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鳳陽中都
作者:水金書生      更新:2021-12-25 10:03      字數:3161
  鳳陽離南京不遠,趙君虎一行人快馬加鞭,第二天上午便到了,遠遠看見一座氣勢恢宏的都城,他知道這便是中都了。

  朱元璋建國後,在南京、關中、洛陽、開封、北平等地比較一番後,決意將鳳陽作為都城,為此調集了數以萬計的軍士、工匠和民夫,於洪武二年開始營建中都,計劃將中都建設為有史以來最富麗堂皇的都城。

  隻是由於工程過於浩大,國力耗費無數,朱元璋在洪武八年不得不放棄了鳳陽,改南京為都城,中都也不再修建新的建築,隻有未完成的工程還在繼續。

  即便如此,中都也是到洪武三十年中才完工,規模遠遠超過朱棣後來在京城修建的紫禁城。

  與京城相似,中都分為三層,第一道的外城形如長方形,左下角帶著一個凸角。第二道禁垣,最裏麵的便是皇城,各開有四道城門,太廟、社稷壇、曆代帝王廟和開國功臣廟等建築一應俱全。

  此後鳳陽被定為陪都,一直作為皇子宗室曆練的地方,朱棣遷都後,中都距京城太過遙遠,皇子宗室來得少了,也就慢慢荒蕪了。

  趙君虎又走近一些,隻見城門上寫著“洪武門”三個大字,城牆破敗不堪,雜草叢生,還有幾處牆壁明顯是後來草草修補的,磚石的顏色和質地都不一樣。

  他不禁暗覺可惜,這次來得匆忙,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將中都好好修繕一番,總不能讓前人的心血消逝在曆史的煙塵中。

  鳳陽府的大小官員早已在城外等候,看見皇帝駕臨,連忙跪地接駕。

  鳳陽知府、中都留守和守備太監站在最前麵,三人朗聲道:“微臣參見陛下,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其時馬士英已經是首輔,鳳陽總督隻是掛名,而鳳陽巡撫又空缺,這三人便是鳳陽的實權人物。

  “平身。”趙君虎讓眾人起身,從洪武門進了城,直往皇城而去。

  這城中也好不到哪裏去,雖然陽光耀眼,卻是一派蕭條之象,除了寥寥無幾的行人看見皇帝慌忙下跪外,一點人氣也沒有。

  他有些不解,“城中為何如此冷清?”

  那知府年紀五十左右,一臉誠惶誠恐,半晌才道:“鳳陽是個小地方,比不上南京。”

  “哦?”趙君虎大奇,鳳陽府再小也是座城,縱使經受刀兵之災,也不至於變成了一座鬼城。

  “張大人你怕什麽?有什麽不好說的?”中都留守是名身材壯實的武官,明顯有些不滿,拱手道:“回陛下,都是因為劉良佐,他縱容手下胡作非為,鳳陽老百姓走的走,逃的逃,剩下的見了官兵如見了蛇蠍,聽聞陛下今日駕到,老百姓都躲在家裏,不敢出門。”

  “果真如此?”趙君虎越聽越惱,這劉良佐果然如史書所言,驕橫跋扈、荼毒鄉裏。

  張知府臉色大變,卻又不敢阻攔,隻是拚命使眼色,示意他少說兩句。

  “末將絕無半句虛言。”那武官置若罔聞,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將劉良佐的惡行一一道出,什麽逼迫商戶交保護費,搶劫民女為妾,公然毆打攔阻的鄉民,而且每一件有名有姓,似乎怕皇帝不相信。

  趙君虎想起此時劉良佐正在率軍接收河南,不好直接表態,冷哼一聲,“中都留守司下轄八衛一所,都是吃幹飯的?”

  “劉良佐手下足足有八萬士兵,根本不把八衛一所放在眼裏,末將幾次派人阻攔,反被他的人打傷,實在有心無力。”那武官憤憤不平,看了看那官員又道:“要不是張大人出麵調停,隻怕末將早已被劉良佐抓去軍營處死。”

  趙君虎大為震驚,想不到劉良佐連朝廷命官都敢動,勉強按捺住怒氣,“馬上張貼安民告示,讓大家放心,該營業的營業,該出門的出門。令八衛一所即刻上街巡邏,再有不法之徒橫行,一律逮捕,違抗者格殺勿論。”

  他暫時拿劉良佐沒辦法,但也不能聽之任之,搞不好官逼民反,把鳳陽弄出個李自成、張獻忠,或者直接降了韃子,倒黴的還是自己。

  “遵旨。”張知府欲言又止,一副為難的樣子,“那陛下?”

  趙君虎指了指守陵太監,“他帶朕去皇城就行了。”

  “奴婢遵旨。”守陵太監是個麵色白淨的中年男子,一直站在旁邊對他二人視而不見,一副風輕雲淡的樣子,

  “有勞李公公。”張知府無奈,那武官早已喜上眉梢,一起領命去了。

  待皇帝走遠,張知府喝退幾名屬員,一把抓住那武官,“你想害死本官?”

