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拚死一搏
作者:水金書生      更新:2021-12-25 10:02      字數:3124
  大順軍中,李岩的士兵軍紀非常好,從沒有出現奸淫擄掠的情況,有些士兵受不了李岩的約束,眼紅劉宗敏的手下幸福生活,甚至悄悄改換門庭,剩下來的都是能嚴格執行軍令的。趙君虎想打造一支全新的軍隊,這些人便是目標人選。

  他忽然道:“各位,朕知道以前官府橫征暴斂,欺壓百姓,更有官兵趁機劫掠百姓,致使各位走投無路,才起兵造反。反躬自省,都是朕的過錯,聽任宵小橫行,從今日起,造反這些舊事便一筆勾銷。今後朕會勵精圖治,絕不讓大明之民流離失所,民不聊生,不知各位是否願意隨朕一起掃平這些貪官汙吏?”

  這些士兵多是農民出身,平日不要說皇帝,就是縣令也沒見過,而皇帝為了能留住他們,居然當麵肯承認錯誤,語氣誠懇,足見誠意,倒是一大半人呆在原地,反應過來,再不猶豫,跪地齊聲道:“願為陛下效力。”

  皇帝紆尊降貴極為成功,隻有數十人堅持要走,李岩也不勉強,一一分發銀兩,打發他們離開。

  趙君虎很高興,不僅僅是因為成功說服了他們,更重要的是,他發現了天子這個身份具有絕對的號召力和影響力。

  想來這時的人受儒家思想影響,對君權神授深信不疑,自己隻要不瞎折騰,自然有無數的人願意投效,即便是敵方陣營的人在一定的條件下也可以轉化過來。

  這個優勢全天下他是獨一份,李自成和多爾袞再厲害,也難以望其項背,要不然正史上南明的朱由崧等皇室宗親也不會為個名分爭得你死我活了。

  忽然山海關方向傳來一陣殺聲,但西羅城城牆上的士兵照常值守,毫無異象,聽上去像是東羅城出了事。

  趙君虎有些震驚,難道韃子殺進了東羅城?還是吳三桂降了韃子引起兵變?

  “陛下,山海關有變,得趕緊回去。”張鵬翼急了。

  李岩慨然道:“末將帶人一同前去,也好有個幫手。”

  “山海關情況不明,這五千人馬有限,不如從北翼城繞到東羅城背後,來個出奇製勝,”趙君虎沒有同意,“不過不知道北翼城的守將會不會打開城門?”

  “陛下高見,末將認得北翼城的守將,可喊開城門。”張鵬翼恍然大悟。

  “如此甚好!”趙君虎清清嗓子,拔出碎玉劍,“各位,山海關是中原最後一道防線,韃子很可能已進了關門。一旦山海關失守,中原再無寧日,我大明的千千萬萬同胞便任由韃子奴役。為了江山萬民,大家需隨朕趁韃子立足未穩,將他們趕出關外。浴血奮戰,便在今日。”

  他知道韃子三萬騎兵的戰鬥力不在大順軍之下,此番必是一場死戰,恐怕生還的希望很小,雖然這些人已經歸順,但自己從沒給別人一點好處,一來便命令他們去送死,心裏卻是過意不去。

  其中一人揮舞著兵器道:“韃子欺我中原無人,今日便讓他們瞧瞧咱們漢家兒郎的威風。”

  另一人嗬嗬道:“滿洲八旗雖然厲害,我倒是早想領教一番。”引得大家一陣歡聲。

  趙君虎眼眶有些濕潤,這些都是好男兒,他大喝一聲,“好,咱們便去看看韃子是不是有三頭六臂!”

  北翼城的守將聽見探子回報,情知東羅城形勢不妙,猶豫著該不該派兵增援,卻看見一群大順士兵直奔北翼城。

  他暗暗叫苦,忽然發現領頭的居然是皇帝和張鵬翼,更是目瞪口呆。

  張鵬翼喊了幾聲,那守將雖與張鵬翼熟識,一時不敢做主,也不回答。

  趙君虎大怒,驅馬上前怒喝道:“山海關岌岌可危,朕趕去救援,你再不速速開門,便是犯上作亂。”

  那守將見皇帝發怒,連忙令人打開關門,迎了出來,又將探子的消息向皇帝稟報。

  隻能祈禱吳三桂在東羅城再撐一陣子,趙君虎來不及細說,吩咐北翼城全軍一起出擊。不過知道吳三桂並未投敵,他心裏輕鬆多了。

  東羅城內已被擠得滿滿當當,兩邊的騎兵都有些尾巴在城外,交鋒片刻,屍體已經堆成了山,但誰也不敢退後。

  這種局麵,一旦退後,便成崩潰之勢,任對方宰割,毫無還手之力。逃跑的騎兵不是被殺死,也會被雙方踐踏而死。

  多鐸十分意外,關寧鐵騎的實力自己是了解的,本來指望三輪攻擊後衝垮他們,明軍人再多也隻是一盤散沙,形成不了威脅。誰知這些人不知為何,今日卻這般悍不畏死,好幾次自己都快要全部湧進東羅城,硬是被一點點頂了回去。

