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總指揮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29      字數:3397
  當仁不讓。

  這一次兩湖聯軍,本來就是湖南軍隊為主。湖南軍隊不管戰鬥力如何,人數可是超過兩萬人,是湖北軍隊的五倍以上。而且這還是第一批,後麵還有一大堆的部隊會進入湖北,都是張學文帶來的部隊。因此在選擇的時候,張學文當仁不讓的成為了總指揮。而且本來張學文就沒有想過把這個職位讓給其他人。

  既然自己帶著兩萬人馬來到了湖北,就沒有想過讓出湖北。

  畢竟湖北是一個好地方。

  真的是一個好地方。

  張之洞在這裏那麽多年,湖北的發展相當好。不管是經濟、軍事、教育,都是這幾個省份的中心。工業發展也非常不錯。可以說整個湖北的工業,比湖南、四川、貴州、雲南加起來還要多。

  特別是漢陽兵工廠,張學文可是眼饞很久。

  一旦張學文有川湘滇黔,加上湖北,然後坐擁漢陽兵工廠,到時候絕對不懼北洋軍。隻要有湖北,張學文就有底氣和北洋軍,和袁世凱好好地鬥一鬥。

  因此這一次進入湖北,張學文就沒有想過離開。

  “既然幾位選擇我當總指揮,那麽我就要下命令了。我們這個地方就當做是臨時指揮室。這一次光複武昌,不是簡簡單單一次軍事行動。我命令,孫武、張振武、鄧玉麟,三位都是湖北本地人。我希望能夠廣泛發動武昌周圍,我們把武昌直接孤立起來。”

  “是。”

  孫武站起來接受命令。然後回答道:“我們原來的計劃就是在漢陽和漢口舉行新的起義。”

  “好。”

  張學文很滿意。

  一旦漢陽、漢口這些地方起義,那麽武昌就真的被孤立。而且漢陽、漢口,都是武昌的門戶。隻要扼守這裏,那麽北洋軍就無法進入武昌。

  因此張學文對著孫武點點頭,然後繼續道:“教導團和學生隊,還有長沙學生團、警察團整編成新的教導旅。命令,楊傑擔任教導旅旅長。”

  “是。”

  楊傑這個時候也是一個小毛孩子,才二十二歲。

  不過這個時候的革命者基本上都這麽年輕,坐在上麵指揮的張學文也不過是二十六歲而已。因此楊傑成為教導旅旅長也一點不顯眼。因為楊傑的學曆在那裏。

  而且這個教導旅,和其他部隊不同。

  說起來都是一群學生。

  不過這個教導旅也絕對不簡單。因為人數超過了四千人,說是教導旅,其實快趕上一個師的編製。而且這個教導旅大部分都是文化人。

  張學文現在隻是給了一個教導旅的編製。

  但隻要有需要,這個不對可以輕輕鬆鬆的變成教導師,輕輕鬆鬆的擴編成一個軍。因為這裏的很多人都可以直接變成基層軍官。

  教導旅最出色的當然是雲南講武堂的學生,然後就是武昌中學的學生,下麵就是湖南陸軍小學堂的學生。除了他們還有巡警學堂的畢業生,有各地其他學校的學生等等。

  都是一批有文化的學生。

  稍加訓練,這些有文化的學生就可以成為基層軍官。

  “湖北新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師,吳兆麟擔任師長,熊炳坤擔任副師長。”

  雖然張學文非常想要吞並湖北新軍,因為這裏的新軍都是訓練有素,戰鬥力強悍的部隊。在南方新軍當中是戰鬥力最強悍的。畢竟是張之洞一手打造的頂級軍隊。雖然經過一夜的激戰死傷慘重,而且被趕出了武昌。這幾天也是軍心動搖,可是目前來看依舊能夠保持穩定,可以看出湖北新軍的質量。

  可是雖然很想吞並,但不能操之過急。

  畢竟這是湖北新軍,更多的是湖北人。如果操之過急,很容易讓湖北人產生反感。這個時代的地域分歧很大。就算是兩湖關係緊密也一樣。因此張學文還是任命吳兆麟這個起義當天臨時的總指揮擔任師長。

  不過聽到張學文的命令,吳兆麟和熊炳坤互相看了看,然後吳兆麟站了起來,道:“總指揮,我請求撤銷這個命令。”

  “為什麽?”

  張學文不明白吳兆麟是要張學文撤銷第十師編製,還是撤銷他師長的任命,因此驚愕的問了問吳兆麟。

  “總指揮,就在前幾天我和載乾兄也隻是領導幾十人的小軍官。我和載乾兄討論過,我們計劃縝密,而且是突然襲擊,但依舊沒能夠戰勝第八鎮。是因為我們還沒有足夠的指揮經驗,我們的指揮能力不夠。”

  張學文瞪大眼睛。

  吳兆麟繼續道:“因此總指揮,我請求撤掉對於我和載乾兄的任命。另找一位能打仗的人,來我們師當師長。”

  在吳兆麟說話的時候,孫武在上麵很無奈。

  他真的很想讓吳兆麟不要繼續說話。因為這支新軍算是目前湖北革命黨控製的最有實力的力量,就這樣讓出領導權,這不是讓張學文直接吞並。

  共進會和文學社有些分歧,但大家都是湖北革命黨。雖然裏麵也有不少湖南人,但依舊是湖北本地革命黨。可是張學文不同,這是湖南人。等到張學文吞並湖北新軍,到時候湖北革命黨難道要聽湖南人的?

