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華人華僑大會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4      字數:3348
  “陳先生,我代表中國政府,感謝你在需要的時候動員南洋華人華僑對於國家的支持。”

  陳嘉庚。

  再一次北上,也是為了參加此次華人華僑大會。

  張學文立馬是表示了感謝。在山東和日本交戰的時候,陳嘉庚為首的南洋華人華僑直接給張學文的新政府捐資一百多萬。這樣的人情,張學文記在心中。

  一百多萬,對於這些南洋華人華僑也是非常大的數目。

  “不敢。有了總統的提醒,我的生意才能夠如此之好。”

  陳嘉庚很是謙虛。

  張學文當初的一句話,讓現在的陳嘉庚資產翻了好幾倍,應該說翻了十倍。陳嘉庚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商人,張學文透漏的消息讓陳嘉庚非常重視。

  張學文隻是表示1914年夏天或者秋天歐戰會爆發。但這點消息對於陳嘉庚已經是非常有用。

  陳嘉庚開始調整自己的生意。

  特別是他突然涉足運輸業,讓很多人不是很明白。

  因為他在1914年春天的時候,一下就租了六艘船。載重1300噸的“萬通”和載重2500噸的“萬達”兩艘輪船,更是非常大的運輸船。成為當時南洋地區少有的運輸公司。

  畢竟私人擁有如此大的運輸船,在南洋絕對是非常少數。

  誰都沒有想到。

  僅僅兩個月之後,歐戰爆發。之後英法海軍和德國海軍激烈交鋒,半年之後英法兩國對於物資的需求是越來越多。陳嘉庚一出手,就把自己積攢下來的大米、罐頭都出售到印度。

  他不僅從自己這裏運米,又從中國買白麵,送到印度。

  因為戰爭太突然,以至於很多人根本來不及進入運輸行業,已經是遲了一步。讓陳嘉庚的六艘船忙壞了,生意好的不得了。陳嘉庚把自己積攢的大米出手之後,立馬是購買了五艘船,其中的三艘直接租給了法國政府。

  然後自己繼續用八艘船運輸。

  而且因為陳嘉庚和中國政府關係很好,所以總是能夠從中國弄到英法最需要的東西。然後把他運送到印度,在那裏英法兩國把他運回國。

  歐戰爆發目前才一年多的時間,利用自己的運輸公司,陳嘉庚是大賺差價和運輸費。一年就掙了超過兩百萬的資產。比他之前十年掙到的錢還要多。果然戰爭才會出現暴富的情況。然後他開始投資橡膠園,擴大自己擁有的橡膠園。

  陳嘉庚是天才商人。

  隨著美國工業的發展,當然也包括中日兩國工業的發展,對於橡膠的需求非常高,以至於橡膠的價格直線上升,翻了好幾倍。而此時大家才發現,馬來西亞百分之八十的橡膠園都是陳嘉庚的。

  目前天然橡膠已經是供不應求,價格是翻了又翻,還在往上漲。

  就這麽一下,陳嘉庚的資產就翻了好幾倍,目前身家已經是突破四百多萬,馬上就是五百萬。

  而且隨著橡膠價格翻倍的漲,陳嘉庚的資產也會翻倍的漲。甚至陳嘉庚憑借著和中國政府良好的關係,在雲南投資了一大片的橡膠園。

  擁有強大的運輸公司,還有如此一大片的橡膠園,讓陳嘉庚立馬躋身真正的大富豪行列。

  很多人都預測,兩三年之內陳嘉庚就能夠步入千萬富豪的行列。

  “不,陳先生。我頂多就是給你一個消息。陳先生能有現在的成績,那是陳先生在生意上本來就有天賦。”

  張學文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多培養如陳嘉庚這樣的愛國商人。未來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就靠著這些頂級華人華僑富商。政府和他們保持密切的聯係,同樣也給他們足夠的支持,讓這些富商在東南亞地區獲得更高的位置。

  這樣中國可以通過他們,把影響力拓展到東南亞。

  這也算是張學文提前布局東南亞。

  “總統,我本來是想要回國辦學校的。但是我聽聞,國家目前正準備規劃全國教育體係。我怕我亂投錢,會擾亂國家正常的計劃。所以想當麵問問。”

  這就是陳嘉庚。

  利用一戰掙了大筆資金,但陳嘉庚的生活一點沒有變得奢侈。

  相反他依舊住在他原來的一個房子。他更關心的是,自己家鄉、自己國家的未來。他現在掙了大筆錢,就像要把錢投資在教育當中。

  “陳先生,既然你問了,我就實話告訴你。目前中國的教育情況太過混亂,有些學校實力強大,有些學校卻很差。有些學校教的是現代知識,有些學校學的還是四書五經。各個學校教的內容完全不一樣,不利於國家的統一教育。因此我準備成立一個完整的教育體係。讓我們國家的學生,統一使用一樣的課本。讓他們從小學開始接受教育,經曆中學。然後全國統一考試,按照考試成績來進入大學。這樣就需要把中國目前的學校都要納入國家完整的教育體係當中。我希望未來隻要是適齡的兒童,就都能夠有機會進入小學,進入中學。最好我們中國未來也能夠實行七年、或者是九年義務教育。”

