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打擊走私1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4      字數:3243
  “李總理。”

  “林司令。”

  林葆懌,此時的中國海軍分兩個艦隊,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林葆懌就是第一艦隊的司令,隻不過自從張學文開始大力整頓海軍軍紀之後,接連縮編了海軍很多編製。

  不少軍艦,都已經送進了海軍大學。

  為了打破馬尾船政學堂的壟斷情況,張學文加強對於其他海軍學校的支持力度。把廣東黃埔海軍學校和南京水師學堂合並為南京海軍大學,煙台海軍學校和天津水師學堂合並為天津海軍大學。

  馬尾船政學堂改編為福建海軍大學。

  這樣就打造目前中國三所最好的海軍大學。其他一些小規模的海軍學校,都已經撤編。那些學校都開始成為一些普通的中學。

  而且中國海軍,正式改名為中國海警。林葆懌從中國海軍第一艦隊司令員,變成了中國海警第一艦隊司令員。

  “來,坐。”

  海軍。

  放在英國、日本這樣的國家,海軍的比重很重,海軍的實力很強,因此有足夠的發言權,甚至和陸軍爭奪軍隊的控製權,政策的控製權。但是在中國來說,海軍是弱勢的。他們什麽都做不了。

  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應該怎麽選擇。

  海軍的軍官很多都是留過學,都是接受過新的教育。但對於他們來說,所謂的革命、所謂的理想都是非常奢侈的。因為中國海軍,那就是需要陸地的支持。

  不給你錢,你屁都不是。

  因為海軍為了生存,隻能是跟呂布一樣。隻要誰給錢,他們就給誰賣命。說起來這不是他們的錯誤,這是現實情況。中國一直是陸權國家,對於海軍本來就不是很重視。因此林葆懌目前是海軍少將,領導海軍一半人馬。

  但相比起陸軍的將軍們赫赫有名,手握大權,可以說是非常窘迫。

  林葆懌今年已經是五十二歲。畢業於馬尾船政學堂,還在英國留學過。可是現在隻能是維持海軍目前的局麵,不讓海軍徹底解散。

  “李總理,你找我有事情?”

  “有,而且是很重要的事情。”

  李燮和說這話的時候,臉色非常難看。然後讓林葆懌過來,拿出了地圖道:“林司令,你可能也明白。目前歐戰正酣,歐洲強國必須要從我們國家進口很多戰爭必要的東西。這些東西是目前支撐我國財政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正是因為有這部分的收入,才能夠把這些錢投入到國家建設當中。”

  出口物資的出口關稅,都是被國家收上去。

  但就算沒有出口關稅,上海作為貿易中轉點收入也非常高。這麽多物資進出,駐留上海,上海這邊光是收管理費,還有給上海創造無數的工作機會,對於上海經濟的發展就不是一星半點。而且這些出口物質,上海是可以收他們的營業稅的。

  因此上海的財政收入也是節節攀高。

  “嗯。”

  林葆懌點點頭。

  但心中卻是冷笑。是,隨著一戰開始,中國這邊是掙錢。林葆懌帶著第一艦隊南下,看著從天津港口出來的一批又一批的貨船,就明白現在的生意有多好。

  煤炭。

  張學文自從收回來開灤煤礦和井陘煤礦,然後開通了大同到察哈爾的鐵路之後,這三個地方的煤礦真是沒日沒夜的在開采。

  產量天天都是突破曆史記錄。

  可是煤炭依舊是供不應求。現在那麽多輪船、貨船來往,目前來說燒油的還是少數,大部分還是在燒煤炭。對於煤炭的要求是越來越多。

  還有日本人利用一戰的機會,大力發展他們的工業。

  現在的工業依舊是需要煤炭,在石油大規模開采之前,煤炭是目前工業必須的。看看日本的鋼產業就知道,辛亥革命的時候他們的鋼產量也不過是25萬噸左右,但是到了今年鋼產量預計能夠達到45萬噸左右。

  煉鋼最需要的就是煤炭。

  但是日本人自己沒有煤炭,因此隻能是從中國一批一批的買煤炭。

  日本人是如此,中國的鋼鐵企業更是如此。

  目前中國有兩個很大的鋼鐵廠。一個是西南鋼鐵集團,下轄的就是武鋼和湘鋼。另外一個是太原成立的太原鋼鐵廠。他們的鋼產量隨著中國對於鋼鐵的需求越來越大,也是從辛亥革命時候的十萬噸,已經是突破了二十萬噸。

  這也是需要大量的煤礦。

  到了二十一世紀之後,很多人都在考慮什麽環境,什麽霧霾。但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根本就沒有時間考慮那些。生存和發展才是最重要的。

