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14.攀爬的名聲
作者:夜聽雨      更新:2022-02-19 15:36      字數:2243
  手表在東海岸引發了熱潮,紐約的中產階級和精英們已經把戴手表看做是潮流。

  特別是專題訪談,傑米和巴雷特通過潤色文章的方式,把李青看做是天才兒童,並且強調了其創業才能和發明才能。

  人們看到後紛紛驚歎不已。

  就連尋常不看報的人,也因為這件事情紛紛購買報紙,生怕錯過了時代潮流。

  其他的紙媒體知道後,紛紛請求采訪李青,不過都被李青拒絕了。

  原因很簡單,現在還不是曝光的時候。

  要是把時間都用在應對媒體上,他可就沒時間管理工廠、抓產品了。

  但是別的報紙都不傻,你不讓我采訪,我還不能無中生有,創造新聞?

  於是他們根據想象和傳聞,寫出了一條條不存在的采訪:

  《紐約新聞》:震驚世界的少年天才,手表的設計師竟然隻有12歲!

  《世界報》:加州奇才,堪比愛迪生的孩子。

  盡管《紐約時報》淡化,李青的華夏人背景到底還是吸引了人們的關注。

  《亞特蘭大憲法報》:你敢相信手表來自一個華夏少年嗎?

  《華盛頓郵報》:也許《排華法案》是錯誤的,它險些扼殺傑出的人。

  《聖路易郵報》:愛迪生也許要擔心了,來自華夏的少年將要頂替之!

  ……

  為了應對不同層次人的需要,李青召集了有想法的老師傅,準備研發開天-002號、003號等等。

  他深居簡出,加州的報紙和狗仔隊都逮不到他的身影。

  這樣做,李青的媒體形象,無形中增添了一絲神秘感。

  人們紛紛猜測,這位天才少年是否有什麽秘密,故隱而不見。

  又有人猜測,李青隻是炒作出來的一個角色,並沒有這個人存在。

  更有人說,李青是工廠的代言人,背後另有高人設計,借用一個12歲孩子的名聲,是為了標新立異罷了。

  總之,種種傳聞,李青都一笑了之。

  此時,遠在新澤西州的門洛帕克實驗室,一名55歲,頭發已近花白的中年人拿起了報紙。

  當他看到報紙上紛紛讚揚李青,並且將他比作新時代的愛迪生的時候,此人不屑地冷笑了一聲。

  誠然,媒體為了熱度,有誇大的嫌疑。

  但是到了中年人這兒,他是一點也看不上李青的發明。

  在他麵前的小桌子上,就有一塊手表。

  “這點小發明,和我的比起來,簡直就是螢火與太陽。”

  說完,他把報紙扔進了垃圾簍。

  他就是托馬斯·愛迪生。

  自從《紐約時報》的專題報道發出以後,李青每天都能聽到提示音:

  “叮咚,恭喜您獲得聲望,聲望+1!”

  “叮咚,恭喜您獲得聲望,聲望+1!”

  “叮咚,恭喜您獲得聲望,聲望+1!”

  ……

  李青抱著頭說:“好煩啊,趕緊關掉提示音。”

  係統乖乖聽話,關掉了提示語音。

  不過李青隻要想看,在頭腦內呼出麵板,還是能看到聲望的數值。

  這個數值一直提升到600多,才逐漸停下來。

  與此同時,《紐約時報》上出現的一篇小說,同樣吸引人的關注。

  “送報了,送報了!”

  大街上的報童,喊得格外起勁。

  因為《紐時》給了他們一定的銷售提成。

  不過最近的報童都希望能多少留下一兩張報紙,他們自己也想看。

  因為最近,報紙上在連載一篇長篇奇幻小說。

  “你好,給我來一份報紙!”

  “給我也來一份!”

  “我也要!”

  報童的報紙,很快便被街上的行人買光。

  人們看到了頭版的手表廣告,沒買的人已經在存錢了。

  接著,人們又注意到一個很大的版麵,似乎在刊登一篇長文。

  “《霍比特人》,這是什麽?”

  “啊,這部小說寫得真好看。”

  “我的天,我從來沒讀過這樣的作品,得拿回去和兒子分享!”

  “哇,這種小說,值得去咖啡館安靜地閱讀。”

  “比爾博的小矮人,真是太棒了!”

  “還沒有寫完,真想早點知道下麵的劇情。”

  署名炎黃的作家,在文學界和小說家引發熱議,因為《霍比特人》真的太好看了。

  大到70歲老人,小到學齡前兒童,故事在人群中迅速傳開。

  作品中童話般的理想主義,集中表達了當代人在資本主義工商文明以及戰爭語境下,對構建社會秩序,及發展人性所做的精神探索。

  在這個時代引起了讀者深深的共鳴。

  兒童看的是它的曲折動人的故事。

  中年人從中讀出不同種族間的社會關係。

  頂層人士看中土世界的政治格局。

  而且《霍比特人》主題廣泛,涉及社會、道德、教育、科技、宗教、戰爭等現代世界幾乎所有重要的方麵。

  作品通過探險曆程這一主線,在進行縱向曆時延伸的同時,也對這些問題展開了橫向共時的鋪陳,把對這些突出問題的感受,融入到了時代的大背景中。

  一時間,好評如潮。

  遠在加州的李青聽聞此事,卻納悶《霍比特人》的出名,名聲卻不動了。

  隻有手表專題那一篇報道,將名聲帶動到600+而已。

  “難道是署名的緣故?”

  李青很快就猜到了答案。

  因為署名“炎黃”(Yan Yellow ),所以名聲都算在了炎黃頭上。

  “係統係統,請幫我查詢炎黃的名聲。”

  "炎黃的名聲,現在為450。"

  “啊,失算了,早知道就不署名,因為一旦合起來,早就能達到下一級的名望升級條件了。”

  “真是有點小苦惱呢。”

  李青擦了擦頭上的汗。

  可是,這個煩惱,卻無意間有人幫他解決了。

  不久,另一份八卦報紙爆出一條猛料:

  “《霍比特人》的作者,是李·奧布裏手表廠的老板,李青!”

  一時間,許多媒體紛紛跟蹤。

  直到《紐時》的人不堪煩擾,終於站出來承認了這點。

  原來是因為在一次同行酒會上,紐時的一位相關編輯喝多了酒,不小心說漏了嘴,把李青寫文的事情說了出去。

  這下在社會上又掀起一陣波濤。

  “我的天!這孩子文武雙全!”

  “李青到底在哪裏啊,我好想嫁給他。”

  “沒想到他既懂得創業與發明,還懂得寫作,真是堪稱天才也不為過啊。”

  “他一定是發明家中最懂得文學的,文學界中最懂得發明的。”

  坊間,李青的名號甚囂塵上。

  他的名聲再次攀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