  可是孫武又不能說話。

  因為吳兆麟也好、熊炳坤也好,都是屬於文學社的。本來按照原來的曆史,熊炳坤應該是共進會的人。可是因為張學文的橫空出世,讓共進會在湖南、四川都受到了抵製,導致共進會的發展還比不上曆史上的規模。共進會在曆史上,在新軍的影響力本來就低。現在的時空當中,影響力就更低。熊炳坤並沒有進入共進會,反而是加入了文學社。

  共進會名氣大,因為共進會大佬都是兩湖學界鼎鼎大名的人物。如劉公、居正這些人物,在同盟會的地位都非常高。

  可是文學社不同。

  大部分都是出自湖北新軍基層官兵。文學社主要領導還有很多湖南人,但他們也都是基層官兵。在兩湖學界不用說,就算是在革命黨當中,都是沒什麽名氣的人。

  像吳兆麟、熊炳坤,之前誰知道他們是誰。

  因為共進會和文學社之前真沒有什麽聯係,基本上你幹你的,我幹我的。要不是這一次為了武昌起義,是不可能合作的。

  因此共進會和文學社關係不算很好,共進會也沒有資格命令文學社。所以聽到吳兆麟的話之後,他也說不出什麽來。因為現在湖北新軍大部分人,都是文學社發動和組織的。

  張學文沒有說話,因為張學文不能表現的太過。

  所以沉吟片刻。

  看到張學文沒有表態,熊炳坤也是站了起來,道:“總指揮,這是我和畏三兄一致的想法。我們不想因為我們的原因,讓更多的同誌犧牲。”

  張學文聽到熊炳坤的話,立馬是站了起來。

  然後走下來,來到吳兆麟和熊炳坤的前麵,突然來了一個軍禮,道:“兩位高風亮節,子清佩服。”

  張學文真的很感動。

  為什麽中華文明綿延幾千年都沒有滅絕,就是因為有他們這樣的人。他們不圖高官,不圖名利,隻為了國家、為了民族。

  當然心中也非常欣喜。

  因為文學社這樣,真的是把革命主動權讓給了張學文。難怪後世研究辛亥革命的時候,出來更多的是同盟會、共進會,很少看見文學社。

  肯定是因為文學社在辛亥革命之後,很快消失在了曆史當中。

  張學文說完之後,回到自己的位置,道:“國民革命軍第二師第四團團長林祖坤,擔任第十師師長。吳兆麟擔任第十師參謀長。”

  “是。”

  林祖坤和吳兆麟上來領受命令。

  “第十師下轄二十四團和二十五團、二十六團。熊炳坤,任命你為第二十四團團長。”

  “是。”

  “原國民革命軍第二師第四團第一營營長譚道源,擔任第十師第二十五團團長。”

  “是。”

  “原國民革命軍第二師第五團第一營營長魯滌平,擔任第二師第四團團長。”

  “是。”

  張學文一係列的命令下去,就開始整合部隊。在新軍當中,張學文最喜歡,而且和張學文關係最親善的就是林祖坤。這是張學文最欣賞的軍官。

  隻不過他畢竟資曆不足,還有他不是留學生,因此目前隻能是擔任團長。

  現在終於有機會,張學文就任命他為第十師師長。這可是湖北新軍,實力非常強大。而且張學文任命林祖坤,也是因為他和這支湖北新軍關係很深。

  因為這支湖北新軍,大部分都是文學社控製的。而文學社的高層有不少湖南人,而是很多出自於常德、澧州。跟林祖坤算是老鄉。

  甚至不少人和林祖坤是認識的,關係還相當不錯。林祖坤雖然是湖南人,但是他擔任這個部隊的指揮官,不會引起排斥。

  如果換做其他人,有可能受到湖北軍官的排斥。看起來好像是隨意的任命,但其實張學文想得很多。一時之間就考慮了方方麵麵。

  “第十師參謀長吳兆麟,兼任第十師第二十六團團長。二十六團隻有編製。吳兆麟負責招兵、訓練,讓二十六團滿編。”

  “是。”

  “蔡鍔。”

  “到。”

  “任命蔡鍔為光複武昌前線總指揮。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第十師、教導旅所有部隊,都歸蔡鍔統領。”

  “是。”

  張學文下完命令之後,大聲道:“武昌是湖北的省會,湖北是湖南的門戶,也是整個南方各省的門戶。我們現在的敵人是張彪,但很快就會變成北洋軍。如果我們無法在北洋軍南下之前控製住武昌、漢陽、漢口這幾個地方,到時候我們就會兵敗如山倒。整個南方地區,都會直接處在北洋軍的攻擊之下。那麽我們的革命就會功虧一簣。因此武昌能不能收複,關係到我們革命大業。”

  “子清,在此拜托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