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同盟會分歧2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0      字數:3171
  “厚山兄,你過分了。”

  柳亞子和陳去病、朱少屏幾個人把馬君武拉到了另一個房間。柳亞子忍不住批評馬君武。剛才那是在開會,各省代表都在,怎麽就動手。

  剛剛那個會議,不僅僅是各省代表會議,甚至可以說是臨時中央政府會議。畢竟現在還沒有成立臨時政府,這些各省代表會議就代替臨時政府的功能。在這樣的會議當中就動手打人。

  而且打的還是宋教仁。

  柳亞子是蔡元培、章太炎的學生,和馬君武的關係也不差。

  當年進入同盟會,就是馬君武介紹的。

  因為江浙地區,光複會的勢力很大。江浙能夠光複,包括上海能夠光複,光複會的貢獻很大。柳亞子作為光複會大佬蔡元培、章太炎的學生,地位上升也很快。雖然隻是一個文人,但也能夠參加這樣的中央會議。

  馬君武脾氣大,這是誰都知道的。馬君武這個人隻要話不投機,就會動手。這個毛病隻要是認識馬君武的人,沒有人不知道。當年在日本留學的時候,馬君武在討論的時候動手的次數可不是一次兩次。

  可就算如此,柳亞子也沒有想到。

  沒有想到馬君武竟然在這樣的會議當中動手。看看打了宋教仁兩巴掌,宋教仁臉上都是血。可以看出馬君武當時是多麽用勁。

  “我過分,我過分頂多就是打他兩巴掌,還能有什麽。但是他呢?”

  馬君武並沒有因為兩巴掌就消氣,相反依舊脾氣很大。

  “出賣革命利益,出賣南京。他袁世凱是個什麽東西,一個兩麵三刀的家夥。一邊跟我們談判,一邊在屠殺我們的革命同誌。這樣的反動人物,宋教仁他拿了袁世凱什麽好處,這麽為他說話。蠢貨,天天研究狗屁憲政,研究出個什麽東西。等到哪一天被袁世凱玩了,他才明白自己幾斤幾兩。”

  “就算如此,你也不應該動手。”

  陳去病在旁邊無奈的搖搖頭。

  陳去病是江蘇人,名字還是自己改的。是學習霍去病,改成陳去病的。柳亞子、陳去病他們這一批文人都是江浙人,這裏的文風是中國最盛的。

  很多人都是光複會的人。

  現在江浙地區光複會最威風,也讓不少文人得勢。包括陳去病也是。而且這一批文人,都跟馬君武關係不錯。因為當年馬君武在這裏上過學,辦過報紙這些東西。

  所以拉馬君武出來的就是柳亞子和陳去病以及朱少屏三個人。

  “我動手是他該打。”

  柳亞子和陳去病兩個人麵麵相覷。馬君武此人,能力很強。作為學習化學的理工人才,古文功底比很多研究古文的人才出色。

  懂技術、懂宣傳、懂組織,甚至還懂法律。

  可就是這個狗熊脾氣,讓人非常難以忍受。不是動不動就諷刺人,就是動不動就動手。

  “我打的還輕了。我今天要是有槍,我上去就斃了他。他那樣的人,未來就是一個賣國求榮的人。”

  “厚山兄,過了。鈍初兄,不是那種人。”

  馬君武可以隨意的罵人家宋教仁,但柳亞子和陳去病不行。

  馬君武是同盟會元老,同盟會成立的時候就是同盟會大佬。而且和宋教仁的交情也不淺。但柳亞子和陳去病,並不熟悉宋教仁。和宋教仁也沒有私人交情。不好隨意的說這些話。

  而且兩個人認為宋教仁對於和袁世凱的談判是有些積極,但這隻是宋教仁對於革命的一種看法。宋教仁那麽多年也是提著腦袋幹革命,說他賣國求榮,他們怎麽都不相信。

  馬君武太口無遮攔。

  “你現在怎麽辦?”

  把人家宋教仁打成那個樣子,現在還怎麽去見他。平常宋教仁和馬君武的關係也不能說很差,應該說還是不錯的。可是這一下,就太過分。

  連眼角都給打破了。

  這一下怎麽在這裏跟人相處。

  “什麽怎麽辦。一群懦夫,總是在考慮敵人有多麽強大,不去考慮怎麽戰勝敵人。黃克強雖然願意傾聽大家的意見,但缺少決斷,無法成為一個合格的領導者。我恥於和他們為伍。”

  馬君武依舊是罵罵咧咧。

  這一次可不僅僅是宋教仁一個人,連黃興都罵了進去。甚至表現了自己對於黃興的不滿。

  然後想了想道:“我準備去武昌。”

  “武昌?”

