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致公堂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4      字數:4160
  “此人真的能比孫先生?”

  黃三德有些疑惑的道。

  美國紐約。

  黃三德,這是在美國洪門當中地位比司徒美堂更高的人物,是北美致公堂“總龍頭”,也就是目前北美致公堂的老大。司徒美堂的安良堂隻是致公堂的一個堂口而已。

  本來廖仲愷邀請的人是黃三德,因為黃三德是目前致公堂的負責人。

  現在的司徒美堂還沒有後來那種威勢。不過黃三德並沒有到來,而是讓司徒美堂代表自己來。

  孫中山的革命,和黃三德還真是分不開。

  孫中山在海外不停的籌錢,在日本、在美國、在南洋,都是籌集了海量的資金。畢竟革命不是那麽容易的,革命需要很多錢,很多錢。孫中山因為革命的時候,沒有自己的經費,因此隻能是到處籌集。

  同盟會要維持下去需要錢,同盟會在報紙上宣傳需要錢,同盟會購買武器需要錢,同盟會拉攏會黨需要錢,同盟會建立聯絡點需要錢。

  反正都是錢。

  一次暴動可能隻需要幾萬、十萬左右就可以。

  但是維持組織、維持宣傳的報紙、購買的武器,這些錢就非常多。

  不要小看辦報紙。

  這可是花費很多錢的。特別是同盟會剛剛成立之後,和康有為、梁啟超他們保皇黨天天打筆帳,爭取海外華人華僑的支持,需要的錢更是海量。

  這些錢,孫中山隻能是化緣。

  北美地區對於孫中山支持最大的就是這個黃三德。當年孫中山為了革命,成立興中會的時候,裏麵一大半會員都是會黨人物。三合會、天地合、哥老會這些洪門分支,當時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所以一致推舉孫中山成為國內洪門的“大哥”。

  而北美致公堂就是洪門分支。

  因此孫中山去北美就開始和致公堂接觸,第二次去的時候就在致公堂燒香磕頭,加入了致公堂。至此孫中山這個國內洪門的老大和黃三德這個美洲洪門的老大開始相識。

  孫中山當時對黃三德說過一句話:“那弟號召國內洪門起義,兄在海外籌經費支持如何?”

  黃三德立馬拍胸脯保證:“沒問題,咱洪家兄弟向來仗義疏財,這包在愚兄身上!”

  從此刻開始了黃三德和孫中山的交往。

  孫中山有一次因為護照的問題,被美國扣留。最後還是黃三德以致公堂大佬的身份,邀請律師花費五千美元才把孫中山撈了回來。

  滿清政府明明知道孫中山在美國,想要找人暗殺孫中山。但此時黃三德每天都跟著孫中山,司徒美堂更是給孫中山當保鏢。所以清政府的領事才沒敢貿然動手。

  正是因為黃三德和司徒美堂他們對於孫中山的推崇,才讓孫中山在北美華人華僑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美國也成為孫中山海外籌款的重要地方。

  “能力更強。”

  司徒美堂說了簡單幾個人,然後道:“很年輕,今年才三十一歲。但中國目前的改變非常大,國力上升也很快。我來之前,他已經是控製全國。接連從英國、德國手中收回不少礦權,還收回了比利時在天津的租界,以及海關、鹽稅、煙酒稅這些都已經從外國人手中收了回來。”

  “那是因為現在歐洲在打仗。等到歐洲打完仗,他怎麽應對歐洲強國的憤怒。”

  黃三德還是有一些擔心。

  “應該不會。我跟他手底下的很多官員討論的時候,他們都自信滿滿。廖家那個廖仲愷,現在擔任統戰部部長。他告訴我說,國家計劃在1917年之前擁有陸軍百萬,實現初步的武器國產化。說在1917年之前,國家的兵工廠可以自行生產大炮、機槍,不需要從國外購買。等到歐戰結束,中國也能夠整合好全國。不會跟滿清一樣一觸即潰。”

  司徒美堂把自己在中國知道的一些事情跟黃三德說明一下,然後繼續道:“前段時間應該看過報紙,可能美國這邊不怎麽關注。因為日本人想要我國的山東,從山東登陸五萬人,和我國軍隊幹了一架。聽說損失挺慘重,傷亡好幾萬。不過日本人也沒有占到便宜,傷亡上萬人,最後在英國人的調節之下離開了山東。”

  “真的?”

