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兄弟
作者:庭前木      更新:2020-03-28 13:04      字數:1202
  王從恩家裏世代農民,包括本家,幾代人裏就屬他學曆最高。家裏的姐姐都早早嫁人,他還有個親哥哥叫王從兵,本分又老實,和父母在家一心種地供弟弟讀書。

  王家所在的地方叫十裏沙河,正如它的名字,這裏的地大多都是沙地,又各位缺水,少有的幾畝良田也種不出多少糧食,索性全村都種了沙地西瓜。

  夏季正是賣瓜的好季節,回家第二天,王從恩就騎了三輪跟著哥哥上縣裏賣瓜。因著王從恩的年輕帥氣,加上那一點書卷氣,這幾日的瓜好賣不少。

  十裏沙河的瓜最是有名,因著西北晝夜溫差大且陽光充足,這瓜的含水量大、糖分充足,加上西瓜容易保存,人們為了方便都是論麻袋買去,存在家裏慢慢吃。

  王從恩書讀出來了,他哥哥也能有心思考慮娶媳婦兒的事了。

  農民同誌與工人、幹部不同,他們都是吃年薪的,一次的收成要抵一整年的生活費,所以錢拿在手裏都要格外精打細算,王從恩一天不畢業,家裏每年緊巴巴的結餘就要給他備著。

  王從兵看上的是村裏最能幹的劉草燕,這樣能幹的姑娘之所以單身至今,是因為村裏有個上了年紀的老壽星有回說過:劉家的草燕兒啊什麽都好,就是屁股太小,不好生養!

  從那以後,本來極為搶手的劉草燕就滯銷了,尤其是這個計劃生育抓得極嚴格的時代,誰家都想頭胎就抱上個健壯的小子。古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誰能保證精明能幹的劉草燕不是掛曆上的花瓶——中看不中用。

  倒是也有些看臉的小夥子願意試一試,不過前提是他們能說動家裏掌勺的娘。

  那老壽星自己都不記得的老人言根植人心。

  就這樣,劉草燕一直單了下來。

  像王從兵這樣的大齡剩男也不打算挑三揀四,他打算今年就上劉草燕家提親,王家父母也清楚自己兒子的條件,這事在王家就算是通過了。

  提親那天,王從恩特意打扮了一下,跟在哥哥身後去助威,畢竟有個要吃公家飯的兄弟在村裏是倍有麵子的事。

  村裏常做媒人的是村長和村支書,王從恩家裏請了村支書做媒,村長做見證人。

  劉草燕爸媽本來都打算把女兒找個遠地方嫁了,此時見著有村裏人肯提親,對方人老實又能幹,還有這麽個以後好助力的兄弟,無有不應,照例客氣矜持兩句就答應下來。

  兩家人都急著辦喜事,很是合拍,也不等瓜季過去就擺酒辦事了,王從恩回家剛好一個月,就多了位嫂嫂。

  嫂嫂潑辣能幹,進門第二天就主動接過了家中的大小事宜,比一般的小夥子還強些。有了嫂子,哥哥王從兵一天到晚都樂嗬嗬的,看著很是年輕了幾歲。

  王從恩心裏其實挺複雜的,既為哥哥高興,又感覺與兄長之間疏遠了一層,借著要備課的名義提前一周回了學校宿舍。

  王從恩想著以後不但要養活自己,還要貼補家裏一二才好,還有結婚的錢也該自己存起來,幹脆幹起了老本行。

  除了賣瓜,他最擅長的還是寫點短篇小說掙幾個稿費。這個時候精神食糧匱乏,能寫幾篇合格小說的人就更少了,所以王從恩的小說很是受報社歡迎,為了保險起見,王從恩給自己起了個筆名——老白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