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零 發展大計2
作者:流光飛舞      更新:2021-12-21 10:38      字數:3269
  “你們這樣玩命加班是不科學的!”

  在大連造船廠,來自德國基爾的霍夫曼捶著酸痛的腰,喃喃抱怨著。

  霍夫曼是一位優秀的機械工程師,他的工作就是專門跟大型機械打交道,如果說那些動不動就數十噸、上百噸、甚至數百噸的大型機械是工業猛獸,那麽專門負責安裝、調試和維修這些機械的霍夫曼就是訓獸師,再桀驁不馴的機械都會被他馴得服服貼貼。他有一手絕活:僅僅是聽機械工作的噪聲就能判斷機械運行的狀態,判斷出哪裏出了故障,能掌握這手絕活的人還真不多。靠著這手絕活,在過去幾年裏他的日子過得還蠻滋潤的,德軍屢次征兵,都沒有征到他的頭上來。

  他還把自己的技術教給了兩個兒子,兩個兒子同樣也一直呆在基爾造船廠,沒有被送上前線。畢竟再怎麽瘋狂的人都知道這些技術工程師是一個國家的脊梁骨,除非要亡國了,否則絕不能讓他們上前線當炮灰。

  不過,伴隨著柏林升起紅旗,他的好日子也過到頭了。對於在蘇聯國土肆虐了三年之久的德國,蘇聯一點都不客氣,該抓的抓,該關的關,該殺的殺,恐慌在德國瘋狂蔓延。最要命的是現在德國被炸成了廢墟,工業生產、農業生產完全崩潰了,物價飛漲,霍夫曼過去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那點錢頃刻之間就變成了廢紙,不得不依賴少得可憐的配給食品度日,餓得兩眼發黑。而這時,可愛的中國人揮舞著支票出現在造船廠,瘋狂招兵買馬,聽說有三百美元安家費用,霍夫曼想都沒想,踹著兩個兒子的屁股讓他們跟自己一起去報名————話說這兩個蠢貨想逃到西德去來著,莫非他們以為在西德能得到更好的工作機會?三百美元的安家費用,這可是一大筆錢了,有了這筆錢,全家都能活下去!

  抱著這種想法的人很多,大家爭先恐後地報名,被中國人一下子拉走了四千多人。當然,大多數是普通工人,是做焊接、切割、零部件加工、管線安裝之類的苦活的,但中國人並不挑食,來者不拒。

  然後他們就被送上火車,穿越蘇聯,穿越無邊無際的西伯利亞,最後經滿洲裏進入東北,來到了大連造船廠。當時在火車上看著火車在蘇聯廣袤的國土上飛馳,霍夫曼心裏的感覺就是絕望:原來蘇聯這麽大啊,德國怎麽可能打得贏一頭如此龐大的巨熊!

  中方給予他們很好的待遇,為他們提供的住房都是嶄新的彩鋼板房,水電齊全,像他這樣的高級技術人員擁有一個兩室一廳的套間,而那些光棍一條的普通工人則是四個人一個房間。吃的也挺好,每一頓都有新鮮的蔬菜和午餐肉罐頭,每周還能吃到兩次新鮮的肉類,周末加餐除了新鮮的肉類之外還能吃到美味的水果,這樣的待遇著實讓這些吃夠了物資匱乏的苦頭的德國佬驚喜不已。飯堂還有電影播放設備,每到周末休息,就會播放電影,還審彩色的,主要是放喜劇片,很多片子非常搞笑,讓大家眼淚都笑出來了。

  待遇很好是吧?

  但如果攤上了一幫工作起來不要命的同事,就不是那麽美好了。

  對,這幫同事就是中國人……還有日籍工作人員。現在那些被俘獲的日本技工和管理人員都不承認自己是日本人了。這些亞洲同事瘦小的身軀裏蘊藏著駭人的精力和工作熱情,完全將自己當成了機器,每天隻有三件事:吃飯、睡覺、工作,沒別的了,尤其是中國工人,更是玩命,恨不得一天當兩天用!大連造船廠重新開工不到一個月就有好幾位技術工人累得昏了過去,送到醫院輸液,在醫院裏躺了兩天,還沒有完全恢複便又回到工地,繼續玩命!霍夫曼負責帶的那三十多個學生同樣玩命,白天跟著他在工地上工作,眼也不眨地看著他的每一個動作,晚上則學習德語,一天休息的時間被壓縮得隻有六個小時,完全是不要命的勁頭。霍夫曼生氣地批評他們,說不懂得休息的人就不會懂得工作,這些學生則回答說他們沒有時間休息,中國的工業革命比全世界晚了一個世紀,他們必須盡快把時間追回來!

