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英國的處境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5      字數:3600
  “總理先生,你們的要求實在是太多了。”

  朱爾典看著一份份中國政府的要求,惱怒不已。因為如果聽從中國政府這些條件,那麽大英帝國那麽多年在中國的特權,基本上就要消失殆盡。

  英國在中國的特權非常多,特別是長江中下遊地區就是英國的勢力範圍。

  雖然最近英國在中國的勢力慢慢的減退,但英國依舊是在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但是如果聽從目前中國政府這些條件,那麽英國擁有的這些特權,大部分都會消失。

  英國在中國的影響力也會跌至最低穀。

  但朱爾典還不能生氣。

  因為這一次的歐戰,英國真的是元氣大傷。

  英國是非常驕傲的,但他們並不是蠢蛋。兩年半的戰爭,耗盡了英國的潛力。當然相比起德國來說,英國的處境還是非常不錯。

  畢竟還有一個大金主美國一直借錢給英國,加上英國在世界各地還有龐大的殖民地。

  可是英國知道。

  借了美國人這麽多錢,戰後英鎊想要重新恢複世界第一貨幣的地位,會非常非常困難。因為美國人的經濟實力太強,已經是遠遠超過英國。現在美國一年的鋼產量是歐洲大國之和,美國一年的發電量是歐洲大國之和。

  看看這兩個數據就知道。

  工業。

  看的不就是這兩點。不要說是現在,未來半個世紀工業實力看的也是這兩個數據。

  從數據當中可以看出美國的恐怖。英國人不是笨蛋,他們作為世界第一強國上百年的時間,並不是靠著僥幸的。英國人已經是看到美國的崛起。

  但英國不甘心讓出世界第一帝國的地位。

  所以英國隻有一個辦法。

  就是迅速的結束目前的歐戰,然後靠著英國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趕緊恢複元氣。可惜想的很好,現實卻給了英國人巨大的打擊。

  德國是不行了,已經處於強弩之末。可是德國軍隊的戰鬥力依舊強悍,日耳曼人的意誌依舊頑強。

  英法兩國四百萬大軍在西線發動進攻,進攻二百五十萬的德國軍隊。占據劣勢的德國軍隊開始後撤,重新構築防線。但是英法兩國雖然占領了一些地方,但並沒有消滅德國多少軍隊。

  德國軍隊的傷亡才十幾萬人。

  而英法兩國卻遭受很大的傷亡,這讓英國真的是受不住。

  因此英國已經是沒有時間管遠東的事情。英國沒時間管遠東,但他們已經是發現自己當年在這裏養的狗,日本越來越不聽話。

  這一次歐戰開始,趁火打劫的除了美國、中國,還有日本。幾個國家就像是商量好了一樣,隻要有一個國家要提高價格,另外兩個國家立馬就跟上。很多東西的價格,比戰前都增長了好幾倍,甚至有十幾倍的。幾個國家趁著歐戰的機會,都是大發戰爭財。

  這讓英國明白,日本雖然是自己一手養大的,但翅膀硬了之後並不一定聽自己的話。

  所以現在英國希望遠東穩定。

  不能讓日本實力增長太快,一定要維持一定的平衡。

  等。

  等到英國結束歐戰,重新回到遠東之前,遠東都需要穩定。為了遠東的穩定,英國願意在遠東做出一些讓步。英國現在缺的是時間。

  英國很有自信。

  隻要英國結束歐戰回到遠東,遠東依舊是英國的地盤。這是英國人對於英國實力的自信。

  可是朱爾典和英國國內的想法完全不同。因為在朱爾典看來,日本不管怎麽強大,他都有很大的缺陷。那就是他們的資源必須要依靠別人。

  隻要掐住這一點,日本的工業就會遭受巨大的打擊。

  可是中國不同。

  這是一個獅子,一個正在覺醒的獅子。

  別看現在的中國靜悄悄的,在世界基本上不顯山不露水,這兩年和協約國的關係也不錯。但朱爾典每次在天津和上海看到忙碌的各種貨運船,看到中國腹地一條條的鐵路,一條條的公路出現的時候,朱爾典的心情就會沉重萬分。

  因為中國實在是太大。

  每次看到中國動員的那些人,朱爾典就害怕。什麽淮河治理委員會,他們竟然在沿途動員了三十萬人,參與淮河的治理。

  而且看到中國學校的發展也是如此。

  張學文他們總是認為中國的教育發展太慢。但是朱爾典看的卻完全不同。1911年,滿清滅亡的時候,中國還沒有完全的現代大學。

  但是這才幾年時間。

  中國教育部目前直屬的大學,就有八十多個。還有一些教育部認證的大專院校,就有一百多個。而且這幾年中國在全國還辦了近兩百所的中專。

  這些大學光是辛亥年之後成立的就有二十多個,收回來的教會大學和外國人創辦的大學二十多個,其他的都是滿清時代的地方大學為主。而大專院校,更多的是高等學堂進行改編的。

  而中專則是師範和技術院校為主。

  每年的大學畢業生有上萬人,大專畢業生三萬多人,中專畢業生六萬多人。

  相比中國龐大的人口基礎來說,這還是太少。

  但還是讓朱爾典擔憂。

  辛亥革命才五年時間,中國教育的發展就如此之快。張學文他們看到的是,中國的教育普及任重道遠。朱爾典看到的是,中國的大學生總數發展太快。

  幾乎是一年一個樣,一年一個數字。

  按照目前中國大學進行擴招,還有一直不停的創建各類大學的情況來看,未來五年之後估計中國的大學畢業生一年就有十來萬人。

  加上大專、中專,朱爾典想想都可怕。

  一年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受到教育的人走出社會,參加中國的建設。中國的潛力該有多大。中國這樣的大國,他的潛力是驚人的。

