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今非昔比
作者:水金書生      更新:2022-03-29 01:33      字數:3168
  誰知鄭家父子隻要了金子,婉拒了虎賁衛一職,趙君虎有些驚訝,能加入虎賁衛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好事,不過人各有誌,他也不好強人所難。

  相同的一幕也發生那紫麵漢子身上,他婉拒的原因是家人皆被官府害死,金子倒是毫不客氣收了。

  趙君虎無法辯駁,明末官逼民反如家常便飯,此人如此倔強,大西、大順軍中的豪傑之士,如李定國等人恐怕更難收服了。

  那人領了賞金,連連謝恩,趙君虎待要令人護送他回太原,那人卻道:“小人有一同伴,被韃子抓走後生死未卜,待陛下攻下濟南,小人想去看看情形再回太原。”

  “你還有同伴?”

  那人將那日酒樓之事和盤托出。

  “伍鵬程?”趙君虎無比震驚,他想不到竟然是伍鵬程放的火,沒有這把火,豪格說不定早就進攻青州了,當日三人在青州的情景一時浮上心頭,但謝婉儀如今在哪裏呢?

  第二天,趙君虎召開了戰後總結大會,一則總結經驗教訓,二則評定戰功。

  參會的眾將俱是一臉疑惑,總結大會是個什麽東西?

  高傑作為主帥第一個發言,他想著張鵬翼是皇帝的親信,李成棟不僅是自己的手下,還被皇帝看重,自然大大誇獎一番。

  眾將自然無異議,史可法卻道:“李將軍燒毀糧倉後本應突圍而去,為何偏偏不走,致使四名龍驤衛身亡?此舉算功還是算過?”

  他一句話立刻捅了馬蜂窩,高傑本來就對史可法有些意見,聞言怒道:“李成棟殺了守將,還救出張將軍,這不是功什麽是功?”

  黃德功也道:“戰場凶險萬分,四名龍驤衛犧牲在所難免。”

  唐通冷冰冰道:“依史大人這麽說,打仗隻要死人就是過?”

  史可法爭辯道:“軍令重如千斤,沒有軍令約束,立再大的功也是過。”

  趙君虎有些意外,他原本不覺得李成棟地做法有問題,現在想來史可法的擔心也有道理,不敢打仗不行,不聽號令亂打一氣也不行,說不好哪個武將一不高興,就拿這個當借口,和自己對著幹。

  他抬了抬手,“不如讓李將軍說說當時怎麽想的?”

  李成棟左眼還纏著白布,“末將在鹿泉村看見韃子在屠殺百姓,十分憤怒,所以才一時衝動,連累四人身亡。”

  趙君虎心想不能因為幾個小兵挫傷了眾人的銳氣,現在能打敢打是第一位的,便道:“在完成戰略意圖的前提下,各位臨敵機變是功,反之便是過。李將軍此舉雖有些衝動,但成功燒毀糧倉,擊殺對方主將,還救出張將軍,功勞是主要的。各位以為如何?”

  眾人齊聲道:“陛下英明!”

  這倒不完全是奉承,明末武將最怕的不是流血犧牲,而是犧牲後還要被人無端指責,袁崇煥、盧象升、孫傳庭哪個不是前車之鑒,慢慢地武將也學乖了,打仗沒落著好,不打還不行嗎?逃跑誰不會?跑著跑著明朝就亡了,如今皇帝起碼給了一個標準,不至於左右為難。

  趙君虎卻想,驅使武將真不容易,武將就像一把雙刃劍,用好了鋒利無比,用不好傷及自身,難怪曆史上那麽多名將猛將不得善終,君臣相知的例子少之又少。

  世人都說皇帝誅殺功臣無情,隻怪人心難測,如是像某些穿越者自帶係統,隨時查看忠誠度,誰會自毀長城?

  自己沒有係統,隻能借助文官的力量進行製約,如果說李成棟等人是猛虎,史可法就是他們身上的繩索,至於什麽時候放,全在於自己。

  高傑哪裏想得到皇帝心思如此複雜,又道:“兵部曆來根據人頭評定戰功,但此次是夜襲,不知戰功如何評定?”

  這又是個大問題,彼時明軍為割人頭放棄追殺殘敵,甚至殺良冒功屢見不鮮,根源之一便是這戰功評定標準。

  趙君虎也略知一二,早就有意更改,未來明軍肯定要裝備火器,一大堆士兵射擊完後還要忙著割人頭,實在過於荒謬,“依人頭評定戰功弊端甚多,朕以為,戰功由軍事主官上報,監軍審核後交由政治部統一評定。”

  “微臣附議!”史可法第一個表示支持,他最痛恨殺良冒功。

  黃德功道:“沒了依據,萬一有人謊報戰功,上下串通一氣,該如何是好?”

  趙君虎心想黃德功真是個老實人,“辦法隻有一個,戰功張榜公開,舉報者有獎,眾目睽睽之下,朕倒想看看誰敢謊報戰功?”

