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新時代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1      字數:4170
  1911年11月2日,中國曆史上最後一位皇帝,同時也是自秦始皇創立皇帝製度以來的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頒布退位詔書,作統治之最後結束。由於溥儀當時年僅六歲,無行為能力,因此由隆裕皇太後(孝定景皇後)臨朝稱製。

  退位詔書正式發布,溥儀正式退位。

  滿清結束了。

  中國兩千年的帝製正式結束。

  新時代要開始。

  這是所有人的想法。張學文在長沙街頭走著,看著一群一群的學生手裏拿著各種小旗子,到處都在貼各種各樣的標語。一群小孩子到處唱歌,整個長沙都是一片喜氣洋洋,完全沉浸在喜悅當中。有很多商家甚至是不停地“劈裏啪啦”放鞭炮慶祝。

  各種舞蹈,各種歡呼,各種口號。

  有老人,有孩子,有男人,有女人。

  充斥在整個長沙街頭。此時的長沙街頭很多還是老道,不像是後世那樣寬廣。狹窄的街道當中都是慶祝的人群。

  剪辮子的人也是越來越多,長沙接頭已經是看不到多少還留著鞭子的人。

  慶祝。

  到處都是慶祝的聲音。

  對於這個時代的中國人來說,中國的落後都是滿清造成的,或者說是落後愚昧的滿族造成的。對不他們來說,中國之所以落後,就是因為上麵有滿清皇帝。現在滿清徹底成為曆史,馬上就是漢人江山。

  隻要滿清結束,隻要變成漢人江山,隻要成立共和的國家,那麽中國就會走向繁榮富強。中國就能夠成為世界強國。

  多麽幼稚的想法。

  但這個真的是這個時代很多人的想法。對於很多人來說,既然滿清結束了,共和了,那麽就剩下好日子。

  至於什麽是共和,怎麽變成好日子,大家沒有人清楚。甚至很多目前的地方高官,很多參與辛亥革命的革命黨高層,也都是認為隻要滿清退位,好日子就要來臨。

  就是孫中山在南京臨時政府報告會議當中也是這麽說的。他表示,西方是文明國家,西方人善良,愛好和平,因此隻要我們國家共和,那麽和平就會到來,再也不會有戰爭。中國就剩下發展。

  在孫中山的眼中,中國之所以被列強侵略,是因為滿清的愚昧。是因為滿清拒絕文明,所以才會遭受西方國家的侵略。在他眼中,隻要中國共和,那麽我們也已經是進入了文明國家。大家既然文明國家,就不需要打仗。

  多麽幼稚的想法。

  孫中山還是中國革命黨的魁首,是領導中國革命的一把手,還是臨時政府的總統,都有如此幼稚的想法,看不到國家之間赤裸裸的利益關係。怎麽可能要求普通的市民目光更深遠。

  曆史上也是如此。

  在辛亥革命之後,所有的中國人都在期待,期待中國的繁榮富強。可是他們誰能夠想到,辛亥革命之後的中國反而是越來越沉淪,軍閥混戰幾十年。甚至生活還不如滿清末期。

  不過自己的目的,不就是要避免這些。讓現在這些慶祝的市民,不用承受幾十年的軍閥混戰。希望他們的日子,真的和他們想的一樣越來越好。

  “潘鷂子,最近部隊訓練如何?”

  張學文很喜歡潘文華。

  因此潘文華平常除了訓練特種大隊之外,就會擔任張學文的警衛。因為潘文華的功夫很好,不管是手腳功夫還是玩槍,在軍隊當中都是拔尖的。是絕對的兵王。

  潘文華長得儀表堂堂,而且身手如此之好,而且眼力勁也很好。這樣的人,張學文怎麽會不喜歡。

  除了潘文華,跟隨張學文的,明裏暗裏有近二十人。

  微服私訪?

