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海軍1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4      字數:4486
  1915年6月21日,中國和協約國簽訂了一份關於“庚子賠款”和“善後大借款”,以及其他各種貸款項目的一攬子新的協議。

  裏麵包含的內容方方麵麵。

  首先協約國,主要是英法俄他們得到中國出口品的優惠。中國目前的管製物品,以市場價百分之九十五的價格提供給協約國。

  而對於同盟國和一些不知道的買家,不會有任何的優惠。

  同樣協約國同意中國政府提出的延期還款計劃。

  中國政府要求“庚子賠款”延期付款,本來“庚子賠款”的賠付年限是到1940年,但是協約國答應中國的賠付年限延長到1950年。需要賠付的總額,不超過之前的總額。

  同樣中國政府要求,在歐戰期間停付“庚子賠款”。

  等到歐戰結束,重新開始賠付“庚子賠款”。而停付“庚子賠款”這段時間,不計算賠款利息,不增加賠款總額。

  這就是關於“庚子賠款”的條目。

  然後就是“善後大借款”。

  同樣,中國政府要求歐戰期間停付“善後大借款”。也跟“庚子賠款”一樣,希望延付十年。

  除了這些賠款,然後就是跟他們有關係的稅收。

  因為當初的“庚子賠款”、“善後大借款”,都是以中國的關稅、鹽稅這些中國的稅收抵押。因此這些收稅衙門直接就是外國人控製的。

  就如山東和江蘇的鹽稅,就是抵押給了五國銀行團。

  目前這兩個地方的鹽稅是五國銀行團派過來的人直接控製,鹽稅收上來之後,中國政府根本就看不著。關稅也是如此。關稅的百分之八十三是直接賠付“庚子賠款”以及其他的賠款。

  剩下的百分之十七,叫關餘,才會交給中國政府。

  之前安格聯甚至把這部分關餘,都直接存進了匯豐銀行,都是不會痛痛快快的交給中國政府。那部分關餘達到三千多萬,已經是轉存到人民銀行。

  但是這一次一攬子新的協議當中,他們將會把中國海關、對於鹽稅衙門,都轉交給中國。以後這些部門完全是中國直接控製。

  就這麽一下,中國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就會提高上億。

  因為山東和江蘇的鹽稅是非常高的。

  簽訂這份協議之後,張學文總算是大大的鬆口氣。

  比起租界,這才是大頭。租界是看著不好看,但其實對於中國的影響不算很大。最中國影響最大的就是之前滿清和北洋政府壓在外國人那裏的關稅、鹽稅、煙酒稅。

  因為這都是中國財政收入非常重要的部分,能夠把這些收回來,就表明中國的經濟慢慢的走向獨立。

  這些都收回來,中國的財政就會越來越好。

  這些事情是大事情,不過一直是陸征祥負責。張學文開始關注另外的事情,那就是海軍。張學文不管是在西南的時候,還是入主中央之後,對於海軍幾乎都是放任。

  隻是發放正常的工資,不讓中國海軍解散而已。

  因為當時的張學文根本沒有實力管海軍。

  海軍是燒錢的。

  對於張學文來說,搞定陸軍,搞定中國大陸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等到現在張學文差不多搞定了陸軍之後,開始關注海軍。中國是一個陸權國家,但同樣也擁有很長的海岸線。

  未來中國想要真正成為大國,海軍是必不可少。

  而且是必須要發展的。

  現在中國財政收入大為好轉,張學文就重新開始關注海軍的問題。

  中國海軍之前的領導,包括薩鎮冰、劉冠雄,在張學文入主之後都是隨之革職。主要原因是薩鎮冰性格比較軟,在重要時刻總是舉棋不定。包括辛亥革命的時候,看到自己手下人要讚成革命,他就選擇離開海軍。後來幾次選擇也是如此。因此張學文是任命薩鎮冰為海軍巡閱使,主要就是安撫一下海軍情緒。

  畢竟張學文入主中央快兩年,都沒有關注過海軍。

  他們說不定很有怨言。

  而劉冠雄,此人和袁世凱關係太深。從庚子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時候開始,劉冠雄就和袁世凱非常合拍。民國建立之後,劉冠雄更是帶著海軍投奔袁世凱。