  “陛下英明!”黃德功暗自欣喜,他出生入死打仗,戰功還不如別人屠殺平民,經常吃虧。

  眾人連連稱好,割人頭也是很累的。

  如此一來二去,氣氛逐漸熱烈起來,眾人又談起騎兵的戰術,一改以前的拘謹,爭先恐後地發言。

  高傑心想,這個總結大會很有意思,回去後要照搬照抄。

  “史愛卿,各位談論的騎兵戰術要編成書,這事你負責。”

  “編書幹甚麽用?”史可法一臉茫然,編書?一幫大老粗和書風馬牛不相及!

  “讓全軍學習啊!這不就是《騎兵戰術》嗎?《步兵戰術》也要各位給點意見,對了,還有《炮兵戰術》,”趙君虎暢想著美好的未來,“朕還要建一所軍政大學,都來上學。”

  “聽見沒有?史大人,”高傑得意洋洋地指示埋頭記錄的參謀,“記詳細點,要寫進書裏的!”

  張鵬苦笑道:“末將大字不識幾個,沒上過一天學。”

  大家齊聲附和。

  趙君虎道:“不會就學!學好才能當好封疆大吏,難道你當一輩子龍驤衛?”

  “末將真的想當一輩子龍驤衛!”

  趙君虎笑罵道:“沒出息!都要學,打完仗朕還需要各位治天下。”

  眾人心裏樂開了花,此時皇帝在他們心中便如同錦繡前程,誰會和前程過不去呢?

  史可法差點被感激謝恩的聲音嚇到,真是見了鬼了,皇帝開幾個會就把這幫武夫弄得服服帖帖,以前你們天天和老子作對,真是今非昔比!

  一名探子匆匆進了營帳,“稟報陛下,豪格出兵了。”

  終於來了!趙君虎心裏一輕,隨後又緊張起來,來了就能打贏嗎?

  營帳安靜了一下,突然鬧哄起來,高傑摩拳擦掌,大叫道:“來得正好,末將要給點顏色他們瞧瞧!”

  唐通破口大罵,“狗日的!打死這幫雜種!”

  李成棟沒有說話,右眼閃過一絲陰沉。

  應該會贏的!

  趙君虎看見眾將士氣高漲,有了一點信心,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隻要大家不互相拆台,就算沒名將,應該也能和韃子抗衡一番,“高傑,朕任命你為總指揮,負責一切人事、物資調動。”

  “末將遵旨!”

  散會後,張鵬翼叫住李成棟,把臉湊過去,“大恩不言謝,救命之恩以後還,先還一拳吧!”

  李成棟繞開他,大步往前走,“不必,原本也沒打算救你,你真要還,就幫我多殺些韃子!”

  落在後麵的張鵬翼拍著胸口,“包在我身上!”

  成都的青羊宮原是一處道觀,如今成為應試儒生的大本營。

  應試的五千多人中,有些人是被迫的,不來就殺全家,並連坐左右鄰居十家,沒有人懷疑張獻忠的執行能力,說殺全家就是殺全家,包括三歲嬰兒在內,甚至家裏養的一條狗、一隻貓。

  主動來的也不乏其人,大多是鬱鬱不得誌的讀書人,指望著能被張獻忠看中,他日飛黃騰達。

  單論生活水平,候考的日子算得上不錯,每日俱有軍士安排好飯菜,眾人隻是吟詩作對,舞文弄墨,好不逍遙。

  隻是接二連三的有人賣弄文采被抓去砍了頭,有個書生吟了一句“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原意是奉承張獻忠,贏得周圍幾人連聲稱讚,結果當天一群人的屍體就掛在道觀門口。

  有膽大之人問了軍官緣由,方才得知張獻忠最恨的就是有人嘲諷他沒讀過書,眾人不禁大為歎息,原來拍馬屁也有生命危險。

  第二天有個機靈的人便反其道而行之,寫了一句“田中讀書慕堯舜,坐待四海升平年”,又被拉去砍了頭。

  又有人忍不住去問那軍官,那軍官笑道:“你們是不是傻?這不還是嘲笑老太歲沒讀過書嗎?”

  眾人恍然大悟,原來讀書就是張獻忠的逆鱗,就好像一個人長得醜,無論說美還是說醜都像是嘲諷。

  為保險起見,讀書兩字便成為青羊宮中的違禁詞,但凡有人不小心說了,眾人便視他如瘟疫,有多遠滾多遠,生怕一不小心就連累了自己。

  但罪名總是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有個人寫了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也丟了性命。

  眾人百思不得其解,這句詩出自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氣勢磅礴,怎麽看也不像是諷刺張獻忠,又去問軍官。

  那軍官卻道:“問題大了,怎麽能說淘盡?老太歲不是風流人物嗎?詩裏為什麽不提?此人分明是詛咒老太歲千古!你們說,該不該殺?”

  “該殺!”眾人的聲音稀稀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