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謝西陲大破莽部,褚祿山決意守關(3)
作者:烽火戲諸侯      更新:2021-12-21 12:21      字數:5060
  這支兩騎並肩做一字長蛇陣向北推進的古怪騎軍隊列中,約莫八十餘騎皆負劍策馬,顯然不是絕不會擅自摘刀的北涼邊軍。有一騎快馬加鞭,來到前方唯一腰佩涼刀的騎士身側,有些懊惱道:“姓徐的,蚊子腿也是肉啊,這一路斷斷續續遇上了八九撥北莽馬欄子,要是你準許我們出手,怎麽也該宰掉四五十騎,咋的?你們清涼山果真已經窮到砸鍋賣鐵,也付不起這點戰功的賞銀了?退一萬步說,銀子先欠著,殺他個四五十名北莽斥候,你們關外涼州騎軍說不定就能少死些人,你這北涼王是怎麽當的?!”

  徐鳳年目不斜視,繼續眺望北方,沒有放緩戰馬奔速,耐心解釋道:“董卓部大軍馬上就要攻打懷陽關,在這裏耽擱片刻,可能北涼就要……”

  吳家劍塚當代劍冠吳六鼎打斷年輕藩王的言語,大大咧咧沒好氣道:“就算你早些到達懷陽關,難道還能把整座關隘都給搬到拒北城不成?懷陽關和都護府都沒長腳,跑不掉的,說到底你就是當上武評大宗師以後,架子大了,瞧不上眼那些馬欄子,眼睛裏隻有拓跋菩薩、洪敬岩之流,否則就不樂意出手是吧?”

  在他們身後不遠處有一騎吳家劍士陰陽怪氣道:“宗師就該有宗師的風範,王爺眼高於頂,自有他的底氣,有何不妥?一位陸地神仙,跺跺腳踩死幾百幾千螻蟻,也不嫌髒了鞋底板?”

  吳六鼎翻了個白眼,懶得跟身後那尊凶獠一般見識。沒法子,哪怕是在一座家學即天下劍學的吳家劍塚裏,當年也唯有老祖宗能夠稍稍鎮壓那位竺魔頭,他吳六鼎不管如何自負將來肯定能夠成為劍術第一人,仍是不得不承認,自己如今與竺煌相比,無論是修為還是造詣,還有些差距。吳家先祖早就訂立下一條家規,劍氣長短,決定道理大小。吳六鼎雖然臉皮不薄,倒也不至於去與竺煌逞口舌之爭。

  不過若是背負古劍素王的翠花願意聯手的話,吳六鼎還真有信心把竺魔頭打成竺豬頭。隻可惜翠花作為劍侍,按照吳家八百年雷打不動的古板規矩,絕不可參與劍冠與其他江湖人的比試,說句難聽的話,劍侍就是專門給劍冠收屍之人。

  徐鳳年微笑著搖了搖頭,沒有繼續解釋什麽。

  有些北涼自家事,跟這些先祖留有遺訓“不求連城璧,但求殺人劍”的吳家枯劍士說,雞同鴨講,說不通。

  徐鳳年的心情遠比表麵更為沉重。

  褚祿山拒絕離開懷陽關,隻給了拒北城一句話。

  “我褚祿山在不在懷陽關,涼州關外戰場的形勢,就是兩個樣。”

  徐鳳年知道言下之意,但是他仍然希望最後爭取一次,當麵去爭取。

  不以三十萬北涼鐵騎主人的藩王身份,不是去見北涼都護,而是隻以徐驍嫡長子的身份,去見人屠的義子祿球兒。

  之所以如此馬不停蹄,是因為徐鳳年無比清楚,一旦等到董卓親自出現在懷陽關城外,那麽褚祿山就更不會離開,他徐鳳年總不能直截了當把褚祿山打暈了綁回拒北城,那樣毫無意義。

  至於為何他沒有撇下吳家劍塚八十騎,單獨趕赴懷陽關,這裏頭就有些複雜了。

  世事千萬般,心安最難求。

  越是臨近懷陽關道路艱辛崎嶇的南方入口,不光是年輕藩王身邊一臉百無聊賴模樣的吳六鼎,不僅是時不時就偷偷打量年輕藩王背影的胭脂評美人納蘭懷瑜,就連翠花這種劍心純粹達到靈犀境界的女子,也察覺到徐鳳年的異樣情緒。

  懷陽關被譽為涼州關外第一險隘,南口狹窄逼仄山路的蜿蜒崎嶇功不可沒,這就使得這座關隘沒有後顧之憂。

  可能是意識到自己的心境出現問題,徐鳳年突然轉頭望向吳六鼎笑問道:“聽說你們吳家在這二十年裏,你們老祖宗評點過劍塚劍士,除了鄧太阿天生殺氣最盛,還有就是竺煌殺心最重,翠花殺意最深。那你吳六鼎作為劍冠?”

