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徐鳳年東海收劍,新武帝收徒三人(4)
作者:烽火戲諸侯      更新:2021-12-21 12:16      字數:2727
  呂雲長翻了個大白眼,老諜子也哭笑不得,但兩人很快就驚訝地發現那柄名劍果真安靜下來,劍氣收斂了七八分歸鞘,殘留幾分盡數飄搖而起,繞著王生的十指流轉不息,少女如指尖撚黃花。

  呂雲長嘴角抽搐,無奈道:“這也行?”

  老諜子臉上雖然平靜,心中卻悚然。每一代江湖都會有屈指可數的天才人物橫空出世,而這些鳳毛麟角中又以佛道兩教最為玄妙。傳言齊玄幀就有“語讖”的玄通,當年在斬魔台上以一己之力大戰逐鹿山六尊天魔,其中三位都死在齊大真人的口吐真言之下;而兩禪寺白衣僧人據說也有秘不傳世的“口頭禪”,可定人生死。至於劍道中人,能夠讓許多靈氣名劍生出親近之意,是謂天然劍胎子。老諜子如釋重負的同時,也難免有些自嘲,他自己年輕時候也被許多前輩視為天賦卓絕,隻是未曾得到真正的高手傾囊相授,以至於興趣指使,所學駁雜而不精,最終無法在武道上走得更遠。不管資質如何,有無領路人,往往決定了成就高低。

  老諜子猶豫了一下,說道:“王生,隨我前行十步。”

  王生嗯了一聲,呂雲長急不可耐道:“劉老爺子,那我呢?”

  老諜子沒好氣道:“留在原地盯著馬車。”

  呂雲長重重歎了口氣,轉頭瞥了眼扛在肩上的五尺長霜刀,“就咱們哥倆相依為命嘍。”

  驛路前頭,吳氏家主跨出一步後,就沒有了動靜,但是更加出人意料,老人不像是在跟人生死敵對,竟然開始絮絮叨叨起來,言語中也多有感慨唏噓。

  “祖輩曾言我出生時,天有異象,九條蛟龍在上空行雲布雨,劍山之上被八蛟銜走了九柄名劍,一條蛟龍盤踞劍山,趴在古劍囚牛之上。我練劍第一天,親自傳授劍術的老祖宗就與我說過,等到拔出囚牛劍後,每十年出塚一次,尋劍一柄。”

  “我十歲時登劍山尋劍,得以拔出囚牛。二十歲去遼東深山,從一處潭底找到螭吻。三十歲於北漢野原碑林尋見嘲風。四十歲遊曆西楚境內文殊菩薩演教處,在佛座上遇見狻猊。五十歲入蜀尋見椒圖。六十歲遠赴南疆尋仇,無意間看見釘入一棵參天古樹上的睚眥。七十歲在太安城古橋頭發現石板下的蚣蝮。八十歲去舊東越國訪友,在古鍾之中與蒲牢相逢。九十歲入太安城,得見貔貅。至此,湊足了九劍,本該人生自得圓滿。”

  老人說到這裏,笑了笑,“這輩子除了找劍還是找劍,也從不問為何練劍,隻要每隔十年一劍到手,就琢磨如何舍劍取意,十年複十年,可真是錯過了許多人許多風景啊。”