  更要命的是,本方都是些輕騎兵,發揮不了靈活機動的優勢,隻好硬拚,正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

  輕騎兵不停倒下,他心疼得隻打哆嗦,這可都是百裏挑一的精銳,射術精湛,結果一箭未發,便死在明軍的鋼刀下。城外有些騎兵倒是伺機射了一陣弓箭,雖抽冷子射殺了一些明軍,但城內太過擁擠,雙方短兵相接,有些束手束腳,反連累不少同夥受傷。

  不過這種關鍵時刻,多鐸隻能硬著頭皮上,一旦敗退,自己即使能保住性命,回去免不了被豪格等人大做文章,還會連累兄長多爾袞的登基計劃。

  好在吳三桂的騎兵不多了,自己已經占了上風。

  他一刀砍倒一名明軍騎士,高聲大喝,加緊催動攻式,勝負就在頃刻間。韃子騎兵受主將鼓舞,士氣大振,越戰越勇。

  吳三桂很不好受,關寧鐵騎很少去韃子硬碰硬,主要依托堅固的城防先用大炮轟,待韃子隊形混亂後再趁機追殺,此時被迫與敵人正麵抗衡,便吃了大虧。

  對方雖然都是輕騎兵,戰鬥力卻不差,自己四萬人馬,隻有一半騎兵,還有些在南翼城和北翼城,這麽一比一拚完後,給對方衝進城到處放箭,剩下的步兵便成了對方砧板上的一塊肉。

  他不要命的組織了幾次衝鋒,隻想搶在騎兵消耗完之前,將對方趕出去,可惜總是功虧一簣。

  眼見身邊的騎兵越來越少,他極為焦慮,手上卻不停,隻是揮舞著大刀奮力砍殺。

  危急之間,趙君虎到了,遠遠看到東羅城韃子騎兵長長的尾巴,遙遙一指,“你們兩人各帶一隊人馬,從左右兩側衝垮他們後再切割包圍。”

  他從書上對古代戰爭有些粗略了解,古代士兵不比現代化的職業士兵訓練有素,組織性、紀律性差得不是一點半點,真正打起來的時候,不是簡單的按雙方人數計算勝敗,隻要百分之十幾的士兵撐不住了,立馬如雪崩一般引起全軍敗逃,多少人都沒用了。

  就算號稱幾十萬人的大戰,也很快決出勝負。帶來的另一個後果是,大部分士兵都跟著逃命去了,戰場上的傷亡率往往並不高,反而是逃跑的時候死傷慘重。

  此時他看見韃子在局部有人數上的優勢,便與多鐸不約而同想到一起去了。

  “遵命!“李岩和張鵬翼身經百戰,自然知道皇帝的意思,留下幾十人緊緊圍住皇帝,如狼入羊群般衝了過去,弓箭手早已提前發出漫天箭雨。

  雙方的陣勢形成一個T字,趙君虎這邊便是一豎,快衝到那一橫時,一豎又分成兩隊,如鋒利的鋼刀一般直刺過去。

  城外的韃子騎兵見側翼有人來襲,大驚失色,顧不得東羅城,紛紛右轉,換個方向,匆忙間拉弓搭箭,毫不客氣射了過去。

  伴隨著嗖嗖的破空聲,騎士們不停用兵器撥擋箭枝,動作稍慢一點的很快便射成了刺蝟,慘叫著跌下了馬。

  韃子騎兵雖騎術了得,突然調整方向,隊伍還是出現了輕微的混亂。

  李岩和張鵬翼的人趁此機會,衝到韃子騎兵跟前展開了廝殺。

  大順軍第一次與韃子交手,不敢大意,剛開始便來了個下馬威,衝到人群猛殺猛砍。

  李岩很少上陣衝鋒,此時有如猛虎出籠,青鋼劍來去如風,砍掉一名韃子的頭顱。

  關寧鐵騎見友軍如此勇猛,頗有些不服氣,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在韃子隊伍中來回衝擊。

  韃子騎兵沒有機會重新整隊,隻能倉皇應戰,本來實力相當,卻因隊形不正,在兩隊聯手攻擊之下,很快被衝得七零八落。

  趙君虎瞧見本方取得了上風,韃子騎兵四散而去,心中大喜,正要指揮人馬攻擊東羅城,忽然一名清軍將領發出一聲呼嘯,這些輕騎兵竟然零零散散衝了回來,對著關寧鐵騎和大順軍射出一陣箭雨。

  看見不少人中箭落地,張鵬翼和李岩大怒,又指揮士兵衝上去廝殺。

  韃子騎兵卻不交戰,看見追兵便走,拉開一段距離便趁機射箭,將輕騎兵的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們的馬匹明顯跑得快些,騎士在急速的奔跑中射出的箭又急又準,趙君虎這邊的騎兵追也追不上,追上了又射不中,反被對方當成了活靶子。

  這下形勢逆轉,張鵬翼暴跳如雷,李岩倒吸一口涼氣,滿洲八旗果然不是浪得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