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國有資產的分配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4      字數:4236
  “朱爾典先生,我們政府對於協約國的這些商人在中國走私非常不滿。希望你能夠約束好他們。”

  一次轟動全國的走私案。

  真的是非常轟動。

  因為牽涉的公司、大人物太多。

  就是外交部部長唐紹儀也是緊急約見英國駐華總領事朱爾典。當然就算是唐紹儀不去找朱爾典,朱爾典也會過來找唐紹儀。

  因為這一次被中國海警,中國警察逮捕的英法商人不在少數。

  “哦,唐部長。出現這樣的事情讓我非常遺憾。”

  朱爾典攤了攤手。

  其實英法商人走私,還是朱爾典他們縱容的。實在是因為中國賣出的東西是越來越貴。雖然中國和協約國簽了合同,但協約國依舊感覺現在的物資價格太高。走私的話,能夠省下一大筆錢。而且朱爾典一直相信,走私並沒有什麽。

  因為敢於走私的,都是國內的實力派。

  中國人對於這些地方實力派還是非常寬容的。特別是有句話叫,法不責眾。這麽多的國內實力派參與這件事情,在朱爾典看來中國就算是知道,頂多就是來個殺雞駭猴。難道還敢都抓起來不成。

  可是這一次是真的讓朱爾典大開眼界。

  為了打擊這一次的走私行動,中國不僅僅是出動了海軍,應該說是海警隊第一艦隊十來艘軍艦,還有地方軍警有兩萬人上下參與了這一次打擊走私的行為。

  江浙滬地區,和英法關係友善的富豪這一次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可是那麽多英法商人被中國政府扣留,朱爾典還需要把他們救出來。因為被扣押的英法商人當中有很多替政府運送戰爭物資的商人。

  “不過這隻是一些個別人的行為,他們也是被人給騙了。都是那些做中介貿易的那些人,是他們給了我們的商人錯誤的信息,錯誤的指點,才會讓我們的商人上當受騙。這一次的事情我相信他們一定會接受教訓。以後一定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憋屈。

  朱爾典是真的非常討厭歐戰。

  沒有歐戰的時候,朱爾典在中國是呼風喚雨。看他們打仗不爽,就讓他們停止戰爭。看他們敢影響英國的利益,就立馬削他們。不聽話,英國軍艦就開始在長江轉來轉去,警告一些中國各方勢力。

  告訴他們,自己代表的是“日不落帝國”,自己代表的是世界第一強國英國。

  中國所有的勢力都會老老實實。

  可是自從歐戰開始之後,英國在遠東是越來越力不從心。如果是以前,中國政府敢抓英國這麽多商人,朱爾典早就武力脅迫中國政府。

  可是現在不行。

  朱爾典也隻能是采取軟。

  這在朱爾典遠東生涯當中,絕對是第一次。

  “朱爾典先生,我非常同意你說的話。那些該死的騙子,他們騙了善良的英法商人。因此對於他們我們政府一定不會手軟。他們的資產國家已經沒收,至於他們要被我們法院判多少年,就不是我們現在知道的。”

  被唐紹儀說成是騙了善良的英法商人,朱爾典都忍不住臉紅。

  朱爾典當然知道唐紹儀是諷刺自己。

  但現在的情況,朱爾典也隻能是受著。而且唐紹儀很明顯是殺雞駭猴,借著殺國內的那些親英法的買辦,來警告英法商人。

  這些人很多都是英國在長江流域的代言人。

  如果這些人都被中國政府收拾了,就會嚴重影響英國在長江流域的影響力。但是現在的朱爾典真沒有多少精力理會這些英國的狗腿子,對於朱爾典來說趕緊把英法商人撈出來才是正道。

  至於那些買辦,他們隻能是自求多福。

  “應該如此。對於這些騙子就不應該手軟。”

  “謝謝朱爾典先生的理解。”

  唐紹儀明白,現在的朱爾典肯定是非常心疼。那些活躍在上海的買辦,和英國的關係都非常好。畢竟長江流域都是英國的勢力範圍,很多買辦都是靠著英國人掙錢。而同樣英國在中國也是利用這些人來施展自己的影響力。

  可是現在被中國政府一鍋端,怎麽可能不心痛。

  這是英國人多年培養的關係。

  “還有,朱爾典先生。那些協約國的商人畢竟是違反了我國的法律,畢竟給我國政府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因此他們必須要按照我國法律進行罰款。”

  “罰款?數目是多少?”