  這些隻能出現在戲文當中。以張學文現在的身份,就算真的是微服私訪,那些暗裏保衛的都會有幾十個人。他們是絕對不會允許張學文隨隨便便的出去。

  就算張學文任性,同盟會其他高層和軍方高層也不會任由張學文任性。

  “效果很好。”

  “你別吹大氣。以後這支部隊可能有大用,到時候你可別給我拉稀。”

  “巡閱使,你放心。我們的部隊戰士很多都是打過仗的,還有一些江湖高手。拉出去就能打仗。”

  張學文微微一笑。

  張學文喜歡潘文華,還有一點是因為他是從小兵開始崛起的。在當兵的時候,他就是四川新軍的兵王。然後在隨營學堂學習,進入西藏的時候才是一個小小的副排長級別的軍官。但是在西藏屢立戰功,甚至抓到過敵人頭目。以至於四川起義的時候,他已經是進藏部隊的連長,馬上就要當營長。

  潘文華才二十五歲,但他當兵已經有十年時間。他因為身高馬大,而且身體很出色,所以他十四歲就開始當兵。

  這樣的人,張學文是真的喜歡。

  而且潘文華的個性張學文也非常喜歡。

  “對了,潘鷂子。你們訓練的這支部隊是第一次,因此一邊訓練也要一邊總結。要給我弄出一套訓練這樣部隊的教材,也讓後來人可以學習。你以後跟孟瀟說說。”

  “是。”

  這是一支新的部隊,張學文自己也不懂。

  需要一邊摸索,一邊訓練。

  張學文一邊跟潘文華聊天,一邊繼續觀察長沙的情況。大人高興,小孩子也高興。不管未來如何,在這一刻,在滿清皇帝宣布退位之後的這一刻,大家的高興是發自內心的。

  所有人都相信好日子馬上就要到來。

  這種喜悅也感染了張學文。

  如果天天都是這樣歡慶,那該有多好。

  張學文慢慢的感受著大家的喜悅回到了家。這些日子雖然也很忙,但比之前已經是好了很多。因此張學文也會時常回家,畢竟局勢開始平穩。

  “人呢?”

  張學文回到家,剛脫了帽子,然後發現裏麵沒有人。因此很疑惑的對過來伺候的丫環問道。

  “少夫人出去了。”

  “出去了?”

  “是。這幾天少夫人一直都在外麵。跟著以前常來家裏的唐群英一起出去的。”

  “唐群英?”

  張學文忍不住拍了自己的額頭。

  自己的小妻子今年才十八歲,出身於名門望族。雖然是女子,但從小在家飽讀詩書,詩詞歌賦這方麵的文采比張學文還要好。而且因為是大家族的女子,所以模樣教養都是一等一的。可是怎麽就跟唐群英混在一起。

  什麽叫矯枉過正。

  就是指現在的女權運動。

  改變目前男權社會,其實並不能太過焦急。應該是一步一步的慢慢來。女子真正想要平等,那麽要在經濟上、政治上慢慢的和男人平等才可以。而想要這方麵的平等,女子必須要和男人一樣接受足夠的教育。但是教育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惜現在參與女權運動的這些女將們,一個個實在是太猛。

  要求也太多。

  要這個,要那個。

  這個時代很多女權領袖的一些言論,就是放在二十一世紀都是非常出格的言論。就如張學文見過的那位女權領袖沈佩貞,就公開表示不結婚的言論。

  甚至是那種性自由的方麵發展。是一個非常激進的女權領袖。

  但她這種激進的言論,反而會讓更多人抵製女權運動。畢竟中國是擁有幾千年曆史的國家,一直都是男權社會。就是男女平等都是很難的問題,性自由這個話題就算是二十一世紀,依舊不受主流觀點的支持。

