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黃興離開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0      字數:4189
  “我反對。”

  吳兆麟直接發聲。

  吳兆麟沒有跟著第十師到前線,吳兆麟留在武昌招兵。第十師是湖北新軍的基礎上成立的。因為武昌起義當中傷亡慘重,雖然後來進行歸攏,但也隻有四千人左右。所以吳兆麟留在武昌,訓練第十師剛剛招募的兩個團。本來他帶著這兩個團,要奔赴前線。

  可正是因為要迎接黃興,所以作為文學社的領導之一,參加了這次的會議。

  黃興?

  很厲害。

  資曆深、名氣高,是整個中國都知道的革命黨領袖。是跟孫中山齊名的人物。

  但並不在吳兆麟他們的眼中。文學社的發展跟同盟會、共進會都沒有關係,完全是在新軍獨立自主的發展。他們不少人都是在革命之後一步登天。一個個現在都是位高權重。

  因此他們隻認張學文這個領導人。因為他們現在的高位,很多都是張學文提拔的結果。

  對於文學社不少人來說,黃興隻是一個符號而已。

  “臨陣換將是大忌。蔡鍔擔任前線指揮,張總指揮坐鎮武昌,效果非常好。黃公初來武昌,對於我武昌情形並不清楚,也不了解我們軍隊的布置。倉促上任,怎麽和袁世凱的北洋軍戰鬥。我反對黃公擔任大都督職位。”

  宋教仁心中大怒。

  張學文、劉公這些人還沒有說話,這裏哪有你吳兆麟說話的份。幾天之前,你吳兆麟一個小小的隊官,都沒有資格坐在這裏。宋教仁覺得這一次來到武昌事事都不順利。

  現在連一個小小的隊官出身的小軍官,都敢出來反對自己的意見。

  “是。”

  張廷輔在旁邊也是立馬附和吳兆麟。

  “黃公初來,並不適合擔任大都督的職位。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黃公對於我們的敵人,對於我們自己都不了解。倉促上任,出現任何問題,在戰場上敗給北洋軍,到時候誰負這個責任。黃公並不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看著吳兆麟和張廷輔的發言,張學文想起了陳調元。

  這小子真不錯。

  是軍校畢業生,能夠帶兵。而且還如此的能說會道,說服人非常有能力。想起陳調元那個樸實無華,老實憨厚的長相,張學文就隻能說,人不可貌相。

  陳調元長著一副忠厚老實的樣子,卻是非常出色的遊說家。

  吳兆麟和張廷輔的反對,讓宋教仁非常難堪。這兩個人是文學社的領導,吳兆麟是第十師的參謀長,張廷輔更是武昌城防司令。都是非常重要的位置。

  像張廷輔,現在擁有的兵馬有近八千人。裏麵有唐生智、顧品珍的正規軍擴編的部隊,也有學生軍,還有共進會招募的黃申薌的近衛一協。而且這支部隊不缺少武器,訓練也不差。

  擁有如此的兵馬,也讓張廷輔成為武昌真正的實力派。

  吳兆麟、張廷輔這兩個人都是目前湖北的實力派,加上兩個人是出自文學社,也代表文學社的意見。彭楚藩在一旁雖然沒有說話,但很明顯也是反對黃興擔任大都督。

  宋教仁要說什麽,但是黃興擺擺手,道:“兩位說的不錯。我剛剛來武昌,對於情況不了解。實在是不適合擔任大都督的職位。”

  聽到黃興的話,宋教仁忍不住跺跺腳。

  自己做了這麽多,就是希望黃興主導革命。可是黃興竟然自己推辭。雖然文學社的幾個人反對,但隻要繼續攻擊張學文這裏。隻要張學文同意,什麽都不是問題。可是黃興自己退了。

  “黃公,你擔任大都督是屈才了。”

  看到氣氛有些尷尬,張學文笑著出聲,打破局麵。

  “大家都知道,我們同盟會一向是孫黃並稱。黃公是我同盟會領導,豈能擔任區區一個大都督,豈能局限在武昌城裏。黃公應該站的更高,看的更遠才對。我認為現在有這麽多省份獨立,應該成立一個臨時中央政府。我推舉黃公為革命軍大元帥,負責中國的革命,領導所有的革命軍。”

  “大元帥?”