  朱爾典心情不好。

  早就發現中國政府不是好東西,看著笑眯眯的。一看就是不吃虧的主,還要罰款。走私省下的那筆錢,估計都要吐出來。

  “這個要根據案情。走私多的,當然罰款多。走私少的,當然罰款少。這一點我們都是有法律條款,法律條款怎麽規定的,我們就會怎麽罰款。不會多,也不會少。這方麵朱爾典先生,你完全可以放心。”

  “唐部長,我希望我們這邊派人參加中國政府處理我們商人的行動當中。”

  “沒問題。”

  這個問題中國政府考慮過。

  這一次和當初在西南抓幾個毒販完全不同。因為當時抓的幾個法國毒販,充其量就是一些法國國內的無業遊民,到中國來耀武揚威。

  而且法國在中國的實力也一般般。

  因此張學文敢於處死那些法國人。但這些人不行,英國在遠東就算在沒有什麽勢力,他們也不會看著中國隨意的處理他們的商人。

  中國麵對英國依舊是不能太張狂,畢竟那可是英國。

  他們想要參加,張學文也不避諱。證據確鑿,他們走私的物品都沒收,他們本人也都是供認不諱。還想跑,往哪裏跑。張學文隻想拿回自己的錢,沒興趣要對他們怎麽樣。

  …………

  “這個問題的確是值得考慮。”

  梁煥奎從上海回來之後,立馬給中央打了報告。希望分配好國家直接控製的企業,還有地方控製企業。接到報告之後,張學文認為意見不錯。

  所以和禹之謨、張謇他們商量。

  “我們中國官場有一個很大的問題。”

  張謇突然說起其他的話題。

  “中國人喜歡中庸,喜歡談中庸,但卻沒有幾個人弄明白什麽是真正的中庸,以為就是和稀泥。所以做事情的時候,都喜歡和稀泥,然後認為這就是中庸。這個東西也影響官場的設計。”

  “那就是部門和部門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他們的管轄範圍有些模糊。模糊到什麽地步,那就是一旦有功勞的時候,跟功勞有關係的部門都會一擁而上,想要搶功勞。但一旦有什麽事情需要他們辦,他們就會我推你那邊,你推到他那邊。反正都是互相推讓,都不願意負責。”

  張謇是前清狀元。

  雖然獲得狀元之後,就開始做實業。但他對於中國官場也是門清。因為他本身就是出自官宦世家,而他之前的目標也一直是做官。

  所以對於官場很熟悉。

  “因此很多時候,雖然嚴格規定,會有些不近人情,但卻是最好的辦法。告訴他們這個部門應該是管什麽,那個部門應該管什麽,要有明確的規定。”

  “目前政府投資的行業這麽多,我認為應該早早的確定從屬關係。政府投資的產業,資產規模應該是非常龐大。不要到時候為了這部分資產,部委、地方政府、各大機構打來打去。”

  張學文點點頭。

  張謇這位前清狀元,真的是很厲害。可以跟上形勢,是一個現實派。更重要的是,他對於很多官場的細小問題都看得很準。

  比張學文、禹之謨這些人厲害很多。

  隻是張謇今年已經是六十二歲,在做一屆的副總理就是六十七歲,年紀有些大了。

  “季直先生說的不錯。稽亭兄,你看呢?”

