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初次交戰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3      字數:4246
  “旅長,這小日本的大炮很多啊。炮彈跟不要命似的。”

  “媽了個巴子的,等哪一天我們也有這樣的大炮,老子非轟死他們這群龜兒子不可。”

  在和中國交涉沒有結果的情況之下,日軍放棄和中國繼續交涉。1914年9月2日日軍正式從山東煙台龍口登陸。而中國這邊最靠前的部隊就是濟南師孫兆鸞的旅,孫兆鸞的部隊布置在煙台到棲霞中間。

  主要是阻止這一邊的日軍從煙台去濰縣。

  算是最前沿。

  日本人是比較驕狂的。

  登陸的時候,沒有發現中國軍隊,因此他們進軍的速度非常快。當然中國軍隊又不是傻子,怎麽會把防線放在岸邊。不是等著讓日本軍艦炮轟。因此中國軍隊的防線是靠後的。在日本海軍無法發揮力量的地方設置防線。

  本來登陸順利,一路走來也順利的日軍到了這裏突然受到阻擊,開始了中日兩國軍隊第一次的交鋒。孫兆鸞是因為當初在陝西圍殲王占元的部隊一戰成名。

  當時正是孫兆鸞的部隊背後斷了王占元的後路,又在潼關死死地頂住人家李純第六師,才順利的平定陝西的事情。

  之後部隊受到上麵的重視,好的兵員、好的武器。

  成為了目前實力相當強大的部隊。

  雖然名義上是一個旅,但是孫兆鸞的部隊擁有近六千人。

  孫兆鸞平常裝文明人,一到打仗的時候就會罵罵咧咧。日軍遭到了孫兆鸞部隊的阻擊之後,立馬是從後麵拉來了大炮。從煙台上岸的日軍先頭部隊有三千多人。

  雙方開始交手之後,日軍發現不容易戰勝孫兆鸞,就給後方打電話。很快又來了一個旅團的部隊,帶著大炮。然後對著孫兆鸞的陣地是狂轟濫炸。

  本來和北洋軍交手的時候,孫兆鸞就覺得北洋軍的炮火很猛烈。

  但是今天和日軍交手他才發現,日軍的炮火比北洋軍還要猛烈。炮彈不要命一樣往自己的陣地上落下來。

  “甫澄,告訴兄弟們,都給我藏好了。幸虧提前挖了戰壕,不然這頓大炮轟下來,我一半人都要沒了。大炮轟完了,就開始是步兵上來。到時候都給我沉住氣,把敵人放進來,等我命令在開槍。”

  “是。”

  二十六歲的劉湘,目前是孫兆鸞部的團長。也算是升官相當快的。

  “什麽子彈、手榴彈都不用給我省。師長可是說了,子彈有的是,手榴彈要有的是。一定要給日本人一個下馬威。”

  山東。

  在這裏打仗,中國軍隊是主場作戰。

  張學文利用鐵路,從漢陽兵工廠拉來了一車又一車的軍火。然後通過鐵路再次把這些軍火送到濟南。又從濟南開始分發給各個部隊。

  因為準備時間比較長,因此各個部隊目前都不存在子彈不足的現象。

  張學文目前的部隊有限。

  在山東也不過是十來萬軍隊,供應他們的軍火還是不成問題的。特別是自從金陵兵工廠、漢陽兵工廠、長沙兵工廠合並之後,新成立的漢陽兵工廠一個月的長槍就能夠生產近七千杆。

  甚至還能夠小規模的生產一些大炮,一個月能有幾門大炮。當然質量、威力上不如外國的,是漢陽兵工廠仿造的。還有一個月能夠生產十幾挺重機槍。

  在打仗之前,這些庫存都被張學文送到了山東前線。特別是庫存上百萬的手榴彈,都送到了山東前線。而且還在加班加點的生產。

  其實就在兩個月前,漢陽兵工廠還製造了一種五連發的半自動步槍。隻不過才剛剛研製成功,還無法批量生產。

  “八嘎。前麵是誰的部隊。”

  “旅團長,前麵是支那軍濟南師的一個旅。據我們的情報,這是一支來自中國四川的部隊,人數大約有六千人。”

  “他們的火力怎麽這麽強。”