  “是。”

  馬君武點點頭。然後抬頭看著他們道:“稼軒、佩忍、少屏,如果有興趣跟我一起去看看。”

  “厚山兄,我聽說你跟這個張學文關係不好。”

  張學文的崛起速度太快,以至於關於張學文的各種消息也是滿天飛。不過真正認識張學文的,在革命黨內也是少之又少。

  張學文在日本僅僅待了一年時間,而且並不像人家仇亮、劉道一那樣相識滿天下。真正認識張學文的人少之又少,和張學文有過交流的就更少。

  因此實在是沒有多少可研究的。張學文出現在大家麵前的隻有在日本的一年,因此大家隻能是從這一年當中了解張學文,認識張學文。

  到了最後張學文和馬君武關係不好的傳聞也出來了。

  “我是看不上他,也不喜歡他。不過他對待革命的態度比這些人好多了。”

  張學文。

  馬君武的確不喜歡。

  從第一次見麵開始,馬君武就不喜歡張學文。首先就是馬君武看不上張學文的文學功底,寫的文章都是大白話。這是這個時代很多文人都看不起的。

  馬君武雖然是學習化學的,但文學功底很深。

  不要說張學文的大白話,就是梁啟超的文章在這個時代也被很多文人看不起。馬君武怎麽可能看得起張學文。

  然後就是張學文的文章。

  慢吞吞。

  可是現在張學文成功了,成為了革命最大的功臣。而且最近湖北、湖南那邊的報紙,也很對馬君武的脾氣。因為那邊一直在鼓動,鼓動南京這邊組織北伐。

  和南京這邊妥協氛圍這麽嚴重完全不同。

  “你們也跟著一起去看看。你們應該不認識張學文這個人。”

  …………

  “鈍初,沒事吧。”

  “沒什麽。已經處理好了。”

  宋教仁臉色陰沉,臉色非常難看。不可能不如此。宋教仁也算是同盟會的頂級大佬之一,被人在大庭廣眾之下扇了耳光,簡直是太過丟臉。在目前的革命黨大佬當中,誰有如此的恥辱。

  可是他也不能說什麽。

  因為馬君武那個狗脾氣大家都知道。如果宋教仁跟馬君武計較,估計背後笑話的反而是他宋教仁。因此宋教仁很是鬱悶。

  心中也是非常記恨馬君武。

  “厚山兄,實在是太過分。”

  汪精衛在旁邊也是憤憤不平。

  “他嘴上嚷嚷打仗,打仗哪裏那麽容易。我們拿什麽和北洋軍打仗。天下的事情,都是因為他這樣的人才敗壞的。”

  汪精衛也是力主和袁世凱談判的主力。他和宋教仁的觀點一樣,都是認為不能和北洋軍打仗。南方軍隊是打不過北洋軍的。

  “可是……”

  黃興有些猶豫。

  現在武昌那邊天天給南京戴高帽,要求南京趕緊組織北伐。弄得南京這邊的報紙、學生都在那裏給南京政府壓力。這麽大的輿論壓力,加上同盟會內部也有馬君武這樣的人,都給黃興很大的困難。

  因為同盟會的大佬宋教仁、汪精衛都不同意和北洋軍開戰。更重要的是很多地方實力派也不願意和北洋軍開戰。相反他們都認為和北洋軍談判是最好的選擇。

  黃興夾在中間很是難受。

  “克強兄,你說說。北洋軍實力強大,根本就不是我們能夠對抗的。”

  宋教仁看到黃興的猶豫,所以立馬說出自己的看法。

  “武昌那邊,兩湖聯軍傷亡慘重,才保住了漢口。我可是聽說僅僅半個來月的保衛戰,武昌那邊就有兩萬多人的傷亡。支援湖北的川湘滇黔四省軍隊在湖北更是被北洋軍兩個協打的丟盔棄甲。可是北洋軍一轉身就已經擊敗了山西,還有安微這邊。打仗我們是打不過他們的。我們完全可以利用議會鬥爭來限製袁世凱的權力。這也是犧牲最少,最快完成革命的辦法。”

  “對,就是如此。”

  汪精衛立馬是附和宋教仁。

  “我們的目的就是推翻滿清,恢複我漢人江山。如果袁世凱願意推翻滿清,我們完全可以支持他成為總統。這樣我們可以大大縮短革命成功的時間。”

  黃興沒有說話,隻是深深地皺眉。

  黃興是實幹派。

  一直以來,同盟會的各大起義他都是身先士卒。可是讓他統籌全局,他的決斷就有些優柔寡斷。黃興心中是希望能夠北伐,就算不能戰勝北洋軍,最起碼應該給袁世凱足夠的壓力。不能讓袁世凱在談判當中占據絕對的優勢。

  但是現在黃興的左膀右臂宋教仁和汪精衛兩個人都反對北伐,他們都勸黃興應該跟袁世凱談判。

  一邊是掌握實權的實力派的反對,一邊是來自革命黨基層的呼聲。

  黃興無法決斷。

  “克強兄,我們要看看我們的實力。我們現在有什麽實力可以北伐。要冷靜,冷靜的選擇最有利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