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入藏部隊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1      字數:4333
  “子清,我要向你檢討。”

  張學文處理完了甘肅的事情之後,立馬是馬不停蹄的進入了成都。如果沒有甘肅的事情,張學文本來是想要視察一下貴州、雲南、四川等地。

  隻不過甘肅的事情絆住了張學文。

  但四川問題太多,所以張學文還是來到成都,跟四川高層談談。

  楊維真的很出色。

  才短短一段時間之內,他已經是把成都的秩序給恢複過來。本來滿大街都是一些哥老會開的堂口,但都被楊維直接掃蕩。包括這段時間活躍的一些地痞無賴,也被楊維槍斃很多。

  一下就讓成都的秩序井然有序。

  成都是一個大城市。

  隻要秩序恢複,經濟就能夠恢複。楊庶堪和張培爵兩個人親自過來迎接張學文,看到張學文之後,楊庶堪立馬是作檢討。

  “蒼白兄,你這是幹什麽。”

  “子清,我現在才明白光靠熱情是無法治理國家的。你看我們負責四川以來,整個四川的事情都是一團亂麻。我們都不知道應該從哪裏下手。要不是莘野,成都現在都是一片混亂。”

  張培爵在旁邊也是搖搖頭。

  兩個人很苦惱。

  真的是如此。兩個人是四川革命黨的領導人,一直都是同盟會四川分部的負責人。因此四川獨立之後,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四川新政府的頭頭。

  楊庶堪擔任同盟會四川書記,主要負責同盟會的黨建工作。而張培爵成為四川省長,負責四川的民政。可是四川獨立都兩個月時間,他們都沒能夠安定下四川。

  四川依舊是亂哄哄的。

  雖然因為四川新政府擁有部隊,特別是林德軒一直坐鎮成都,所以沒有出現大的騷亂。但四川一直沒有穩定下來,一直處於亂哄哄的狀態。甚至還有很多新政府無法控製的地方。

  因為有些地方在四川獨立的時候,也宣布成立革命軍政府。然後自認地方都督。光是這種都督,在四川超過十人以上。楊庶堪和張培爵竟然是沒有解決掉這些人。

  這讓兩個人反思很多。

  “這不是你們的問題。”

  “子清,不用安慰我們。相比起我們四川,湖南非常穩定。我聽說湖南甚至都已經開始重新丈量土地,而我們四川目前連鹽田都沒有控製住。這都是我們的失誤。”

  張學文皺了皺眉。

  張學文是不滿意楊庶堪和張培爵在四川的施政,都兩個月多月也沒有安定下四川。還有那麽多獨立王國,也沒有掃平。但不滿歸不滿,張學文還是希望他們在學習當中進步。

  畢竟革命黨剛剛開始執政,都沒有什麽經驗。因此大家都需要慢慢的學習。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沮喪。

  因此張學文直接道:“推翻滿清,建立共和,這在我們中國來說是開天辟地的事情。在之前的兩千多年,中國一直都是有皇帝的,但我們就要把皇帝拉下馬,我們要建立一個新的中國。這樣的道路我們誰也沒有經曆過,對於我們來說誰都沒有經驗。大家都會有失誤,大家都會有錯誤。但不能因為一點點的艱難,就開始放棄,就開始沮喪。這不是我們革命黨應該做的事情。”

  “蒼白兄、列五兄,我們有任何的問題就去解決,有任何的困難就去戰勝。不要自怨自艾,現在的成都不就是已經恢複穩定了。我們現在就算有困難,難道還能比幾年前更加困難。”

  張學文真是恨鐵不成鋼。

  革命黨本身就是一個很年輕的群體。大部分人都是讀書人,或者是剛剛過了二十歲的學生。很少真正做過官,治理過地方的人。

  因此張學文是非常希望,現在的這些革命黨能夠一邊學習一邊進步。當年解放軍解放全國的時候,解放城市的很多都是泥腿子。甚至都沒有進入過城市。

  因此有過失誤,有過錯誤。但他們都是在一邊學習,一邊治理國家。從革命黨轉變成執政黨就是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都是需要慢慢去解決。

  楊庶堪和張培爵都是同盟會四川的領導人,不應該這麽快就沮喪。

  “恩。可是,子清,我們不能占著位置。這樣會損害四川的。”