  日軍指揮官是非常生氣。

  他們本來是計劃從煙台登陸,然後占據登州和萊州,特別是直接占據濰坊,這樣就可以控製膠濟鐵路。然後迂回進入膠州。可是自從昨天上岸碰到孫兆鸞的部隊之後,到現在都沒能夠攻破前麵部隊的防線。

  而且前麵的部隊雖然沒有重炮,但火力一點都不差。

  特別是重機槍的數量。

  這個旅的重機槍少說也有四十多挺。而且防線布置得不錯,這些重機槍形成一個交叉火力,給了日軍巨大的傷亡。而且每次進攻的時候,陣地上的手榴彈更是不要命的扔出來。

  一天之內對方已經扔出了幾萬個手榴彈。

  “給司令官發報,說我們遇到了支那軍隊的頑強阻擊。望司令官派人從側翼支援我們,盡快的攻破對麵的防守線。”

  “是。”

  “八嘎牙路。”

  第一次交手,誰也沒有占到便宜。孫兆鸞的部隊被日本上百的重炮轟的暈頭轉向,死傷不少。同樣日軍進攻的時候,也是被孫兆鸞的部隊打的損失不小。

  孫兆鸞的防線做的非常不錯。

  孫兆鸞別看是個粗人,打仗真有一套。火力配置做的很好,一下打的日軍措手不及,第一次進攻就出現了一百三十多人的傷亡。

  後來幾次交手,打退了日軍好幾次的攻擊,給日軍造成近六百人的傷亡。

  讓日軍前線指揮官是暴跳如雷。

  日本這一次從煙台登陸的也不過是兩萬人,目前才是剛剛和中國軍隊接觸,就有六百人的傷亡。實在是說不過去。

  “孫兆鸞那邊情況如何?”

  “目前還可以。不過日軍開始迂回,準備側擊孫兆鸞的部隊。”

  “有多少人。”

  “是日軍主力部隊。日軍此次陸軍司令神尾光臣親自帶兵從龍口登陸,目前兩路進擊。一路應該是準備進入平度,然後去即墨,迂回包抄德軍。還有一路應該是走黃縣、掖縣,最後目標是我們濰坊。目前和孫兆鸞他們交火的,是準備進入平度的。”

  張鈁的指揮部目前就設立在濰縣。

  張鈁目前負責阻擊龍口登陸的日軍,兩萬日軍給張鈁的壓力還是很大的。

  “沿線的地雷布置得如何了?”

  “師長,你放心。沿線布置了幾萬的地雷,一定會讓小日本好好領教領教。”

  “給孫兆鸞下命令。前線的情況他可以看著選擇,不需要給我硬拚。打的差不多,就立馬撤回來。告訴前線所有的部隊,在自己的陣地上都必須要抵抗一兩天的時間。然後按照製定好的計劃,交替掩護後撤。”

  “是。”

  …………

  “打起來了,真的打起來了。”

  “最新的消息。日軍在龍口登陸,在福山地區和張鈁濟南師的孫兆鸞旅交手。”

  “真打起來了?”

  “是。”

  國民黨。

  中日山東的交鋒吸引力所有中國人的目光,包括中國各黨派。

  “太冒險。”

  汪精衛臉色不是很好看。

  國民黨二次革命打擊太大,重要的是國民黨內部大分裂,不少骨幹都走了出去,很多中堅人物紛紛加盟人民黨。而且國民黨激進派,國民黨參加二次革命的人,國民黨留在北京的議員之間矛盾重重。

  內部矛盾非常大。

  孫中山雖然是黨魁,但組織建設不是他的強項,而且他也不關心目前國民黨的情況。黃興不出山,孫中山又弄不明白。因此孫中山隻能是讓汪精衛重新回來,過來組織國民黨的建設。

  汪精衛此人能力還是相當強的

  讓處於跌勢的國民黨重新整合起來。總算沒有讓國民黨徹底完蛋。

  “子清還是太年輕。現在歐戰開始,對於中國是一個大好機會。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和日本人起衝突。”

  汪精衛搖頭。

  對於張學文的選擇,汪精衛是不同意的。何必跟日本人交手,劃個地盤讓日本人和德國人打就可以。中國軍隊隻要保住濟南,不讓日本人進入濟南,那就可以了。

  “是啊。”

  “萬一要是輸了,到時候怎麽辦?”

