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天然同盟軍
作者:水金書生      更新:2021-12-25 10:03      字數:3224
  回宮之後,趙君虎還在為人才問題頭疼,自己雖然名為皇帝,如果沒有一大批為自己做事的人,一切戰略都是空談,就算政令出了皇宮,到下麵也會走樣。

  他知道,曆史上的明君都有一套自己的班底,漢高祖劉邦有“漢初三傑”韓信、張良、蕭何,還有彭越,樊噲,陳平,曹參;唐太宗李世民有杜如晦、房玄齡、李靖、尉遲敬德等一批天策府成員;朱元璋就不用說了,徐達、劉伯溫、常遇春哪個不是鼎鼎大名?

  他當然也在培養自己的班底,都是與自已不離不棄的一眾臣子,占據了朝堂中的核心位置,不過大多都是文官,軍隊並沒有幾個心腹。

  史可法和鞏永固隻是負責大局,易海峰、張鵬翼、林睿要保護自己,張煌言級別太低,隻有湯國祚、吳亮和高宗亮寥寥幾人,人數肯定不夠。

  太監雖然忠心,但是除了東廠以及一些商業活動之外,他不打算給太監過大的權力,免得培養出第二個王振、劉瑾或者魏忠賢。

  東林士子其實忠誠的也不少,就是有些紙上談兵。

  至於勳貴,大多能力平平,又沒什麽感恩之心,忠誠度很難培養,而且勢力盤根錯節,不僅不能扶植,而且要一邊利用,一邊限製。

  趙君虎左思右想,覺得還是從平民子弟中找人,或者低級官吏比較靠譜,隻是這事需要時間,急不得。

  他有些遺憾自己穿越的時間點太晚,孫傳庭等名將早已陣亡,目前能打的高級武將一個也沒有,而且南明不比南宋,就沒出幾個名將,自己熟知曆史也沒啥用。

  最輝煌的兩大將星,李定國正跟著義父張獻忠在四川造反;另一位鄭森,也就是鄭成功,還是個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估計和他老子鄭芝龍在福建正偷偷將海盜事業進行到底。

  另外還有幾個稍遜一籌的牛人,暫時也起不了什麽作用。

  孫可望詭計多端,可惜也是張獻忠的義子。

  李來亨,李過的義子,現在應該不會超過十五歲。

  江陰典史閻應元,率幾萬百姓,麵對數倍於自己的韃子,獨守孤城八十一天,最後壯烈殉國,能力氣節沒得說,就是不知道進攻行不行。

  堵胤錫,南明最傑出的戰略家,說服李過、高一功等人聯合抗清,硬生生給明朝延了一口氣,戰略眼光驚人,他記得此人好像在湖廣一帶,那是左良玉的地盤,有些鞭長莫及。

  還有何騰蛟和瞿式耜,也是個人物,又下落不明,好在張煌言弄過來了,他琢磨著要不要越級提拔,又擔心拔苗助長,平白無故糟蹋了名將的苗子。

  他想得太過專心,以至於靜兒為他端上粥時,他還渾然不覺,直到聽到些許聲音才驚醒過來。

  “這是奴婢熬的紅棗蓮子粥,陛下趁熱喝了吧!”靜兒滿麵笑容,舀起一小勺粥,吹了吹氣。

  一陣香味撲鼻而來,趙君虎更覺饑腸轆轆,不再多想,一口咽下。

  靜兒似笑似嗔,“陛下眉頭緊皺,奴婢還以為做錯了什麽事觸怒龍顏,嚇得不敢上前。”

  趙君虎覺得她這樣子甚是迷人,拉她過來,柔聲道:“朕在想些心事,忽略了你。

  靜兒眼睛一轉,湊近了些,“不知道是什麽重要事情讓陛下茶飯不思?莫非是位女子?”

  趙君虎自然不會和她說正事,調笑道:“後宮女子太少,所以朕心情不佳。”

  靜兒愣了一愣,從皇帝的笑容判斷出自己地位無憂,故意歎道:“可惜奴婢沒有姐妹,要不然便一起召進宮服侍陛下。”

  趙君虎隨口道:“真有姐妹,你舍得嗎?”他忽然叫道:“姐妹?”

  靜兒又愣了,見皇帝麵有喜色,似乎又在發呆,不由嬌嗔道:“陛下又在想什麽心事?”

  趙君虎一把抓住靜兒的手,嘿嘿一笑,“朕想給你檢查身體。”