  “是。”

  張學文肯定的點點頭。

  “黃公,北洋軍實力強大,我們目前還真不是他們的對手。一旦武昌失手,讓北洋軍直接南下,到時候我們的革命就會夭折。因此我們要分散北洋軍的軍力,我們要讓更多的省份獨立,和我們一起對抗滿清。兩廣、安微、江浙、山東、關外,隻要這些地區都獨立,袁世凱的北洋軍就算是三頭六臂也擋不住這浩浩蕩蕩的革命浪潮。到時候我們還會怕北洋軍嗎?”

  “對,子清說得對。”

  黃興興奮的點點頭。

  倒不是因為張學文提議自己擔任大元帥,而是因為張學文給出的美好未來。

  “黃公,我認為你應該領導全國革命。在總理不在的時候,也隻有你能夠擔任這樣的重任。你應該聯絡各省各地的革命黨,敦促他們趕緊起義,接應我們。我們在這裏抵擋北洋軍,給這些兄弟省份爭取時間。如果黃公你局限在武昌,隻想著和北洋軍的戰爭,誰去領導全國革命,誰去領導其他省份的革命。”

  張其鍠在旁邊微微一笑。

  捧。

  張學文把捧這個字,練得真是完美無缺。好像沒有黃興,就沒有人能夠領導全國革命一樣。

  “而且時間無多。”

  既然張學文開始,張其鍠當然要接上。因此立馬道:“我們在漢陽和漢口阻擊北洋軍,為各省獨立爭取時間。但這個時間不可能是無限的。北洋軍的強大大家都知道。因此黃公要快點聯絡其他省份的革命黨才可以。”

  “恩。當仁不讓。”

  黃興點點頭。

  然後想了想道:“鈍初,要讓英士在上海動手。一旦上海獨立,影響力一定會超過大部分省份。這樣也可以促成江浙兩地的革命。”

  “好。”

  宋教仁有氣無力的回答。

  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現在革命黨當中,實力最強大的就是張學文,還有他的部隊。宋教仁原來是希望黃興能夠控製張學文的部隊,可是被張學文幾下之間就化解。

  宋教仁這個時候對於張學文有深深地戒備。

  亂世梟雄。

  不知道怎麽回事,宋教仁想起了這個。張學文此人不願意讓出自己的地盤和實力,就開始哄黃興。

  “子清,至於這個大元帥,我可萬萬不敢當。而且總理不在,組建中央政府的事情先推遲一下。”

  “可是……”

  “子清,這件事情不用商量。而且就算真的設立大元帥,這個位置非你莫屬。”

  看著坦坦蕩蕩的黃興,張學文突然有些慚愧。相比起黃興的豁達,黃興的不計較權力,自己還是……。不過張學文很快就把這樣的想法退出腦後。

  黃興是一位君子,但卻不一定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

  現在到手的東西,讓張學文吐出來,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

  “克強兄,你不會真的要推舉張學文擔任大元帥的職務。”

  “是。”

  隻剩下黃興和宋教仁。

  宋教仁是真的很擔心。這一次來到武昌之後,他發現很多事情和他想象的完全不同。宋教仁是一個喜歡憲政的人,但是他從張學文身上感受到了梟雄的味道。

  在宋教仁看來,張學文是會破壞憲政的人物。

  這種感覺讓他非常不安。

  “鈍初,我知道你對於子清有些看法。但我們都要改變想法。子清促成川湘滇黔四省革命,還幫助湖北革命。他的功勞,足以讓他成為新政府的大元帥。甚至是總統也不是不可能。”

  黃興和宋教仁是多年的交情。

  認識有十年時間。

  黃興雖然話不多,但看出了宋教仁的一些想法。所以解釋了一下。

  “可是,克強兄。張學文此人我真的無法把握,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麽。如果這樣放任下去,以後我們拿什麽限製。”

  宋教仁恨鐵不成鋼。

  “克強兄,你看看他是怎麽對待孫武他們的湖北軍政府。孫武他們是湖北本地的革命黨,可是張學文一點都不尊重他們。以後他如果這樣對待我們同盟會怎麽辦?”

