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政府工作的盲區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4      字數:3781
  “幾位看看,這篇文章如何?”

  和日本的談判已經有了重大的進展。在朱爾典的周旋之下,日本人放棄了對於青島的要求,以及七千萬的賠款。中國當然也是讓了一步。

  中國政府以日軍傷員治療費用的名義給日本六百萬,其實就是變相的一種賠款。然後相繼開放長江沿線的幾個大城市給日本人。在這些地方日本商人可以享受最惠國待遇等等。

  而日軍則是在一個月之內從中國山東全線撤退,離開中國。

  大家其實並不是很滿意,包括張學文也不是很滿意。但這也是中國能夠爭取的最好的條款。張學文不希望太強硬,最後刺激到那群瘋狂的日本陸軍。

  現在中日天津合約隻要蓋章就能生效。

  對於此次戰爭,隻是表示這是一次誤會引起的衝突。

  但後續的工作更多。

  畢竟是一場戰爭。

  那麽多逃難的百姓,那麽多受傷的官兵,都讓政府焦頭爛額。

  可是在這樣忙碌的時刻,張學文依舊是召集了不少人。有禹之謨,有李根源,有寧調元,有劉公。也有組織部部長劉道一,副部長劉複基。

  人民黨很多高層都來到了這裏。

  張學文忽然召集這麽多人,是因為有人給張學文寫了一篇文章。

  張學文看完之後感觸頗深。

  真的是如此。

  “大家都讀完了?”

  “嗯。”

  “蔡濟民的這份文章如何?”

  是蔡濟民。

  蔡濟民就在不久前寫了一份文章轉達給了張學文。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張學文真是一夜都沒有好好睡覺。

  “寫的不錯。很多問題寫的直指本質。”

  寧調元第一個開口,直接道:“他說的人民黨的毛病,其實就是我們讀書人的通病。從小就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因此都養成了讀書人高高在上的毛病,養成了讀書人清高的毛病。我們名字取得是人民黨,但是一直以來做工作的對象都是上層人士。的確是少了和平民百姓的接觸。”

  “這一次蔡濟民在山東動員了十四萬人,讓我感觸頗深。”

  劉複基也是開口。

  “他竟然能夠動員如此多人幫助軍隊,而且他們都是免費為政府出力,真的是讓人沒有想到。自古以來,除了強製性的,什麽時候大家會如此踴躍的幫助國家。我認為他說的很多都有道理。就如這裏寫的:中國目前大部分人都是文盲。我們不管在報紙上怎麽宣傳我們的法律,怎麽宣傳共和、民主的理念,怎麽宣傳我們人民黨的綱領,隻能在知識分子群體之間產生影響。中國大部分人依舊看不懂報紙,也沒錢買報紙,因此對於這些根本就不懂是什麽意思。就算我們大力推廣教育,也僅僅是培養下一代而已。但他們這一群人才會是未來幾十年內中國社會最重要的組成部門,也是建設國家的主力軍。如果我們不去爭取他們,不去動員他們,那麽未來幾十年內我們國家依舊是不會有太多的改變。”

  “就這一段,我認為寫的非常好。雖然我們沒有具體的統計,但是我相信中國目前的文盲率是非常高的。連自己名字都寫不出來的文盲,我相信是大多數。而他們很多人是中國未來幾十年當中,最重要的建設大軍。他們都是文盲,我們這個國家怎麽會發展。”

  “而就因為他們是文盲,而且一直以來地位低下,我們人民黨的工作也跟他們基本上是隔絕的。他們不懂的什麽革命,什麽是共和。他們不知道什麽是人民黨,更不會知道我們的主張。我們也不去關心他們,因為在我們眼中他們也僅僅是交稅的對象。”

  “但看看這一次。十四萬人自願參加後勤工作,一下就減輕了我們多大的負擔。如果我們用錢雇傭十四萬人,我們又要花費多少錢。而且這一次他們也讓我們認識到這些人的力量。未來我們如果和其他強國出現戰爭的時候,我們人民黨能有這樣的動員能力,我們到時候還怕什麽。我們中國有四萬萬人口,如果把他們都動員起來,這會是多大的力量。這個世界上,又有什麽力量可以擋住四萬萬人的力量。”

  劉複基就是做動員工作起家的。

  先是在宣傳部門,幫助寧調元辦理報紙。後來到了新軍動員新軍基層官兵。因此對於這些非常有感觸。但看完蔡濟民的文章之後,劉複基依舊是感到慚愧。

  讓他一瞬間想到了很多。

  “中國自古以來,從來沒有人真正為基層民眾考慮過,也從來沒有人真正去想過他們的力量。但這一次蔡濟民告訴了我們,基層民眾的力量很大。主要問題是我們從來沒有真正的正視過這些民眾的力量,從來沒有真正的去關注他們,傾聽過他們的聲音。如果我們能夠調動這一股強大的力量,未來不管是建設國家,還是發展軍隊,都會事半功倍。”

  張學文也是感觸頗深。

  張學文雖然也是口口聲聲的說,人民中來,再去人民當中。可是因為張學文的起家,就是靠著軍隊和上層士紳,以及讀書人為主。

  而且隨著進入中央,也慢慢的忘記這一點。

  但還是那句話。

  中國擁有四萬萬人口,大部分都是目不識丁的農民。他們其實才是力量的源泉,調動他們才能夠真正的給中國帶來力量。可是自己一直忽略了他們。

  蔡濟民算是給了張學文當頭棒喝。

  “我認為我們人民黨現在很多方麵走的是不對的。中國是一個農業國,城市人口隻有百分之五左右。而我們一直以來的關注重點,竟然僅僅是城市這麽點人口。卻忽視占據百分之九十多的農村。這是一個錯誤,我作為人民黨書記要做檢討。”

