持一個高的稅率,在現在的基礎上再加百分之二十上下,具體的數據你們回去討論。這段時間一定要保證我們國內產業的發展壯大。但我們可以按照我們的需求,和個別國家進行談判。有條件的可以降低一些關稅,這是一個武器。”

  “嗯。”

  大家點點頭。

  明白張學文的意思。給我們好處的國家,就適當的降低關稅,讓他們的貨物進來,幫助他們消化一些多出來的產量。跟我們關係不好的,沒有好處給我們的國家,我們憑什麽搭理你們。

  而且用這種方法分化西方國家,也是為中國的外交打開很好的局麵。

  這都是武器。

  “還有,教育改革已經多年。我們也已經出台了規範化的小學課程、中學課程,現在到了要進行大學考試的規範化。”

  國家政治正常化。

  在剛剛成立的國家體係當中,這是最困難的。很多皇帝在開國的時候喜歡清理功臣,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的存在阻擋國家政治的正常化。不過目前的中國倒是沒有那麽強的阻力,但也是比較困難。

  不過再怎麽困難,也要進行下去。訓政問題之後,張學文再次提出教育的正規化問題。

  “現在的情況是,各個大學都是自主招生。因此造成了一個情況,那就是各個大學的學生大部分都是本地的學生。對於很多家庭不富裕的學生來說,他們很難可以跨省來到大學考試。這就造成很多的不公平。畢竟目前來說,很多大學都在大城市,大城市的考生占據絕對的便宜。而對於一些偏僻省份的考生來說是不公平的,因為他們要千裏迢迢來到大學參加考試。這樣的花費不是普通家庭可以負擔得起的。所以目前的局麵必須要改變。”

  “關於高考的模式,大家已經看過。我認為我們大學的招生應該是按照每個省份高考人數來確定比例。就如北大,隻是舉個例子,不是真實數據。確定五千考生錄取一名。這樣每個省份都按照高考人數來確定錄取的名額。等到未來參加高考的人數增加,也可以適當的調整到一萬考生錄取一名這樣的方式。每個學校按照學校的規模,確定錄取學生的比例。隻要是教育部直屬的大學,他們的招生必須嚴格按照比例來錄取。不允許對於本地學生增加錄取人數,對於每個省份都是按照比例公平錄取。這樣就算是偏僻省份的學生,也能夠有機會讀其他省份的大學,可以讀北京、上海的大學。”

  “我們高喊公平,我認為教育的公平才是社會平等和公平的基礎。如果教育都不公平,那麽一切的公平都是喊口號而已。不過統一的高考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就如高考的出題、保密、考試場所、批卷、公布成績、錄取學生,每一個環節都不容出現問題。大家都談談。”

  相比起國際環境來說,張學文相信隻要國內的事情好好解決,那麽中國是不會有問題的。

  內功深厚,才能夠不怕任何的外部打擊。

  因此雖然目前和日本的交鋒已經是白熱化,但是張學文關注的依舊是國內的問題。現在國內有一大堆的問題需要處理。農業改革委員會目前處理中國農村問題,訓政委員會在為六年後的選舉做準備,還有機構改革,以及城市改革。一大堆的問題。

  不過這些才是中國發展的核心。

  “我認為這不能著急。這樣的事情著急就很有可能出現問題。”

  禹之謨接話。

  “考試很重要,自古都是如此。一旦開始全國統一高考,那麽他的重要性就會凸顯出來,會成為整個社會最關注的東西。而高考需要協調的方麵太多,考題、試卷的保密和安全,到時候需要教育部甚至是公安部,其他政府部門都要協調。這就需要我們做出一個最周密的計劃。而且也要給各個大學和中學準備的時間。”

  “嗯。”

  張學文點頭。

  考試,從以前的科舉考試開始,這就是中國讀書人最大的東西。中國的階層想要流動,考試的公平是非常重要。不管後世對於高考有多少的不滿,但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高考依舊是一個躍龍門的好機會。

  應試考試依舊是相對公平的東西。大家比的就是一個,那就是成績。相比起來什麽快樂教育、素質教育,弄一大堆主觀性的東西,就會多了人為操作的可能。

  隻要是中間環節當中人為操作的東西多起來,就更容易出現不平等、不公平的現象出現。

  所以有更好的方案替代之前,張學文認為高考是目前最適合中國的一個方法。

  “那稽亭兄的意思是……”

  “跟訓政一樣,設立一個時間。幾年之內我們讓大學、中學,還有教育部做出一個最周密的計劃。也要廣泛的宣傳,讓所有人都知道中國的高考製度。成熟之後,才開始真正的進行。”

  “不錯。不錯。”

  穩妥是必須的。

  畢竟現在的教育情況,也沒有到亂套的地步。不能因為急於求成,反而弄成大問題。因此張學文道:“就讓教育部牽頭,讓熊希齡牽頭成立一個高考籌備委員會。專門負責這個事情,給三年的緩衝器。三年,也就是從1923年開始,全國就正式進行統一的高考製度,廢除目前大學自主招生的做法。”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