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熊希齡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3      字數:3871
  “秉三兄,子清來訪,你也不泡個好茶給我。”

  “秉三不敢當大總統之兄。”

  熊希齡。

  在北京張學文可算是一網打盡北洋軍的高層。從段祺瑞開始,上上下下無數的北洋軍名人被張學文扣留。不過隨著張學文進入北京,張學文把他們都給釋放了。

  雖然是敵對的關係,張學文總不能把他們全給砍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要砍了他們也沒有名義。

  而且這裏麵有的是人才。

  很多都有治理地方的經驗,很多都有在中央工作的經驗。對於目前人才極其匱乏的張學文來說,俘虜他們絕對是一件大喜事。張學文是不可能放過他們。不過就算是邀請他們,張學文也需要一個一個的拜訪。

  因為不少人門檻都太高,一個個曾經都是身居高位。不管是資曆、地位、名望超過張學文比比皆是。麵對這些人張學文不能擺姿態。因為他們都在等著張學文一個一個上麵,給他們足夠的麵子。隻有如此,他們才會就坡下驢。

  張學文第一個拜訪的就是熊希齡。

  不是因為熊希齡的地位最高,或者是最重要。而是因為熊希齡是湖南人,是湖南天才神童。在湖南學界名氣很大,當年和梁啟超都是好友。

  老鄉。

  這個時候是很重要的關係。

  鄉黨。

  上千年來,官場當中鄉黨都是最大的一個團體。到了現在其實也如此。

  張學文雖然非常努力的淡化人民黨湖南人的烙印,但人民黨高層當中湖南人眾多是大家都知道的。因為張學文就是從湖南發跡的。

  所以熊希齡很容易會對人民黨感到好感,畢竟在人民黨裏麵有很多和熊希齡關係很好的人。

  因此張學文第一個選擇說服的就是熊希齡。

  北洋軍的這些大才,目前很多都是四十多歲的人,正值盛年。他們是不可能真的選擇退隱,隻要張學文突破一點,隻要有一個人願意為新政府效力,那麽就能夠產生多米諾骨牌的作用。

  “秉三兄,你這是開我的玩笑了。”

  “哼。坐。”

  熊希齡隻是有些不滿。

  不是對張學文不滿,而是對於北洋軍不滿。號稱強大無比的北洋軍,二次革命這才多長時間。本來是氣勢洶洶,但不到兩個月之內自己先倒台。

  真是。

  “子清,不知你今天找我有什麽事情?”

  “秉三兄,我因何而來,你難道真的不知?”

  “願聞其詳。”

  張學文對於這些讀書人喜歡這樣拐彎抹角很是好笑。不過正色道:“秉三兄,自辛亥革命以來,滿清退位,共和成立。但先有南北對峙,後有內閣之爭。最後是這一次的二次革命。短短兩年多的時間當中,大家彼此攻伐,死傷無數。現如今小弟馬上就要就任臨時大總統,希望能夠少一些紛爭,少一些戰爭,多一些建設。我年輕,我們革命黨人都很年輕。需要秉三兄這樣的大才幫忙。小弟才疏學淺,忘秉三兄可以助我一臂之力。”

  熊希齡沉默。

  從張學文來,熊希齡就知道是什麽意思。

  不過熊希齡並沒有想過這麽快投效張學文。他雖然認識張學文,但和張學文並不熟悉。因此道:“子清,你馬上就任臨時大總統。我想問一下,對於國家政體你是怎麽考慮的。”

  “秉三兄,你想問的是?”

  “總統製還是內閣製。”

  “秉三兄,你可讀過我們人民黨的綱領。”

  “略微讀過。”

  其實豈止是略微讀過。

  熊希齡是非常仔細的讀過人民黨黨綱。因為人民黨就是湖南發跡的,他作為湖南人也是很好奇。加上人民黨也是左右中國局勢的大黨派,熊希齡豈能不仔細閱讀。

  “那樣你其實能夠知道。”

  張學文正色道:“總理,就是孫先生的三民主義,我是非常推崇的。所以我的人民黨綱領就是根據三民主義來的。我讚成總理的‘軍政’、‘訓政’、‘憲政’的步驟。在現階段來說,中國需要一個強人政治。不過不是獨裁政治,而是一個開明專製。總統必須要有實權,絕對不能造成總統和內閣總理之間為了權力你爭我奪,那樣會損耗自己的力量,反而什麽事情都幹不了。”

  “而且我以後設想的政體當中,也不是說總統或者說總理就是大權在握。等到國家恢複正常之後,我認為應該成立一個國家委員會。總統、總理、副總統、副總理這些國家重要人物都可以進入這個委員會,委員要麽是七個人,要麽是九個人,就是十一個人也可以。到時候國家的日常事務,不是總統或者總理一個人決定。也不是亂哄哄的一堆人在那裏討論。是需要他們幾個人討論決定。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負責中國的日常事務。”

  “這樣的好處是比總統製、責任內閣製,更不容易出現總統獨裁或者總理獨裁的現象。同樣相比起什麽事情都需要一幫人討論相比,這樣就多了效率。當然到時候應該對於總統、總理他們的任期做一個限製,或者是年齡的限製,或者是任期的限製。這樣國家才能夠平穩的過渡到共和的政體。”

  “至於怎麽選擇他們,就是議會的作用。”

  其實張學文是沒說完全。

  那就是對於目前的議會張學文也會進行一些調整。

  說張學文獨裁也好,張學文怎麽樣也好。

  張學文隻知道一點。

  目前人民黨開始變得強勢,人民黨的軍隊膨脹很快,人民黨的實力膨脹也是驚人的。估計等到自己入主中央之後,人民黨控製的武裝很有可能膨脹到三十萬左右。反正這一次二次革命,張學文繳獲了北洋軍無數的武器。很多武器袁世凱剛剛買下來,還沒有用,就被張學文給繳獲了。部隊擴張是勢在必然的事情。人民黨黨員的數量也會開始出現一次井噴的現象。

