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英國的選擇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4      字數:3487
  “朱爾典先生,對於中國總統的發言,你怎麽看。”

  歐戰。

  本來中國有世界各方強國的勢力。興中會會員謝瓚泰著名的《時局圖》,就能夠看出世界列強在中國的勢力。但是隨著歐戰的開始,歐洲強國在中國慢慢的失去了他們的影響力,法國、俄羅斯都被歐戰弄個焦頭爛額,隻有英國憑借著他們強大的影響力,依舊在遠東地區發揮力量。而美國正在大發戰爭財,沒空理會中國。

  因此目前來說,真正對於中國有威脅的隻有日本。

  但日本雖然虎視眈眈中國,也做一些小動作。但他們目前的策略,依舊是利用一戰趕緊擺脫他們的債務問題,讓他們的財政活過來。所以隻剩下英國人還在仔細的關注中國。

  英國在中國的實力派人物都在這裏。

  包括著名記者莫理循,還有就是中國海關總稅務司安格聯。

  “強硬。”

  朱爾典歎口氣,然後道:“中國政府是越來越強硬。以前隻是用談判的方式解決問題,而這半年來,中國政府的態度越來越強硬。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把之前丟失的國家權力一個個收回去。”

  “這群東亞病夫。要不是帝國深陷在歐戰當中,他們怎麽會如此猖狂。”

  安格聯大怒。

  這裏麵損失最大的就是安格聯。

  本來安格聯是掌握中國關稅大權,在中國可謂是呼風喚雨。連中國總統見了安格聯都要賠笑臉。可是現在安格聯手上的海關慢慢的變成了一個擺設的。

  因為中國人自己收出口關稅。

  而那些進入中國的貨物,中國人還收以重稅。不僅僅是如此,中國建立了海關總局之後,從安格聯的手底下挖走了很多人。

  可是安格聯沒辦法。

  雖然中國海關是他控製的,但是除了幾個掌握大權的是英國人之外,海關工作的都是中國人。現在中國成立海關總局,那些人一個個都跑到那裏。

  中國的海關總局是嚴重缺乏人才,但是中國海關誕生多年,裏麵可是有很多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隻不過他們一直在英國人手底下做事情。

  這一次海關總局成立,立馬開始大肆挖人。那些人當然是願意到中國自己的海關工作。因此工作人員的流失非常嚴重,短短不到一個月之內,已經是有上千人離開崗位,投奔了中國新成立的海關總局。而且現在也是天天都有人離開。

  弄的安格聯手底下現在是人非常少,連正常辦公都夠嗆。

  而且中國政府認為和安格聯談判時間太久,就在本來的海關碼頭旁邊再建一個海關總局的碼頭。從他們這裏進去的貨物接受中國海關總局自己製定的稅率,而從安格聯的碼頭進入中國的貨物,隻要進入中國市場,中國政府就收重稅。那筆錢遠遠超過從中國海關總局控製的碼頭進入的稅率。

  因此慢慢的安格聯控製的碼頭開始成為雞肋。

  那些人又不是傻子。當然都是走中國海關總局的碼頭。

  想想安格聯就生氣。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這邊是越來越強硬,安格聯已經開始和中國談海關移交的事宜。因為安格聯發現,現在海關的工資都開不出來,還需要他本人墊付。已經完全成為了一個雞肋,因此隻能是準備把海關權利正式轉交給中國政府。不過一旦把中國海關徹底移交給中國,到時候安格聯就要下崗。

  他怎麽會不生氣。

  “朱爾典先生,我想我們應該改變一下我們在中國的政策,改變一下對於張學文政府的態度。”

  莫理循和朱爾典一樣,都是中國通。

  莫理循曾經還給袁世凱當過顧問。對於中國的事情,莫理循的了解不比朱爾典低。

  “莫理循先生,請講。”

  對於莫理循,朱爾典是比較尊重。因為和自己一樣,莫理循也了解中國。比起那些在倫敦拍著腦袋想問題的,莫理循對於中國的了解不亞於自己。

  朱爾典願意聽聽莫理循的意見。

  “朱爾典先生,我仔細梳理過目前中國大總統張學文的做法。發現此人是有大抱負的,和我們之前打過交道的中國官員完全不一樣。他在擔任西南巡閱使的時候,在中國湖南的株洲成立了一個所謂的經濟園區,我前段時間正好去那裏轉了一圈。哪裏是什麽經濟園區,那裏是中國正在建造的工業城市。幾百上千個工廠在那一帶,開始蓬勃發展。”

  “幾百上千個工廠?就那點東西,也配稱作工業城市。”

  安格聯在旁邊恥笑。

  什麽是工業。

  中國人也會玩工業。幾百上千個工廠就稱作工業的話,工業也太廉價。當年中國人洋務運動的時候,建立的工廠也數不勝數,有幾個活到了現在。

  工業隻有他們白人才能玩。

  “莫理循先生,請繼續。”

  朱爾典都沒有理會安格聯。安格聯也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但是最近因為海關的事情,脾氣是越來越不好,智商也是跟著下降。

