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建立國民黨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1      字數:3852
  張學文立馬是快馬加鞭,從株洲往長沙趕過去。株洲和長沙的距離是五十公裏,張學文僅僅用了三個小時就來到了巡閱使辦公地。

  自從長沙起義之後,張學文天天騎馬,現在騎馬的本事也是越來越好。不過每次這個時候都會懷念火車、汽車。二十一世紀,五十公裏的距離坐車都用不上一個小時。

  可是現在還沒有進入動力時代。

  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塵,張學文笑著對潘文華道:“看看,我沒有什麽失禮的地方吧?”

  “沒有,巡閱使。”

  張學文笑著走了進去。

  進去之後,張學文就看到了熟悉的人。因此笑著道:“經武兄,好久不見。原來是你。”

  張學文一直在考慮,會是哪一位大人物來到長沙。看到來人之後,張學文是哈哈大笑。因為這個人張學文非常熟悉。

  來的是胡瑛。

  就是那個“桃源三傑”之一的胡瑛,和宋教仁關係莫逆的那個人。胡瑛還是張學文攻打武昌的時候從監獄當中救出來的。不過胡瑛走出監獄之後,並沒有留在武昌,而是直奔上海。可能在他心中也認為張學文一個小輩,沒資格讓他輔佐。的確,這位真的屬於同盟會高層。

  早期的華興會,後來的同盟會元老。在兩湖地區宣傳革命的時候,張學文還沒有加入革命黨。辛亥革命之後短暫擔任過山東都督,現在隨著同盟會總部遷移到北京,他也跟著去了北京。

  “子清。這是魏宸組,張耀增。”

  “兩位好。”

  張學文對於同盟會的重要人物都清楚。這個魏宸組和張耀增,也算是同盟會名氣不小的人物。魏宸組是留學比利時、留學法國歸來的,回來之後就擔任南京臨時政府的外交部次長。

  而且別看魏宸組現在才二十六歲,他早在十八歲的時候,就和吳祿貞他們一起宣傳革命。革命資曆相當深。

  張耀增則是同盟會法學專家,在南京擔任過孫中山的秘書。

  “見過巡閱使。”

  “經武兄,什麽事情弄得這麽突然。”

  張學文一邊笑著一邊走上主位。今天來的人不少,同盟會好幾個高層人物都在場。禹之謨、劉道一、寧調元、楊庶堪、劉靜庵、譚人鳳、劉公、居正、李根源。可以說是同盟會西南支部的高層人物今天都坐在這裏。

  張學文不明白,胡瑛他們為什麽找了這麽多人。

  “子清,我們是帶著任務來的。”

  “請說。”

  “子清。鈍初準備聯合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國民公黨、共和實進會成立一個新的政黨。以此來在國會獲得足夠的票數,可以讓我們組閣。實現政黨內閣的目的。”

  張學文一瞬間深深皺眉。

  已經明白了胡瑛的意思。宋教仁這是在為成立國民黨做準備。看起來國民黨馬上就要出現。不過張學文的臉色不是很好看,很直接道:“經武兄,我想問問什麽是政黨?”

  “政黨難道不是一群誌同道合之人的組織。他們為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標,聯合在一起組成一個組織,這就是政黨。沈鈞儒,大家都知道。這位既參加同盟會,又參加統一共和黨。我很想問問,我們同盟會的綱領難道和統一共和黨一樣。沈鈞儒到底是讚成我同盟會的綱領,還是讚成他統一共和黨的綱領。”

  “還有那位伍廷芳,秩庸先生更厲害。國民共進會的會長,國民公黨的名譽總理。我第一次知道國民共進會和國民公黨原來是一樣的,不然怎麽會如此。”

  “我很想問問,他們的主張到底是什麽。他們到底信奉的是什麽。為什麽他們可以如此隨意的跨黨,如此隨意的進退。我記得這幾個黨派當中,一大半應該都是我們同盟會曾經的會員。他們不認同我同盟會綱領,我可以理解。畢竟我們成立同盟會最大的原因是為了推翻滿清,現在滿清既然推翻了。大家為了自己的主張,退出同盟會,組建他們理想當中的黨派,這是很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但是他們既然成立了其他的黨派,那就是表明他們已經不認同我們同盟會綱領,我們還怎麽合作成立一個新的政黨。大家的觀點都不同,那麽新成立的政黨是以我們同盟會的綱領為主,還是他們的綱領為主。”

  張學文一點都沒給胡瑛留麵子。

  同盟會本來就是龍蛇混雜組織,不過好在之前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推翻滿清。等到滿清倒台,同盟會立馬散架。有的人是這個主張,有的人是那個主張。

  可是看到有組閣的希望,這些人竟然再次準備合作。

  難怪國民黨後來也是龍蛇混雜,黨內山頭林立。完全是因為國民黨一點都不重視黨建工作。

  “子清,你這樣說就過分了。現在以我們同盟會一家的實力無法在參議院和眾議院當中拿到半數以上的票數。隻有聯合這些黨派,我們才能夠有組閣的機會。這是政黨政治,現代政治都是如此。我們應該慢慢的擯棄革命黨時候的想法,以後就是內閣的政黨政治。你的思想要轉過彎來。”

  胡瑛沒想到張學文的反應如此激烈。

  其實宋教仁的想法的確是受到了不少人的抵製,包括胡漢民,還有陳其美他們。這些地方掌握實權的同盟會會員,基本上都反對宋教仁的想法。但宋教仁是一個天才活動家,短時間之內還是拉攏了大部分人。