  黃三德聽完之後,臉上非常高興。

  黃三德是比較早背井離鄉,來到了美國。但是對於他們來說,中國是自己根,祖國是自己的家。時時刻刻都在關注祖國的發展。

  甲午戰爭,震動世界。

  因為大家雖然知道滿清很弱,但也沒有想到被日本這個後起之秀幹的底褲都沒有了。

  黃三德當時已經是北美致公堂當中地位相當高的,因為三年之後他就成為了三藩市致公堂的老大。中國人當時在三藩市聚集,因此這裏的致公堂老大,已經是致公堂數一數二的人物。

  對於黃三德來說,當時真的是不能置信。

  一個小小的小日本,怎麽就戰勝了中國,怎麽就讓中國賠了那麽多錢。那之前美國人本來就非常排斥中國人,甲午戰爭之後他們對於中國人更是蔑視。

  這種恥辱黃三德是一輩子都忘不了。

  “是。”

  “我當年怎麽就沒有發現這個張學文這麽厲害。”

  黃三德搖搖頭。

  在辛亥革命之後,黃三德是去過中國的。孫中山擔任南京臨時政府總統的時候,黃三德還參加過。也聽說過西南巡閱使張學文,可是當時中國最有實力的是袁世凱、威望很高的是孫中山。西南畢竟是中國落後偏僻的地方,並沒有多少關注。沒想到最後入主中央的反而是這個張學文。

  也正是辛亥革命之後,孫中山和黃三德兩個人的關係有些裂痕。黃三德希望能夠讓洪門,也就是致公堂公開在國內發展。

  但孫中山當然沒有同意。

  如果說革命的時候,孫中山還能夠和他們合作。革命之後,你們還想開堂收徒,那怎麽行。陳其美因為在上海重用太多青幫大佬,被很多人抨擊是會黨政府。

  讀書人革命的時候,可以跟你們會黨一起合作。

  但是革命成功之後,你們會黨是什麽東西。是新政府要鏟除的對象,豈能讓你們任意的開堂收徒。而黃三德卻是認為孫中山是過河拆橋。

  鬧的兩個人不歡而散。

  但就算是如此,二次革命的時候,黃三德還是給孫中山捐錢,作為二次革命的軍費。

  “他對於我們致公堂怎麽看?”

  “肯定我們致公堂在保護華人華僑當中的成績,但他希望我們走向正規,成為一個有自己綱領、目標的黨派。而不是會黨的形式。在國內他已經是取締了各種會道門和會黨。目前國內的哥老會、袍哥、青幫、洪門、三合會基本上已經是消失不見。很多這些會黨大佬,不是進入了政府擔任官職,就已經是改行開始做生意。國內已經沒有敢公開開堂收門人的組織。”

  “都是這樣,都是這樣。孫先生是如此,他們也是如此。這些革命黨在革命的時候需要我們,等到有了政權就把我們當作是洪水猛獸。”

  黃三德聽到司徒美堂的話非常苦惱。

  為什麽要這樣對待我們。

  辛亥革命,難道沒有我們的貢獻。我們洪門,國內的洪門衝鋒陷陣、國外的洪門則是籌款資助國內革命。我們有什麽對不起革命黨的。

  為什麽要這樣。

  “他和孫先生的關係如何?”

  “說不清楚。他每次稱呼孫先生時候都是一口一個‘總理’,很是尊敬。他本人是出自孫先生的同盟會,是同盟會西南支部的負責人。不過辛亥革命結束,同盟會改編為國民黨的時候,他跟國民黨鬧翻了。因為他認為國民黨違背了同盟會的黨綱,成為了一個隻想爭奪權力的黨派。所以他帶著同盟會西南支部退出了同盟會,另外成立了一個新的黨派,叫人民黨。而人民黨黨綱的核心就是孫先生的三民主義。不過我這一次見到很多人民黨的高官,他們都認為張學文的三民主義雖然是出自孫先生的三民主義,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比孫先生的三民主義更深入,更全麵,更有操作性。”