  “我認為我們人民黨要培養更多的農村專家,農村幹部。大家不要一窩蜂的都往城市走,不要隻關注城市。”

  農村。

  大家都忽略。

  因為同盟會本身就是一群讀書人創立的,同盟會的高層都是家境殷實的讀書人。他們願意發動的,願意接觸的,都隻是一樣的讀書人。

  這是大家的出身決定的。

  從來不會有人真正的關心農村,關心農民,了解他們,發動他們。

  但蔡濟民給大家帶來了巨大的震動。

  “這個我要檢討。”

  禹之謨站了出來。

  “我們建設發展委員會,一直都把城市建設,工業建設放在首位。從來沒有考慮過農村的情況,也沒有考慮過農村的發展。這是我們失職。”

  建設,建設。

  大家最大的願望就是建設中國成為工業國家。因此禹之謨這幾年的發展,都是圍繞著工業。多建設礦場,多建設一些工廠。但就是沒有想過如何去建設農村。

  前段時間的戰爭,中央最後真是拿不出錢來。

  可是蔡濟民卻動員了十多萬人。大家拿出自家的馬車、驢車幫助軍隊運送物資,運送傷員。而且他們都是自願幫忙的。

  “大家都沒有經驗,這樣的事情是難免的。”

  看好幾個人都檢討,張學文最後做了總結。年輕的革命黨人,同盟會脫變出來的人民黨,其實就是一個年輕的黨。之前一直做的就是革命,現在變成了執政黨。

  很多方麵都沒有經驗。

  有些問題很正常。

  “通過,蔡濟民這個報告,我認為以下幾件事情是我們必須要做的,而且是刻不容緩的。”

  “第一,掃盲。”

  蔡濟民的這份報告,讓張學文想了很多。

  “中國大部分人是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文盲。我們就算以後發展城市,到時候需要很多工人。可是如果那些工人連字都不認識,怎麽在城市生存。”

  “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隨著城市貨運的發展,到時候需要很多的搬運工。但那些搬運工如果連簡單的字都不認識,到時候他們搬運貨物的時候,他們連應該送到哪裏都不清楚。”

  “因此,掃盲。全國性的掃盲運動應該要進行。就算不能讓他們成為學富五車的讀書人,但最起碼讓他們可以讀讀報紙,可以讓他們認識日常的字。”

  掃盲。

  以前張學文一直沒有想到這一點。但是這一次蔡濟民的事情,讓張學文開始想到,自己應該更加關心中國的基層百姓。而且掃盲運動,對於工業化是必須的。

  “可是掃盲,但那需要大規模的資金和老師。”

  寧調元擔憂。

  張學文道:“我們的教育進入了一個盲區。等到我們普及教育,那些孩子長大,都是十多年之後的事情。但是這十幾年,甚至未來二三十年,建設國家的反而是這些龐大的文盲人群。我們應該關注他們,積極掃盲,讓這些人有能力成為一個合格的工人。平民教育,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目標。”

  “不過掃盲的確是一件大事情,我們定個基調。具體的還需要教育部他們做出一個計劃。”

  “嗯。”

  大家都是點點頭。

  “再說說第二件事情。那就是我們人民黨的建設。蔡濟民的文章很出色,就登在《人民日報》,然後下發人民黨各級下級機關,讓大家都看看學習。人民黨的工作也要開始關注農村發展。”

  “組織一批人,專門去考察農村問題。看看目前農村的土地使用情況,看看農村的經濟情況,還有借貸問題,以及農村教育問題。都要進行統計,讓我們看看農村的問題在哪裏。堯徵,這個農村調查組,就由你來負責和組織。”

  “好。”

  劉複基點點頭。

  劉複基本來就是農民家庭出身,而且能力很讓張學文信服。

  “炳生,人民黨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了二十幾萬的黨員。可是我們的黨員水準也是參差不齊,人民黨建設也有很多問題。因此我準備成立黨校,定期的讓一些基層黨員,有培養前途的黨員,到黨校學習。學習最新的政策,也培養各個方向的黨員。等到堯徵他們的農村調查結束之後,就在黨校培養一批願意建設農村的黨員。然後讓他們去農村工作。”

  “好。”

  農村問題,永遠是無法擺脫的問題。

  特別是中國這樣,百分之九十多的地方都是農村的國家。甚至未來二三十年,甚至是三四十年之後,農村人口也依舊會比城市人口多。

  也就是說,未來半個世紀,農村問題依舊是中國政府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如果政府不去真正的了解農村問題,解決農村問題,中國的發展依舊不會成功。

  “子清,我們建設發展委員會也會回去考慮。考慮我們的資源,也往農村傾斜一些。”

  “嗯。”

  對於禹之謨的話,張學文點點頭。不過張學文並不是很在意。禹之謨手上的權力很大,資源也不少。但說起來還真沒有多少資源可以傾斜到農村當中。就算全部投入城市當中,這些資源也是遠遠不夠。哪裏有資源可以往農村傾斜。

  張學文也不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