  “不要。”靜兒欲拒還迎,臉色緋紅。

  聽雪軒裏便響起一片嬉笑聲。

  作為京城宗人府的備份機構,南京宗人府名義上管理皇家宗室事務,其實隻是個空架子,僅剩的一點工作,如皇室慶典等也早已由禮部辦理,基本處於無人問津的境地。

  因為戰亂,其主官宗人令以及僚屬左右宗正、左右宗人也空缺好多年了,隻有一名正五品的經曆負責公文來往等日常工作。

  倪元璐上任後將所有機構都安排了官員,獨有宗人府維持原狀,蓋因宗人令等官職理論上應該由親王擔任,而且皆是一品,南京符合條件的親王寥寥無幾。

  趙君虎來到宗人府時,隻見官署一派冷清,朱紅色的大門和兩邊的牆壁因年久失修,顏色已斑駁不清,門口卻十分幹淨,並無樹葉雜物堆積。

  韓讚周剛要吆喝,被趙君虎用眼光製止住,一行人靜悄悄走了進去。

  穿過院落,正廳中有三人背對門口,其中一人著青色官服,正指揮兩名小吏模樣的人擦拭桌椅。

  這三人幹得熱火朝天,忽然發現光線一暗,意識到有人,便一起轉過頭,看見皇帝等一行人,不由得大驚失色。

  “微臣左青麟不知陛下到來,有失遠迎,請陛下恕罪。”那官員反應過來,率兩名小吏跪倒在地。

  “都起來。”趙君虎隨意看了看,發現正廳雖破舊,卻整潔有序,冷冷道:“左愛卿有心了,知道朕今日要來,特意打掃一番。”他打算回去好好查查,是哪個不長眼的太監泄露了自己的行蹤。

  “微臣不知道陛下今日到此。”左青麟一臉茫然,不像作偽。

  “那你這是?”趙君虎臉色緩和下來,摸了摸桌子,並無多少灰塵。

  左青麟忙道:“打掃是微臣每日都要做的,從年頭到年尾,天天如此。”

  “天天如此?”趙君虎不大相信,“這些年你每天打掃?”他來之前看過資料,知道左青麟這個宗人府經曆已經當了快四年了。

  “回陛下,連今天一共是一千三百八十二天。”左青麟不假思索報出了一個數字。

  趙君虎有些詫異,“宗人府名存實亡,就快關門了,做這個有意義嗎?”

  “隻要宗人府一天還在,微臣身為經曆,就不敢懈怠一天。”

  趙君虎一怔,左青麟年逾四十,還是一個五品閑職官員,其官場生涯不能說失敗,起碼也是泯然眾人。要知道在人才輩出的大明,如張居正、嚴嵩等大牛,四十歲時早已是二品大員。

  一個失意的中年官員,能在無關緊要的崗位上數年如一日,做著瑣碎小事,如果是真的,此人心性必定不同於普通人。

  因為瑣碎的事情很容易消磨人的意誌,哪怕你再有潛力,在這種看不見頭的日子裏大概率會變得意誌消沉,渾渾噩噩,能堅持下來絕無僅有。

  “帶朕看看玉牒。”趙君虎還是有些不相信。

  玉牒並不是玉製成的,隻是皇族族譜的尊稱。

  左青麟帶著皇帝來到後室,取下腰間一串鑰匙,打開了七八間房,裏麵全是厚厚的文書,碼得整整齊齊。

  趙君虎隨意走進一間房,拿起最上麵一本名冊,手指撚了撚,果然沒什麽灰塵,看來左青麟沒有撒謊。

  他對左青麟頓生好感,翻開那本名冊,隨口問道:“大明皇室子弟還有多少人?”

  左青麟道:“回陛下,到四月三十日,一共是十四萬八千五十二人。”他張口既來,想必對這個數字諳熟於心。

  趙君虎對這個數字很滿意,這是他昨晚想到的重要同盟,隻有他們,才會無條件地支持自己。如此一來,人的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

  他合上名冊,“朕打算取消藩王的俸祿,允許做官、從軍、考學、經商等一切限製,左愛卿覺得如何?”

  左青麟哪能想得到皇帝會問自己的意見,連忙道:“陛下聖明,一旦取消俸祿,朝廷的開支便會減少許多,不過需提防各地藩王心生不滿,生出禍亂。”

  趙君虎冷笑道:“他們要是有這能耐,早就去和李自成、張獻忠玩命去了,又怎會坐以待斃?”

  他也不是對藩王有偏見,隻因明朝的宗室製度太過奇葩。

  朱元璋奪了天下之後,分封了幾十個藩王,他的設想是皇帝居中控製,各地藩王齊心協力,讓大明王朝傳承千秋萬代。

  因此給予藩王的待遇也十分優厚,朝廷除了賞賜田地和俸祿之外,藩王還可以擁有自己的私軍,過問封地的所有事務,在軍事、行政、政治上擁有極大的權力。

  待朱元璋一死,他的孫子建文帝朱允炆意識到藩王對朝廷的威脅,便著手開始削藩。很快燕王朱棣就掀起了靖難之役,成功擊敗了建文帝。

  他以藩王的身份造反成功,自然擔心其餘藩王有樣學樣,即位後變本加厲地進行削藩,大規模削減藩王的護衛,又通過勳貴武將監視部分藩王行跡,對違法的藩王進行嚴厲處罰。

  這個政策被他的繼承者進一步發揚光大,比如禁止二王相見、禁止宗室與勳貴聯姻、禁止宗室出仕、禁止藩王私自出城,一句話,這也不能幹,那也不能幹,意思就是其他的事情各位就別想了,老老實實在封地混吃等死,反正朝廷養著你們。

  於是宗室子弟整天無所事事,隻剩下一件事可幹——和妃子多生幾個孩子,也算為大明開枝散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