  如果自己無法處理好人民黨和其他黨派的關係,未來的問題多的數不勝數。

  特別是一旦其他黨派實力大增,嚴重製約人民黨發展的時候,人民黨這些功臣反而會不幹。等到積累了一定矛盾之後,說不定這些人民黨實力派人物就會集體排斥其他黨派。到時候就真的出現連張學文都控製不住的局麵。

  這不是張學文杞人憂天。

  當影響自己利益的時候,這些人是肯定會反擊的。

  當他們反擊的時候,就是張學文也控製不住。因為張學文的統治基礎就是他們。就如袁世凱一樣。袁世凱是死活都不能讓出自己的權力給國民黨。

  因為他嫡係的北洋軍不會同意。

  這是一個無解的矛盾。因此張學文要未雨綢繆,考慮一下怎麽對待其他黨派。

  “中國這麽多的地方實力派你準備怎麽辦?”

  “未來的中國不能有遊離於中央之外的勢力。但我不會盲目推進,不會直接動用武力的手段。我有時間,有耐心,會慢慢的跟他們周旋。我準備利用五年時間,慢慢的把全國的權力收攏到中央。”

  “你是讚成中央集權。”

  “是。”

  對於這個觀點,張學文是一點都不會隱瞞。其實除了地方實力派,這個時代的政治家都是讚成中央集權。包括孫中山、宋教仁,還有袁世凱。

  “如果中國是太平盛世,地方自治或許有點可能。但是現在的中國內憂外患,稍不注意就是邊疆不保,國土淪喪。這個時候我們弄什麽地方自治,隻會是一盤散沙,無法合作應對強敵。我們現在隻能是集中力量,才能夠擺脫現在的局麵。”

  熊希齡點了點頭。

  張學文的一些觀點,熊希齡早就明白。當北洋軍潰敗之後,熊希齡早就找到張學文早年在日本時候發表的文章。雖然那個時候的張學文還年輕,屬於他早期的觀點。

  但從那裏熊希齡還是能夠看到張學文未來執政的一些影子。

  現在隻不過是有一些矜持。

  “秉三兄,你現在才四十歲。應該可以為這個國家有更多的貢獻。”

  “我能做什麽?”

  看到熊希齡態度變軟,張學文心中好笑。像他們這樣的人,估計早就等著張學文上門。因此張學文道:“秉三兄,目前新政府最大的問題有兩個。”

  “一個是財政。你之前可是做過財政總長,應該明白目前的財政到了什麽地步。袁宮保跟外國人借錢,也是因為他手上實在是沒有錢。”

  熊希齡歎了口氣。

  熊希齡其實是非常看好袁世凱的。有實力、有能力,雖然不太懂現代政治。但是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比起什麽現代政治,更需要的是袁世凱那樣有實力、有能力的強人。

  可惜袁世凱成為總統開始,就沒有真正的施展過自己的抱負。

  為什麽。

  一個問題,缺錢。

  比滿清朝廷還要缺錢。南方獨立的所有省份,自從袁世凱成為總統,那是一個子都沒有給過他。廣東、江浙滬、湖北這些地方哪一個不是朝廷稅收的主要地方。

  就是四川也是稅收比較高的地方。當然這個主要是因為四川人口多,近五千萬人。並不是四川富裕。

  袁世凱能夠收稅的地方就是直隸、山東、河南這些地方。可是就算是他們也不好好給袁世凱交錢。弄得袁世凱的財政空空的。

  為了維持政府的正常發展,跟別人借錢一下得罪了所有中國人,被噴的是體無完膚。

  沒錢能幹什麽。

  袁世凱除了天天跟國民黨打嘴仗,就是頭疼怎麽弄錢。

  不過熊希齡對於張學文沒有這樣的擔心。因為張學文是真正控製好幾個地方,在擔任西南巡閱使的時候,就能夠非常準確的收稅。

  現在控製中國大半的省份,並不會像袁世凱那樣窘迫。因為張學文成為總統,這些地方是不可能不交稅。對於西南五省的稅收,熊希齡也是了解的。

  分國稅、地稅。

  該收的絕對不放過。

  “秉三兄,我聽聞你一直在呼籲煙酒專賣。我想新的財政改革就從他開始。你先負責煙酒專賣的事情如何?”

  “可以。”

  煙酒專賣,這是熊希齡一直在呼籲的。隻不過滿清也好,袁世凱也好都沒有辦到。因為煙酒帶來的利潤很多,稅收也是重頭。

  如果全國範圍之內進行煙酒專賣,估計每年的財政收入會多出上千萬。

  因此張學文是一定要進行煙酒專賣的。

  “第二個問題就是教育。”

  張學文歎了口氣道:“中國的落後是全方位的落後。當中最根本的問題還是教育的落後。因此我希望大力發展教育,改變現在的情況。秉三兄,忙完了煙酒專賣的事情之後,你來擔任教育部的部長如何?”

  本來張學文是想讓熊希齡擔任財政部,但是熊希齡因為善後大借款的問題,被全國媒體痛罵。這個時候不宜讓他再次擔任財政部的職位。

  熊希齡點點頭。

  “那我就為我國的教育做些工作。”

  “謝謝,秉三兄。”

  熊希齡年輕,現在不過四十歲。說起來還能為國家服務二十多年,先讓他負責教育問題。等到他離人民黨,離自己更近的時候,再給他調整職務。

  不行的話,到時候下放到地方也是一員幹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