  楊庶堪坦坦蕩蕩。

  升官發財,楊庶堪根本就不在意。不然也不會有今天的事情。楊庶堪是真的覺得自己和張培爵兩個人無法擔任現在的職務。

  在領導四川之前,他們兩個人也僅僅是教書匠。

  一個是學堂的校長,一個是教務主任。一下讓他們負責四川這麽大的省份,領導五千萬人,真的力不從心。張學文也理解他們。

  因此頓了頓道:“劉邦當年得到天下,說過的話我想你們都清楚。劉邦說過,他之所以勝利,就是因為他有蕭何、張良、蕭何這些人才有關。其實你們管理四川,也不必什麽都懂。隻要懂得用對人就可以。你們隻要能讓大家各司其職,那麽四川就不會有問題。”

  “蒼白兄、列五兄,這樣吧。我讓湘北指揮使王正雅,也就是曾經擔任過貴州按察使的王正雅,過來擔任四川省副省長。你們這段時間多學習。”

  楊庶堪和張培爵點點頭。

  他們已經是有些方寸大亂。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治理過這麽大的地方,那麽多文件看的頭暈眼花。

  “四川這邊也有很多可以用的人。不要太過拘泥於門戶之見。隻要他們願意投奔新政府,現階段可以用他們。如周善培,還有四川清朝唯一一位狀元駱成驤等人。都可以去接觸一下。隻要遵守新政府的法律,願意讚同我們的革命主張,現階段還是可以使用這些人的。他們比我們有經驗。”

  相比起革命黨,這些舊官員施政能力更強。

  “可是,子清。如果我們繼續沿用舊官員,那不就和滿清沒什麽區別了。”

  “對。所以我們不能盲目的使用舊官員。但同樣,在有限的情況之下,一些能力出色的舊官員,隻要願意投奔我們,隻要願意遵守新政府的法律,那麽還是可以用一用。”

  看到楊庶堪和張培爵有些猶豫,張學文笑著道:“我們隻要掌握軍隊,掌握巡警係統,掌握財政係統。其他的一些方麵,完全可以讓這些舊官員負責。他們比我們有經驗,有能力。當然我們要做的,就是設立新的法律,新的機構。讓他們在我們新政府當中發揮力量。”

  …………

  “幾位辛苦了。”

  張學文和楊庶堪、張培爵談完之後,就在成都接見從西藏歸來的部隊軍官。

  張學文和英國談判,讓這些進入西藏的川軍放下武器,然後從原路歸來。這些人一個個看起來臉色並不好看。對於他們來說完全是恥辱。

  作為軍隊,放下武器,就像是一群俘虜一樣被人看押歸來。要不是張學文派去的代表和他們接觸,他們有些人是要拚死抵抗。

  “敗軍之將而已。”

  羅長琦站起來很慚愧的抱拳。

  “羅將軍說這話讓我們慚愧。你們在前線為國拚殺,我們卻沒有能力讓你們完整歸來。被英國人要挾,隻能讓你們放下武器回川。這不是你們的恥辱,是我們的恥辱,是我們這個國家的恥辱。我身為西南巡閱使,在這裏向幾位道歉。”

  張學文是真慚愧。

  這一次的談判,讓張學文感到恥辱。

  畢竟英國方麵要求,這支部隊放下武器,才能夠放開一條路,讓這支部隊回到四川。這樣恥辱的事情,讓張學文真是咬牙切齒。

  因此張學文站起來,給大家道歉。

  “不。國家積貧積弱,受到外侮,是我們這些軍人的恥辱。”

  羅長琦,四十六歲。

  這是一位舊官員,是出生於甘肅。甘肅的教育情況很差,但這位是一個了不得的人物。十八歲中秀才,二十二歲中舉人,三十一歲中進士。入翰林院,授庶吉士,擢編修,候補江南道。

  三十六歲的時候來到江蘇,先後開辦並主持江蘇仕學館、江蘇法政學堂、江南將弁學堂,總辦江南陸師學堂,慢慢的開始了他從軍之路。

  被任命為江蘇參謀處督辦,開始帶領新軍部隊。

  後來因為西藏有變,四川派兵入川。進入西藏的部隊大約有1700多人,率領這些部隊的有協統羅長琦,還有滿洲正黃旗,隻有二十二歲的鍾穎。

  這就是羅長琦。

  雖然是舊官員,但這一次他是真正感受到恥辱。

  “羅將軍,請坐。我們不要談這些,讓我們一起努力,讓國家強大。以後就再也沒有這樣的恥辱。”

  “是。”

