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反袁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2      字數:3558
  “都已經反袁竟然也一點不堅決。”

  1913年5月12日,李烈鈞在南昌宣布江西獨立。

  1913年5月14日,黃興在南京宣布江蘇獨立,推舉江蘇都督程德全為江蘇討袁總司令。但是程德全拒絕這個推舉,辭職江蘇都督的位置,離開南京,來到了上海。

  程德全是聰明人。

  這一次的二次革命,很明顯就是國民黨在袁世凱的壓力之下,倉促之間的軍事冒險。程德全這樣的人怎麽會跟著殉葬。就算程德全不是將軍,但也能夠看到現在的局勢。

  國民黨肯定是要失敗的。所以程德全當然是直接辭職離開。沒空陪國民黨胡鬧。

  因此黃興自領為討袁軍總司令。

  1913年5月15日,柏文蔚在安微宣布獨立。同一天胡漢民在廣東宣布廣東獨立。

  1913年5月17日,孫道仁、許崇智兩個人宣布福建獨立。陳其美則是在上海宣布獨立。

  至此不到一周時間,國民黨就已經有六個省份宣布獨立。

  不過他們這樣宣布獨立,讓袁世凱心情大好。正愁沒借口收拾你們,你們自己跳出來。而且從他們獨立的時間袁世凱都可以計算,國民黨內部的情況。因此袁世凱立馬召開了會議,布置怎麽對付這群國民黨的部隊。

  而隨著國民黨宣布反袁,張學文這邊也是立馬召開會議。

  “是啊。”

  李根源有些生氣。

  “你看他們磨磨唧唧的。幸虧李烈鈞的江西和河南隔著我們兩湖,不然袁世凱的部隊早就進入了江西。就算如此,他們動作也太慢。袁世凱的部隊都已經是準備好了。倪嗣衝的武衛右軍已經是攻入了鳳陽府,淮上軍是全線後撤。段芝貴也帶著第二師和第六師進入了安徽。”

  國民黨怎麽就不能統一行動。

  大家同一時間宣布獨立,同一時間整軍然後一起努力,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可是李烈鈞在江西都宣布獨立,一直到上海、福建宣布獨立,都過去了一周時間。

  而李烈鈞宣布江西獨立之後,袁世凱的部隊就已經開始動起來。

  “再看看南京這邊。馮國璋已經帶領第四師、第五師,加上張勳的武衛前軍進入了江蘇。十九師已經是公開宣布支持袁世凱平叛,總共是四萬人的部隊。”

  李根源恨鐵不成鋼。

  李根源說完之後,在場的幾個人都是臉色凝重。譚人鳳道:“這麽看來討袁軍形勢非常不利。”

  今天是一次擴大會議。

  並不僅僅是人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的會議,還有人民黨在長沙的高層都聚在一起。畢竟已經是打起來了,人民黨也要決定下一步的計劃。

  人民黨一旦要是決定動手,到時候需要調動的部門很多。因此統一高層思想是必須的。所以這些天人民黨高層是頻頻的開會。

  “最新的消息。”

  在開會的時候,仇亮走了進來。

  仇亮是軍情局的一把手,因此雖然現在是人民黨高層會議,但他並沒有參加會議,還是坐鎮軍事委員會。也能夠隨時隨地的接收各地方的消息。

  “胡萬泰宣布支持袁世凱。”

  “安徽完了。”

  大家都是大失所望。

  袁世凱的部隊才進入安徽多長時間,安徽實力派人物胡萬泰就拋棄了國民黨。胡萬泰此人是柏文蔚的大將,當然不是柏文蔚的嫡係部隊。

  這個胡萬泰還有一個故事。

  當初江西獨立之後,安微沒有實力獨立。就跟當時的李烈鈞借兵,李烈鈞就給他一些兵馬去光複安慶。可是李烈鈞派去的人到了安慶,光複安慶之後,就開始在安慶大肆劫掠。

  安徽那邊沒有辦法,再次給李烈鈞發電報。

  李烈鈞大怒,帶著部隊直接進入安慶。把違背軍紀的幾個人通通槍斃。安徽很多人看到如此,就推舉李烈鈞擔任安徽都督。不過此時江浙滬聯軍準備光複南京,因此邀請李烈鈞帶兵北上。

  所以李烈鈞準備離開安慶。

  胡萬泰就鼓動一些安徽人,讓李烈鈞趕緊滾蛋,然後把都督大印留給胡萬泰。甚至李烈鈞做軍艦離開安慶的時候,安慶甚至是放槍。

  李烈鈞也是脾氣很暴的。

  老子帶兵幫你們光複安徽,你們竟然敢這樣對待老子。因此讓軍艦放炮嚇唬他們。果然軍艦放炮之後,安慶立馬變得老實。正是因為如此,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之後,任命柏文蔚為安徽都督。並不是很信任胡萬泰。

  安徽實力太差,無法拒絕這個任命。

  可是胡萬泰畢竟是安徽實力派人物。也是柏文蔚這一次宣布安徽獨立之後任命的討袁軍皖軍第一師師長。安徽一半兵馬都在胡萬泰手中。

  因此他這麽宣布,等於是安徽一半軍隊都投靠了袁世凱。

  大家都知道安徽完了。

  “柏文蔚呢?”

  “他帶著部隊留在安慶,已經開始組織防守。”

  “安慶不好守。”

  張學文歎口氣。長江經過安慶,北洋軍的海軍可以隨時支援地麵攻擊。到時候安慶想要防守,就非常困難。柏文蔚帶著本來就實力一般的安徽軍隊,不知道能不能守住安慶。

  應該是很困難。

  “不過也有好消息。”

  “什麽?”

