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寇江淮秘密赴涼,北涼王新得將才(3)
作者:烽火戲諸侯      更新:2021-12-21 12:18      字數:4626
  徐渭熊正要繼續訓話,徐鳳年趕忙起身道:“我到宋先生那邊瞧瞧去。”

  看著帶著兩條虎夔一溜煙跑路的北涼王,梧桐院的氛圍無形中輕鬆了許多。

  徐鳳年在宋洞明那邊的待遇跟梧桐院遭受的冷落,當然是一個天一個地。如今在副經略使大人手下擔任下屬的官員,多是事功學問都在北涼出類拔萃的年輕士子,各有所長,隻不過相比江湖年輕一輩更多崇拜和羨慕徐鳳年的大宗師身份,這些讀書人更多是在深入了解北涼現況後,對徐鳳年這位三十萬鐵騎之主由衷敬畏。所以當徐鳳年和忙裏偷閑的宋洞明相對飲茶時,那些年輕人都關注著年輕藩王的一舉一動。宋洞明雙手捧著徐鳳年親手烹製而且親自倒茶的茶杯,不急著喝茶,隻是用以驅除春寒,輕聲道:“所有赴涼士子都到了,那些戰死將士的家屬也到了。其中有些言語聲音,肯定少不了,還望王爺不要放在心上。”

  徐鳳年點了點頭。

  有些風言風語,就像很多人當初聽說他去葫蘆口外就覺得是以匹夫之勇逞威風,是同一個腔調,對此徐鳳年是真的不願意去理會。

  有些是苦極而泣的聲音,這些,徐鳳年是不敢去聽。

  聊了些北涼政務,宋洞明起身跟徐鳳年走出屋外。這位曾經被元本溪當作儲相栽培的中年人猶豫了一下,說道:“以前是我想當經略使,以便更好施展手腳,與李功德相處後,覺得還是希望他能夠繼續擔任經略使。我在涼州,李大人在陵州,並不會誤事。”

  徐鳳年點頭道:“既然宋先生說了,那就沒有問題。”

  宋洞明停下腳步,笑道:“我還有一大堆事務要處理,就不遠送了。”

  徐鳳年笑道:“理當如此。”

  宋洞明對著徐鳳年的背影說道:“以前隻知道北涼是個武人用兵之地,現在宋洞明和很多讀書人,都發現北涼同樣是個文人‘下得筆’的地方。我要替這些人,與王爺道一聲謝。”

  徐鳳年轉過頭,開心地笑了。

  宋洞明突然眨了眨眼睛,強忍著笑意,說道:“王爺,我宋家有幾位晚輩女子,性情也都賢淑,都寫信給我了,說就算偷,也要讓我給她們寄回幾樣王爺的印章字帖之類的小物件。膽子最大的一個,自幼就向往行走江湖和做那女俠,她說就算給她寄去一件王爺的衣衫,那才最好。若是沒有東西寄回,她就要跟我這個伯伯絕交。”

  徐鳳年有些尷尬地摸了摸額頭。

  宋洞明笑聲爽朗,撂下一句:“衣衫我看就算了,王爺隨手寫四五個字的字帖送我幾幅就成。”

  這個清明的前一夜,徐鳳年獨坐山頂,看著山腳那滿城燈火漸起又漸熄,喝盡了一壺綠蟻酒。

  天微亮,徐北枳緩緩走到山頂,看著披了件厚重裘子的徐鳳年,走到石桌坐下,晃了晃那隻已經喝光的酒壺,輕聲道:“匹夫懷璧死,百鬼瞰高明。”

  渾身酒氣早已被冷冽山風吹散的徐鳳年歎氣道:“我昨夜在想,如果以後換了人做皇帝,哪怕那個人跟我曾經是要好的朋友,他能不能容忍一個別姓之人手握數十萬精兵。”