  張學文看了看這些軍官之後,轉過臉對鍾穎道:“鍾將軍,很抱歉。不過你放心,我保證你的人身安全。但你必須要把部隊交出來。”

  鍾穎點點頭,並沒說話。

  他是沒法說話。他和皇家關係太近。他老爸娶了鹹豐的妹妹,他和同治皇帝是表兄弟。因此慈禧對他非常好,讓他在四川編練新兵,當時他才十八歲。

  二十歲的時候,成為四川陸軍第三十三混成協統,兼四川陸軍速成學堂總辦。在全國各地的新軍來說,都沒有比他更年輕的協統。二十二歲的時候,帶兵進入西藏。

  來到四川之後,張學文沒槍斃他已經很不錯。

  保證人身安全,已經讓他很滿足。

  “陳渠珍。”

  “到。”

  “請坐請坐。修梅兄,讓我問候你。”

  在這裏看到中國曆史上非常傳奇的湘南王陳渠珍,張學文也感到很稀奇。陳渠珍畢業於湖南武備學堂,和林祖坤是同學,和林德軒一起當兵。

  林德軒、林祖坤、陳渠珍幾個人在湖南新軍當兵,彼此的關係都很好。

  不過陳渠珍的發展明顯比另外兩個人差。

  林德軒已經是鎮守成都的最高長官,還是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軍長。而林祖坤現在也是坐鎮武昌東邊,更是第四軍軍長,隻有陳渠珍還僅僅是一個小小的營官。林祖坤和陳渠珍兩個人不僅是同學,還是戰友。

  當然在湖南新軍的時候,陳渠珍就是林祖坤的下屬,兩個人的關係一直很好。聽到陳渠珍他們歸來之後,林祖坤還專門問了問陳渠珍。

  跟張學文表示,陳渠珍此人能文能武,而且相當有謀略。

  “修梅大哥。”

  “是。他現在在湖北,專門來電問候你。”

  陳渠珍臉色喜笑顏開。

  一個是因為聽到好友林祖坤的消息。還有就是,林祖坤竟然還沒有忘記自己這個弟弟。林祖坤目前擔任第四軍軍長的消息,陳渠珍已經聽說了。

  陳渠珍也不甘心就這樣。

  知道林祖坤、林德軒都已經是軍長之後,他豈會沒有想法。

  “這位就是當年新軍大名鼎鼎的‘潘鷂子’。”

  “是。”

  潘文華。

  長得非常英俊,看著就讓人舒爽。潘文華別看官位低,現在不過是隊官,也就是連長。但他在四川新軍當中名氣很大。

  因為在軍訓中,他在各項器械、槍術、劍術、擒拿格鬥、上房越脊等方麵,都名列全協前茅。能在兩丈餘高的城牆上躍下,然後徒手攀上,多次反複,麵不改色,由此得“潘鷂子”綽號。

  甚至連當年的四川總督錫良都對潘文華讚不絕口。

  他進入西藏的時候,才是一個小小的副排長。可是他進入西藏之後,在巴塘一帶作戰,生擒頭人哈巴龍,升為排長。隨部隊進藏,在波密戰役中,以功升任連長。

  在被藏軍斷了後路之後,入藏部隊軍心動蕩。

  可是潘文華的連,卻一個兵都沒少。可以看出潘文華領兵的能力。

  和幾個人慢慢的談完之後,張學文坐在上麵,開始下命令。

  “羅長琦。”

  “到。”

  “任命羅長琦為雅州鎮守使。在那裏練兵,收集西藏的情報。”

  “是。”

  羅長琦很高興。

  因為他明白張學文的意思。雅州府是四川進入西藏唯一的地方,讓他鎮守這裏,收集西藏的情報,這是再為以後再次進入西藏做準備。

  “入藏的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獨立第四旅,滿編四千人。隸屬於第六軍,羅長琦擔任旅長。”

  “陳渠珍。”

  “到。”

  “陳渠珍擔任五十九旅參謀長。”

  “是。”

  “五十九旅下屬軍官的任命,十二師會下通知。”

  任命結束之後,張學文笑嗬嗬的看著羅長琦道:“羅旅長,我跟你打個商量如何?”

  “巡閱使,請說。”

  “潘鷂子,把他借給我如何。”

  “這是他的榮幸。”

  張學文看了看潘文華,笑著問道:“潘鷂子,怎麽樣,可願意跟我走。”

  “服從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