  甚至是說服了四個小黨派。

  “嗬嗬。經武兄,你的意思是為了權力,為了獲得所謂的組閣權力,就可以拋棄自己的主張,自己的想法。這不就是典型的屈服於權力。鈍初兄就那麽想當內閣總理。”

  “子清,說話重了。鈍初還不是為了我們同盟會。”

  張學文搖搖頭。

  然後很直接道:“經武兄,我就跟你說一點。你們想要成立一個新的政黨我不反對,要參加國會的追逐我也不反對。但是一旦你們為了拿到國會的席位,亂改同盟會章程,背叛我同盟會綱領,我隻能是退出同盟會。”

  “子清,你這……”

  胡瑛是大驚失色。

  張學文可不是普通人,這可是掌握西南五省,還有甘肅、陝西、山西的一半地方也在張學文手中。是目前同盟會內部最大的實力派。

  張學文現在控製的地盤人口加起來有一億四千萬。張學文掌握的實力,可以左右國會最後的成敗。

  一瞬間胡瑛心裏是突然有些懷疑的。

  因為同盟會內部的實力派,不少人都反對這次的事情。不過很快胡瑛就堅定了想法,而且也認為這些實力派反對,都是因為舍不得自己在地方的權力。

  害怕國會權力加強,加強中央集權,影響地方實力派的利益。

  所以胡瑛更加堅定要打擊這些地方實力派。

  “經武兄,你們要成立新黨的事情我也不是沒有耳聞。聽聞鈍初兄要準備徹底消除女黨員。新成立的黨派不接受女人,是不是如此。”

  “你怎麽知道?”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這又不是什麽秘密。到了張學文這個地位,全國各地的信息每天都會來到張學文這裏。宋教仁正在積極推動成立新的政黨,張學文怎麽會不清楚。

  “嘖嘖嘖,你們可真是忘恩負義。漢口保衛戰的時候,武昌有女子軍隊,擔任擔架隊、擔任戰場護士,在槍林彈雨當中為我們運送子彈,為我們救援傷員。光複南京的時候,上千的女子部隊參與進攻。那個時候你們信誓旦旦的表示她們是革命女將,是巾幗英雄。現在開始坐江山,為了討好那些士紳老爺,就讓這些革命功臣連新黨都不讓進。”

  “出爾反爾,是最讓人鄙視的。我們如果加入新黨,我是不是要把我們同盟會西南支部那麽多的女會員都給驅逐出去。”

  為了獲得權力,為了拿到那些人的幫助,宋教仁開始拋棄原來的很多原則。包括男女平權,包括孫中山的民生主義當中的很多主張,隻要是和士紳階級有衝突的,宋教仁都給劃了出去。

  這是張學文不同意的。

  你不能為了迎合那些立憲派,就拋棄自己的主張。

  而且宋教仁真的以為,隻要掌握內閣就能夠完成共和,實在是太小看袁世凱,也太小看地方的實力派。沒看現在袁世凱也好,地方實力派也好,對於現在的事情都是冷眼旁觀。

  並沒有多少人加入進去。

  他們其實都在等,等著看事情的發展。

  “經武兄,你們先回去吧。我們這裏也需要商量。但如果你們要成立的新黨,和我的主張不同,我是不會猶豫的。我認為的政黨是一群誌同道合的人,而不是為了獲取內閣權力暫時合作的利益組合。”

  胡瑛沒想到這一次的成果這麽差,也沒有想到張學文的表態如此激烈。

  “子清,你好好想想。”

  “好。”

  送走了胡瑛之後,張學文返回了自己的辦公地方。然後笑著對幾個人道:“剛才太激動了。”

  其實張學文一點都沒有激動。

  張學文早就在盼著這一天,盼的脖子都酸了。張學文是同盟會第一批的會員,也算得上是同盟會元老,身上的同盟會烙印非常深。能夠有現在的成績,也是靠著同盟會。畢竟如果當初沒有同盟會這個招牌,張學文怎麽可能整合湖南的革命黨,怎麽可能整合西南革命黨。

  沒有同盟會,張學文怎麽可能在西南崛起。

  因此張學文崛起之前的資料有限,但是大家說起張學文,都會加上一句同盟會的張學文。但張學文實際上一直和同盟會總部若即若離,早就開始另起爐灶。在黨內早就是半獨立狀態。

  可是事實上的獨立,和名義上的獨立完全不同。不管大家怎麽心知肚明,但隻要張學文一天沒有公開自立門戶,一天就還是同盟會的人。在明麵上還是需要接受同盟會總部的領導。

  因此張學文早就想要脫離同盟會,隻不過一直沒有機會。如果無緣無故脫離同盟會,那樣會留下很多詬病。甚至西南這邊也會有很多人不理解,這不是張學文需要的。

  因此張學文隻能是等。

  當然並不是簡單的等。當初張其鍠、鄧漢祥他們都告訴過張學文,怎麽和南京分手。那就是找一些問題,不斷的和南京產生分歧。讓很多人都看到南京和張學文這邊的主張開始有分歧。

  這樣以後分手才會自然。

  現在終於等到這個機會。宋教仁成立國民黨,為了讓國民黨拿到議會半數多的席位,開始兼並小黨派,開始廣泛的邀各界名人參加。

  弄得國民黨比同盟會還要複雜,真正的魚龍混雜,泥沙俱下。

  宋教仁現在完全隻是為了在內閣當中的位置。張學文終於拿到了一個借口,一個退出同盟會的借口。但是張學文要退出,可是不想引起同盟會西南支部的混亂。

  所以借著這個事情,張學文準備統一一下同盟會西南支部這些大佬的思想。讓他們支持張學文的主張,退出同盟會,然後真正的另立一黨。

  “大家說說,大家怎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