  徐北枳搖頭道:“你最好別抱希望,省得失望。因為就算那個人能忍,他身邊所有人也不會答應。怎麽坐上龍椅和如何坐穩龍椅,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情。北涼總覺得離陽趙室三任皇帝是一個德行,都喜歡狡兔死走狗烹,這種看法倒也沒冤枉他們,隻是且不說剛剛登基的趙篆,趙殷、趙惇既然注定會是後世史書上的明君,自然有他們的過人之處。尋常平頭百姓,想要打理好一個門戶,想要日子過得年年有餘,尚且需要殫精竭慮,更何況是偌大一個王朝。趙殷也許信得過徐驍不會反趙家,但趙殷信不過徐驍的兒子還會心甘情願鎮守西北。趙惇也許知道你的底線並不低,但一樣信不過徐家下一位異姓王就一定不會驕縱難製。他肯定在想,有沒有可能北涼王哪天一個興起,就跑去挖斷趙家的牆根。”

  直言不諱的徐北枳瞥了眼欲言又止的徐鳳年,冷笑道:“可能你會說徐驍不會反,我徐鳳年一樣不會反,以後我的後代也一樣。”

  徐鳳年苦笑無言語。

  徐北枳依舊是言辭刻薄:“人心隔肚皮,沒誰是你徐鳳年肚裏的蛔蟲,天底下也沒有誰必須要相信誰的道理可講,尤其是那些生在帝王家的龍子龍孫,不生性多疑,怎麽坐龍椅?怎麽去跟藩鎮、外戚、宦官還有滿朝文武鬥心眼?再說了,一份家業,寧肯被子孫敗光,也不願被外人搶走。這種陰暗心態,也不是皇帝獨有的。你徐鳳年敢說自己就一點都沒有?”

  徐鳳年笑道:“也對。”

  徐北枳突然問道:“你不是四大宗師之一的高手嗎,怎麽,也會怕冷?”

  徐鳳年自嘲道:“流州那一戰後,實力大跌,終日骨子裏生寒。裘子其實不禦寒,之所以披著,不過是聊勝於無。就像很多江湖退隱的遲暮劍客,喜歡經常去看一看擱在架子上吃灰塵的佩劍,解甲歸田的將軍也會經常摸一摸鐵甲和戰刀。”

  徐北枳問道:“那個涼州副將寇北上是怎麽回事?”

  徐鳳年打趣道:“新歡嘛,咋的,橘子你這個舊愛是來興師問罪了?”

  徐北枳麵無表情地盯著徐鳳年。

  徐鳳年隻好收起玩笑臉色,無奈道:“就是廣陵道那個西楚寇江淮,跟我做了筆買賣,算是各取所需。”

  徐北枳臉色稍緩,沉聲道:“流州隻有三座修繕還未齊整的軍鎮作為依托,卻要麵對柳珪的十萬大軍和拓跋菩薩的數萬嫡係精銳。三萬龍象軍的兩個副將,王靈寶僅是衝鋒陷陣的猛將,李陌藩雖是獨當一麵的將才,但在流州涼莽雙方兵力懸殊,李陌藩也不是撒豆成兵的神仙,龍象軍依舊是獨木難支的險峻局麵,需要寇江淮這種具備春秋頂尖名將潛質的將領去雪中送炭。”

  徐鳳年點頭道:“等寇江淮在茯苓、柳芽、懷陽關防線打出一點名氣聲望,我也有讓他去那邊當流州將軍的打算。在涼州北關,我們跟北莽其實可以靈活用兵的空間都極受局限,說到底就是死磕硬拚,那麽多邊鎮關隘和駐軍,雙方都束手束腳。但如同白紙一張的流州不一樣,有著讓寇江淮把軍事才華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充裕‘留白’。”

  徐鳳年冷不丁笑問道:“橘子,其實你是怕在青蒼城的陳亮錫出意外吧?”

  徐北枳反問道:“難不成非要我成天算計同僚,你這個北涼王才安心?”

