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22.發現大佬人物
作者:夜聽雨      更新:2022-02-19 15:36      字數:2185
  青年道:“有了吃飯的活計,理所應當要保護二位少爺。”

  李青:“不是,上一句。”

  青年:“不敢,少主,這是分內之事。”

  李青:“不是,中間那句。”

  青年:“我司徒美堂得到老爺的雇傭……”

  “你是司徒美堂?”

  “是的,正是在下,少主。”

  “你家在……廣東?”

  “是的,少主,我是廣東開平人,怎麽,您去過廣東?”

  身份確認無疑,李青沒想到以這種方式認識司徒美堂。

  不過曆史上的司徒美堂,確實在這一時期裏還在打雜。

  因緣際會,他來到舊金山。

  青年司徒美堂還遠沒到日後支持抗戰的程度,不過,這做人有原則、頭腦清晰的特質,是從來就有。

  李青道:“好吧,那我以少主人的身份命令你,收下這筆錢。”

  “這……”

  司徒美堂猶豫了一番,他在李英豪的雜貨鋪上班,一個月的工錢160美元。

  李青一出手的打賞,就超過了大半個月的工資。

  李青道:“叫你拿著你就拿著,怎麽還嫌棄我給的少嗎?”

  司徒美堂道:“那我司徒美堂,謝過少主。”

  李青:“好了,你回去休息吧。”

  “是。”司徒美堂旋即返回臥鋪車廂。

  李青看向窗外,景色在列車身側向後飛馳。

  “沒想到啊,沒想到,若不是那位惹事的哥哥,我不會多看這位外表平凡的青年一眼。”

  “居然是位曆史人物,還是一方大佬級別的。”

  “嘖嘖嘖……”李青咂舌。

  1905年,司徒美堂在紐約把洪門下設堂口安良堂擴大,成為“安良總堂”。

  他本人成為大佬、教父。

  為了堂口順利發展,司徒美堂雇傭了當地的律師做法律顧問,其中一位顧問就是富蘭克林·羅斯福,美國曆史上任期最長的總統,解決了米國經濟大危機,應對第二次世界大戰。

  羅斯福在任期間,廢除了《排華法案》,又將中國列入四強國,都是司徒美堂一貫的追求。

  孫中山到米國時也在司徒美堂家暫住。二戰以後,國內宋慶齡、李濟深、馮玉祥、何香凝等等政客,都與司徒美堂交往不錯。

  之後的米國方麵,對國共兩黨態度發生變化,也和司徒美堂(所代表的民主黨派勢力)的站隊有關。

  “沒想到啊,沒想到。”

  李青微笑著回到車廂。

  李達覺得這個老弟真是越來越古怪了。

  又坐了十幾個小時的火車,終於到達了埃文斯頓市。

  埃文斯頓南部緊鄰芝加哥市,西部接Skokie,北麵為Wilmette,東麵是密歇根湖。

  該市總麵積約20.3平方公裏,1826年成為居民點,1892年建市。

  工業主要有印刷、食品、醫療設備、無線電等。著名私立大學西北大學(Northy)坐落在市中心附近。

  這時天色已晚,一行九人在市中心找了個酒店吃晚飯,並開房住下。

  第二日一大早,吃過了早飯,一行人雇傭了兩輛馬車到達南部的目標小鎮。

  他們在李青的帶路下,往小鎮外的一座山坡走去。

  路上有本地的農夫詢問,“你們是來幹嘛的?”

  沃斯特笑道:“我們來打獵的。”

  “打獵?”農夫抓了抓頭道:“你們城裏的這些老爺,還真是有閑情逸致。”

  說完也不理李青一行人,牽著牛兒和馬走開了。

  李青帶著眾人,奔向一處高地。

  按照指南針的指示,係統給的石油坐標就在這兒。

  “你真的確定是這裏嗎?”沃特斯道。

  這裏表麵看,隻是農耕地,附近還有牛和羊的糞便,以及一些雜草。

  帶來的兩個礦業公司的專家,也看不出這塊地有啥特別。

  隻是連石油的影子都沒看到。

  “我確定是這裏。”李青說。

  迄今為止,係統還沒有騙過他。

  如果係統要欺騙李青,那這遊戲可就沒法玩了。

  “好吧,我信你!”沃特斯說道。

  迄今為止,李青的判斷力和所作所為,都是對的,沃特斯毫不猶豫就相信了李青。

  沃特斯說:“走,咱們去找地產公司的人。”

  李青道:“等等,地產專家和大哥先回酒店,帶他們去不方便。”

  於是,李青,沃特斯,還有兩個牛仔兄弟貝齊·享利和福勒·格吉爾往小鎮走去。

  來到小鎮的房地產交易公司,接待他們的是經紀人博比·梅伊。

  博比道:“你們好,我能為你做些什麽。”

  沃特斯道:“我需要買一塊地,來做專門的獵場打獵。”

  “打獵?!”

  博比沒想到這裏的地還能用來當獵場,這是他第一次聽說。

  “你們要買哪裏的地?”

  博比拿出公司的地圖,上麵畫了不少顏色不同、大小不一的圓圈。

  “已經畫過圈的說明已經有買主了。”

  李青看了看,自己的目標地是沒有主人的荒地,正好。

  李青拿起紅筆,以石油坐標為圓心畫了一個大圈,道:

  "我要的就是這塊。"

  博比道:“這塊地是無主的,很好,三美元一英畝,你畫出來的一共一萬英畝。”

  李青道:“兩美元一英畝,你這兒的地好不到哪裏去,土壤肥力不夠,根本沒人買。”

  博比道:“我們這兒的價格就是這樣。”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以2.5美元一英畝的價格買下了一萬英畝地。

  共花費兩萬五千美元。

  接著,就是購買鑽井設備,這個不難搞到,埃文斯頓市就有不少設備供應商。

  幾個人回到旅館,從旅館老板那借來了本市鎮的電話名錄冊,從設備商那訂購了鑽井台的整套設施。

  花了一萬美元購買設備。

  當天下午,拖車便把設備運送到李青的指定地點。

  兩個牛仔兄弟貝齊和福勒,在埃文斯頓市貼出了招工告示,找尋具有經驗的鑽井工人。

  當地人感到好奇,因為這片地方從未聽說過有什麽石油的存在。

  而那片荒地,熟悉的人都說難以鑽探。

  不過,李青開出了每英尺3美元的高價。

  每鑽一英尺能賺到3美元,在鑽井工人的市場裏已經算是高價。

  兩個具有豐富經驗,據說在標準石油公司幹過的工人前來應征報名。

  第二天,鑽井台在設備商派來的安裝工人搭建下,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