  更何況是現在這個時候。

  沈佩貞這種激進的觀點,對於女權運動的發展並沒有好處。因為太激進,得到太多人的反對。

  不僅僅是那些保守的大地主,就是那些新派的讀書人,甚至是激進的革命黨,他們也接受不了這樣的觀點。甚至在他們眼中,所謂的性自由不就是娼妓。

  因此報紙上並不是沒有人抨擊沈佩貞是高級妓女,認為她私生活混亂。

  就連同盟會內部很多人也跟張學文反應,有些言論是不是應該控製一下。性自由,這實在是太過震撼。中國人對於貞操觀念的重視,那甚至是變態的。

  因此沈佩貞的很多觀念,反而是給女權運動帶來很多負麵印象。有時候張學文也會想起沈佩貞,那個一眼就能讓人驚豔不已,久久無法忘懷的美豔女子。真的是非常漂亮。

  加上還是目前名氣很大的女權領袖,估計隻要是男人碰到她都很難把握自己。所以才會有那麽多人瘋傳她的私生活混亂。

  對於張學文來說也隻是偶爾想到這位,但這樣激進的女權領袖,張學文可沒有膽量玩婚外情。

  不過張學文理解他們。

  畢竟中國女人一直是男人的附庸,當這種壓迫越重的時候,爆發出來的反抗就會越激烈。特別是在一定環境之下,爆發出來的反抗會讓所有人吃驚。而激烈的後果就是會出現矯枉過正的現象。

  唐群英是目前湖南女權運動的領袖。

  自己的小嬌妻天天跟著她,要是培養出一個野蠻女友,自己真是倒黴。因此張學文隻能是歎氣。唐群英,你可不要教壞了我的小嬌妻。

  “走,去看看。”

  …………

  “慶祝共和!”

  “共和萬歲!”

  “我們要女子參政權!”

  “男女平等!”

  全是女的。

  一片片,基本上都是一群女學生。當中還有不少穿著戎裝的女軍人,一個個都在高呼口號。本來全是女的,但是張學文這麽突兀的進入,吸引力很多人的目光。

  看著這一群年輕女子,張學文一瞬間都有一些不知所措。

  就像是走錯門,進入女澡堂一樣的感覺。

  很是尷尬。

  因此張學文尷尬的笑了笑,然後正準備退出來。畢竟自己是西南巡閱使,如果在這裏發生什麽事情,說不定就會成為茶餘飯後的笑談。甚至會讓很多人繪聲繪色的描寫這些故事。

  “子清。”

  不過張學文剛剛準備退出,就聽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

  “希陶姐,你這是要幹什麽。”

  張學文看到唐群英之後隻能是苦笑。看看這裏聚集兩三千人的女子,這是要幹什麽。看看這裏五顏六色,都是妙齡少女。也隻有唐群英有能力召集這麽多女子參加集會。

  “什麽幹什麽。我們這是在慶祝滿清皇帝退位。你來這裏幹什麽,怎麽想你的小嬌妻了。”

  “沒有沒有。”

  雖然是真的過來看看自己的妻子,在這裏幹什麽。

  但麵對唐群英總不能這麽說。因此笑著道:“我是聽聞希陶姐這裏正在準備大活動,連我們的巡警都給驚動了。因此過來看看,怕鬧出什麽大事情。”

  “那些人太大驚小怪。”

  唐群英揮揮手。

  然後看了看這些女學生,今天來的女學生有一半都是唐群英的學生。唐群英回國六年,在長沙辦了四個女子學堂。其中最大的周南女子學堂,每年招生都有三百人上下。

  一批一批的學生畢業,開始活躍在湖南。有的人辦報紙呼籲女權,有的人重新回到學校當老師,甚至也有一些人直接加入同盟會參與革命。

  估計湖南一省的女子同盟會會員人數,超過其他各省全國同盟會女會員人數。因為湖南這邊的同盟會女子會員,早在去年的時候已經是突破了一百人。

  甚至激進的一批人直接組成女子軍,扛槍當兵。

  “璿卿如果能夠看到這一天,該有多好。”

  突然間唐群英有些感慨。

  想起了自己八拜之交的姐妹秋瑾。

  兩個人大約在二十年前就認識。唐群英嫁給曾國藩的堂弟,而秋瑾嫁給曾國藩的侄子,因此兩個人的夫家是在一個地方,兩個人就是在夫家互相認識。

  成為最好的姐妹。

  唐群英能夠出來革命,就是因為她受到了秋瑾的影響。

  “不過璿卿求仁得仁,看到今天的勝利,她一定會高興。”

  雖然有些傷感,但唐群英是一個灑脫之人。很快就從悲傷的氣氛當中走了出來。然後對張學文道:“竹君在這裏。你見一見?”

  “竹君姐也在這裏,該見,該見。而且我也有事情找她,她在就正好。”

  “你等會,我幫你去叫。”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