  徐鳳年一拍桌子,怒目相向道:“橘子,你不能在陵州受了氣,給人罵成‘買米刺史’,就逮住我撒氣好不好?!咱倆好好說話行不行?!”

  在清涼山隨心所欲散步的寇江淮湊巧看到這一幕聽到這番話,沒來由感到一陣毛骨悚然,難道那姓徐的跟北涼王“有一腿”?要不然一個沒啥根基的刺史能讓堂堂藩王委屈到這地步?寇江淮腳底抹油,就要轉身撤退,結果被徐鳳年喊住,然後三人圍著石桌,呈現出三足鼎立的架勢。寇江淮一臉你們打情罵俏就是,老子是聾子瞎子啞巴當我不存在的表情。

  徐鳳年望向假裝目不斜視的寇江淮,指了指徐北枳,笑眯眯介紹道:“陵州刺史徐北枳,被宋洞明宋先生讚譽為那種可以宰製士庶安定邦國的人物,可惜酒量不行,酒品更不行,有次在陵州魚龍幫喝酒,還是我親自背他回去的。”

  寇江淮正色道:“見過徐刺史。”

  徐北枳也恢複平時清雅出塵的氣度,微笑道:“寇將軍來到北涼邊軍,無異於如虎添翼。”

  徐鳳年促狹道:“不是為虎作倀嗎?”

  徐北枳冷笑道:“喲,厲害啊,一罵罵三個,連自己也不放過。”

  寇江淮也一本正經道:“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可見王爺用兵很……不入流。”

  徐鳳年揚揚得意道:“隻動嘴皮子,就能跟你寇江淮和徐北枳玉石俱焚,還不入流?動手的話?嗯,要不然試試看?”

  這時候,剛剛登頂清涼山的一大幫人紛紛起哄。

  “試試看!一定要試試看。”

  “寇將軍,我看好你!贏了這一仗,可就是天底下一隻手就數得過來的大宗師了。”

  “別說涼州副將,涼州將軍也做得!要是還嫌官小,我陳雲垂的步軍副統領,讓給你。”

  “寇將軍,咱們不服氣王爺很久了,咱們是年紀大了,就算贏了王爺也勝之不武嘛,今天就你跟王爺是同齡人,一定要幫我們出口氣啊。大不了,回頭我何仲忽親自抬你下山便是。”

  轉頭看著這一大撥北涼最為位高權重的封疆大吏,剛剛到北涼的寇江淮嘴角有些抽搐,一時間有些不適應。在廣陵道,不論是早年在上陰學宮求學,還是之後置身大楚廟堂,都絕對不會出現這種老頭子合起夥來坑一個年輕晚輩的場景。在感到有些荒謬和好笑的同時,寇江淮心底同時也有一種難以抑製的情緒,大概可以稱之為壯懷激烈吧。眼前這些老人中,有舊南唐第一名將顧大祖,有錦鷓鴣周康,有以八千騎大破後隋四萬步卒的何仲忽,有每逢大戰必披甲陷陣的陳雲垂!四位北涼邊軍副帥之後,便是身披文官公服的經略使李功德和副使宋洞明,有離陽地方言官“良心”美譽的黃裳。除此之外,寇江淮依靠官袍和裝飾依次辨認出了涼州刺史田培芳、幽州刺史胡魁、幽州將軍皇甫枰、陵州副將韓嶗山等人。可惜寇江淮始終沒能見到那北涼騎軍主帥白熊袁左宗,還有那個步軍大統領燕文鸞,當然也沒能看到那個鬱家最得意的鬱鸞刀,寇江淮難免也有些遺憾。

  要知道寇江淮在上陰學宮求學時,不知多少次挑燈夜讀,都是在翻閱顧大祖的形勢論,在推演周康、何仲忽、陳雲垂等人造就的那一場場經典戰役。這些都蕩氣回腸,足以下酒!

