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教育正規化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5      字數:3440
  “這教科書編的不錯。”

  張學文讀了讀小學的教科書,頻頻的點頭。

  這段時間張學文把一些事情都交給大家之後,一頭紮進教育當中。北大的事情對於張學文的刺激太大,讓張學文明白,教育真的是一個大問題。

  他不是多建幾個小學,多建幾個中學,多進行掃盲就可以成功的。

  教育的問題很大。

  也非常嚴重。

  今天熊希齡是拿著目前編好的小學教科書,到張學文這裏。對於小學語文,很明顯編書的這些人是用功的。然後看了看其他的小學教科書,覺得還是相當不錯的。包括數學教科書,也是循序漸進。

  整體來說還是不錯。

  “除了語文之外,這些數學什麽的,我們都是翻譯歐洲各國使用的小學教材。然後進行了一些整編工作。”

  “不錯,不錯。外國人在現代教育上已經是比我們早了很多年,有些東西應該跟他們虛心學習。”

  目前來說,雖然教育部開始進行中小學的規劃,但中國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教材。有些教育發達的省份,他們在某個地區之內有他們使用的統一教材。

  但整體來說,目前的中國中小學的教材都是學校安排的。

  完全不一樣。

  什麽樣的都有。

  這對於全國教育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張學文入主中央之後,立馬就讓教育部成立一個教材編寫委員會,讓他們從小學教材開始,進行編寫。

  今天總算是看到了小學的教材。

  整體來說,張學文還是比較滿意。

  “今年還來得及嗎?”

  “如果努力一點,一些城市的學校應該是不會有問題。”

  “那行。從本學期開始,就從城市的小學推廣。不過有一點,我們推行新的教材不是為了掙錢。因此教材不能太貴,這樣會讓人罵我們的。”

  教材。

  隻要是推廣,那麽肯定會掙錢。

  而且因為是國家推廣的教材,因此國家專門成立了一個中國出版集團。不過這並不是一個國家獨立出資的出版集團,相反他是把中國目前已經有的好幾個書店、出版社、報社這些合並之後成立的。

  就如中國出版集團下轄的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本來就是在中國比較知名的書局和印書館。這一次整體合並進入了中國出版集團。

  因此中國出版集團的股份情況比較複雜。

  中華書局成為目前國家指定的教科書出售書局,商務印書館則成為了教科書唯一的印書館。有了教科書的生意,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他們的發展會是一日千裏。

  畢竟教科書要印幾百萬冊。

  就算價格定的再低,他們也有利潤。

  “我明白。”

  範源濂點點頭。

  範源濂從教育部長的位置離開之後,就擔任中國出版集團的董事長。這不是國家直接任命,而是範源濂本來就非常合適。因為中華書局裏麵就有範源濂的股份。

  加上範源濂是國家支持的人選,因此他本人得到的票數比較多。

  “這個學期可能趕不上。但是下學期開始,所有的小學必須要用上我們新編寫的教材。越是農村,在教材費用上更是需要一些優惠。”

  統一全國的教材,這是教育改革的第一步。

  隻有統一的教材,未來才能夠進行統一的考試,特別是統一的高考。因此統一教材是很重要的第一步。在教育改革出來之前,教材統一是一個基礎。

  “中學的教材也必須要盡快的編寫出來。”

  “好。”

  張學文想了想,道:“秉三兄,周詒春提出讓清華成為一個獨立的大學,你沒有批準?”

  清華。

  這個時候的清華還無法和北大、天津大學他們相比。現在隻是一個留美預備學校。當時因為外匯價格波動的原因,所以“庚子賠款”多付了美國人。

  後來清政府要求美國把多出來的錢還給中國政府,可是美國人沒有同意。

  最後是把多出來的部分拿出來成立了清華大學。

  可以看出美國人的精明。明明是中國的錢,而且還是賠款多出來的部分,本來就應該是還給中國的錢。但他們不同意還給中國,然後以支援中國教育的名義,成立清華大學,拿到了一個好名聲。連一百年後都有人認為,清華大學是美國人退還“庚子賠款”來創辦大學,為中國培養人才。

  其實哪裏是退還的,明明就是屬於中國自己的錢。

  周詒春是目前清華大學的校長。

  他希望清華大學成為一個獨立的大學,而不是現在這種尷尬的留美預備學校。看著其他的大學,如北大、天津大學都得到教育部重金撥款,發展是越來越快。

  很多留學歸來的教授,都是被北大、天津大學他們搶走。

  而清華大學根本就撈不著。

  周詒春心中著急。

  “清華大學美國影響力太大,不好管理。”