  “我也同意。”

  禹之謨點點頭,然後道:“是應該好好統計一下目前政府的資產,進行明確的規劃。別到時候管理混亂,讓人把政府的資產給騙走了。”

  張學文看禹之謨和張謇都同意,因此也是下了決心。

  目前政府投資的資產很龐大,當然也僅僅是對於目前中國經濟來說是如此。如果放在歐洲強國,那點投資都算不了什麽。可是他們都有巨大的發展前途。

  未來都有可能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成為中國經濟的巨無霸。

  因此在之前進行一下分配是不錯的。

  “稽亭兄、季直先生,我就說一個框架。有些部門要和經濟脫鉤。目前中國的礦產企業是國土資源部管理,這樣的情況應該避免。包括之前鐵路部管西南機車公司這樣的事情都應該避免。中央的這些部委應該是製定政策、然後進行這個行業的監督,而不是直接插手企業的運營。”

  “這個可以。”

  禹之謨點點頭。

  然後道:“如果他們一邊管理下屬企業,一邊出台政策。這不就是自己給自己出台政策。應該剝離開來。”

  “然後統計一下目前我們政府的資產。軍工廠不用說,其他重要的,關係到國計民生的企業要政府負責。目前來說,如重要的礦產企業,像是鋼鐵企業、煤礦企業、銻礦企業、鎢礦企業等等。還有造船企業、電力集團、自來水的建設、一些重要的機械公司都應該是部委直接控製。其他的一些企業,如我們投資加入的麵粉廠、造紙廠這些東西,就可以下放到地方,讓地方管理。”

  禹之謨和張謇點點頭。

  張學文繼續道:“還有,目前的上海證券市場完全是瘋了,那些人都以為裏麵是黃金,一個個的投機客在股市裏麵瘋狂。最近我看統計,說自從辛亥革命之後,民間銀行的發展非常快,已經有了八十多家新開設的銀行。這些人在上海的證券市場招募七千萬兩,人民幣一億五千萬。你們想想,這是多麽瘋狂。”

  張學文隻能是感歎上海有錢人真多。

  在股市上圈錢,圈了七千萬兩。這是什麽數目。不過卻讓張學文感到心驚膽戰。中國現在的經濟情況,根本就不需要八十多家銀行。加上之前有的錢莊、銀行、洋行,中國目前的銀行數目超過一百個。

  中國目前這點經濟規模,有個二十個銀行就足夠了,甚至都不需要二十個。

  但一百多個,而且申請銀行的數量越來越多。一旦這個泡沫破滅,多少人要跳黃浦江。

  “中國人民銀行的指責太重,管的太多。因為我認為我們應該專門成立監管這些銀行的部門,包括監管中央銀行發布的法令正確進行。也應該成立監督證券市場的部門,來出台一些規範證券市場的法律條令。不能讓他們這樣混亂下去。能夠進入證券市場的必須要有足夠的實力,不能讓那些空手套白狼的都進入證券市場圈錢。不然證券市場遲早會崩潰。”

  “銀行、證券市場是應該好好管管。”

  禹之謨和張謇都是點頭。

  兩個人都是讚成實業的人,對於目前證券市場的混亂非常看不慣。

  “稽亭兄、季直先生,你們回去之後就開會確定這些問題。當然這樣的改變,很多部門會有不滿。你們要做好他們的工作。”

  畢竟剝奪他們部委旗下的一些掙錢企業,誰都不會滿意。

  這是利益的問題。不可能有部門滿意。就如鐵道部當時剝離西南機車公司的時候,鐵道部部長梁士詒可是天天來張學文這裏訴苦。

  表示自己是怎麽怎麽一手打造了西南機車公司。多麽多麽不容易。

  張學文估計國土資源部也是如此。目前最掙錢的礦產企業都在他們的控製之下。把這麽大的一塊蛋糕弄出來,他們高興才怪。

  “好。”

  “我們政府要控製的都是關係到國家安全的行業。然後其他的一些行業,我們就少插手。就算是有我們政府的股份,也隻是要做到監督好他們的財務,不要讓我們的財產損失。而我們的部委,更多的是要出台各項規範政策,然後進行監督。這才是我們應該幹的事情。大家思想要跟得上,我們是製定政策和監督各行各業的。”

  張學文的想法很簡單。

  一些關係國計民生的東西國家要控製,一些輕工業就放開。重工業需要國家統籌安排,需要國家大筆資金的支持。

  而輕工業反而是民企更有優勢。因為他們更靈活。

  “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