  “那裏的規劃就是一個工業城市。那裏有政府投資的機床廠、汽車廠、拖拉機廠、機車廠,還有鋼鐵廠、煤礦廠、銻礦廠、鎢礦廠。”

  “目前中國政府大力發展鐵路,鐵路的發展帶動了鋼鐵廠、煤礦廠,還有機車廠。歐戰更是讓中國的這些礦場收入大大提高。可是知道嗎?這些礦場大部分的股份都是政府的。張學文把從這裏賺到的錢,繼續投入到工業當中。雖然現在看起來,這裏的工業發展很差,但是幾年之後、十年之後,這裏就會成為真正的工業城市。”

  “而且張學文此人和中國之前的洋務派也有很多不同。張學文政府還投資很多基礎行業,他打算從工業最基礎開始投資,開始學習。這樣的想法就太可怕。”

  朱爾典點點頭。

  洋務派雖然折騰很多年,成績也不少,但英國人不在乎。因為洋務派的工業化是畸形的,依舊是依靠外國發展的。當沒有外國支援的時候,他們的所謂工廠基本上都要停頓。

  因為那些工廠的機器,沒有一個是中國自己製造的,都是從國外買的。

  但是莫理循現在的意思很簡單。

  那就是張學文正在努力學習怎麽製造這些機器。雖然這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學會的,但光是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張學文的野心。這是要真正發展工業,才會把大筆大筆的資金投入這方麵。

  “張學文的政府,還大力投資建設水力發電廠、火力發電廠。現在看來沒有什麽,但是朱爾典先生,你要知道一點。中國是一個大國,他們有四億多人口,或許達到五億人口也說不定。這樣一個大國,一旦開始建設,他能迸發出多大的力量。張學文的政府已經是消滅了所有的異己分子,軍隊也已經有六七十萬人。而且看現在的情況,張學文的政府擴軍的步伐一點沒有停步。看起來幾年之內軍隊規模超過百萬不是什麽新鮮事情。”

  莫理循的話,朱爾典非常同意。

  正是因為如此,朱爾典才一直希望英國扶持對抗張學文的力量。但是現在都遲了,因為中國的反對派力量都被張學文收拾。他們的部隊都被張學文吞並。

  現在的中國重新回到了中央集權的時代。

  “朱爾典先生,中國的潛力不容忽視。隻要他們沒有走彎路,一直這樣往前發展。那麽你想過十年之後的中國會是什麽樣子,二十年之後的中國會是什麽樣子。”

  “我知道,莫理循先生。可是沒有用。我們倫敦的議員們認為,中國是一個愚昧的、落後的地方。就算給他們一百年,他們也不可能發展起來。因此他們是不會真正關注遙遠的中國。”

  朱爾典頭疼。

  英國人對於中國的偏見太強。

  他們認為中國人,給一百年也不可能成為強國。應該說英國人、包括法國德國人,這些白人對於有色人種的偏見太多。所以他們很難真正的重視中國。

  等到連他們都要重視中國的時候,朱爾典相信中國已經是一個巨無霸了。

  “但我們還是要努力。如果歐戰結束,帝國重新關注遠東。到時候如果帝國依舊用這樣傲慢的態度對待中國,是很容易激怒中國的。到時候對於英國在遠東的利益產生非常不好的影響。”

  這一次去了一趟西南之後,莫理循是真的擔心。

  是。

  目前中國在西南的工業還很弱小,但他的發展卻是不能小覷。還是那句話,中國是一個擁有四億多人口的大國。一旦發展起來,他的潛力不可估量。

  現在中國政府的態度也是慢慢的轉為強硬。

  看看中國政府是怎麽收回井陘煤礦和開灤煤礦。現在中國政府又是收回了比利時租界,還開始收回海關的權利。等到把海關的權利收回來,中國到時候又要收回什麽。

  莫理循無法想象。

  “日本人?在遠東我們隻能是扶持日本來遏製中國的發展。”

  朱爾典最後隻能是如此認為。

  “朱爾典先生,我們為什麽不主動一點。我們可以讓中國加入協約國。中國的部隊雖然不多,但是他們人口很多。戰爭規模越來越大,我們需要大量的勞工,幫助我們搞後勤,還可以挖戰壕。隻要有幾十萬勞工,就可以解決大問題。對於中國來說,幾十萬簡直是太輕鬆,就是幾百萬估計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莫理循給朱爾典出主意。

  “他們肯嗎?”

  “朱爾典先生,你忘記了。中國政府現在做的事情,很明顯就是為了收回他的主權。既然如此,我們可以答應他們。隻要他幫助我們戰勝同盟國,到時候中國也是戰勝國。當然可以收回很多的權利。”

  “也是一個辦法。”

  朱爾典點點頭,不過很快道:“可是中國的這個新總統每每都有自己的想法。並不是一個很好控製的人。不過可以試一試。”

  如果能夠拉攏中國加入協約國,雖然不可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但相信也會有很多好處。就如軍事物資的提供,勞工的派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