  吳六鼎一臉不要臉道:“我啊,明擺著根骨最好天賦最高嘛!”

  坐在馬背上雙臂環胸的竺煌嗤之以鼻,很不客氣地譏笑出聲。

  徐鳳年笑道:“吳六鼎,你別欺負我沒見過世麵,不說別的,天然劍坯我也見好幾位了,觀音宗的賣炭妞和太白劍宗的陳天元,根骨比你可都要勝出一籌。”

  吳六鼎哦了一聲,一臉無所謂道:“我還有天賦最高,怕什麽。老祖宗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說過我這種百年不遇的劍道天才,劍道攀升,不可以常理論,根本不講究什麽循序漸進。”

  徐鳳年嘖嘖而笑。

  吳六鼎瞪了眼年輕藩王,一本正經道:“姓徐的,你想啊,當年你我在大江上初次相逢,我是什麽境界?馬馬虎虎的偽指玄而已,可那會兒我就已經以劍冠身份闖蕩江湖,你覺得是靠什麽?”

  徐鳳年笑眯眯道:“靠臉?”

  吳六鼎愣了愣,笑臉燦爛,伸手揉了揉臉頰:“也對!”

  始終閉目凝神的劍侍翠花微微歎息。

  須發皆雪的赫連姓氏老人輕聲笑道:“王爺,這樁事還真不是我們少爺吹噓,劍塚曾經有位來曆不明的古怪相士,對六鼎這孩子摸骨定前程,說過他這輩子有三次鯉魚跳龍門。第一次是六鼎年少時第一次進入劍山,當時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這個吊兒郎當練劍憊懶的孩子,果真能夠拔出一劍,不料竟然引來十二劍同時認主,可謂吳家漫長曆史上屈指可數的異象之一。在這之後,本來練劍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六鼎更加敷衍了事,直到劍塚決定新任劍冠人選,六鼎本來一直停滯在連小宗師境界都沒到的三品境界,突然就領悟了好幾手指玄劍術……”

  吳六鼎哈哈大笑道:“這才是天才嘛,我要是真用心練劍,那還了得?!”

  徐鳳年破天荒附和地嗯了一聲,隻不過接下來一句話就讓吳六鼎徹底吃癟了:“如果我沒有算錯,吳大劍冠還有一次鯉魚跳龍門的機會,如今是半桶水的指玄境,那麽到時候跌跌撞撞躋身天象境界還是有可能的。不錯了,大概能夠跟同齡人裏……那位據說一夜觀雪悟長生的徽山軒轅青鋒,打得旗鼓相當,當然,前提是她隻用一隻手。”

  吳六鼎勃然大怒:“老子就算隻能破境躋身天象,即便不能一步躋身大天象境界,但我屆時肯定能夠使出一兩手陸地劍仙的招式!”

  徐鳳年哦了一聲,輕描淡寫地雪上加霜道:“一兩手啊,是挺厲害的。像我也就幾十手而已。”

  吳六鼎一臉可憐兮兮,轉頭望向納蘭懷瑜:“納蘭小姨,這家夥太欺負人了!”

  她嫣然一笑,落井下石道:“姨又不是你娘,跟我叫屈沒用。”

  徐鳳年微笑道:“對,納蘭姐姐甭搭理他。”

  納蘭懷瑜挑了一下眉頭,笑意更濃。眉宇間的風韻,如煙波嫋嫋。

  吳六鼎瞬間還魂,神采奕奕,轉頭對劍侍翠花小聲說道:“你聽聽這家夥的腔調,不愧是花叢裏摸爬滾打出來的老手,翠花,是吧?”