  令人吃驚的是,幾乎所有行業,所有部門都是這種想法,大家爭分奪秒,恨不得將十年的活一年幹完。攤上這麽幫工作起來不要命的同事,霍夫曼也隻能舍命陪君子,陪著他們一起加班了。好在他也不是什麽嬌生慣養的人,他經曆過一戰結束後德國經濟的崩潰和複興,那個時候日子很不好過,每個人都要拚命工作才能養活家人,他也不例外,現在就當是憶苦思甜啦。

  大連造船廠的任務是在一年之內完成對整個船廠的改造,改造後的船廠將擁有四座八千噸級船塢和四座五千噸級船塢,放在全世界算不得有多強,但在亞洲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不必說,工作量非常大,不玩命加班是絕對不行的。好在工程機械、工程水泥、鋼鐵什麽的通通都不缺,缺什麽總工程師隻要遞交申請上去,很快就會送到。這讓霍夫曼有點兒不可思議,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哪來這麽充足的設備和材料?不過想想這個國家背靠著蘇聯,他也就釋然了。

  現在霍夫曼的工作是跟一台一萬二千五百噸級水壓機打交道,憑借自己豐富的工作經驗將這台巨無霸組裝好,調試好。這可不是什麽輕鬆的活,一萬二千五百噸的大家夥,極其複雜,也極其精密,稍稍有一點點偏差就沒法正常工作,所以這個老頭隻好夜以繼日地啃資料,啃圖紙,整天泡在工地上。他很清楚這樣一台機器的價值,也知道自己身上的擔子有多重,幹得好的話重重有賞,搞砸了……估計中國人會把他丟到西伯利亞原始叢林去效仿貝爺玩荒野求生!不過這台嶄新的機器也讓他非常感興趣,它設計之巧妙,加工精度之高,操作之方便,都達到了令人咋舌的水平,令霍夫曼等一幫工程師為之著迷……在他們眼裏這台機器比自家老婆還要漂亮!

  所以他們加班加點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大連造船廠提出的口號是一年完成改造,三年投產,五年造出自由輪。沒錯,自由輪成了他們第一個目標。整個造船廠所有職工都在為這個目標而奮鬥,不要命的往前猛衝!

  同樣在往前猛衝的還有沈陽機械廠。

  他們的任務是製造鍋駝機和煤氣機。

  鍋駝機……從字麵上來看就是用鍋爐駝著的機器,它十分笨重,要十幾個人才挪得動,優點是對燃料不怎麽挑剔,有煤燒煤,有炭燒炭,沒煤沒炭直接燒木柴甚至燒秸稈也能湊合,反正是有什麽燒什麽,鍋爐裏的水被燒開了,水蒸氣進入蒸汽室,由膨脹產生的壓力,推動渦輪的轉動,這個時候就可以正式開始工作了。它與水泵、水車相配可進行灌溉排水;與發電機相配可發電,提供電力;並可直接驅動脫粒、碾米、榨油、鋸木、食品加工和機械製造中的各種工作機械。電力是工業文明的象征,農業生產、工業生產絕對離不開電的,而中國的電力工業基礎卻是極度薄弱,至少需要三十年才能將電線拉到廣大農村去,至於讓全國用上充足的電力,那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了。所以鍋駝機這種廉價而可靠的機器就成了首選,中央要求沈陽機械廠在最短時間內形成規模化生產,首先滿足東北,然後滿足華北、西北地區的需要,爭取早日讓每個公社都配上一台大馬力鍋駝機,用來抽水、發電、脫粒、碾米、榨油、鋸木,為老百姓提供便利。

  煤氣機則是一種用甲烷作燃料的內燃機,它熱效率高,比較輕便,用的鋼材也比較少,很適合現階段中國的國情。所以中央也下令大量製造,鍋駝機不夠就用煤氣機。各大牧區、養殖場都要建沼氣池,用沼氣為煤氣機提供燃料,從而解決牧區、養殖場的用電問題。

  這兩種機器對於沈陽機械廠沒啥難度,都老古董了。可是,中央給的生產指標卻讓廠長欲哭無淚————需求量實在是太大了,就算他們累吐血都沒法完成啊!

  上頭表示人的潛力啊,就像海綿裏的水,擠一擠還是有的,所以,使勁擠吧!

  好吧,玩命幹得了。

  撫順煤礦那邊,日本留下的工人和廠房都被充份利用起來,添加了很多先進的設備,采煤效率大增。采出來的煤被送進洗煤廠,搞定之後大部份用火車運往全國各地,要麽被加工成焦炭,要麽變成蜂窩煤進入千家萬戶,還有一部份則就近送進煤氣廠加工成煤氣,它與焦炭廠產的焦爐煤氣和鋼鐵廠產的高爐煤氣一起走進城市,成為城市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燃料。城市即將走向工業化和商業化,城市居民是不大可能再有時間去撿柴了,而且在城市裏燒柴、燒煤那煙未免也太大了點,所以燒氣成了最好的選擇。天然氣和石油氣要拿來做化工原料,暫時是指望不上的,所以煤氣就成了最好的選擇。不光是撫順,山西、河北、山東、河南、寧夏各大煤礦都建起了煤氣廠,液化氣運輸工程也提上了日程。

  負責做煤氣灶和煤氣罐的廠子被生產任務壓得鬼哭狼嚎。