  寇江淮看到在更後邊,還站著二三十名武將,大多是相對年輕的三十四歲,應該是北涼改製後更顯金貴的實權校尉。

  不知為何,寇江淮情不自禁地站起身,對這些人猛然抱拳行禮。

  是何仲忽率先抱拳回禮,這之後所有人也都笑著抱拳。

  寇江淮無意中發現哪怕是田培芳這樣的文人,與武將一同抱拳時也毫無凝滯。

  然後眾人一起登樓,俯瞰這座州城。

  隨著時間推移,眾人陸續散去,到了正午時分,最終又隻有徐鳳年、徐北枳和寇江淮三人,還有那兩條圍繞著徐鳳年活蹦亂跳的年幼虎夔。最後徐北枳也出樓前往宋洞明所在的半腰官邸議事,無所事事的寇江淮也跟著下山,去聽潮閣那邊賞景。徐鳳年則在樓內等到了一夥人。五個人,徐偃兵加上一家三口和一個北莽青年。徐鳳年看著那個已經完全像是一個離陽百姓的北莽武道宗師,眼神複雜,說了一句:“果然是你。”正是呼延大觀的中年男子咧嘴一笑,沒有說話。倒是他的女兒瞪大眼睛,使勁盯著徐鳳年這個她“欽定”為自己師父的年輕公子哥,抬起小腦袋目不轉睛看了半天,似乎有些失望,老氣橫秋地歎了口氣,嘀咕道:“原來跟我爹一樣啊,瞅著都不怎麽厲害。”

  徐偃兵平靜道:“打了兩架,沒分出勝負,最後那一場,我跟他都不急。”

  徐鳳年如釋重負,笑道:“是不用急。”

  徐鳳年望向那個拂水房諜報上經常提及的鐵木迭兒,看著他腰間那柄稀鬆平常的佩劍,用北莽腔調說道:“好劍。”

  鐵木迭兒隻當是客套話,僅僅冷著臉點了點頭。但這個年輕人的神情仍是有些難以掩飾的局促,畢竟眼前這個離陽王朝兵力最盛的藩王,不但是整個北莽的死敵,更是戰勝了武帝城王仙芝的武道宗師。

  在高樓外廊,呼延大觀扶著他的女兒,讓她站到欄杆上。

  徐鳳年看到一個身影後,告辭一聲就走下樓。

  徐渭熊坐在輪椅上,瞥眼樓上的那些人,輕聲道:“一旬前,西蜀那邊遞話給梧桐院,要你去陵州邊境一趟。我沒有理會。”

  徐鳳年皺眉道:“他要見我?”

  徐渭熊淡然道:“如今他和謝觀應,還有那個春帖草堂的女子,三人已經進入陵州,他說會在陵州和涼州接壤處等你。”

  徐鳳年笑道:“那就見一見好了。”

  徐渭熊點了點頭:“帶上徐叔叔,還有澹台平靜。如果呼延大觀願意同行,是最好。”

  徐鳳年嗯了一聲。

  祥符二年的清明節,黃昏時,清涼山後山,數萬人縞素。

  北涼王徐鳳年帶領近百名文武官員,一起為戰死於流州的龍象軍、死於薊北和葫蘆口外的幽州騎軍、死在葫蘆口內臥弓城、鸞鶴城內外、死在虎頭城內的邊軍,祭酒。

  那座碑林,三十萬塊無名石碑,已經寫上了三萬六千八百七十二個名字。

  夜幕中,一盞盞祈福的許願燈在涼州城內緩緩升起。

  五騎出城後,徐鳳年停馬回望了一眼,摘下酒壺,痛飲一口。

  一年後,北涼邊軍還會有多少人喝不上這一口酒?

  數年後,北涼千萬人,又會有多少人在死前惦念著這綠蟻酒?

  此時此刻,徐鳳年眼中那幅畫麵,如同滿城升起火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