  熊希齡點點頭。

  熊希齡的確是否定了周詒春的要求,因為熊希齡認為清華就是美國辦的大學。雖然校長是中國人,但美國在清華的影響力太大。

  蔡元培的事情,讓熊希齡是大丟臉麵。

  因此他謹慎很多。

  他可不希望清華也出來這樣的問題。到時候自己這個教育部長哪裏還有臉麵繼續擔任教育部長。所以毫不客氣的就否定了周詒春的要求。

  熊希齡不知道的是,周詒春看到教育部直接否定,就把信都寫給了張學文這裏。

  “秉三兄,不用考慮那麽多。告訴周詒春,如果接受教育部的教育改革方案,那麽教育部同意他升級為國立清華大學。以後大學的費用,都有教育部撥款,和美國再也沒有關係。”

  清華,聽著就很親切。

  但是如果周詒春拒絕教育部的要求,那麽張學文可以毫不猶豫的打壓清華大學。因為張學文就算是派出留學生,那也是我們自己派。

  不能是你們美國人創辦的大學。

  這就是典型的文化侵略。在中國培養一批親美的精英。張學文可不能允許出來這樣的事情。

  “如果不同意,那麽清華永遠不可能獨立成為大學。教育部隻承認他們的學位是大專學位。”

  “好。”

  “還有,你代表中國教育部,和那些教會學校都談談。把這些學校盡快的收回來,以後中國不允許有外國人直接投資的學校存在。”

  教會學校。

  都是實力很強大的。

  在目前的中國學校來說,這些教會學校的師資力量強大,而且培養的都是精英模式。他們這些學校出來的學生,一般都是能力比較強、素質比較高的。

  甚至他們很多學校,都是直接用英語講課。

  中國目前留學的學生,有一半都是畢業這些教會學校。在中國教育曆史上,這些教會學校還真是繞不開。但張學文是不會允許他們的存在。

  以前一直沒管他們,那是因為張學文得罪不起他們。

  而且中國的教育改革很慢,還沒有時間理會他們。但是現在中國的各大學校都開始慢慢的納入中國的教育體係當中,張學文是不允許教會學校的存在。

  “會不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那些學生也不一定真的願意。”

  熊希齡有些猶豫。

  教會學校,這些教會的實力還是很強大的。特別是教會背後的各個國家也是如此。而且很多學生進入教會學校,那是為了麵子。

  不少教會開辦的學校,逼格就高。

  那些學生畢業這些學校,出來很有麵子。

  “不用管。歐洲各國現在哪裏有空管這些事情,至於美國,我們會跟他們談。你隻要把這些學校都收回來就可以。至於那些學生,如果真的覺得我們辦的學校土得掉渣,不符合他們高貴的身份,那麽他們可以直接去國外念書。我們也不差那麽幾個學生。幾個學生的反對,不用太過理會。”

  “好。”

  熊希齡點點頭。

  張學文都已經有了這樣的決心,自己還擔心什麽。

  而且那些教會學校,熊希齡說實話早就垂涎三尺。因為這些學校大部分都在一線城市,而且大部分的師資力量都非常強大。

  都是好學校。

  “收回這些教會學校之後,教育部就頒布條令。以後任何外國機構或者是個人,都不能在中國單獨開辦學校。任何外國機構或者個人,想要開辦學校必須要和國內機構或者個人合資,而且他們的股份也不能超過一半。而且必須要得到教育部的同意,不然都是非法。”

  “明白。”

  教育正規化。

  張學文要結束,清末民初這一段因為新學的衝擊,把中國固有的文化弄的七零八落。而新學又沒能給成為一個體係,所以清末民初這一段的教育是混亂的。

  張學文要讓中國的教育現代化,正規化。

  “還有,你們教育部要好好的調查國外大學的資質。就如日本,亂七八糟的學校太多,純粹就是騙我們中國人的。因此你們教育部進行一番調查之後,要公布各個國家正規大學的名單。那些亂七八糟學校的學曆,你們教育部不能承認。以後我們的學生留學,就要去他們的正規大學留學。這些方麵你們要好好的討論一下。可不要什麽樣的阿貓阿狗,到國外轉一圈那個垃圾大學的畢業證,就回來騙我們國內機構。”

  張學文是非常痛恨那些野雞大學。

  特別是日本。

  中國留學日本的百分之八十上的都是日本的野雞大學。根本就不是什麽正經大學,都是為了騙錢臨時搭建的大學。張學文他們當年都是如此。

  所以說實話,在滿清末年的留學生當中,留英留美的留學生質量非常高,而留日學生的質量明顯很差。雖然張學文也是留日歸來,但也是承認這一點的。

  滿清的地方官員,一個個不認識這些,所以被人哄騙。

  但張學文不希望自己也是如此。

  教育部必須要做出一些舉措,來改變這樣的情況。

  “這個問題我們會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