  “李烈鈞已經帶一個師的部隊來到了安慶。後續還有一個師的部隊已經在九江,聽聞很快就會北上支援安慶。”

  “好。”

  張學文都忍不住拍了桌子。

  李烈鈞此人果然是一員良將。在其他國民黨部隊都在觀望的時候,他的動作最快。這麽快就穩定江西的同時,還帶著一個師的部隊支援安慶。

  有李烈鈞的軍隊,北洋軍想要順利打下安慶也不是那麽容易。

  “現在給各地方下命令。所有部隊一級戰備,等待命令。”

  “是。”

  …………

  “周將軍,我們人民黨說話算話。”

  外麵吵得很厲害。

  但是何成濬在甘肅依舊是有條不紊的進行梳理,短時間之內何成濬已經是把甘肅的實力派梳理一遍。何成濬的軍隊進駐蘭州,和馬福祥的部隊合起來之後,一躍成為蘭州最大的勢力。

  然後張學文接連任命楊飛霞擔任西寧鎮守使,李炳之擔任蒙藏宣撫使,一下控製住了西寧和涼州。

  對於楊飛霞的任命,甘肅沒有人可以否定。

  為什麽。

  因為不看僧麵看佛麵。

  他們就算是不喜歡張學文,但也必須要給另外一個人麵子。

  人家楊飛霞的堂哥楊增新,當年在甘肅為官多年。目前甘肅的很多實力派人物,還是當年楊增新一手提拔的。包括周務學,對於楊增新的提拔之恩可以說是感激涕零。沒有楊增新,甚至就沒有現在的周務學。

  現在任命楊飛霞當西寧鎮守使,他們也不好攔著。

  等到楊飛霞成為西寧鎮守使之後,張學文在甘肅的實力是急劇膨脹。其實說白了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張學文有錢有武器。

  對於甘肅這樣貧瘠的省份來說,根本就養不活多少人。

  但是張學文手上有錢。

  楊飛霞來西寧擔任鎮守使的時候,隻帶了八百人。但是這才多長時間,部隊已經是擴充到了三千人,成為西寧實際的統治者。西寧、青海等地的部落頭頭,一個個都得過來巴結楊飛霞。

  李炳之更是活動頻繁。

  此地稍有名望的那些人,各個都要過來拜見楊飛霞和李炳之。李炳之安撫此地的蒙古族、回族、藏族的頭頭,做的非常出色。

  短時間之內楊飛霞和李炳之就已經是穩定住了這個地方。特別是西寧名人黎丹的投效,更是加速了對於西寧和青海的統治。

  黎丹是湖南湘潭人,家裏也是世代官宦之家。他的爺爺當年還是雲貴總督。

  因此黎丹此人起點就很高。並沒有繼續科舉,而是在江西巡撫夏午詒幕府主辦文案,回到長沙之後跟譚延闓非常友善。譚延闓擔任湖南谘議局議長的時候,他給譚延闓擔任書記官,提供了很多的建議。

  後來進入甘肅。

  在甘肅辦了很多學校,特別是在西寧。當然這個時候統治青海的就是西寧的官員。青海是一個教育沒落的省份,黎丹在西寧辦教育,讓很多當地的頭領感激他。

  甘肅獨立的時候,趙惟熙招攬他。

  不過到了趙惟熙這裏之後,黎丹發現趙惟熙狗屁權力都沒有,什麽都幹不了。因此他重新回到西寧。正好碰到了楊飛霞和李炳之,交談之下相見恨晚。

  因此很快黎丹就負責西寧的政務,處理事情井井有條。

  到了這個時候,就是李鏡清這個一直支持“甘人治甘”的人都沒有辦法,隻能是接受現在的局麵。更何況是周務學。因此何成濬終於和周務學好好談談。

  希望周務學擔任西北宣撫使,目前主要是負責西寧府和涼州府。看管馬安良的部隊,西撫青海,北撫蒙古。未來更希望周務學擔任新疆、蒙古這些邊疆地區的守護者。

  周務學考慮很久之後,最後答應何成濬。

  對於周務學,人民黨是非常信任,也是非常希望拉攏過來。這樣一個能力出色,而且野心不大的人,誰都會喜歡。

  “我希望如此。”

  周務學接受人民黨的提議,也是無可奈何的辦法。他是甘肅護軍使,但是現在蘭州鎮守使何成濬實力比他強。而且袁世凱剛剛任命李夑和擔任西北巡閱使,甘肅也在人民黨的控製之內。

  不過周務學倒也不完全是被逼的。

  他對於人民黨關於邊疆管理的辦法非常認同。周務學一直的願望就是能夠守護邊疆,因此才會聽從何成濬的建議。

  隻要周務學帶著忠武軍坐鎮西寧和涼州,那麽馬安良就真的跑不了了。

  “部長。”

  “有事?”

  “西北局的電報。”

  目前甘肅的省府是蘭州,而西北局的總部卻設立在了西安。這也是為了進一步控製陝西,所以西北局的總部從平涼搬到了西安。

  何成濬和程潛、李湛陽三個人是目前不在西安的西北局委員。

  何成濬坐鎮蘭州,程潛坐鎮山西平陽時刻監視太原的情況。而李湛陽則是一直在負責甘肅、陝西的建設。何成濬接過來看了之後,忍不住笑著道:“袁世凱也禁不住枕邊風。竟然派個豬來守這麽很重要的地方。天注定袁世凱要滅亡。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