  陳嘉庚點點頭。

  然後高興的道:“總統,如果真能夠實現,那麽這會成為中國教育開天辟地的成就。可是如果全國統一考試,然後按照成績考大學。那麽江浙地區的學生分數會大大高於其他地方。”

  陳嘉庚立馬問出了自己的疑問。

  張學文笑著道:“陳先生,這個也考慮過。我們國家每個省份的發展情況不同,教育情況也不同。因此可以統一考試,但不能統一錄取。而是每個大學在每個省份,按照人口數量或者是學生數量的比例,來選擇招考學生。這個我們國家科舉早就有了方法。我給陳先生舉一個例子。”

  “就如國立北京大學,他一直都是自主招生的。但等到我們的教育體係完善之後,他不能自主招生。而是按照每個省份的人口比例,或者是學生比例。就如按照比例,要在山東選擇十個人。那麽考試結束之後,北京大學就從那些報名北京大學的山東考生當中,取前十名進入北京大學。其他大學也是如此。他們都從各個省份,在報考自己大學的學生當中,取分數最高的那些人。”

  聽著張學文的話,陳嘉庚慢慢的點頭。

  “總統,你這麽一說我明白了。我真是希望中國的教育能夠有這麽一天。”

  “陳先生,一定會的。我們目前教育五年計劃,就是先把全國的小學統一。在五年之內,也就是1920年的時候全國成立八萬所小學,全國有一萬所中學。而十年計劃就是,到1925年的時候全國有二十萬小學,大約有三萬所中學。到時候我們就能夠真正的普及教育。說起來還是任重而道遠。我們的目標就是三十年之後,全國所有的孩子都能夠上學。五十年之後,真正完成七年或者是九年的義務教育。”

  對於普及教育,張學文很重視,很努力,但卻絲毫不敢大意。

  因為普及教育,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張學文可不敢和孫中山一樣,成為大總統的當天就敢表示要實行義務教育,免費教育。

  這完全是不負責任的。

  最起碼三十年之前,張學文可不敢取消學費。三十年之後,如果中國的財政真的足夠,到時候才會考慮慢慢的取消學費的問題。

  “我明白了。”

  陳嘉庚想了想,道:“不過,總統。我投錢給教育的想法沒有變化。這樣,我投資二十萬給長沙大學,投資二十萬給北京大學,投資二十萬給天津大學,投資二十萬給西南醫科大學,投資二十萬給中國農業大學。”

  一百萬。

  陳嘉庚出手就是一百萬,要投資一百萬給中國大學。

  陳嘉庚說的這五所大學是目前國最好的現代大學。

  北京大學不用說,天津大學可是北洋大學堂改編的。北洋大學堂這可是真正的精英教育,全英語教育。十多年,快十四五年的時間畢業的學生才五百來人。

  雖然培養的人才都是精英,但張學文同樣幹涉天津大學的教學。

  十幾年畢業生才五百來人,這是張學文不能容忍的。十年再少也應該有五六千人,這才是大學教育。

  除了這兩個大學,其他三所大學是一個後起之秀。

  長沙大學成立才六年時間,但從開始他的定位就是理工大學。因此張學文準備改名為西南理工大學。張學文在西南成立的西南工程院,那可是搜羅了中國當時最好的理工人才。

  他們很多人都是目前長沙大學的兼職教師。

  六年。

  因為是三年製的大學,所以加上今年畢業的學生已經是第四批畢業生。畢業生人數已經是突破了千人,畢業之後都是活躍在目前西南各個工廠。

  而且隨著張學文成為西南巡閱使,成為中華民國大總統,大家看在張學文的麵子上,也是往長沙大學投入了很多的資金。長沙大學目前聚集了很多歐美留學回來的老師,以及從國外直接引進的老師。

  師資力量非常強大。

  而且他們正是臨近株洲工業區,因此還能夠有直接實習的機會。

  西南醫科大學是目前中國唯一的一個正軌的培養醫生的大學,雖然成立時間很短,但名氣不小。中國農業大學是南通大學改編而成。

  這五所大學是目前教育部最重點支持的大學。

  “感謝陳先生對於中國教育的支持。”

  “不,這是我應該的。”

  “我還是要感謝陳先生。這一次的華人華僑大會,你有什麽意見可以直接說出來。政府開這個會議,就是為了團結全世界的華人華僑。”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