  鎮壓二次革命,海軍當中就數劉冠雄和湯薌銘最活躍。

  就算他們能力很強,張學文也需要照顧一下革命黨的想法。特別是參加二次革命的冷遹、李烈鈞、柏文蔚、韓恢這些大將的情緒。

  目前冷遹、李烈鈞都是一方大將,冷遹在廣西整編部隊,擔任十四軍軍長。李烈鈞在上海整編部隊,直接擔任上海警備區司令。

  柏文蔚是安徽省長,韓恢的部隊也改編為一個師,韓恢擔任師長。

  這些都是參加過二次革命,更是流血犧牲的人。當時劉冠雄率領海軍進入長江,和他們都是交過手。特別是他的海軍在吳淞口、安慶、湖口、九江都是炮擊過革命黨的軍隊。

  有些事情就是如此。

  你再有才能,為了平衡,為了照顧大家的情緒,就不能用你。對於張學文來說,很明顯李烈鈞、冷遹、柏文蔚、韓恢這些人更重要。

  因此劉冠雄雖然能力出色,但張學文依舊是革職劉冠雄和湯薌銘。

  任命程璧光為海軍總司令。

  五十四歲。

  選擇程璧光有很多原因。

  首先他是中國海軍的元老,畢竟是參加過甲午戰爭的老將。曾經更是帶著軍艦在南美轉了一圈,大漲中國人的士氣。連當時的古巴領導人都趕緊表示,他們從來沒有歧視過華人。而且他雖然是廣東人,但他畢業於馬尾船政學堂。目前的中國海軍將領百分之七十都是畢業於馬尾船政學堂。

  閩係。

  這是海軍最大的派係。因為馬尾船政學堂的原因,海軍軍官大部分人都是福建人。這就形成了巨大的閩係。

  這不是短時間之內可以改變的。

  程璧光雖然不是福建人,但也是海軍閩係代表之一。

  再有就是程璧光在甲午海戰慘敗之後,回到故鄉廣東參加了興中會。後來辛亥革命的時候,也是積極參與。有時候就是如此。

  政治正確是一切的前提。

  這樣可能會有很多問題,但是需要控製的時候,政治正確非常好。而且程璧光不僅僅是政治正確的代表,他本人也非常有實力、有能力。

  “程司令,你簡單介紹介紹目前海軍的問題。”

  海軍是大事情。

  因為海軍是一個怪獸,他需要的資金是陸軍的幾倍、幾十倍。因此為了海軍的事情,不僅僅是軍事部的人要參與,政府幾位重要人物,包括財政部長。

  “總統,海軍的問題很大。我不知道應該從哪裏開始說起。”

  “沒關係。想到哪裏就說哪裏,隻要把海軍的問題全都反映就行。”

  海軍的問題太多。

  這一點張學文不去看也知道。畢竟自從甲午海戰之後,中國的海軍其實一直都是放羊的狀態。滿清的時候,最起碼還有人管。到了辛亥革命之後,更是沒有人管。

  大家都重視海軍,都爭取海軍。不管是袁世凱還是孫中山,都是拉攏海軍,讓海軍聽自己的命令。

  但是拉攏歸拉攏,拉攏完了之後大家都不管海軍。

  為什麽。

  很簡單,沒錢。張學文的中央算是辛亥革命之後,最有錢的政府。之前不管是孫中山的南京臨時政府,還是袁世凱的北洋政府,都是靠著借債過日子。連中央正常辦公經費都拿不出來。

  這樣的兩個政府,陸軍都無法正常發響,海軍就更不用說。

  “那我就從我們海軍目前的軍艦開始說起。目前世界海洋強國,1914年歐戰開始之前的噸位。英國是271萬,德國是130萬,法國是90萬,俄國是70萬,意大利是50萬,奧匈帝國是26萬。美國現在是98萬,日本都是68萬。”

  “而我們國家的艦隊目前的噸位加起來隻有三萬,而且很多都是噸位小、曆史很久的軍艦。當中有些軍艦張南皮活著的時候都已經準備退役的,如今張南皮去世都六年,但這些軍艦還在服役。”

  聽著他的話,大家的臉色都不好看。

  可以說中國的海軍幾乎是跟沒有一樣。畢竟連小日本都是擁有68萬噸,而中國的都是一些小破舊的軍艦,軍艦噸位加起來也不過是別人的零頭。

  三萬?