  “鈍初,你想差了。”

  黃興緩緩地搖頭。

  然後認真的道:“子清是一個有自己的計劃,按照計劃一步一步走的人。現在想來,他在東京的時候,已經有過足夠的計劃。隻不過當時先生和我都沒有聽從他的勸告。如果子清真的有野心,那麽他肯定是要整合同盟會,就不會傷害同盟會。如果他沒有野心,那麽我們同盟會就多一個幹將。千萬不要因為我們的失誤,把子清推到另一邊去。”

  “可是,克強兄。張學文已經是在排斥我們。讓你負責全國革命,說的好聽。就是不願意你留在武昌。”

  捧。

  張學文的捧是做給外人看的。告訴他們張學文對於黃興是很尊重的,對於革命前輩是很尊敬的。

  但聰明人都是能夠明白張學文的意思。就如宋教仁一下就明白。張學文這是不想讓黃興留在武昌,幹擾自己在武昌的地位。

  “我何嚐不懂。”

  黃興笑了笑。

  “但吳兆麟和張廷輔說的不錯。現在湖北有川湘滇黔鄂五省軍隊。雖然不少高級軍官我都認識,但畢竟還是不了解他們的真實實力。而對麵的北洋軍也是一樣。我如果倉促上陣,隻會亂了湖北這邊的戰爭準備。”

  宋教仁一瞬間愣住了。

  黃興一直以來都讓人覺得是一個實幹派。宋教仁也認為自己是黃興的參謀,幫助黃興出謀劃策。但是聽到黃興的話,宋教仁這個多年的好友,都心中吃驚。

  原來黃興什麽都懂,隻不過一直以來為了大局,他都會做一些讓步。久而久之,很多人都覺得黃興耍心眼不行。

  “我留在武昌,孫武他們肯定會以為我會支持他們。到時候他們以此和子清發生更大的衝突。而子清,如果真的被激怒了,稍微做一些動作,整個湖北都會變成爛攤子。子清,並不是一個脾氣很好的人。”

  黃興微微歎口氣。

  黃興再怎麽說也是同盟會二把手,是和孫中山齊名的大佬。如果他硬要留在武昌,裝作聽不懂張學文的意思,到時候張學文還真沒有辦法。張學文不是陳其美,幹不出暗殺同誌的事情。張學文也沒有借口驅逐黃興,除非張學文不想要自己的名聲。

  隻要黃興留在武昌,那麽就算是張學文這邊的人,也會有人動搖。畢竟相比起黃興,張學文資曆真的不行。也會讓很多人感到為難。

  如禹之謨、譚人鳳、陳荊、劉複基、蔣翊武、趙恒錫、程子楷,他們都跟黃興或者宋教仁有非常好的私交。到時候他們怎麽選擇。

  而且對於兩湖學生來說,張學文這個首義功臣是名氣很大。但是黃興這個人,就有更大的威望。

  黃興想的很多。

  其實黃興現在在武昌的形勢,比曆史上還要好。曆史上武昌的老大是黎元洪,武昌的兵馬在共進會和文學社的手中。如孫武、張振武、蔣翊武他們。

  他們沒有一個人希望黃興來。

  當時宋教仁也是竭力的推動黃興擔任湖北大都督。可是被黎元洪和共進會、文學社的人直接給頂了回去。最後黎元洪隻是任命黃興成為前線總司令而已。

  可是現在來說,湖南軍隊湧入武昌。而湖南同盟會,這是黃興的老巢。隻要他想,還真是有可能和張學文爭奪領導權。

  可是黃興沒有如此。

  因為他知道,張學文經營湖南多年,加上同盟會西南支部,實力已經是非常強大。如果張學文鐵了心和黃興對抗,絕對會導致同盟會內訌。在目前這樣重要的時刻,黃興不希望發生這樣的事情。

  所以他才會接受張學文的提議。

  這些東西,宋教仁雖然是好友,但黃興也沒有說出來。隻是簡單的點了點。

  “而且子清說得對。讓其他省份趕緊起義,才是緊要的事情。”

  “那我們……”

  “走。去上海,找英士。”

  黃興考慮之後,還是選擇了上海。因為上海是中國的經濟中心,坐鎮上海指揮交通方便、通信方便,影響力也最大。

  而且上海有租借,可以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