  不料翠花語不驚人死不休,神色淡漠道:“不是。”

  好似挨了陸地劍仙致命一劍的年輕劍冠頓時心如死灰,隻覺得了無生趣。

  徐鳳年深呼吸一口氣。

  懷陽關外城南城門到了。

  如果這次北莽叩關涼州,是慕容寶鼎部攻打懷陽關,徐鳳年根本都不用來這裏。

  但是世事無常,董卓來了。

  不但如此,原本涼莽皆知的董家私軍人馬,人數翻了一番!

  在第一場涼莽戰事中,董卓私軍雖然未曾傷筋動骨,但是也折損不輕,而且關於董卓私軍一事,在北莽南朝廟堂一直是樁笑談。傳聞老婦人很早在見到那個喜歡稱呼自己為皇帝姐姐的小胖子後,就笑眯眯親口告訴他,董胖墩兒,你在南朝的私軍可以有,但是別折騰到十萬人,要是過了這條線,也沒關係,朕就升你的官,讓你去北庭當大將軍。傳聞不知真假,但是在那之後,董卓騎步兩軍大致維持在六萬人上下,巔峰時也不曾超過八萬。

  這次董卓在向北莽女帝上書自請攻打懷陽關的同時,好似一夜之間,董家私軍大營就擁入了清一色的八萬草原騎軍!

  加上之後老婦人送給他的萬餘柔然鐵騎,董卓的私軍規模,已是遠遠超過包括拓跋菩薩、黃宋濮和柳珪在內所有大將,雄視北莽!

  現在的西京北庭兩座朝堂,肯定在感到驚悚的同時,也一頭霧水。

  偷偷摸摸擁有這份恐怖家底的這個董胖子,到底是不是要造反啊?

  此時此刻,懷陽關外吳家劍士的視野之中,一個滿臉諂媚的胖子站在門口,好似一座小山矗立在大門口。

  北涼道二十年邊關硝煙裏,在文武官場上,各有一位異類最擅長拍馬屁。

  李功德喜歡拍徐驍的馬屁,功夫爐火純青,堪稱春風化雨。

  有個詩詞功夫贏得“褚八叉”美譽的胖子,則喜歡拍世子殿下的馬屁,卻是怎麽惡心怎麽來。

  徐鳳年翻身下馬,褚祿山自然而然幫忙牽馬,動作嫻熟。

  暮色中,兩人率先入城。

  徐鳳年沒有開口說話。

  那位祿球兒沉默片刻後,緩緩道:“我很心安,也請王爺安心。”

  徐鳳年目視前方,輕聲道:“很難啊。”

  褚祿山停下腳步,自言自語道:“說實話,這個世道,這個天下,一直讓我褚祿山很不開心。”

  城門洞內,視線昏暗。

  褚祿山停下腳步,轉頭微笑道:“因為這個天下,讓我最敬重的義父義母,他們的兒子,不開心。”

  年輕藩王也停下腳步,默不作聲。

  褚祿山看不清他的臉色,也不想看清,所以重新轉回頭。

  兩人就這麽在黑暗中停步不前。

  褚祿山突然沉聲道:“別送了,褚祿山此生沙場廝殺無數次,每一次帶人赴死,都不用人送行,更不想被人收屍。”

  褚祿山大步向前,走出城門洞後,仰頭望向天空。

  他這輩子拍了那個年輕人很多次馬屁,說了無數句馬屁話。

  這個胖子,此時想到,很多年前,他讓那個稚童騎在自己脖子上,自己則騎在當時的徐家戰馬之上。

  不同姓氏的兩兄弟,一起策馬嘯西風。

  背對年輕人的胖子,在心中輕聲念道。

  小年,我褚祿山的弟弟,你我何須再見。

  自古便有邊塞詩放言西北兩隴滿勁氣,如今西北之西,更是如此。

  流州副將謝西陲親率一萬爛陀山僧兵主動出城,竭力凝滯北莽步跋卒和兩千南朝軍鎮邊騎的北撤速度,並不放開手腳廝殺,一旦北莽大軍掉頭擺出衝鋒廝殺陣仗,僧兵同樣原地結陣,按兵不動,好似富家翁的待客之道,備足酒水,坐等客人登門。