  辛亥革命的時候,開灤煤礦的產量就達到了170萬噸,到了今年煤炭產量就更高,都已經是突破了三百萬噸,達到了三百七十萬噸。開灤煤礦、井陘煤礦、大同煤礦、西南煤礦集團下轄的湘潭煤礦,衡陽煤礦,以及萍鄉煤礦(安源煤礦),這些煤礦目前的產量加起來已經是達到1400萬噸以上。

  而且在這些煤礦工作的人,已經是達到了十萬人。也就是說目前中國有十萬煤礦工人。

  當然這些隻是國家控製的煤礦,那些私人煤礦沒有統計在內。雖然國家三令五申,但還是有很多私人煤礦偷偷的開采。也有一些是早些年賣給他們的采礦權,國家還沒有收回來。這部分估計也有上百萬噸。

  但還是不夠。

  張學文未來五年的計劃,到了1920年的時候,中國煤礦產量應該是超過四千萬噸。這是最低的目標。張學文希望十年之內,中國的煤炭產量超過一億噸。

  畢竟還有很多地方的煤炭還沒有開始開采。

  一個是大同,這裏的煤炭儲備非常多。隻不過目前才剛剛整合大同煤礦,產量不高。還有東北,張學文已經開始準備在鞍山地區成立一個東北煤礦集團公司。

  東北的煤礦質量在後世是有目共睹的。

  隻要布局成功,中國的煤礦產量超過億噸應該不是什麽大問題。甚至能夠成為幾億噸,都不是不可能。

  開灤煤礦在一戰之前,一頓的價格還是九兩上下。但是隨著一戰開始之後,價格已經是攀升到十四兩,快要翻一倍。在國內用人民幣,那都是三十塊一頓。

  現在是煤炭工業的輝煌期。

  利潤很高,給政府帶來了數不清楚的利潤。而且這中間帶來一大堆的其他行業共同發展。不管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都能夠從中拿到巨額的稅收,巨額的利潤。

  可是那有什麽。

  你們掙錢也不給我們海軍投資。

  “林司令,目前我們發現了有組織、有計劃的進行走私行為。這裏麵包括國家嚴格控製的鎢、銻,還有大量的煤。據我們不完全統計,這段時間偷偷運出去的總額應該有三四千萬人民幣。”

  李燮和那個憤怒。

  因為走私,最影響的就是政府的利益。你要是正規渠道出去,你得交稅,交出口關稅。這部分錢是上交給國家的。但是你們公司因為出口獲得的銷售額,那得要交營業稅。這部分稅是地方稅。

  但是你們走私,出去的時候國家收不著關稅,地方收不著你們的營業稅。

  這幾下之間,損失就幾百萬。

  這還是目前李燮和掌握的,沒有掌握的又不知道多少。如果放任下去,一年國家的損失就有四五千萬人民幣的直接損失,間接損失說不定有幾億人民幣。

  “對於這部分人的資料我們已經有所掌握,但是我們需要你幫我們截住他們走私的船隻。把買方也給抓住,買賣雙方都要給我一網打盡。”

  損失這麽多錢李燮和豈能善罷甘休。

  李燮和明白,敢於走私的,除了國內為了發財的亡命徒,就是英法這些國家的人。也隻有他們才敢買走私品,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把中國放在眼中。

  這一次李燮和要好好整治他們,把之前的損失都給填補過來。

  “是。”

  看林葆懌的情緒不高,李燮和當然明白。李燮和已經聽說過中央開會否決了海軍提出的計劃,因此能理解林葆懌現在的沮喪。

  所以笑著道:“林司令,忘了告訴你。在成立海警局的時候,政府已經規定。隻要你們每次抓住走私船,我們確定他是走私船之後,就會對走私船的貨物總數進行裁定。到時候你們抓獲的走私貨物當中,百分之三十的資金就會進入你們海軍的戶口,成為你們海軍的軍費。”

  “李總理,這是真的?”

  “當然。”

  為了不讓海軍真的完全失去信心,張學文還是給了他們一些好處。那就是現在走私船非常猖狂,隻要他們抓住,那麽當中的百分之三十,就交給海軍讓他們處理。

  也算是調動一下海軍的熱情。

  而且也是間接地投資給海軍。如果是這樣,政府高層也不會有什麽其他的反對聲音。畢竟這是他們努力截住的走私船。

  “不過,林司令,有個事情我必須要跟你說一下。你們可不能隨意抓一個船,然後告訴我們說這是走私船。一旦出現這樣殺良冒功的情況出現,到時候國法不容情。”

  “這一點總理你放心。總理,你說說他們交易的地點附近。我們一定不讓他們跑了。”

  “好。林司令,據我們的情報,他們主要是在這裏。買家有可能是英國人或者是法國人,也有可能是他們的代理人。但不用管,盡管抓就是。”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