  黃三德非常仔細的聽司徒美堂的介紹。

  黃三德接觸過的革命黨也不是一個兩個,包括黃興、陳其美、胡漢民、廖仲愷這些人黃三德都認識。但黃三德最佩服的隻有一個人,那就是孫中山。雖然他和孫中山有些齷齪,但他最信任和佩服的依舊是孫中山。

  “因此從繼承方麵來說,大家都說張學文是孫先生的忠實信徒,而且是最理解孫先生三民主義的人。所以國民黨上一次和在和袁世凱戰爭當中一敗塗地之後,國民黨很多出色的人才都加入了人民黨,認為人民黨才是同盟會的繼承人,國民黨是變質的。”

  “可是,雖然張學文很尊敬孫先生。每每都說孫先生是中國革命的開拓者,偉大的先行者,但孫先生的很多職務都隻是掛名的,並沒有真正有權利的實質性的職務。”

  聽到這裏黃三德撇撇嘴,道:“假仁假義而已。要是他真的尊重孫先生,為什麽不把總統讓給孫先生做。”

  “這倒也不是。”

  司徒美堂搖搖頭。

  “聽聞,革命黨內很多人讚成孫中山的主張、也讚成他的革命綱領。但卻是不相信他的領導能力。對於孫先生的很多政策頗有詬病。”

  “哪方麵?”

  “就如教育方麵,孫先生在南京臨時政府就任總統的時候表示,應該實行義務教育,進行免費普及教育。”

  “這是好事情。”

  黃三德聽完之後,對於孫中山更是佩服。這才應該是共和的領袖。但很快司徒美堂道:“可是政府高官都批評孫先生,隻知道吹牛。因為中國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不要說現在實行義務教育,就是十年也不可能真正的完成義務教育。我看過張學文政府的教育計劃大綱,他們希望利用五十年的時間在中國徹底實行七年製或者是九年製的免費義務教育。”

  “五十年?”

  “是,五十年。但就算是這個五十年,也有很多人表示應該不是那麽容易。”

  聽這句話,黃三德陷入了沉思。

  司徒美堂繼續道:“還有,孫先生在1912年曾經規劃過十年十萬英裏的鐵路計劃。我同樣看過新政府的鐵路計劃,他們計劃利用三十年時間,讓中國鐵路總長度達到十萬裏到十三萬裏之間。五十年之後,讓中國的鐵路總長度達到二十萬裏,還是沒有達到孫先生的規劃。因此中國內部很多人批評孫先生盲目冒進,袁世凱在的時候更是直接說孫先生是‘孫大炮’。”

  “還有一點就是,孫先生曾經成諾男女平等。但是成立國民黨的時候,宋教仁把同盟會‘男女平權’這一條給刪去。很多女權領袖找孫先生,但孫先生隻是讓她們等等。因此她們都認為孫先生背信棄義。可是張學文卻是大大提高女子地位。黃興的妻子徐宗漢,目前就擔任新政府的副主席。”

  “正因為如此,很多人尊敬孫先生。但卻認為他不應該擔任政府職務。”

  黃三德實在是沒有想到還有這麽多事情。

  孫中山認為很容易辦到的事情,新政府卻認為需要三十年、五十年才能夠辦得到。是孫中山太樂觀,但是張學文的政府太保守。

  黃三德一時也分不清楚。

  “踏踏踏——”

  “龍頭,叔父。”

  黃三德手底下的人匆匆的進來,看到了黃三德和司徒美堂,立馬是叫了兩位。然後急切的道:“龍頭,東頭那邊的飯館出事了。”

  “怎麽?”

  “有個白人吃飯不給錢,和老板起了爭執。那個人掏出槍來把老板給打死了。”

  “人呢?”

  “被警察帶走了。可是我的兄弟們發現,還沒有到警察局,他們就把那個人給放了。”

  “什麽?”

  黃三德和司徒美堂都站了起來。

  這幫美國混賬。互相包庇,完全不把我們中國人當人。一個殺人犯,竟然也是隨隨便便的放走。該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