  在攻打鳳翔軍鎮一役中折損不輕的步跋卒,很快意識到形勢不妙。步跋卒可戰之兵畢竟猶有六千眾,加上從旁策應來去如風的兩千騎軍,要打要撤,都能夠占據更多主動。那名步跋卒主將出身北庭怯薛衛,北莽以武立國,憑借家蔭和軍功補官是兩條最重要的進階途徑,能夠擔任步跋卒三位領軍萬夫長之一,也許未必是什麽兵法大才,但絕不是隻靠家世竊據權柄的庸人。這座鳳翔軍鎮的守城就透著一股詭譎氣息,明明一開始就能夠守得更加固若金湯,可那名主將分明是故意吊起他們的胃口,如青樓女子的欲語還休,明明是打定主意賣藝不賣身的,卻偏偏給人一種欲拒還迎的假象,使得後知後覺的步跋卒白白丟下四千具屍體。

  那麽當下一萬僧兵的死死咬住他們的尾巴,用意不難猜測,肯定是北涼邊軍的某支騎軍即將趕至,至於到底是何方神聖,步跋卒萬夫長想不通也猜不透。按理說流州各部騎軍已經不可能再騰出手來阻截他們,此次偷襲鳳翔、臨瑤兩座軍鎮,他們南朝邊軍調遣出兩萬步跋卒和負責沿途護送的五千精騎,即便分兵兩路,也不是北涼寥寥幾千騎就能夠吃掉的。

  何況流州騎軍本就兵力處於劣勢,怎麽可能抽出大股騎軍離開青蒼城北方的主戰場?難道是那兩支繞過許多軍鎮要塞,長驅直入姑塞州腹地的北涼輕騎?可問題是他們如何能夠及時趕回邊境?難不成這兩座兵力孱弱的軍鎮,一開始就是誘餌?可這就更不合理了,連他這位步跋卒萬夫長,在得到黃宋濮軍令火速離開駐地之後,都不知道要趕赴何處,隻是一路南下,直到越過涼莽邊境後,才得知是要奇襲鳳翔、臨瑤。在此期間,他手上的那封機密朱魍諜報言之鑿鑿,說那兩萬爛陀山僧兵應該過鳳翔、臨瑤直奔青蒼了,還是說北涼清涼山和都護府裏真有未卜先知的神仙?

  麵對那一萬爛陀山僧兵的死纏爛打,步跋卒萬夫長憋屈得不行,真要不管不顧往死裏打,沒有絲毫勝算,更是等死,等著北涼邊騎趕到後割取頭顱而已。可不打,那些膂力驚人且悍不畏死的光頭和尚,也真是不擇手段,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兩三百僧兵不計體力損耗地擔任敢死之士,往他們屁股上狠狠咬上一口。最讓人心煩意亂的是這些爛陀山禿驢在出城之前,大概是把鳳翔軍鎮的軍械庫搬空了,攜帶了不下兩千張輕弩步弓,從僧兵所負箭囊數目來看,不下四五萬支箭,若說準頭,隻算是稀鬆平常,甚至比不得草原兒郎馬背顛簸下的騎弓,可是步陣之力,從來都在於密集二字,加上僧兵人人健壯魁梧,人人拉弓如滿月,不需要什麽準頭,一輪輪潑灑如雨便是!最可怕的地方,是那個年輕流州將軍的打法,使得數量上並不顯得如何驚世駭俗的四五萬支弓箭,能夠優哉遊哉從屍體上拔出或是從地上撿起弓箭,一支支收回箭囊,這使得不願束手待斃發起過三輪衝鋒的兩千軍鎮精騎,根本無法發揮出騎軍野戰遊弋的先天優勢,至於一點點蠶食僧兵步軍,就更是癡人說夢了。馬弓射程本就遜色步弓,這支南朝邊騎又是清一色輕甲輕弓,到最後,步跋卒主將便無奈發現,己方兩千騎雖然還剩下兵力可觀的一千六百騎,可是那支爛陀山僧兵,竟然收攏起了兩百多匹戰馬,鳩占鵲巢地翻身上馬之後,仿佛一下子多出了兩百多騎!

  這場仗,打得步跋卒萬夫長差點吐血。

  那個從頭到尾都沒有親身陷陣的流州將軍,實在太惡心人了!

  最後實在是拖延不得,步跋卒萬夫長隻好去找到那名來自姑塞州石崖軍鎮的騎軍將領,欲言又止,極難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