  朱爾典看著每年都在增長的數據,甚至能夠看到未來中國的強大。朱爾典手中還有中國教育部1917年年初公布的教育計劃。

  1917年中國教育部直屬的大學要超過一百所,隸屬於軍隊的大學就有十來所,以及繼續增加大專和中專。計劃1917年大學、大專、中專的招生人數會有十五萬人。

  看看這個發展速度。

  可是朱爾典的報告,英國國內沒有人關注。

  他們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歐戰當中。中國?那不就是一個腦袋後麵拖著長長辮子的垃圾國家。他們能有什麽發展。

  “公使先生,我們的要求沒有什麽過分的部分。既然協約國希望我們參加協約國,那表明我們和協約國即將要成為盟友,成為最好的朋友,不是嗎?”

  “當然。”

  “那就對了。我們認為,既然我們和協約國要成為最好的朋友,那麽協約國公民的人身安全,我們自然會保證。不需要你們專門派軍警保護。難道不是嗎?”

  陸征祥笑眯眯的說話。

  說實話,對於陸征祥這樣的讀書人來說,讓外國軍隊駐紮在中國就是一個大恥辱。甚至有些時候,陸征祥睡覺當中都會驚醒。

  感覺對不起祖宗。

  這幾年算是陸征祥十幾年的外交生涯當中,最舒心的幾年時間。

  “還有,我們既然是盟友,那麽鐵路安全也不用擔心,我們的軍警一定會保護好的。現在我們政府在整理全國的電台和郵局,統一合並到郵電部。你們以後想要用電台、郵局,可以用我們的郵電部。”

  陸征祥一口一個盟友,一口一個好朋友,讓朱爾典都要吐了。

  狗屁朋友,狗屁盟友。

  不過就是為了利益暫時的合作在一起而已。

  但朱爾典不好直接反對。

  因此想了很久之後,道:“總理先生,你的這些條件我們會一一審核,然後給你一個答複的。”

  拖。

  朱爾典隻是想到了這個。

  目前的情況是除非歐戰結束,不然英國在遠東地區的實力非常有限。如果是以前那個唯唯諾諾的滿清,他們可以嚇唬。但是麵對日益強勢的中國政府,那些所謂的恐嚇完全不起作用。

  因此朱爾典隻能是拖。

  看看這一次西線戰場的結果再說。

  “公使先生,我希望在這段時間約束好協約國各國在華的行為。因為我們政府已經下達命令,沒有政府的批準,任何外國的軍艦和商船都不許在長江出現。任何人在中國觸犯法律,我們都會按照中國法律進行審判。從現在開始,一個月之內不在中國政府登記的教會,全都取締。”

  聽著陸征祥的話,朱爾典的臉色變得越來越難看。

  這哪裏是談判。

  完全是過來下最後通牒的。雖然名義上還保留一大堆的權利,但是中國用自己的方法,把這些權利剝奪幹淨。

  該死的。

  中國政府膽子越來越大。

  是。

  英國目前是深陷歐戰,但依舊是世界第一強國。你中國算個屁,真把自己當成是可以和英國平起平坐的。這幫黃皮猴子,不給他們一點厲害他們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

  歐戰,歐戰。

  該死的德國佬。

  要不是你們,怎麽會出現這麽多事情。

  “總理先生,這些可都是我們和貴國政府簽訂的合約。白紙黑字,你們怎麽能夠隨意更改。”

  這一次朱爾典是真的著急。

  當年大家進入中國,從中國拿到這些權利,也不是那麽容易的。現在三言兩語,就被中國打發,自己怎麽跟國內交代。

  “合約?朱爾典先生,這些合約怎麽來的,你應該很清楚。我們政府願意承認這些合約,已經是非常有信義的。不過我們認為這些合約有很多不好的地方,所以想改一改合約,好像也是很正當的。所以我們才跟你談不是嗎?”

  “哼。”

  朱爾典有些悲哀。

  自己作為大英帝國的大使,當年在遠東地區是真正的呼風喚雨。中國、日本這些國家的元首,麵對朱爾典都是恭恭敬敬。

  可惜這兩年,張學文這個中國大總統,都沒時間搭理朱爾典。

  朱爾典能夠見到的最高級別的官員就是陸征祥。而現在見到陸征祥的機會也是越來越少,都是唐紹儀出麵。這讓朱爾典感到一種羞辱。

  大英帝國還沒有完蛋,隻不過陷在歐戰而已。

  大英帝國的實力,還是能夠輕鬆碾壓中國。你們中國竟然這麽不知道天高地厚。等著,等著英國回到遠東,再讓你們好看。因此朱爾典站起來,道:“總理先生,我希望中英兩國能夠世代友好。”

  “這也是我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