  就這點噸位,簡直是太可笑。

  當然當年北洋海軍剛剛建造的時候,三萬噸的噸位還是號稱世界第八,亞洲第一。可是這些年世界強國的發展是越來越快,日本人的發展更是一日千裏。

  當年甲午戰爭的時候,噸位勉強和北洋海軍相差無幾的日本人,現在已經有68萬噸。

  可是現在的中國海軍,甚至還不如當年北洋海軍剛剛建造的時候。

  “程司令,繼續。”

  “再說說我們的海軍官兵。因為太長時間的放羊,大家已經忘記了什麽是訓練,軍紀差的一塌糊塗。他們現在拉出去,估計打海盜都打不過。辛亥革命之後,好長時間沒有訓練,完全是放羊的態勢。因此可以說訓練是越來越鬆弛,基本上都沒有戰鬥力。不然二次革命的時候,海軍南下進攻吳淞口也不會打了十來天時間。雖然海軍實力很差,但當時要是訓練足夠好,戰鬥力足夠強,兩三天就可以解決戰鬥的。”

  “可以理解。”

  政府都不管他們這麽多年,他們的訓練能好才怪。

  而且海軍官兵抽鴉片、逛青樓,這些事情張學文都是聽說過的。甚至目前中國軍隊犯軍紀的,海軍那麽點人,比陸軍多的多。

  海軍官兵真的是爛透了。

  “還有就是,目前的海軍係統馬尾船政學堂畢業的學生太多,占據目前海軍軍官百分之七十以上。這就導致他們在海軍係統一家獨大,排斥其他學校畢業的學生。”

  “嗯。”

  程璧光說道這裏,看了看大家都在沉思。

  因此繼續道:“目前海軍的問題是,需要新鮮血液,需要年輕軍官。同樣軍艦都已經太陳舊,需要更換。海軍的訓練必須要重新抓起。不然幾年之後,我們的海軍就真的成為曆史,中國就再也沒有海軍。”

  “海軍的問題我不是很熟悉。程司令,你就直接說說。我們國家想要發展海軍,就算不能和英國相比,但最起碼要保護我們的海岸線。都需要什麽。”

  海軍,張學文隻知道海軍很難。

  甚至對於海軍的很多軍艦都不熟悉。什麽驅逐艦、巡洋艦、艦艇、補給艦、運輸艦等等。當然張學文最明白一點,那就是未來一百年當中,海軍最重要的還是航空母艦。

  但也僅僅知道這些。

  具體並不是很清楚,還是問問程璧光這樣的內行人。

  “那就要看總統,你想要怎麽發展海軍。”

  “程司令,不要賣關子。有什麽就直接說。”

  “總統,那我就直接說了。滿清在的時候,我們國家大力買進外國的先進軍艦。如果當時我們國家可以持續不斷的給海軍軍費,讓我們持續不斷的更新海軍軍艦。那麽我們在亞洲會一直是最厲害的。甲午海戰也不會敗得那麽慘。因此總統,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這個。國家出大錢,直接購買最先進的軍艦,配備給我們的海軍。然後培養一些出色的海軍將領,這樣我們就能夠短時間之內再次擁有足夠噸位的海軍。”

  “那需要多少錢?”

  “十年之內估計需要二十億人民幣上下,才能夠打造出能夠保護我國海岸線的海軍。如果想要和日本抗衡,那麽估計三四十個億都不夠。”

  在場的都是深吸一口氣。

  雖然這兩年的財政改善很快,國家財政收入翻倍的漲。特別是隨著出口的猛烈增長,今年的財政收入按照人民幣計算,能有將近十幾億。

  就算是按照以前的銀兩計算,也能有七億左右。

  可以說中國今年的財政是滿清末期財政收入的三倍左右。而且因為從農民手中直接收購糧食,這些糧食當作是地租。因此實際政府的財政收入,能夠達到十億兩左右,是滿清默契財政收入的五倍以上。

  這個和目前出口大漲,國內商業開始起步,收回關稅、鹽稅、煙酒稅都有關係。

  可就算是如此,十年二十億,甚至這隻是估算,更是需要三四十個億。誰知道幾年之後軍艦的價格會達到什麽地步。這軍艦哪裏是買得起的。

  “還有呢?”

  “如果總統要按照人民黨目標當中寫的那樣,要國防現代化,武器國產化。那麽我們在購買先進軍艦的同時,還應該大力建造造船廠,目前的江南造船廠一家遠遠不夠。中國這麽大的國家,最起碼需要三到四個江南造船廠。我們可以從小艇、運輸艦、商船開始造,慢慢的造小一點的軍艦,最後打造我們自己的軍艦。還有我們現在的海軍軍校太少,除了馬尾船政學堂之外,就隻有一個煙台海軍學校。這個遠遠不夠。中國需要更多的海軍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