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群賢畢至3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29      字數:3576
  “總指揮,你這樣挖人是不道德的。”

  “嗬嗬。”

  張學文看著楊傑發牢騷,哈哈大笑。然後指了指楊傑道:“耿光,你呀你。我就挖你一個參謀而已。你手底下可是雲集了雲南講武堂,湖南陸軍小學堂,武漢陸軍中學三部分的人才。裏麵賢才無數。”

  是。

  張學文剛剛從楊傑的教導旅調走了一個人。那就是武昌起義的時候,擔任武昌陸軍中學學生隊隊長,後來在楊傑的教導旅擔任一等參謀的鄧漢祥。就是張其鍠給張學文推薦的那個人。

  的確不隻是一個軍校學生。

  很對胃口。

  因此張學文把鄧漢祥調到自己身邊,擔任自己的副官。而原來的警衛團團長、張學文的副官何遂,已經被張學文任命為全軍軍法處的總巡官。

  鄂軍師的事情,讓張學文大為不滿。

  其實不僅僅是鄂軍師,還有其他部隊也有一些問題。在軍紀上都存在問題。而且每個部隊的軍紀都不相同,甚至很多部隊都跟自己的長官脾氣有關。

  這是張學文不能容忍的。

  現在這裏隻有湘軍和鄂軍,再多也就是雲南過來的教導團。但是未來湖北會有川軍、滇軍、黔軍。想要掌控這些部隊,張學文有三個舉措。

  一個就是從組織上控製這些部隊的軍官。加強同盟會西南支部的組織建設。幾個部隊的軍官任命,都在同盟會西南支部的手裏麵。杜絕軍隊領導任用自己的嫡係。

  還有一個就是統一大家的後勤,這個工作張學文也在做。那就是讓李夑和擔任同盟會西南支部軍事後勤部部長,讓他全權整合川湘滇黔鄂五省的軍隊後勤。

  控製住後勤,那麽就斷絕出現軍閥的情況。

  第三個舉措就是軍法。

  弄一個統一的軍法,弄一個統一的執行軍法的機構。

  這些都是張學文控製軍隊的辦法。何遂兩年前就來到湖南,在張學文手底下擔任湖南新軍軍法處的負責人。湖南革命之後,就一直擔任張學文的副官和警衛團團長,算得上是張學文嫡係之一。

  而且何遂真的是一個很出色的軍法官人選。

  “但鄧漢祥這樣的人才還是不嫌多的。”

  “太貪心。”

  楊傑年輕。

  今年才二十二歲。不過他率領這一批的學生軍,卻沒有人認為他沒有資格。因為楊傑有足夠的資曆。他十六歲考入雲南陸軍速成學堂,很快又進入保定陸軍軍校學習。

  在保定軍校,他的成績非常出色,被保送到日本士官學校預備學校學習。和他同學的還有蔣介石。不過蔣介石成績一般,後來就下放日本的部隊養了兩年馬。而楊傑則是成績出色,升入了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在中國留學生來說,楊傑算是非常年輕的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畢業生,也就是當年的蔡鍔能夠相比。都是二十二歲就畢業日本士官學校。

  “你要知道,你的部隊是教導旅,裏麵大都是軍校學生。現在盯著你部隊的可不隻是我一個人。”

  “總指揮,你可不能這樣。這樣還有沒有紀律。”

  楊傑著急。

  楊傑當然明白,目前哪個部隊都缺軍官。缺中高級的軍官,也缺少初級軍官。楊傑的教導旅,高級軍官是不可能出來。畢竟部隊大都是剛剛畢業,或者麵臨畢業的軍校生。

  但是中級軍官和基層軍官卻多得是。

  現在教導旅很多軍校生,都隻是普通的小兵。但他們如果被其他部隊挖走,最少也是一個排長。如一些優秀的學生,就如雲南講武堂的優秀畢業生,很多都是可以直接擔任連長職務。在他們中間又有一些出色的,就能夠臨時擔任營官。

  對於現在很多部隊來說,最缺少的就是連排長這種基層優秀軍官。

  因此很多人都對教導旅虎視眈眈。

  程子楷的第三師是新兵組成的,尤其缺乏基層軍官。在楊傑那裏,其實已經調走了不少基層軍官。但就算如此,他也是幾次找到張學文,希望能夠從教導旅再次調走一批年輕軍官。

  “這是你部隊的宿命。”

  張學文笑著回答。

  楊傑的教導旅,就是一個臨時性的編製。就是為了保護這些軍校學生。但他們不可能一直待在教導旅,還是要分散到其他各部隊。

  “這……”

  “好好保護他們,但也要好好訓練他們。他們在學校學到了很多,但是沒有經曆過戰爭,終究不是合格的軍人。”

  “恩。”

  楊傑也隻是發發牢騷。

  他是聰明人,當然明白所謂的教導旅就是戰時的軍校。和其他部隊當中的隨軍學堂是差不多的意思。

  “為了迎戰北洋軍,我們很快就會擴軍。我們計劃在武昌擴軍三個師,到時候就會需要大量的年輕軍官。因此你的任務是把教導旅每個人都培養出合格的基層軍官。”

  教導旅除了軍校學生,還有警察部隊和不少普通的學生。軍校學生占據三分之一作為,剩下的三分之二都不是正規軍校生。

  不過教導旅所有人的文化水平都是很高的。

  張學文希望楊傑在短時間之內,讓這些普通的學生和軍校生在一起,都學習軍事知識。

  “你放心。”

  …………

  “鳴階,坐。”

  “是。”

  “不用如此緊張。你沒看剛剛楊傑怒氣衝衝,就是因為你的事情。”

  鄧漢祥。

  今年才二十三歲。

  不過目光如炬,真的是如此。和他談了一下之後,很多複雜的問題,他能夠直指本質。張學文現在需要鄧漢祥這樣的年輕參謀,來充實自己的參謀團,幕僚團。

  所以才會任命他成為自己的副官,其實就是自己的秘書。

  “鳴階,你在武昌多年,對於武昌不少人都認識。我想問問你,這武昌我們是打下來了。但是現在湯化龍、黎元洪他們想要另組一個政府機構,你說說應該怎麽辦?”

