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16.《紐約時報》總編來訪
作者:夜聽雨      更新:2022-02-19 15:36      字數:2208
  阿道夫道:“這……”

  就算他平常覺得自己在社交場合能夠圓潤無比,到了李青這裏,卻發現自己找不到什麽話回應。

  在李青身上,他察覺到一種特別的氣場。

  睿智、野心、算計……

  難怪巴雷特告誡自己不要被李青的表象迷惑,表麵上是一個小孩子,其實是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龍。

  阿道夫看向巴雷特,作為下屬,在上司沒招的時候,他總得說些什麽。

  巴雷特道:

  “李青先生,你可別忘了,是我們《紐時》幫助你,你才會名聲鵲起的。”

  李青道:

  “我是沒忘記啊,不過,把我的筆名暴露出來,也是你們的功勞吧?”

  “我們當初明明簽過合同,不要透露小說作者的真實身份的。”

  “這……”巴雷特被他說到這點,實為難堪之處。

  他們違約了,錯在《紐時》一方。

  《紐時》的員工,因為失誤而透露作者的真實身份,無意間幫助了李青。

  這點李青倒沒說。

  在米國,一切以信用為重,違反了合同,是相當嚴重的事情。

  其實,李青現在完全可以根據合同的規定,在法庭上起訴《紐時》,索取賠償費。

  但他沒有。

  而且,這句話說出來,還有一種“我已經很給你們留情麵”的感覺。

  阿道夫連忙站起來,摘下帽子道歉,承擔了責任:

  “把筆名透露出去,確實是我們的不對,是我沒有管教好部下……”

  李青一揮手,沒有讓他繼續說下去:

  “我知道,但我不想在這件事情上深究你們,相反,我還記著你們的好。”

  “我們華夏人,向來是提倡共贏互助,不然的話,我早就同意他們的條件了。”

  說完,他從口袋裏掏出一疊厚厚的名片。

  什麽Vogue《美國時尚雜誌》、Time《時代》、National Geographic《國家地理》等等有影響力的雜誌都來找過李青。

  就連 Cosmopolitan《時尚》雜誌的主編都來找過李青。

  要知道,《時尚》雜誌創刊於1886年,主要針對的是女性讀者。

  看到這一摞名片,阿道夫和巴雷特都倒吸一口涼氣。

  這些名片上的人都是傳媒界的名流,他們的名字阿道夫要麽聽說過,要麽是朋友。

  他們開出的價格,可能比《紐時》更高。

  李青道:“這都多虧了你們,讓這些傳媒界的朋友們按圖索驥找到了我呀。”

  紙質媒體主編們,知道了李青就是《霍比特人》的作者後,當然都不傻。

  他們行動迅速,從報紙上同時間刊登的手表廠地址和電話,找到了李青。

  因為從這家夥的小說裏,他們看出了其中的價值。

  無論刊登在哪個媒體,都能提高它的銷量。

  所以雜誌和報紙怎麽能放過這個機會呢。

  阿道夫徹底無語了,原來正是《紐時》自己,引來了競爭對手。

  阿道夫腦袋徹底宕機,他跌坐在沙發上。

  很多人來求李青要小說,這就意味著是賣方市場了。

  何況,李青現在的名氣,正如氣球一般,遇到了上升氣流。

  正往上

  飛——

  飛——

  飛——

  “那麽,您的意思是?”

  李青道:“千字100美元。”

  阿道夫:“100美元?!”

  “是的,100美元,每千字。”

  “那麽,李青先生,您這部《魔戒》完書大概多少字?”

  “82萬左右。”

  阿道夫這下又坐不住了,他再次站立起來,控製了自己發抖的身體。

  對李青道:

  “李青先生,您開出的價格太高,恐怕不是我們能接受得了的。”

  1896年,阿道夫·奧克斯借了75000美元收購了瀕於破產的《紐約時報》。

  當時《紐時》發行量約為9000份,負債30萬且每周虧損2500多美元。

  阿道夫·通過大膽地增刊擴版,在新聞報道上不惜投資,兩年後,《紐約時報》的銷售量就超過了10萬份大關。

  現在,《紐時》的估值大概是80萬美元左右。

  但是,李青的小說《魔戒》,總共80萬字。

  按照每千字100美元的價格,得到李青小說總共要支付82000美元。

  超過了《紐時》市值的十分之一。

  這大大超過了阿道夫公司現在賬麵上的現金。

  為了一部暢銷小說,花掉所有資源來購買,對一個以嚴肅新聞為主題的報紙來說,代價實在是過於巨大。

  “巴雷特,咱們走吧。”

  阿道夫是個明事理的人,他知道李青這頭獅子,需要喂更多的肉才能滿足了。

  《紐時》現在可拿不出那麽多肉。

  巴雷特無奈,既然上司這麽說,他隻好跟從。

  李青在小說界的名氣,已經今非昔比。

  並且,有很大一批讀者,正在轉化為死忠粉絲。

  這意味著,永遠不必為了銷路發愁,相反,還會一時間洛陽紙貴。

  尤其是得到了文學界和小說家一些大師的高度評價,他的作品價格更是水漲船高。

  這是必然的。

  資本主義的世界,一切都明碼標價。

  “等一下。”

  就在阿道夫和巴雷特快要邁出辦公室門口的時候,李青叫住了他們。

  “如果阿道夫先生願意的話,可以以您手中的股票支付,這就看您的意見了。”

  以手中的股票支付,這樣就避免了現金不足的問題。

  相反的,李青成為報紙的股東,說不定還有諸多好處。

  阿道夫回過頭,看向李青,道:“真的?”

  “真的,”李青道:“我隻需要《紐時》的10%的股票就夠了,稿費的價格,正好隻占你們市值的十分之一。”

  李青皺著眉頭,似乎在算計著什麽,繼續道:

  “不對,稿費還要多一點,不止82000美元,不過,多出來的這部分就當是送的好了,以感謝你們先期對我製表廠的支持。”

  “你看怎麽樣?”

  這個條件確實考慮了雙方的利益。

  阿道夫不是傻子,他繼續道:

  “那麽,李青先生,您成為股東以後,能否把以後寫的小說,首發都放在《紐時》?”

  “可以這麽幹。”李青道。

  阿道夫看向巴雷特,巴雷特點點頭。

  巴雷特作為一個從業多年的老主編,他這次是阿道夫的參謀。

  連參謀都覺得沒問題,阿道夫當然同意了。

  “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