  徐鳳年抬起頭,望向天空。

  視野中,金色雲海,陽光像羽毛一樣灑落下來,絢爛動人。

  然後雲海就如同一幅緞子被一枚錐子狠狠穿透,刺出一個微微傾斜的口子。

  徐鳳年紋絲不動,但是一輛馬車中已有十數柄名劍迎向雲海破口處。

  天空中炸起一聲巨響,如鍾撞鍾,震破耳膜。

  依稀可見十數柄拔地而起的名劍全部斷折,頹然墜下。

  有風發意氣又從西蜀竹海飛來,以徐鳳年為圓心,兜了一個大圈,頭銜尾,畫地為牢,困住徐鳳年。

  再有劍氣自北漢境內掠至,一氣化十截,截截是劍,十劍歸一氣。有仙人帶頭指路一般。

  有一股磅礴意氣自東北而來,長虹貫空,以遼東為劍勢的起始點,以河州為劍勢的落腳點,劃出一個驚世駭俗的巨大半弧,裹挾有一道水霧,以厭火祥。

  更有一氣從遙遠東南現世,劍氣古意充沛至極。

  陸陸續續,總計九道劍氣,各有千秋。

  吳家老塚主用了整整九十年時間尋得九劍,不用古劍本身對敵,隻取其神意化為己用。

  老人的確挑了個好時候露麵,在他趕赴河州之時,劍氣就已經先後各自拔地而起。

  若是真有仙人能夠坐在九天之上俯瞰人間,就可以看到九條劍氣從大地之上的四麵八方,殊途同歸,歸於徐鳳年所站的位置。

  徐鳳年始終站在原地,但是除了王生背著的紫檀劍匣藏劍和捆綁七劍,三輛馬車上所有名劍都已經飛離車廂禦敵。

  徐鳳年身後百丈外,一大截驛路在炸雷聲中撕裂得滿目瘡痍。

  徐鳳年身側高低不同的兩處,一處相距七丈,一處相距六丈,又有二十餘柄名劍沒能進入北涼境內,就碎裂銷毀。

  更有當空一氣落下,一團齏粉灑落,隻在徐鳳年頭頂四丈處。

  一道劍氣比一道劍氣越發靠近徐鳳年。

  咄咄逼人。

  殺機最重的睚眥劍意平掠撞來,以孤城劍為首的十二柄古劍與之玉石俱焚,但是斑駁雜亂的劍氣已經激蕩於徐鳳年身前兩丈。

  但緊隨而來的一抹劍氣卻是氣勢最盛,仿佛那吞萬物而不瀉的凶獸貔貅。

  徐鳳年攤出一手,招來一柄搗衣劍,兩劍同歸於盡,但徐鳳年也後撤了一丈,可劍氣卻欺身而進了兩丈。

  此時,老人還有兩道劍氣沒有出手,一道是那銜尾畫圈遊走的椒圖劍氣,還有一道則是始終不曾現行的囚牛意氣。

  老人顯然已經對徐鳳年近身一丈。

  而徐鳳年已經幾乎無劍可用,三輛馬車藏劍,隻餘下一把劍仙陳青冥遺物子不語,以及一柄不明來曆的古劍,劍身篆刻有“撥弦”兩字。

  子不語懸停在徐鳳年身後,其手中則持有那柄撥弦劍,他一手握住劍柄,一手兩指按在劍尖之上,將劍身壓出一個圓弧。

  徐鳳年同時卸去握劍和彈劍手勢,並且默念道:“走。”

  撥弦劍旋轉不停,一閃而逝,子不語亦向身後飛去。

  與此同時,一場大戰隻走出一步的老人也終於開始前行。

  似乎就在耐心等待此時此刻。

  人至劍至。

  這本就是老人的第十劍。

  如果說九劍是老天爺的饋贈,老人活了將近百年,自己也練了一劍。

  老人瞬間就破開徐鳳年咫尺天涯的一丈距離。

  九柄壓箱底的出袖飛劍,都被老塚主一身磅礴劍氣彈開。

  兩根手指,點在了徐鳳年的眉心。

  但是徐鳳年拳頭也抵住了老人的心口。

  老人輕聲道:“很好。”

  徐鳳年緩緩收回拳頭,有些不解。

  老人欣慰道:“到這個時候,你這孩子還能以命換命,是太姥爺輸了。”

  徐鳳年聽到那個極為陌生的稱呼,不知所措。

  老人摸了摸徐鳳年的腦袋,神色慈祥,說道:“太姥爺不放心別的人站在這個地方,隻好自己來了,就當護送你一程。知道你這個孩子不會認我這個長輩,劍塚也的確對不住素丫頭,隻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哪,你太姥爺也沒辦法,當初隻能做那個惡人。”

  徐鳳年嘴唇顫抖,隻是仍然沒有念出那三個字。

  老人也不以為意,縮回手,後退幾步,仔細打量著這個重外孫,笑了笑,“家有家規,太姥爺不這麽做,就沒理由送你一份欠了好幾年的及冠禮。”

  老人繼續說道:“吳家曾經九劍破萬騎,太姥爺自己練劍還湊合,當家不行,如今別說九劍,就是十九劍二十九劍也破不了北莽一萬鐵騎。”

  “徐驍這個孫女婿,你太姥爺一直不喜歡,誰讓他武藝稀鬆,到現在還是覺得這兔崽子配不上素丫頭。”

  似乎都是老人自說自話,徐鳳年這個名義上的重外孫則一直沉默。

  老人開懷笑道:“能見到你,太姥爺很開心。”

  老人大概總算是看夠了這個極有出息又極對胃口的重外孫,與晚輩擦肩而過的時候,拍了拍這個孩子的肩頭,“別什麽都一個人擔著。”

  老人背對著那個始終沒有喊自己一聲太姥爺的倔強年輕人,漸行漸遠。

  “以後有一天,會有百餘人離開吳家劍塚,騎馬負劍入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