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火鐵第二部總第一百八十七章
作者:何斌      更新:2020-03-02 05:55      字數:2283
  向鬼子試探性的接觸,嚴鐵英又組織了多次。有時是她親自帶隊,有時是各位連長帶隊。她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讓指戰員們多熟悉鬼子,以備日後打大仗、打惡仗。

  但這些試探性的接觸基本上都是在夜間進行的。夜間好隱蔽,卻不利於對鬼子的觀察。很多東西,比如鬼子的攻擊陣形、火力配置等等,隻能靠感覺。

  這樣始終像隔了一重霧,看不甚明白。一定要選在白天,來幾次行動。嚴鐵英對自已說。

  經過充分的準備,嚴鐵英選了李燦、石磊、徐煒和古迪、高鬆幾個人。

  他們都扮成當地老百姓模樣。由於白天渡河幾乎是不可能,所以他們淩晨三點鍾出發,渡過河後隱蔽在一個村莊裏,隻等天一亮就行動。

  由於一段時間裏晚上都遭到中國軍隊的突然襲擊,而這些中國軍隊又是來無影去無蹤,日軍想報複卻找不到目標,所以日軍晚間再也不敢單獨行動,包括小股部隊。

  日軍將兵力龜縮在城鎮。隻到白天才照常出來遊蕩。嚴鐵英帶領著幾位連排長,借著樹木的掩護,秘密地潛行著,悄悄地靠近一個鎮子。

  他們隱蔽在一個灌木叢裏,相距也就五六百米遠。嚴鐵英用望遠鏡觀察鎮子裏日軍的動靜。

  她看到,日軍的防衛相當嚴密,鎮子前路口兩邊有沙袋壘起的工事,上麵架著機關槍,大概有一個班的鬼子把守著,三八大蓋都打開著剌刀。路口有鹿柴、木馬攔著。

  嚴鐵英觀察了一會兒,忽然在工事的背後還發現了一排小鋼炮的炮架。雖然沒見著鬼子,但可以想象,隻要一發生戰鬥,鬼子是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各就各位的。

  聽首長們講過,日軍的火力配置非常強,一個中隊就配有一個炮兵小隊,一個機槍班。機槍不僅有歪把子輕機槍,甚至還有重機槍。

  如此強大的火力配置,怪不得日軍那樣的驕橫囂張。

  從日軍活動的頻率來看,這個鎮子裏起碼駐有日軍一個中隊。嚴鐵英把望遠鏡遞給李燦他們。她的用意是大家都應該盡量多地了解日軍。

  大家輪流觀察了個遍,心中自然都有了些底。後來他們又走了幾處地方,見識了日軍的操練、吃飯、行軍,奇怪的是沒有見到一個老百姓。

  估計是老百姓要麽被鬼子殺光了,要麽被鬼子逼著逃走了。

  已經是仲春時節,往年的這個時候,皖南此地此時應是一片繁忙景象。“才了蠶桑又插田”,田野裏應活躍著人們勞動的身影。

  但今年不同了。倭寇的侵略,戰火的焚燹,人們遭受到空前的災難。田野裏空空如也。代替繁忙勞動景象的是日軍戰馬的喧囂,以及不斷傳來的忽強忽弱的槍炮聲。

  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這種沉重包含著對日寇的仇恨,對祖國存亡的憂慮,對抗擊日寇所肩負的責任感、使命感!!…愛奇文學 #¥免費閱讀

  當大家往回撤的時候,己是夕陽銜山了。在一條小河溝邊,他們意外地碰到了三個傷兵。

  這是三個國軍士兵。他們的傷都很重:一個用繃帶裏著頭,那繃帶上的血汙已成黑褐色了;一個吊著胳膊;一個拄著拐杖。他們都已是奄奄一息了。

  嚴鐵英令李燦他們把這幾個傷員背回了駐地,並派王芬給他們治療。

  1937年12月12日,日軍侵占南京城的前一日,南京衛戊司令長官唐生智將軍下達撤退令。

  各部隊高級軍官大多沒有按照命令有秩序地撤退。而是在會散後,立即部署部隊撤退。

  有的部隊接到命令前即己撤走,有的將領隻向所屬部隊打撤退電話,或回去安排了一下撤退事宜,就脫離了部隊,先行到達下關隨同衛戌司令部乘渡船去江北。

  這樣,參與南京保衛戰的部隊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這些部隊雖然衝出了南京城,但是卻麵對浩淼的長江束手無策。

  由於當初唐生智將軍為了搞所謂的背水一戰,將江麵上的船隻控製起來。這些部隊麵對茫茫長江,一艘船都找不到。

  所以很多人就開始哄搶江邊上一切可以用來渡江的工具:門板、彈藥箱、樹枝、澡盒、棺材……反正一切稍有浮力的東西,都被一搶而空。

  江麵很寬,雖然能模模糊糊看到對岸,但大家都知道,這裏的江麵至少有四五裏寬。

  當時雖然有幾艘小火輪,但都帶著高級軍官和成建製的部隊,一般的散兵遊勇,根本不敢過去擠。江灘上到處都是烏泱泱的敗兵難民。

  那些被搶到簡陋渡江工具的士兵,有很多被湍急的江水所吞沒。僥幸逃過去的少之甚少。

  因為南京城北臨長江,日軍又是從東、南、西方向突擊包圍,所以隻有長江這一條險道了。

  渡不過江去,隻能另想辦法。當時有許多人聽信傳言,說退進南京城可以找到安全區。

  何謂安全區?即是哪些外國機構、教堂、紅十字醫院。所以很多士兵把軍服一脫,把武器一丟,換上老百姓的衣服又跑回南京城去了。

  由於敗兵太多,在這種兵敗如山倒的情況下,人性的醜惡表現得淋漓盡致,軍紀不用去提,連人性都扭曲了。

  有些敗兵想去安全區避難,就去搶奪一起逃難的老百姓。如此,老百姓在驚恐中又遭了一重災難。

  經過淞滬大戰,很多人都知道日本人的德行。所以有許多部隊或士兵過不了江,也不願再回城裏去,就向東,向南,向西突圍。

  沿途碰到日本兵的,被打死的被打死,被消滅的被消滅。僥幸沒有被打死和消滅的,就繼續向前走。

  他們的目的就是突出日本鬼子的包圍圈,躲過日本鬼子的毒手。.

  這三個傷兵就是這樣的從南京城裏往南突圍的。他們從南京城逃出來時,人還是完好無損,等到向南走了幾個月後,他們每個人都傷痕累累。

  所幸沿途碰到了成建製的部隊,他們的傷便是這些部隊的軍醫給包紮的。

  嚴鐵英他們聽完了三個傷兵的敘述,心情更為沉重。可嚴鐵英他們不知道,三個傷兵也不知道,其實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幸運的。

  他們躲過了劫難。這應該是他們得到了上蒼的眷顧,是他們祖上積了陰德了。因為那些退進南京城的士兵絕大多數都遭到了日本鬼子的大屠殺。

  解放以後據政府統計,死於南京大屠殺的中國軍民高達37萬餘人。

  後來,新四軍軍部下達命令,新四軍各部盡可能搜尋、搭救從南京城中逃出來的國軍將士。

  經過努力,許多國軍將士被新四軍救起,有傷的治傷,有病的醫病。後來,這些國軍將士有的歸隊,有的幹脆參加了新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