  鄧漢祥是貴州人,隻不過來湖北讀書而已。

  因為張之洞的原因,湖北成為了長江下遊很多省份的中心。很多學生都到武昌讀書,這裏麵有湖南、四川、貴州、廣西、雲南都有。

  湖北的學校,真是各個省份的學生都有。

  就如北方的學生都去北京、天津讀書一樣。

  “其實嚇唬嚇唬就行。”

  “嚇唬?”

  “是。”

  鄧漢祥年輕。但是看到張學文如此器重自己,連這樣的大問題都問自己的意見,心裏非常感動。鄧漢祥的家族在貴州是豪門望族。

  從這樣的家族長大,雖然有很多便利的條件接受外來的思想。但也有不少舊思想。

  如士為知己者死。

  “現在情況這麽混亂,年輕學生情緒如此激動。稍微風吹草動,都有可能讓這些年輕學生炸鍋,甚至會做出一些激烈的反應。湯化龍家大業大,一旦真的有風吹草動,他一定會逃跑的。”

  “逼走他?”

  “是。”

  張學文點了點頭,並沒有說話。

  鄧漢祥的說法和張其鍠相差不多。他們都認為湯化龍這樣有錢有勢有名望的人,絕對是惜命的。和革命黨那些不顧生死的年輕人相比,湯化龍他們缺少的就是血氣。

  嚇唬他,讓他逃離湖北。

  不過張學文並沒有聽從他們的話。畢竟湯化龍這樣的地頭蛇,就算是逃離了武昌,以後有會隨時回到武昌。畢竟這裏是他的根基。

  “鳴階,還有一件事情想聽聽你的意見。”

  “是。”

  “最近共進會的孫武、焦大峰他們開始和湯化龍合作。而劉公、居正、張振武等人則是反對孫武這樣的舉動。我現在很想爭取劉公他們,可是不知道找誰說服他們比較好。”

  這是張學文一直考慮的。

  張學文是湖南人,帶來的部隊大部分都是湖南人。和共進會沒有多少關係。本來這個時候應該是劉道一、譚人鳳他們跟共進會談,他們和共進會才最熟悉。

  隻不過譚人鳳現在做同盟會西南支部的秘書長,目前和川湘滇黔四省同盟會的領導每天都在討論,都在進行磨合。而劉道一擔任同盟會西南支部組織部部長,目前正在統計同盟會西南支部會員的具體人數和資料。

  隨著革命的勝利,川湘滇黔四省的會員,都需要在組織部登記資料。

  因此張學文在武昌實在是找不到能夠和劉公他們談判的人選。而且張學文希望不是自己這邊的人出麵,而是和張學文不相幹的人出麵說服他們。

  “總指揮,有一個人非常適合。”

  “誰?”

  “陳調元。”

  “這名字好熟悉。”

  張學文想了想,這不就是那天被王天培他們圍攻的幾個人之一。當時記得說陳調元是武漢陸軍中學的地理老師。

  “他不是離開武昌了嗎?”

  “本來是準備回北京,不過留了下來。聽到我擔任總指揮的副官,希望總指揮給他一個機會。”

  “他認識劉公?”

  陳調元,到底什麽人物張學文不認識。但當時其他學生都瑟瑟發抖,而陳調元卻麵不改色,給了張學文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不,他認識張振武。他能說會道,而且他和北洋軍關係很深,和總指揮這邊沒有關係。更容易得到張振武他們的信任。”

  “北洋軍?”

  “是。”

  聽著鄧漢祥的介紹,張學文才明白陳調元為什麽要離開武昌。陳調元本身就是河北人,十六歲的時候就在北洋軍創辦的保定參謀學堂讀書,當時的總辦是段祺瑞,提調是靳雲鵬。

  屬於是段祺瑞和靳雲鵬的門生。

  十八歲畢業參謀學堂,成為了北洋軍的一個哨官,也就是排長。

  二十歲保送進入保定軍官軍校,二十一歲畢業成為了北洋軍的隊官,也就是連長。二十二歲,也就是1908年的時候,陸軍部成立武昌陸軍中學堂。陳調元被調入武昌陸軍中學的教官。

  如果不是進入武昌陸軍中學擔任教官,以他的升官速度,還有他的出身來說,早就是北洋軍的營官。而現在的陳調元也不過是二十五歲,絕對是年輕有為。

  “好。鳴階,你跟陳調元說。隻要他能說服張振武,總指揮部的參謀團還有位置,他可以成為直接對我負責的參謀。”

  人才永遠都不嫌多。

  就在張學文為了孫武,還有湖北立憲派領袖湯化龍,還有湖北會黨頭疼的時候,湖南也同樣出現了會黨、士紳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