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入
作者:庭前木      更新:2020-03-28 13:04      字數:2204
  “咱們高中這次分來的幾個師範生都不錯,都是好苗子啊!”一個年近五十,單薄的身體略顯佝僂的中年人說。

  “是啊校長,這年頭學習好,上不起高中的都擠破頭往師範裏考,為了多掙幾塊錢的獎學金補貼家用,都是比著學,倒是比那正規的大學生還要紮實。”這是位高個子大漢,一米八幾的身高在這個時候不常見,多是因為小時候吃不飽,所以長得不高。

  李文看著資料是:“這個小崔不錯,英語學的很是不賴,理科成績也好,咱們這兒就缺外語老師!”

  “是啊,還有那個小王,對就是他,文筆可是了不得,聽說還在報上發表過文章呢!”高個子教導主任魏景軍指著個照片說。

  “是嗎?”

  “要不是剛好都是從咱們縣出去的孩子,又都想回來幫襯家裏,怕是輪不到咱們學校,市裏麵搶著要。”

  李文歎口氣:“可惜了,我倒更願意他們是我的學生,但凡家裏能支持著上個高中,都是名校的苗子啊!”

  “回來教書也是好的!為祖國貢獻更多人才嘛!”

  “行了,你去安排吧,宿舍都備好了嗎?”

  “好了,都住在學校東北角的小院裏,年輕人一起住著熱鬧!”

  …………

  校長口中的小崔正坐在收拾了鋪蓋的床板上發呆。

  三年前的事還曆曆在目。

  那時候年輕氣盛,初中畢業後跪在地上求父親讓自己上高中,父親二話不說,拿著放羊的鞭子就往自己身上抽。

  兩個姐姐嚇得隻能在炕腳下蹲著哭,兩個弟弟也不過是站著看罷了。

  又想起了小學語文課。

  那時候眼睛小,低著頭默背課文,總被看成是上課睡覺,然後挨上頓老先生的板子。

  怕是老先生也想不到以前的瞌睡蟲變成同行吧。

  也是,家中隻有男孩子能讀書,我又是長子,也該知足了。

  “崔憲祥!愣著幹什麽?接咱們的車來了!”

  同鄉的張衛平來催,這次他被分配回縣裏的職中。

  “唉,來了!”崔憲祥扛著包裹出了宿舍。

  “你這次和我們班的王從恩都被分到了縣一中,也算是圓了沒上高中的夢!”

  張衛平在前麵說,肩上的鋪蓋卷擋住了頭。

  “還夢呢,以後能做個好老師,吃飽飯我就夠了。”

  “想想我們三年前才初中畢業,我這就要去初中當老師了,還真是有些神奇!”

  “那我還教高中呢,我都沒上過。”

  “說的也是,你說到時候要是學生衝上講台揍你你都打不過。”

  “我說你怎麽不盼我點好呢?”

  張衛平把行李卸在車上,又回身幫著崔憲祥放好行李。

  這才手說:“這不是話趕話說到這兒了嗎?上車吧,我尊敬的小崔老師。”

  車上都是分配回縣上工作的同學,好些都是以後一起工作的同事,大家伸手和車下送行的老師同學們告別。

  “同學們,今天你們就要正式離開學校,走向社會了,老師相信你們都會成為國家的棟梁!”

  老師最後的話穿透發動機聲傳入車中。

  離校的彷徨似乎被這話衝淡了許多。

  路不平,一路上顛著過來,加上又是夏天,車裏空氣不好,好些人都忍著酸意,堅持著沒吐在車上。

  職中在縣一中前麵,張衛平先逃離了這難聞的車廂,留崔秀義一人挨著。

  “縣一中到了!”司機師傅喊一人到。

  這是最後一站,車上剩下的幾個都是今年被分配到縣一中當老師的,都是19、20來歲的樣子,年齡最大的王從恩也才21歲。

  “歡迎歡迎!諸位來到一中就是回家了,以後都是親人。來,大家幫著把行李搬到宿舍。”

  這時候學校正放假,學校裏沒什麽人。校長李文特意帶著幾位老師幫忙搬行李,幫著安置宿舍。

  大高個的教導主任魏景軍作為代表一一介紹了眾人。

  看著和學生們別無兩樣的青澀麵孔,李文心生憐惜,幹脆邀請了幾人去自己家裏吃飯。

  “這是我夫人,以後和你們也是同事,你們叫她一聲劉老師就好。”

  “劉老師好!”三個新來的老師齊聲問好。

  “好,好!進屋坐,車上顛簸一天肯定都累了,今晚吃酸湯麵片,去去乏。”

  劉老師身上的儒雅韻味使得旁人難以辨別真實年齡,即使她身上圍著的是最普通的藍色碎花圍裙。

  幾個大小夥子進屋坐下,李文拿熱水壺泡了茶招呼幾人喝,介紹了些學校的情況。

  崔憲祥被安排去了英語組,王從恩去了語文組,還有個高建軍教了物理。

  劉老師就知道李文是要帶新老師回家吃飯的,早有準備,一早就和好了麵醒著,等幾人進門就能下。

  合著蛋花的麵片,用大號的搪瓷碗盛著,還特意用油嗆過,配著應季的涼拌苦苦菜和沙蔥,再就上棵蒜苗很是爽口。

  幾個大小夥子呼呼啦啦地吃著,李文和劉老師兩個看著笑。

  “年輕小夥子就是好,吃飯都看著讓人高興。”

  “都別急,鍋裏還有,吃完了再加。”

  “不用不用,一碗就夠了。”

  幾個人推辭。

  “是,夠了,校長、劉老師你們也吃,別光看我們啊!”

  飯後,劉老師收拾碗筷,李文送三人回學校。

  “現在學校放暑假,你們也都一學期沒回家了吧,正好回去看看,也能幫著家裏收收麥子什麽的,等到八月下旬學校開學的時候再來。對,我明天拿課本給你們幾個,回去提前備備課。”李文又絮絮叨叨地講了些做老師的經驗,大體上離不開用心、耐心四字。

  每年大批學習好的學生不是因為家庭條件被迫考了師範,就是被家裏短視的家長拉去廠裏接了班。能上高中,家境好的學生,又大多遊手好閑,不怎麽愛讀書,無非混個學曆,每年考上大學的也就那麽幾個。

  但做老師的總是不會放棄,那些語重心長的話說了又說,少年不識愁滋味,隻把真言做戲語。

  李文歎了幾句就留下三人休息,撇著八字步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