  那武官不悅道:“張大人何出此言,我等深受皇恩,自然應將劉良佐的惡行奏明聖上,此乃臣子的本分。”

  張知府放開手,“本官豈能不知韓大人的苦心,隻是劉良佐一旦得知此事,我等隻怕性命不保。”

  韓留守嗬嗬笑道:“以前劉良佐隻手遮天,我等奈何他不得,如今有聖上撐腰,還怕他怎的?”

  張知府頹然道:“就算有聖上撐腰又能如何?聖上終究是要回南京的,到時鳳陽府還不是劉良佐說了算?”

  韓留守一愣,大聲道:“既然聖上已有口諭,劉良佐如果再橫行無忌,下官就去南京告禦狀。”

  張知府苦笑道:“韓大人啊韓大人,聖上隻讓我等安撫百姓,可沒說過劉良佐半個不字。”

  韓留守被他點醒,細細回想方才情形,不由大失所望,喃喃道:“劉良佐作惡多端,聖上為何不下旨誅殺奸賊?這是為何?”

  張知府歎道:“韓大人有所不知,此刻正是用人之際,劉良佐兵多將廣,聖上要倚重於他,怎會在意這點小事?”

  韓留守呆了一呆,忽然扭頭便走,大叫道:“不行,我再去勸諫聖上。”

  張知府眼疾手快,一把將他拉住,“你不要命了?”

  韓留守不管不顧,他身強力壯,張知府哪裏拉得住,眼看就要被他掙脫開,急中生智道:“不如先去辦事,等聖上安歇後,本官和你一起去勸諫。”

  韓留守聞言放緩腳步,細細思索,張知府趁熱打鐵,又道:“李公公和劉良佐打得火熱,他在場,有些話我等不好說,還是等明天吧!”

  “張大人言之有理,就明天,”韓留守不疑有詐,拱手道:“下官即刻召集人馬巡邏,告辭!”

  “告辭。”張知府還了一禮,暗暗鬆了口氣。

  看著韓留守的背影慢慢消失,他叫來屬員,“你們先回府寫好告示,所有衙役即刻上街張貼,千萬不能耽擱,免得聖上責罰。”

  一名師爺答應後,奇道:“大人不回府?”

  “本官得去辦件事,不然會出大亂子。”張知府歎了口氣,往另一個方向匆匆走去。

  趙君虎帶著人馬從午門進了皇城,裏麵連個人影也不見,時值戰亂,早已沒有宗室子弟在此居住,其餘人自然更不敢踏足半步,即便是劉良佐,也不敢住進皇宮,免得落個謀逆的罪名。

  一路往前,隻見滿目瘡痍,趙君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就是皇城?

  南京皇宮雖破破爛爛,好歹奉天殿等主建築物外觀完整,眼前所見之處幾乎全是廢墟,他隨即想起,這是農民軍的“傑作”。

  多年前李自成和張獻忠曾攻陷鳳陽,將明中都搶劫一空,臨走前一把火將皇宮和皇陵全燒了。

  這簡直是犯罪,趙君虎痛心疾首,你們打仗就打仗,沒事放火做什麽?

  還有皇陵,大約古人很相信龍脈之說,弄不死敵人往往喜歡找死人的麻煩,後來崇禎馬上還以顏色,派兵到陝西米脂挖開李自成的祖墳,刨出屍骨盡數焚化,墓地周圍的大小樹木也一並毀掉,以達到斷絕李自成風水的目的。

  也不知道風水是不是真的?趙君虎搖了搖頭,作為一名唯物主義者,他自然是不信的,不過李自成和崇禎的確下場慘淡,要不還是派人去遼東探訪一番,看看韃子的龍脈在哪裏?說不定真能發現點什麽,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正在思索間,李公公驚醒了他,“陛下,再往前就到頭了。”

  “帶朕去高牆!”趙君虎回望了一眼皇城,穿過玄武門。

  高牆是皇室監獄的別稱,監獄坐落在禁垣的東北邊,是幾座深灰色的木石建築,四周高牆林立,因此而得名。

  一條寬闊的水溝橫貫於外牆,大門緊閉,四角是門樓敵台,還專門設有一支軍隊——“高牆軍”負責守衛,戒備極為森嚴。

  李公公拿出鑰匙打開大門,趙君虎走進監獄,命人拿來所有犯人的供詞,他打算看完後再做決定,畢竟人命關天,不好隨意處置。

  “牢房裏的囚犯不多?”趙君虎看著的四疊供詞,有些詫異,本以為供詞堆積如山,起碼要看好幾天,沒想到隻有這麽點。

  李公公連忙上前一步,“本來有幾千人,本朝八年鳳陽陷落,李賊將犯人全部放跑了,這幾年陸陸續續來了一些犯人,除了自盡的,尚有三百五十四人。”

  李自成倒是給自己減輕了工作量,趙君虎坐下開始翻看供詞,李公公站在一旁,臉上閃過一絲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