  “太年輕,太年輕。”

  “我們不能這樣看著。我們應該積極在中國和日本之間進行周旋。季新兄,我們國民黨要負起這個責任。”

  汪精衛沒有說話。

  他回到國內之後,一直在主持政治協商會議還有國民黨的黨務工作。可是都不怎麽順利。當初張學文成立政治協商會議是為了從國會拿走權利,避開“臨時約法”。

  更是因為國內實力派的存在。

  可是不到一年時間當中,張學文已經是把國內最大的實力派馮國璋收拾的差不多,江浙滬地區已經慢慢的在張學文的控製當中。沒有了馮國璋之後,其他的一些國內實力派,麵對張學文不敢說不堪一擊,但最起碼不敢有反對意見。因此現在弄的政治協商會議開始變成雞肋。

  那些地方實力派就怕張學文收拾他們,因此一個個都當個磕頭蟲。

  而國民黨就不用說。

  如果不是還有很多相信孫中山三民主義的人存在,國民黨早就四分五裂。汪精衛現在隻不過是穩定住了國民黨的局麵而已。他雖然性格有些軟弱,但有些人的想法他心知肚明。

  這些人很多都是之前的國會議員。

  最近一段時間非常憋悶,現在看到這樣的機會,都想活躍活躍一下,不希望這樣退出中國政壇。

  倒不是說他們想要當漢奸,而是他們很多人在日本有很多人脈。這些人很多都是從日本留學歸來的,他們的同學當中有不少日本政要。他們希望在中日兩國之間奔波,讓張學文看看他們還是有能力的。

  以此來增加他們的政治籌碼,以此來重新回到政壇。

  “有什麽可周旋的。”

  廖仲愷立馬出聲。

  “日本人欺人太甚,難道我們還要退讓不成。我認為張學文的選擇沒有什麽錯誤,這個時候全中國都在萬眾一心,我們應該發動我們的資源,積極的響應國家號召才對。我們這個時候如果表示願意跟日本人周旋,讓國人怎麽看我們。這個時候我們和日本撇清關係都來不及,還往上湊,難道真的讓國人罵我們漢奸你們才滿意。”

  廖仲愷對於這些人真是鄙視。

  現在是什麽時候。

  全國都在抵製日貨,都在一致要求和日本人決一死戰的時候。國民黨曆史上和日本人本來就牽涉很深,應該說國民黨的革命和日本人是脫不了幹係。因為同盟會一半的經費,其實都是從日本籌措的。

  有日本政府給的,也有日本“同情”中國革命的人給的。而且同盟會起義的武器,大半也都是從日本買的。

  二次革命之後,國民黨的勢力是越來越萎縮,如果這個時候被人家攻擊國民黨和日本有關係,到時候打擊就會更大。特別是和國民黨關係不睦的章太炎。

  沒事就批評國民黨幾句。

  他甚至把同盟會當年的一些不應該公布的秘密都隨意的在報紙上爆料,弄的很多人本來就懷疑國民黨和日本人不清不楚。

  這個時候國民黨和日本人撇清關係都來不及,要是還攙和裏麵,叫人家在報紙上大罵,那真是斷絕國民黨的生路。一旦被扣上這種帽子,以後國民黨很難再次崛起。

  當然目前主張和日本談判的不在少數。

  但他們可以,可是國民黨不行。

  因為曆史原因。

  一群沒腦子的笨蛋。

  “仲愷兄,這是什麽意思。我們都是為國家著急,都是為國家想辦法。難道就你一個人為了國家,我們都是出賣國家利益的漢奸不成。”

  “就是。”

  “仲愷兄,做人不能太自我。”

  廖仲愷在二次革命的時候,和這些留在北京的議員鬧的很僵。雖然孫中山、汪精衛這些人都沒有追究當初的事情,當然也沒有實力追究。因為追究他們的責任,國民黨立馬就扯淡了。

  汪精衛要做的就是盡量彌合大家的矛盾。

  可是越彌合,大家的分歧反而越大。

  廖仲愷看不起這些為了貪圖官位的所謂議員,而這些議員同樣看廖仲愷不順眼。

  廖仲愷聽著大家對於自己的指責,憤然道:“我奉勸各位一句,現在的國民黨需要的是安下心來,先整頓好自己。先要考慮考慮我們到底應該要做什麽,我們的目標是什麽。不要老是想著權利,想著應該怎麽去搶奪權利,想要出風頭。這樣的黨派是沒有前途的。先有一個明確的主張,才能夠有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